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220发布日期:2019-12-06 17:4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调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光面板。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含可加热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可调整透光度的调光层的调光面板。



背景技术:

面板结构例如运用于汽车中的玻璃窗,为了遮阳、避免炫光或保护隐私,可能会加贴隔热纸或使用染色玻璃等材质来制成。然而,这样具有遮挡或隔绝功能的面板结构可能同时妨碍了视线,使得位于面板结构一侧的人视察另一侧的视线受到局限。例如,驾驶者通过玻璃窗观测车外的视线受到局限,从而提高了驾驶汽车时的危险性。此外,车主位于车外时,亦难以清楚掌握车内的状况。因此,需要开发可依据状况或需求来改变透光度或透明度的面板结构。

进一步,面板结构在设置以分隔不同环境时,可能会因为两侧的温差而导致水气凝结为露水附着于面板结构上。或者是,一侧环境中的雾气或冰霜可能会非预期地附着于面板结构上。有鉴于此,目前已有装设加热金属线以除去所述雾霜露水等的技术。然而,加热金属线不必要地降低了面板结构的美观性,且可能会妨碍通过面板结构视察的可视性。此外,若布设间距过大,加热金属线亦可能会由于热膨胀的差异而导致面板结构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面板以克服上述缺陷。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光面板,其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调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基于电源供应改变透光度;

一第二基板,设置于该调光层相反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

至少一电极层,至少设置于该调光层与该第一基板之间或该调光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其中,该透明导电层基于电源供应自该第一端导通电流至该第二端。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进一步包含:

一交流电源,电性耦接该调光层,并驱动该调光层改变透光度;以及

一直流电源,电性耦接该透明导电层,并驱动导通该透明导电层。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透明导电层为以蒸镀、涂布、或沉积形式形成于该第二基板上的分层。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三基板设置于该透明导电层相反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侧。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透明导电层的透光率不小于60%。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基底层设置于该调光面板的二个最外侧表面的至少之一,且该至少一基底层的结构强度高于该第一基板或该第二基板。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调光层为一电致变色层。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调光层为一液晶层。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液晶层藉由被动矩阵式配置所驱动。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偏光层及一第二偏光层,且该调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偏光层与该第二偏光层之间,

其中,该第一偏光层相对于该第二偏光层设置靠近该透明导电层。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第一偏光层设置于该透明导电层背向该第二基板的一侧上,或设置于该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第一偏光层、该第二偏光层或其组合为内涂布式偏光膜。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透明导电层为无分隔的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接合垫及一第二接合垫,其中,该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具有相对位于该第一端的一第一侧边及位于该第二端的一第二侧边,且该第一接合垫及该第二接合垫分别沿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延伸。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中该透明导电层为被分割的多个区块状透明导电层,且相邻的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之间的间距小于50μm。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接合垫及一第二接合垫,其中,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各别具有相对位于该第一端的一第一侧边及位于该第二端的一第二侧边,且该第一接合垫及该第二接合垫分别沿该些第一侧边及该些第二侧边延伸。

上述的调光面板,其进一步包含多个第一接合垫及多个第二接合垫,其中,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各别具有相对位于该第一端的一第一侧边及位于该第二端的一第二侧边,且该些第一接合垫的每一个及该些第二接合垫的每一个分别沿该些第一侧边的至少之一及该些第二侧边的至少之一延伸。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光面板,可基于状况或需求调整及改变透光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可视性及/或遮掩性。进一步,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光面板亦可除去可能妨碍视线的雾霜露水,且减少对于调光面板的整体性及美观性的影响。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调光面板中第一偏光层及第二偏光层的配置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中调光层与透明导电层藉由不同电源分别驱动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透明导电层与接合垫的组合配置态样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将调光面板应用于汽车的后挡风玻璃窗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30:基底层

