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9850发布日期:2019-09-03 22:3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显示装置都采用侧光式背光结构来减薄背光模组厚度。在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通常是在导光板侧边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来提供光线。由于led为点性发光体,发光状态为扇状发射,一般其最中心的亮度最大,所以当混光距离较小时,相邻led灯之间的暗区将会凸显,使得导光板在靠近背光源的位置会有明显的暗亮交替现象,也即,显示装置在led灯前显示区域现hotspot(亮暗不均)现象,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的灯前亮暗不均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体和光学部件;

所述框体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周边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构成容置空间,所述光学部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源;所述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位于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为入光面,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面相邻设置,且所述背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所在的平面相交;

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背光源和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三区域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在平面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边界衔接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边界衔接所述第三区域;

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led,所述第二区域上设置有反射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为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倾斜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任意两个相邻led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具有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任意两个相邻led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上的两个投影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和所述任意两个相邻led中的一个led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所述中垂线;所述第一位置上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位置上的反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位置上的反射率大于或者等于8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位置上的反射率小于或者等于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反射率从所述第一位置处向所述第二位置处递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区域上包括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所述第一子区域上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上的反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子区域上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率均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子区域上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率均为第二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反射层为粘贴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反射条或者喷涂在所述第二区域上的反射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反射层的材质为镀银和/或油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区域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第三区域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35~16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除所述显示区域之外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显示区域靠近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边界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位置的距离a大于1毫米;所述a与每两个相邻的led的中心间距p的比值a/p大于0.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边界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位置的距离l1为1~5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中,所述光学部件还包括:位于背离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扩散片,位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的下增光片,以及位于所述下增光片背离所述扩散片一侧的上增光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之上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底板上的第二区域设置反射层,反射层将从背光源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进而补偿导光板灯前显示区域中暗影区的亮度,改善了显示装置的灯前亮暗不均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申请内容。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对产品体验要求的提高,在现有的显示产品市场中,大多以追求显示画面的高亮度、高色域、高分辨率显示为主,这必然对显示面板、液晶模组、背光模组的显示要求越来越高。在背光模组技术中,有侧光式背光结构和直下式背光结构两种技术,在显示面板薄型化的趋势下,由于侧光式背光结构能够减薄背光模组厚度,而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在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中,通常是在导光板侧边间隔设置多个led,形成led灯条。led灯条发射的光线从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在导光板内进行全反射,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的网点破坏光线在导光板内部的全反射,使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射出,实现由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

如图1所示,单个的led为点性发光体,其发光状态为扇状发射,一般其最中心的发光亮度最大。

为了保证导光板内的亮度均匀,需要将出光面设置在距导光板的入光面设定长度之后的位置,从而保证从出光面射出的光线亮度均匀。从led灯的发光面至导光板入光面的距离即为混光距离。但是,随着电子设备屏占比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窄边框设置,不得不压缩混光距离。当混光距离l较小时,led灯之间的暗区s将会凸显,使得导光板在靠近背光源的位置会有明显的暗亮交替现象,也即,显示装置出现灯前亮暗不均现象,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的灯前亮暗不均问题,提高显示装置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框体21和光学部件22;其中,框体21包括底板211和位于底板211周边的侧板212,底板211和侧板212构成容置空间,光学部件22位于容置空间内。

光学部件22包括导光板221和设置在导光板221一侧的背光源222。导光板221的顶面为出光面,位于远离底板211的一侧;导光板221的侧面为入光面,与背光源222的出光面相邻设置,且背光源222的出光面与导光板221所在的平面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背光源222的安装方式为倒装结构,即背光源222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223设置在背光源222靠近底板211的一侧。背光源222的fpc223在远离背光源222的一侧可以通过双面胶224与底板211固定。当背光源222的安装方式为倒装结构时,第一区域c1和背光源222之间的空间刚好可以用来设置led的fpc223,可以有效提高框体21内容置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

当然,背光源222的安装方式也可以是正装结构,即背光源222的fpc223设置在背光源222远离底板211的一侧。当背光源222的安装方式是正装结构时,可以通过增加底板211在第一区域c1部分的厚度、在背光源222和底板211之间设置其它组件等方式来填充背光源222和底板211之间空间。例如,可以增大双面胶224的厚度,或者填充其它胶体等。

