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587发布日期:2020-05-01 17:05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镜头的发展,在进一步使产品小型化的同时对成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夜视环境下的画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需要有一款能够在低照条件下实现全彩摄影的镜头。但是目前的现有产品明显已经满足不了上述对小型化的同时还需要具有大广角、大光圈、无热化等的技术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技术研发。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实现了产品的小型化,在满足大广角、大光圈的同时实现了无热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从物体侧至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为双凹负屈折力透镜,第三透镜为弯月正屈折力透镜,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为双凸正屈折力透镜,第三透镜的凸面为光栅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七透镜至成像侧之间还设置有滤光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至少一面或两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为球面或非球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以下条件:-2.12<f1/f<-1.41;其中f为镜头焦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条件:5.36<f2/f<8.04;其中f为镜头焦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以下条件:175<f3/f<262;其中f为镜头焦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满足以下条件:2.51<f4/f<3.76;其中f为镜头焦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5满足以下条件:1.85<f5/f<2.77;其中f为镜头焦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满足以下条件:-1.93<f6/f<-1.28;其中f为镜头焦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以下条件:1.73<f7/f<2.60;其中f为镜头焦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从物体侧至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为双凹负屈折力透镜,第三透镜为弯月正屈折力透镜,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为双凸正屈折力透镜,第三透镜的凸面为光栅面。并通过合理配置每一透镜的焦距实现大广角、大光圈、无热化,具有耐环境温度稳定性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路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场曲/畸变特性曲线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向收差的曲线图。图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l1~l7,滤光片ircf,透镜表面s1~s15,光栅面sto,成像面im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小型无热化定焦镜头,从物体侧至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其中所述第一透镜l1和第六透镜l6为双凹负屈折力透镜,第三透镜l3为弯月正屈折力透镜,凸面朝向成像面侧,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七透镜l7为双凸正屈折力透镜,第三透镜l3的凸面为光栅面。所述第七透镜l7至成像面ima之间还设置有滤光片ircf。所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中至少一面或两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为球面或非球面。具体的,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满足以下条件:-2.12<f1/f<-1.41;其中f为镜头焦距。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满足以下条件:5.36<f2/f<8.04;其中f为镜头焦距。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满足以下条件:175<f3/f<262;其中f为镜头焦距。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满足以下条件:2.51<f4/f<3.76;其中f为镜头焦距。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f5满足以下条件:1.85<f5/f<2.77;其中f为镜头焦距。所述第六透镜l6的焦距f6满足以下条件:-1.93<f6/f<-1.28;其中f为镜头焦距。所述第七透镜l7的焦距f7满足以下条件:1.73<f7/f<2.60;其中f为镜头焦距。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做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是光学系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中的非球面系数代表的定义如下:光轴位于z方向时,z(r)是由该面顶点算之sag值,c为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r为距离光轴高度,k为圆锥常数,a2i为非球面系数。实施例中各项参数全系焦点距离:f=3.85mmf-number=1.0fov=104°f1=-6.800mm,f2=25.788mm,f3=841.849mm,f4=12.064mm,f5=8.875mm,f6=-6.172mm,f7=8.334mmf1/f=-1.767f2/f=6.702f3/f=218.782f4/f=3.135f5/f=2.306f6/f=-1.604f7/f=2.166。实施例中镜头各个透镜曲率半径r、镜片厚度d、镜片间距、镜片折射率nd和阿贝数vd分别满足以下条件(表1):表1:各透镜物理参数面号曲率半径r厚度d有效径折射率nd阿贝数vd物面无限无限---------l1s1-18.2211.0009.251.5455.99s24.7371.6515.95l2s338.7441.8126.141.6620.37s4-29.9060.7435.60l3s5-4.7623.5105.601.7947.52s6-6.264-1.1298.20stos7无限1.2297.90l4s813.7832.70010.001.5968.62s9-13.7830.10010.00l5s105.9152.7048.051.5157.12s11-16.5330.0917.50l6s12-9.5450.7307.011.6620.37s137.3521.0946.40l7s145.9602.1166.801.5455.99s15-16.6441.0007.15ircfs16无限0.7006.721.5264.21s17无限2.3826.70从表1可得知,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l1~l7,通过合理的光焦度的分配,使得每枚镜片的光焦度都在合理的区间,最大程度降低了公差敏感性,呈现最佳的性能。其中,物面s1、s2、s3、s4、s10、s11、s12、s13、s14、s15的非球面系数如下(表2):表2:ka4a6a8a10a12a14a16s1-72.062.52e-03-1.10e-043.12e-06-4.66e-080.00e+000.00e+000.00e+00s21.039.93e-042.61e-05-1.91e-06-7.43e-080.00e+000.00e+000.00e+00s3114.72-6.41e-031.60e-041.29e-05-7.50e-072.62e-080.00e+000.00e+00s4-38.04-4.41e-032.53e-042.66e-06-3.09e-087.60e-090.00e+000.00e+00s10-0.48-5.82e-04-2.37e-051.21e-065.25e-080.00e+000.00e+000.00e+00s119.70-1.14e-038.28e-05-7.80e-071.84e-080.00e+000.00e+000.00e+00s12-11.153.04e-03-2.96e-049.90e-06-8.83e-080.00e+000.00e+000.00e+00s133.031.57e-031.34e-05-2.86e-051.13e-060.00e+000.00e+000.00e+00s14-3.11-2.04e-032.35e-04-1.41e-052.26e-07-2.37e-080.00e+000.00e+00s15-94.48-2.13e-031.71e-04-1.09e-05-2.31e-08-1.22e-080.00e+000.00e+00通过表2可以得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的非球面系数带来的优势。通过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场曲/畸变特性曲线图,通过图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轴向收差的曲线图。图3、4能够反映本实施例镜头在光学设计上能够达到的主要参数水平,优于现有的同类透镜产品。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