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景图像中作为定位标识的标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738发布日期:2019-08-31 02:3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景图像中作为定位标识的标识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导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作为环视全景成像设备拍摄的图像中作为快速定位标识的标识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环视全景相机拍摄的图像为360度范围内的全景图像,图像变形大,在后期图像处理时需要进行纠正还原,此时需要在图像中选定相应的标识物,作为参考,但是图像中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时,其呈献的结果不同,很多不能直接作为唯一的标识物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在水平状态拍摄时任何角度下其表现的结果都一致的标识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视全景成像设备拍摄的图像中作为快速定位标识的标识件。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景图像中作为标识物的标识件,包括作为识别主体的轴形对称体,和代表所述轴形对称体当前坐标点的球形标识点,所述球形标识点设置在所述轴形对称体的对称中心处,在所述轴形对称体的表面分布有作为唯一识别信息的条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形对称体设置一个,所述球形标识点设置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轴形对称体的轴向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形对称体设置两个且通过位于轴心线上的连线连接,所述球形标识件设置一个且安装在所述连线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条纹包括多个轴向间隔地分布在所述轴形对称体表面且宽度不一的颜色环,每个所述轴形对称体上的颜色环形成该轴形对称体的唯一识别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条纹包括多个轴向间隔地分布在所述轴形对称体上的纹路层,每个所述轴形对称体上的纹路层形成该轴形对称体的唯一识别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形对称体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形标识点为表面光滑的圆形或圆形多面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结构的标识件来作为图像中的标识物,不论拍摄角度的如何变化,其最终获得的结果都一样,可加快对图像的处理速度。通过每个标识件上唯一的条纹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当前位置,提高后期的定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标识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标识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一种用于全景图像中作为标识物的标识件10,该标识件10包括作为识别主体的轴形对称体11,和代表轴形对称体11当前坐标点的球形标识点12,球形标识点12设置在轴形对称体 11的对称中心处,在轴形对称体11的表面分布有作为唯一识别信息的条纹13。

在使用时,可以提前将该标识件10摆放在待拍摄的周边环境中,摆放位置可以根据拍摄时对标识物的要求摆放,如沿拍摄方向的两侧对称放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标识件10采用轴形对称结构,从其周围任意一个角度拍摄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图像,因此在还原识别时非常方便。

轴形对称体11识别后因其体积大,所以会有多个坐标点,不利于调用,而球形标识点12则可用于表示该轴形对称体11的中心,因此将球形标识点12 的坐标表示为该轴形对称体11的坐标,作为标识点使用。

其中的轴形对称体11可以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而球形标识点12可以为表面光滑的圆形或圆形多面体。

由于一个图像中或是整个拍摄过程中,会需要多个标识件10,而为了避免标识件10之间混淆,每个标识件10上的条纹13都具有唯一性。在图像分析过程中,根据该条纹13所表示的编号即可确定其在那幅图中或是在那个道路上,可加快处理和识别速度。

具体的轴形对称体11可以设置一个,而球形标识点12设置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轴形对称体11的轴向两端。此外,轴形对称体11还可以设置两个且通过位于轴心线上的连线连接,而球形标识件12设置一个且安装在连线的中部。上述布置方式仅是示例,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只要满足周围任何角度拍摄都能表现一致的效果,轴形对称体11也可以设置多个。

本实施方式中的条纹13包括多个轴向间隔地分布在轴形对称体11表面且宽度不一的颜色环,如绿色环、红色环,每个轴形对称体11上的颜色环形成该标识件11的唯一识别信息。这里可以通过各颜色环的宽度不一来作为识别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组合的颜色环,来作为区别点,如按红、绿间隔设置作为一个识别方式,而红、绿、黄的间隔设置又作为另一个识别方式。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条纹13还可以包括多个轴向间隔地分布在轴形对称体11上的纹路层,每个轴形对称体11上的纹路层形成该标识件10的唯一识别信息。每个纹路层即可以通过宽度不同的方式来形成识别信息,也可以通过纹路的结构作为识别信息,如左斜纹作为一个标识,而右斜纹又作为另一个的标识。

此外条纹13还可以是直接的数字标识,以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不同的标识。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