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1594发布日期:2020-03-27 20:4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薄厚度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在电视、监视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各种信息处理装置中用于显示图像的用途。为了实现需要长时间驱动或具有大面积的显示装置,存在包含包括液晶层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提供显示装置的便携性上升并审美感优异的显示装置,具有薄的厚度的液晶显示装置正得到开发。

如此,为了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有时减少底盘(bottomchassis)或反射片的厚度。但是,当减少底盘的厚度时,发生刚性减弱或散热特性恶化的问题。另外,当减少反射片的厚度时,在组装显示装置的工序中发生反射片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薄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面板、背光单元、反射模块及底盘。

所述显示面板可包括液晶层。

所述背光单元可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并包括多个光源。

所述反射模块可配置于所述背光单元的下方。所述反射模块可包括具有0.095mm以上0.15mm以下厚度的反射片及具有0.19mm以上0.21mm以下厚度的支承部件。

所述底盘可配置于所述反射模块的下方。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反射片可配置于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反射片可接触于所述支承部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还包括用于结合所述反射片与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一粘合部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支承部件可包含金属。所述金属可包括不锈钢。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反射片可包含高分子物质,反射率为95%以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底盘的厚度可以为0.285mm以上0.315mm以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底盘的所述厚度可以与所述反射模块的厚度相同。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底盘可包含铝或电镀锌钢板。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还包括结合所述底盘与所述反射模块的第二粘合部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以在所述底盘上划定第一开口部,在所述反射模块上定义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二开口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还包括螺丝部,所述螺丝部插入至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结合所述底盘和所述反射模块。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背光单元可还包括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将从所述多个光源接收的光向所述显示面板引导。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光部件与所述反射片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面板、背光单元、反射模块及底盘。

所述背光单元可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所述背光单元可包括:多个光源;及,导光部件,将从所述多个光源接收的光向所述显示面板引导。

所述反射模块可包括具有0.095mm以上0.15mm以下厚度的反射片及具有0.19mm以上0.21mm以下厚度的支承部件,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导光部件接触。

所述底盘可配置于所述反射模块的下方,并具有0.285mm以上0.315mm以下的厚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刚性同时厚度薄的显示装置。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散热特性的同时厚度薄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像素的截面图。

图6a及图6b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反射模块及底盘。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反射模块。

图8及图9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dd:显示装置dp:显示面板

ops:光学部件blu:背光单元

rfm:反射模块bc:底盘

lc: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附图中,构成要件的比例及尺寸是为了有效说明技术内容放大的。“及/或”包括可通过相关的构成来定义的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

应理解为“包括”等术语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组合的存在,并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者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显示装置dd包括:顶盖tc、显示面板dp、栅极驱动电路100、数据驱动电路200、光学部件ops、背光单元blu、反射模块rfm、底盘bc及底盖lc。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dd包括:显示区域da及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是通过显示面板dp配置在与被第一方向dr1和与第一方向dr1垂直的第二方向dr2定义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上提供。非显示区域nda可以通过顶盖tc来定义。如果是顶盖tc不存在的显示装置dd,则可通过密封部件或塑封等来定义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区域da向使用者提供图像im信息。在图1中,作为图像im的示例示出蝴蝶。

顶盖tc可保护显示面板dp等免受外部的冲击或污染物的影响。顶盖tc的开口部op-tc通过暴露显示面板dp的前面(frontsurface)来定义显示区域da。

显示面板dp配置于顶盖tc的下方。具体地,显示面板dp可配置于顶盖tc与光学部件ops之间。

显示面板dp显示图像。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并没有特别限定,可包括另需光源的非发光型即反射/透射型或透射型显示面板。以下,显示面板dp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显示面板dp包括第一基板ds1、与第一基板ds1对置的第二基板ds2及配置于第一基板ds1与第二基板ds2之间的液晶层lcl(参照图5)。液晶层lcl可包括排列状态根据在第一基板ds1与第二基板ds2之间形成的电场变化的多个液晶分子。第一基板ds1及第二基板ds2可包括玻璃。

虽未图示,在显示面板dp的上方及下方可配置偏光片。在图1及图2中例示性示出显示面板dp为平面,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另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dp可以是以预定的曲率弯曲。

光学部件ops可配置于显示面板dp的下方。具体地,光学部件ops可配置于显示面板dp与背光单元blu之间。

光学部件ops可包括扩散板、扩散器、第一棱镜片(或,水平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或,垂直棱镜片)及亮度提升部件中的至少任一个。