41:第一偏光层

42:第二偏光层

100:第一基板

200:第二基板

300:第三基板

400:调光单元

410:第一电极

420:第二电极

450:调光层

510、520、530:光线

600:透明导电层

601:第一端

602:第二端

605: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

610、620、630、640、650、660:区块状透明导电层

700、701-706、701’-706’:接合垫

710:第一接合垫

720:第二接合垫

800:电源

810:交流电源

820:直流电源

910、920:电线

1000、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100:调光面板

2000:汽车

2100:后挡风玻璃窗

2200:后照镜

3000:光线感应器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照说明搭配附图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接」系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内容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包括多个形式,包括「至少一个」。「或」表示「及/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及/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及/或部件的存在或添加,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及/或公差的结果的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锐角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是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是旨在限制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光面板1000可包含第一基板10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的调光单元400、设置于调光单元400上的第二基板200、以及设置于第二基板200上且具有第一端601及第二端602的透明导电层600。具体而言,调光单元400可至少包含一调光层45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且第二基板200可相对设置于调光层450相反于第一基板100的一侧。其中,调光层450可基于电源供应而改变透光度,且例如可为电致变色层,或者可为液晶层。然而,上述皆为示例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为了对调光层450供电,至少一电极层可至少设置于调光层450与第一基板100之间或调光层45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调光层450可为液晶层,且作为驱动电极的第一电极410可设置于调光层450与第一基板100之间,而作为共用电极的第二电极420可设置于调光层45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藉此,可以藉由供电至第一电极410与第二电极420使得调光层450的电场变化,而改变其中液晶分子排列从而调整或改变调光层450的透光度。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当调光单元400为利用ips或ffs技术的液晶显示单元时,亦可仅设置第一电极410或第二电极420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当调光层450为液晶层时,调光层450可藉由主动矩阵式配置或被动矩阵式配置所驱动。其中,若调光层450藉由被动矩阵式配置所驱动,则可由于无设置资料线及/或闸极线等金属线路而进一步增进调光层450的开口率。承上,藉此可使调光层450的透光度进一步提升,从而亦提升整体调光面板1000的透光度。然而,在分辨率足够高的情况下,调光层450亦可藉由主动矩阵式配置所驱动且仍使调光面板1000达到预期的透光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设置于第二基板200上的透明导电层600的透光率可不小于60%。举例而言,透明导电层600可由任何可导电且可使60%以上的光线穿透的材料所制成。例如,制成透明导电层600的材料可包含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金属薄膜、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或奈米碳管,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具体示出的示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透明导电层600可基于电源供应而自第一端601导通电流至第二端602。例如,参照图1,在透明导电层600的两端可进一步设置接合垫(bondingpad)700,从而可藉由接合垫700导通电流于透明导电层600。藉此,透明导电层600可由于电流的负载而提升温度,从而作为加热片而蒸发可能附着于调光面板1000上的雾霜露水。承上所述,基于透明导电层600的高透光度,透明导电层600较难以被肉眼所辨识,故可在作用以移除雾霜露水的情况下,仍保持调光面板1000的整体性及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藉由设置组装包含有透明导电层600的独立面板结构于包含有调光层450的独立面板结构上,从而实现设置透明导电层600的目标。或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可藉由直接蒸镀、涂布、或沉积用于形成透明导电层600的材料于第二基板200上,而实现设置透明导电层600的目标。在此情况下,透明导电层600可为以蒸镀、涂布、或沉积形式形成于第二基板200上的分层。此外,无论藉由何种形式设置透明导电层600,皆可进一步设置一第三基板(例如保护基板)于透明导电层600相反于该第二基板200的一侧以保护透明导电层600。

承上,如上述的调光面板1000可藉由电源供应来调整调光层450的透光度,可藉由电源供应来导通加热透明导电层600,且两者的电源供应可分别或同时进行。因此,可以基于状况或需求来调整调光面板1000的透光度(或灰阶),且可以移除附着于调光面板1000上的雾霜露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基底层设置于调光面板1000的二个最外侧表面的至少之一,以进一步增进调光面板1000的整体厚度,或改善调光面板1000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层及各基板可由玻璃、亚克力、塑胶等所制成。根据一较佳实施例,基底层的结构强度(例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等)可高于第一基板100或第二基板200。另外,基底层亦可为强化玻璃,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调光层450为电致变色层的情况下,其他例如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等亦可进一步设置于调光面板1000中。又或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调光层450为液晶层的情况下,一或多个偏光层亦可进一步设置于调光面板1000中。

具体而言,在调光层450为液晶层的情况下,可能相对调光层450及透明导电层600配置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200、第三基板300、基底层30、第一偏光层41及第二偏光层42的各实施例的调光面板1010至1060的示意图系参照图2a至图2f示出。其中,为了简略起见,可能设置于调光面板1010至1060中供电给调光层450的电极以及供电给透明导电层600的接合垫700系予于省略。另外,在此,相对靠近透明导电层600的偏光层41可定义为第一偏光层41,且相对远离透明导电层600的偏光层42可定义为第二偏光层42。