请继续参见图2,底板211朝向容置空间的一面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区域c1、第二区域c2以及第三区域c3。其中,第一方向为背光源222的出光方向,第一区域c1位于背光源222和导光板221靠近底板211的一侧,第二区域c2和第三区域c3位于导光板221靠近底板211的一侧。图3为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第二区域c2靠近背光源222一侧的边界衔接第一区域c1,远离背光源222一侧的边界衔接第三区域c3。背光源222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led,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地示出背光模组的结构,在图2和图3仅示出了少量的led,在具体实施过程中,led的数量可以有更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另外,第一区域c1和第二区域c2以及第三区域c3的形状和大小比例关系也不只限于图2和图3所示的形状和大小比例关系。

如图2所示,第一区域c1所在平面和第三区域c3所在平面均平行于导光板221,第一区域c1所在平面与导光板221的相对距离d1大于第三区域c3所在平面与导光板221的相对距离d2,第二区域c2为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坡面,第二区域c2能够接收到背光源222发出的部分光线。第二区域c2上还设置有反射层212,反射层212可以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21中。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区域c2上的各个位置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不做具体限制。

例如,图2为第二区域c2上的各个位置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倾斜角度相同时的示意图,也即,第二区域c2所在平面是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倾斜面。当第二区域c2所在平面是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倾斜面时,第二区域c2所在平面与第一区域c1所在平面、第三区域c3所在平面的夹角取值范围可以是120~165°间的任意值,比如135°、145°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此方式可使得第一区域c1通过第二区域c2平滑地过渡到第三区域c3,可降低工艺难度。

例如,图4为第二区域c2上的有两个位置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倾斜角度不同时的一种可能的示意图,在图4中,第二区域c2靠近背光源222一端的倾斜角度小于远离背光源222一端的倾斜角度。当然,以上仅仅是对第二区域c2的倾斜方式的一些举例,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区域c2的具体倾斜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现方式,比如可以有更多的位置相对于导光板221的倾斜角度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第二区域c2上不同位置的倾斜角度,进而更加精准的控制第二区域c2对光线的反射效果(比如各个位置对光的反射方向的大小、反射光线量的多少等),更好地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方案在底板211上的第二区域c2设置反射层212,反射层212可将从背光源222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21,进而补偿导光板221灯前显示区域中暗影区的亮度,改善了显示装置的灯前亮暗不均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的,框体21的材质可以由铁框以及位于铁框内侧壁的胶框组成,所述铁框与所述胶框可以为一体结构。采用胶框一体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框体21的厚度。

可选的,任意两个相邻led在第二区域c2上具有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任意两个相邻led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两个投影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第二位置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和任意两个相邻led中的一个led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中垂线;第一位置上的反射率大于第二位置上的反射率。

例如,图5为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6为背光源222上的led、底板211上的第一区域c1、第二区域c2以及第三区域c3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图,其中222’表示为背光源222中的led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k1’表示第一位置k1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k2’表示第二位置k2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c1’表示第一区域c1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c2’表示第二区域c2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c3’表示第三区域c3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

如图5、6所示,第一位置k1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k1’位于两个相邻led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两个投影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第二位置k2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k2’和两个相邻led中的一个led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平行于中垂线。第一位置k1上的反射率大于第二位置k2上的反射率,这样可使得导光板221灯前显示区域中的最暗位置从反射层接收到补偿光线多于最亮位置从反射层接收到的光线,以改善灯前亮暗不均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5、6仅对背光源222中的部分led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进行了示出,对于其他led的情况可以参照已示出的led,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示意。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位置上的反射率和第二位置上的反射率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导光板221灯前显示区域的光照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为了更好地改善显示区域灯前亮暗不均问题,可以使得第一位置上的反射率和第二位置上的反射率相差较大,例如,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第一位置上的反射率大于或者等于80%(即反射到导光板221的光线量和接收的光线量的比值大于或者等于80%),第二位置上的反射率小于或者等于5%(即反射到导光板221的光线量和接收的光线量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5%)。