扩散板朝向显示面板dp扩散从光源ls入射的光。从而,可提高从光源ls射出的光的均匀性。扩散器将入射的光扩散,并将其提供给显示面板dp。扩散器可以与扩散板不同,是片(sheet)状。第一棱镜片可将入射的光的目标方向调整为第一方向dr1。例如,第一棱镜片若为水平棱镜片,则可将光的目标方向向左右调整。

第二棱镜片可将入射的光的目标方向调整为与第一方向dr1直交的第二方向dr2。例如,第二棱镜片若为垂直棱镜片,则可将入射的光的目标方向向上下调整。

但是,光学部件ops的种类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用于改变或提高入射的光的特性的片(sheet)。

背光单元blu可配置于光学部件ops下方。具体地,背光单元blu可配置于光学部件ops与反射模块rfm之间。

背光单元blu可向显示面板dp提供光。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背光单元blu包括导光部件lgp及光源ls。

导光部件lgp将从光源ls接收的光引导而向显示面板dp侧射出。导光部件lgp可具有透明性质。

光源ls可包括多个点光源led及印刷电路基板pcb。

点光源led分别可包括led芯片。led芯片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pcb,可射出可见光带的光。

反射模块rfm可配置于背光单元blu下方。具体地,反射模块rfm可配置于背光单元blu与底盘bc之间。

反射模块rfm反射从背光单元blu射出的光。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反射模块rfm可与导光部件lgp接触。但是,并不限于此,反射模块rfm也可以与导光部件lgp间隔开。

关于反射模块rfm,在图6a、图6b及图7中更加具体说明。

在图2中,背光单元blu示出为边缘型,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另外实施例中,背光单元blu可以是直下型。

底盘bc可配置于反射模块rfm下方。具体地,底盘bc可配置于反射模块rfm与底盖lc之间。

底盘bc可支承显示面板dp、背光单元blu或反射模块rfm。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底盘bc可包含金属物质。由此,底盘bc可通过钣金成形作业来加工。

底盖lc可配置于底盘bc下方。底盖lc可对外部的冲击或污染物保护显示装置dd。

图3是图1示出的显示装置dd的框图。

在平面上,显示面板dp包括配置有多个像素px11~pxnm的显示区域da及围绕显示区域da的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面板dp包括在第一基板ds1上配置的多个栅极线gl1~gln及与多个栅极线gl1~gln交叉的多个数据线dl1~dlm。多个栅极线gl1~gln与栅极驱动电路100连接。多个数据线dl1~dlm与数据驱动电路200连接。图3中只示出多个栅极线gl1~gln中的一部分及多个数据线dl1~dlm中的一部分。另外,显示面板dp可还包括虚拟栅极线gld。

图3只示出多个像素px11~pxnm中的一部分。多个像素px11~pxnm分别连接至多个栅极线gl1~gln中对应的栅极线及多个数据线dl1~dlm中对应的数据线。但是,虚拟栅极线gld不连接至多个像素px11~pxnm。

多个像素px11~pxnm可根据显示的颜色区分为多个组。多个像素px11~pxnm可显示原色(primarycolor)中的一个颜色。原色可包括红色、绿色、蓝色及白色。另一方面,并不限于此,原色可以还包括黄色、蓝绿色、洋红色等各种颜色。

栅极驱动电路100及数据驱动电路200从信号控制部(例如,定时控制器)接收控制信息。栅极驱动电路100可包括第一驱动芯片110及第一柔性电路基板120。数据驱动电路200可包括第二驱动芯片210及第二柔性电路基板220。

信号控制部安装于源极电路基板pcb-s。信号控制部从外部的图像控制部(未图示)接收图像数据及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包括区分帧区间的信号即垂直同步信号、区分水平区间的信号即作为行区别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为了表示进入数据的区域仅在输出数据的区间处于高电平的数据使能信号及时钟信号等。

栅极驱动电路100基于在帧区间期间从信号控制部接收的控制信号(以下,栅极控制信号)来生成栅极信号,将栅极信号向栅极线gl1~gln输出。栅信号可分别依次输出,以对应水平区间。

图3示例性示出与多个栅极线gl1~gln的左侧末端连接的一个栅极驱动电路100。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基于栅极电路基板pcb-g的带载封装(tcp:tapecarrierpackage)类型的栅极驱动电路100,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另外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100可通过薄膜工序与像素px11~pxnm同时形成。例如,栅极驱动电路100可在非显示区域nda以asg(amorphoussilicontftgatedrivercircuit)形式或osg(oxidesemiconductortftgatedrivercircuit)形式安装。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像素px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像素px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像素px包括像素薄膜晶体管(trp,以下,像素晶体管)、液晶电容器clc及存储电容器cst。