如图2a至图2f所示,在调光层450为液晶层的情况下,调光层450设置于第一偏光层41与第二偏光层42之间。因此,调光层450可藉由搭配第一偏光层41及第二偏光层42而更佳地调整整体调光面板1010至1060的透光度及透光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除了可藉由贴附而组装的偏光层以外,于图2a至图2f中以星号标示的第一偏光层41、第二偏光层42或其组合亦可为内涂布式偏光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a至图2c所示,其中该第一偏光层41可设置于透明导电层600背向第二基板200的一侧上、或设置于透明导电层600与第二基板200之间。

接着,参照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1100的图3,调光面板1100可包含依序堆叠的第二偏光层42、第一基板100、第一电极410、调光层450、第二电极420、第二基板200、透明导电层600、第三基板300(例如保护基板)、第一偏光层41;以及连接于透明导电层600的两端(例如第一端601及第二端602)的接合垫700。其中,根据本实施例,调光层450可为液晶层。在此情况下,调光面板1100可进一步包含一交流电源810电性耦接调光层450,并驱动调光层450而改变透光度。另外,与此相对,调光面板1100可进一步包含一直流电源820电性耦接该透明导电层600,并驱动导通电流于该透明导电层600,从而使透明导电层600的温度提升。

接下来,将参照图4a至图4c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的将透明导电层600与电源800进行电性连接的接合垫700的配置形式。其中,图4a至图4c示出沿着图1的a-a剖面线所截取的俯视图。然而,参照图4a至图4c所示的透明导电层600与接合垫700的组合配置形式不限于套用于图1所示的调光面板1000的实施例中,且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调光面板中。

首先,如图4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化实施例,透明导电层600可为无分隔的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605。在此情况下(透明导电层600无分隔),接合垫700可包含一第一接合垫710及一第二接合垫720。承上,第一接合垫710与第二接合垫720可分别沿着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605的两侧端延伸。具体而言,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605可具有相对位于第一端601的第一侧边及位于第二端602的第二侧边,且第一接合垫710及第二接合垫720可分别沿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延伸。在此,第一接合垫710与第二接合垫720的长度可等于或大于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605的侧端的侧边长度。在此配置下,第一接合垫710与第二接合垫720可例如分别藉由电线910与电线920而连接至电源800,从而实现对完整片状透明导电层605的导电加热。承上,根据本实施例,可使制备调光面板的工艺及设置相对简单。

另外,如图4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透明导电层600可为被分割的多个区块状透明导电层。例如,如图4b所示的六块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620、630、640、650及660。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区块状透明导电层的数量不限于此,且此仅为示例。在此情况下(透明导电层600被分割),接合垫700可包含一第一接合垫710及一第二接合垫720。承上,第一接合垫710与第二接合垫720可分别连接至各别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的其中一侧端。具体而言,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各别具有相对位于第一端601的第一侧边及位于第二端602的第二侧边,且第一接合垫710及第二接合垫720分别沿该些第一侧边及该些第二侧边延伸。亦即,其中一个接合垫710连接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的一侧端,而另外一个接合垫720连接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的另一侧端。在此配置下,第一接合垫710与第二接合垫720可例如分别藉由电线910与电线920而连接至电源800,从而实现对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的导电加热。承上,根据本实施例,可避免局部区块状透明导电层的损坏或劣化影响整体透明导电层600的运作。

进一步,如图4c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变化实施例,透明导电层600可类似于图4b的实施例为被分割的多个区块状透明导电层,且类似或相同的细节将不再赘述。然而,在此情况下(透明导电层600被分割),接合垫700可包含多个第一接合垫701至706及多个第二接合垫701’至706’。承上,该些接合垫701至706与701’至706’可分别连接于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的至少之一的一侧端或相反于该侧端的另一侧端。具体而言,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各别具有相对位于第一端601的第一侧边及位于第二端602的第二侧边,且该些第一接合垫701至706的每一个及该些第二接合垫701’至706’的每一个分别沿该些第一侧边的至少之一及该些第二侧边的至少之一延伸。在此配置下,连接于其中一个区块状透明导电层的两侧端的接合垫可例如分别藉由不同的电线而连接至电源,从而实现对该区块状透明导电层的导电加热。例如,连接于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的两侧端的接合垫701及701’可分别藉由不同的电线而连接至电源。此外,不同区块状透明导电层所连接的电源可相同或不同。承上,基于本实施例,可避免局部区块状透明导电层的损坏或劣化影响整体透明导电层600的运作,且该些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的每一个可例如藉由外部讯号独立控制而导通,进而可实现调光面板的局部加热、分区加热或细部温度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参照图4b及图4c,为了使透明导电层600导电后整体调光面板具有较佳的加热均匀度及/或改善调光面板的外观整体性及美观性,相邻的区块状透明导电层610至660之间的间距d较佳可小于50μm。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且间距d可依据透明导电层600的材料特性及成本与所期望的调光面板的加热特性或外观特征来变化。