本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导光板221灯前显示区域中的最暗位置能够从反射层接收到较多的补偿光线,而导光板221灯前显示区域中的最亮位置能够从反射层接收到较少的补偿光线,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灯前亮暗不均的问题。

可选的,在第二区域c2上的反射率沿第二方向从第一位置处向第二位置处递减。

如图7所示,图7中第二区域c2上填充颜色越深的地方反射率越低,从图7可以看出:第一位置k1处反射率最高,第二位置k2处反射率最低,反射率从第一位置k1向第二位置k2逐渐减小。

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得导光板221灯前显示区域各位置从反射层212接收到的光线量和该位置的亮度呈反比,即越暗的位置能够从反射层212接收到越多的补偿光线,进一步提高了显示区域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更好地改善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二区域c2上包括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多个子区域,同一子区域中各位置处反射率相同,不同子区域中的反射率不同;距离第一位置越近的子区域反射率越低,距离第二位置越近的子区域反射率越高。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区域c2上交替排布的子区域类型可以有多种,下面举例其中两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交替排布的子区域类型有两种。

请参见图8,第二区域c2上包括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子区域c2a和第二子区域c2b;第一位置k1位于第一子区域c2a中,第二位置k2位于第二子区域c2b中;第一子区域c2a上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率均为第一预设值x1;第二子区域c2b上各个位置处的反射率均为第二预设值x2,x1>x2。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子区域c2a和第二子区域c2b可以如图8所示相互衔接,也可以不相互衔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如图9所示,为第一子区域c2a和第二子区域c2b不相互衔接的示意图,第一子区域c2a和第二子区域c2b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不设置反射层212。

(2)交替排布的子区域类型有三种。

请参见图10,第二区域c2上包括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子区域c2a、第二子区域c2b和第三子区域c2c;第一位置k1位于第一子区域c2a中,第二位置k2位于第二子区域c2b中,第三子区域c2c位于第一子区域c2a和第二子区域c2b之间;第一子区域c2a上的反射率为y1,第二子区域c2b上的反射率为y2,第三子区域c2c上的反射率为y3,y1>y3>y2。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子区域的划分方式还可以有更多,以上仅仅是对子区域一些可能的划分方式进行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对子区域的划分方式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区域c2沿第二方向划分为交替排布的多个子区域,使得同一子区域中各位置处反射率相同,不同子区域中的反射率不同,且距离第一位置k1越近的子区域反射率越低,距离第二位置k2越近的子区域反射率越高,以此可使得灯前暗区能够从反射层212获得较多反射光线,而灯前亮区能够从反射层212获得较少反射光线,提高了显示区域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改善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请参见图11、图12,导光板221包括显示区域aa以及除显示区域之外的非显示区域,第二区域c2在导光板2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显示区域内。

其中,显示区域靠近背光源222一侧的边界与背光源222的出光位置的距离a大于1毫米;a与每两个相邻的led的中心间距p的比值a/p大于0.4。

第二区域c2靠近背光源222一侧的边界与背光源222的出光面的距离l1为1~5毫米;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反射层212反射出的光线能够准确地到达导光板221的灯前显示区域,进而更好地改善显示装置的灯前亮暗不均的问题。

可选的,反射层223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在第二区域c2上粘贴反射条、在第二区域c2上喷涂反射材料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反射层223的材质可以为镀银、油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可以在高反射率的位置(如第一位置k1)喷涂白色油墨,在低反射率的位置(如第二位置k2)喷涂黑色或灰色油墨。

通过本实施方式设置反射层223,工艺简单且成本低。

可选的,请参见图13,光学部件22还包括:

位于背离导光板221的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224;

位于导光板221的出光面一侧的扩散片227,位于扩散片227背离出光面一侧的下增光片226,以及位于下增光片226背离扩散片一侧的上增光片225。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之上的显示面板。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作背光模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框体;其中,所述框体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周边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构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光学部件;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上设置反射层;

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光学部件;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led;所述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位于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为入光面,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面相邻设置,且所述背光源的出光面与所述导光板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背光源和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三区域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区域所在平面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在平面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边界衔接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边界衔接所述第三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在底板上的第二区域设置反射层,反射层可将从背光源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进而补偿导光板灯前显示区域中暗影区的亮度,改善了显示装置的灯前亮暗不均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