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可意指薄膜晶体管。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可省略存储电容器cst。

在图4及图5中示例性示出与栅极线gl及数据线dl电连接的像素晶体管trp。

像素晶体管trp响应从栅极线gl接收的栅极信号,输出与从数据线dl接收的数据信号对应的像素电压。

液晶电容器clc对从像素晶体管trp输出的像素电压进行充电。根据充电至液晶电容器clc的电荷量,包含于液晶层lcl(参照图5)的液晶导向子的排列发生变化。根据液晶导向子的排列,入射至液晶层的光透射或切断。

存储电容器cst并联连接于液晶电容器clc。存储电容器cst使液晶导向子的排列在一定区间期间维持。

如图5所示,像素晶体管trp包括连接于栅极线gl的控制电极cte、与控制电极cte重叠的激活层al、连接于数据线dl的输入电极ie及与输入电极ie间隔开配置的输出电极ote。

液晶电容器clc包括像素电极pe及公共电极ce。存储电容器cst包括像素电极pe及与像素电极pe重叠的存储线stl的一部分。对公共电极ce施加公共电压vcom,对像素电极pe施加数据信号。

在第一基板ds1的一面上配置栅极线gl及存储线stl。控制电极cte从栅极线gl分支。栅极线gl及存储线stl可包括铝(al)、银(ag)、铜(cu)、钼(mo)、铬(cr)、钽(ta)、钛(ti)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栅极线gl及存储线stl为多层结构,例如可包括钛层及铜层。

在第一基板ds1的一面上配置覆盖控制电极cte及存储线stl的第一绝缘层10。第一绝缘层10可包括无机物及有机物中至少任一个。第一绝缘层10为多层结构,例如可包括氮化硅层及氧化硅层。

在第一绝缘层10上配置与控制电极cte重叠的激活层al。激活层al可包括半导体层(未图示)及欧姆接触层(未图示)。

激活层al可包括非晶硅或多晶硅。另外,激活层al可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在激活层al上配置输出电极ote及输入电极ie。输出电极ote与输入电极ie相互间隔开配置。输出电极ote及输入电极ie分别与控制电极cte局部重叠。

在图5中示例性示出具有阶梯结构的像素晶体管trp,但像素晶体管trp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像素晶体管trp也可以具备平面结构。

在第一绝缘层10上配置覆盖激活层al、输出电极ote及输入电极ie的第二绝缘层20。第二绝缘层20提供平坦面。第二绝缘层20可包含有机物。

在第二绝缘层20上配置像素电极pe。像素电极pe通过第二绝缘层20及贯通第二绝缘层20的接触孔ch连接至输出电极ote。在第二绝缘层20上可配置覆盖像素电极pe的取向膜30。

在第二基板ds2的一面上配置滤色层cf。在滤色层cf的一面配置公共电极ce。对公共电极ce施加公共电压。公共电压具有与像素电压不同的值。在公共电极ce的一面可配置覆盖公共电极ce的取向膜(未图示)。在滤色层cf与公共电极ce之间还可配置另外的绝缘层。

隔着液晶层lcl配置的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形成液晶电容器clc。另外,隔着第一绝缘层10及第二绝缘层20配置的像素电极pe与存储线stl的一部分形成存储电容器cst。存储线stl接收与像素电压不同值的存储电压。存储电压可具有与公共电压相同的值。

另一方面,图5所示的像素px的截面只是一个示例。与图5示出的不同,滤色层cf和公共电极ce中的至少任一个可配置于第一基板ds1上。根据本公开的另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va(verticalalignment)模式、pva(patternedverticalalignment)模式、ips(in-planeswitching)模式或ffs(fringe-fieldswitching)模式、pls(planetolineswitching)模式等的像素。

图6a及图6b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反射模块rfm、rfm-1及底盘bc、bc-1。

参照图6a,反射模块rfm可包括反射片rf及支承部件bs。

反射片rf是用于反射从背光单元blu射出的光的构成要件,可具备95%以上的反射率。反射片rf包含高分子物质,通过涂布等方法直接配置于支承部件bs的一面。

支承部件bs用于确保反射模块rfm的刚性,可具备刚硬(rigid)的性质。

支承部件bs可包含金属。具体地,支承部件bs可包含不锈钢。当支承部件bs包含不锈钢时,反射模块rfm可确保刚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散热特性。