接下来,将参照图5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调光面板于一实施例下的应用及操控。

参照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可应用于作为汽车2000的后挡风玻璃窗2100。因此,可利用上述实施例的调光面板(包含调光层450)进行后挡风玻璃窗2100的透光度的调节,使得自后挡风玻璃窗2100入射的光线可被调节。例如,自后挡风玻璃窗2100进入的环境光线510,可在通过后挡风玻璃窗2100后以经调节强度或特性的光线520射入车内,并可能由车内人员直接朝向后方观看而进入车内人员的眼睛,或进一步藉由后照镜2200反射为光线530而进入车内人员的眼睛。

举例而言,根据此实施例,在夜间或可见度不佳的情况下行驶汽车2000时,为了使汽车2000的后方的影像可清楚地显示,可使后挡风玻璃窗2100(可包含任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的透光度调高。例如,可操控电场使得为液晶层的调光层450的液晶分子排列改变,增加透光度。因此,车内人员可藉由后照镜2200反射或直接向后方观看而看到相对清晰及高亮度的后方影像。

与此相对,若于白日或具强光(例如后方来车灯光)照射下,为了使车内人员不会刺眼或受到影响,可使后挡风玻璃窗2100(可包含任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的透光度降低。例如,可操控电场使得为液晶层的调光层450的液晶分子排列改变,减少透光度。因此,车内人员可避免藉由后照镜2200反射或直接向后方观看而遭到炫光直接照射或晒到太阳。

为了相对于例如环境光线等因素来调节调光面板的透光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基于使用者的人工操作(例如,遥控器)来调整透光度。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调光面板可进一步与一光线感应器3000沟通,以基于光线感应器3000所侦测的光线强度调整调光层450的透光度。其中,该光线感应器3000可设置于调光面板上(嵌入于调光面板或位于其最外侧),或独立于该调光面板设置。

在有光线感应器3000下,根据一实施例,可设定预定的透光度。藉此,若光线感应器3000感应到后方有强光或环境光强较高时,可与调光面板沟通而使调光面板的透光度降低。相反的,若光线感应器3000感应到低亮度或后方可见度降低时,可与调光面板沟通而使调光面板的透光度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亦可依据个人隐私需求、对于日晒的需求等期望来调节调光面板的透光度。例如,可在非驾驶状态时切换至最低透光度,以避免被无关人员窥视。然而,当相关人员需要在不进入车内的情况下检视车内时,亦可相对应地操作而使得调光面板的透光度短期间地切换至较高状态。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后挡风玻璃窗2100(可包含任一实施例的调光面板)设置有透明导电层600,故可在发生雾霜露水时藉由透明导电层600加热而蒸发雾霜露水。因此,可改善汽车2000的可见度及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一些变化实施例,当调光面板应用于寒冷区域或国家时,由于露水较容易形成于温暖的室内(例如汽车2000内)侧的调光面板上,调光面板可被安装以使透明导电层600相对于调光层450朝向室内。因此,可加快加热蒸发室内侧的调光面板上的雾霜露水的过程。然而,此仅为示例,且基于环境变化、特性和需求,本实用新型设置调光面板的方向态样不限于此。

上述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调光面板应用于汽车的后挡风玻璃窗的态样仅为示例,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调光面板可应用于各种装设以分隔两边空间或环境的窗户上、或可应用于作为任何需求调整透光度或须除去雾霜露水的面板结构上,且可相对应于上述原则而进行调整及变化。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调光层450为液晶层时,液晶分子可基于透明导电层600导通加热的相对高温而提高反应速度。因此,可进一步避免在所处环境相对低温时液晶分子反应时间可能拉长的缺陷。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调光面板,可依据状况与期望来调节透光度,且可除去附着的雾霜露水等。进一步,上述的调节透光度及移除雾霜露水的不同功能可独立地操作,并可同时或不同时进行。因此,调光面板的应用性及灵活性可进一步地改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