但是,并不限于此,支承部件bs可包含铝(al)或电镀锌钢板(secc)。当支承部件bs包含铝al时,虽制造费用上升但散热特性会更优异。当支承部件bs包含电镀锌钢板(secc)时,虽散热特性会变差但会节省制造费用。

底盘bc可包含铝(al)或电镀锌钢板(secc)。当底盘bc包含铝(al)时,虽制造费用会上升但散热特性会更加优异。当底盘bc包含电镀锌钢板(secc)时,虽散热特性会变差但会节省制造费用。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反射模块rfm及底盘bc可通过粘合部件ad结合。粘合部件ad可以是压敏粘合剂(psa)。

反射片rf具有第一厚度wd1,第一厚度wd1可以是0.095mm以上0.15mm以下。即,第一厚度wd1可在约0.1mm上具有5%以内的误差。当第一厚度wd1小于0.095mm时,因反射片rf的厚度过薄,在制造工艺过程中反射片rf可能会受到损害。当第一厚度wd1为超过0.15mm时,因反射片rf过厚,在提供薄的显示装置dd上会存在局限。

支承部件bs具有第二厚度wd2,第二厚度wd2可以是0.19mm以上0.21mm以下。即,第二厚度wd2可在约0.2mm上具有5%以内的误差。当第二厚度wd2小于0.19mm时,支承部件bs的钢性会变弱。当第二厚度wd2超过0.21mm时,因支承部件bs过厚,在提供薄的显示装置dd上会存在局限。

底盘bc具有第三厚度wd3,第三厚度wd3可以是0.285mm以上0.315mm以下。即,第三厚度wd3可在约0.3mm上具有5%以内的误差。当第三厚度wd3小于0.285mm时,底盘bc的钢性会变弱。当第三厚度wd3超过0.315mm时,因底盘bc过厚,在提供薄的显示装置dd上会存在局限。

粘合部件ad具有第四厚度wd4,第四厚度wd4可以是0.095mm以上0.15mm以下。即,第四厚度wd4可在约0.1mm上具有5%以内的误差。当第四厚度wd4小于0.095mm时,因粘合部件ad的厚度过薄,会无法具备充分的粘结力。当第四厚度wd4超过0.15mm时,因粘合部件ad过厚,在提供薄的显示装置dd上会存在局限。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反射模块rfm的厚度与底盘bc的厚度可实质上相同。即,第一厚度wd1与第二厚度wd2之和可与第三厚度wd3实质上相同。由此,即使反射模块rfm与底盘bc结合的组件弯曲成具有预定的曲率,中立面也会形成在粘合部件ad。因此,可以防止反射模块rfm与底盘bc因外力而受损。

参照图6b,与图6a所示的实施例相比,结合反射模块rfm-1与底盘bc-1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具体地,在图6b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可利用并非图6a中示出的粘合部件ad的螺丝部fx-m、fx-f来结合反射模块rfm-1与底盘bc-1。

在底盘bc-1划定第一开口部op1,在反射模块rfm-1划定对应于第一开口部op1的第二开口部op2。

螺栓fx-m可插入至第一开口部op1及第二开口部op2,与螺母fx-f结合。如此,可通过螺栓fx-m和螺母fx-f,结合反射模块rfm-1与底盘bc-1。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反射模块rfm-2。反射模块rfm-2可包括反射片rf、支承部件bs及粘合部件ad-1。粘合部件ad-1可以是压敏粘合剂(psa)。

图7中示出的反射模块rfm-2与之前示出的反射模块rfm、rfm-1不同,反射片rf与支承部件bs可通过粘合部件ad-1结合。

图8及图9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1、dd-2的分解立体图。图8及图9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d-1、dd-2与图2中示出的显示装置dd不同,可包括直下型背光单元blu-1、blu-2。

参照图8,背光单元blu-1可包括多个点光源led-1及印刷电路基板pcb-1。

点光源led-1可插入到在反射模块rfm-3划定的多个开口部op-rfm。

参照图9,背光单元blu-2可配置于反射模块rfm的一面上。背光单元blu-2可包括多个点光源led-2及印刷电路基板pcb-2。

除此之外,有关其他结构的说明与图1及图2中说明的内容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3。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dd-3可以是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显示装置。

参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应该能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思想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多种修改及变更。另外,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应该解释为相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包括在本公开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