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0808发布日期:2020-06-02 19:0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具有图像处理单元和显影单元,利用显影单元提供的碳粉等显影剂,为图像处理单元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在纸张等介质上形成可见图像。其中碳粉作为消耗品,需要不断地向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补充,一般采用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显影单元的具有容纳一定量碳粉的处理盒向显影单元提供碳粉。

参见图1和图2,现有一种处理盒1包括驱动组件、显影辊14、搅拌架(未标示)、送粉辊(未标示)和感光鼓13,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第一驱动组件11驱动感光鼓13转动,第二驱动组件12驱动显影辊14、搅拌架和送粉辊转动,第二驱动组件12包括离合器121、第二驱动头122、驱动齿轮123和弹簧124。处理盒1在成像设备中成像期间,离合器121和弹簧124使第二驱动头122与驱动齿轮123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1接收成像设备中的第一传动头的驱动力,从而带动感光鼓13转动,第二驱动头122接收成像设备中的第二传动头的驱动力,从而带动显影辊14、搅拌架和送粉辊转动。当处理盒1在成像设备内打印过程中,为了提升打印质量需要在打印间隙对感光鼓13清洁,由于感光鼓13和显影辊14在打印时一直是接触,而在清洁过程中,二者进行分开。处理盒1在清洁感光鼓13的状态下,离合器121使第二驱动头122与驱动齿轮123脱离,成像设备中的第二传动头继续带动第二驱动头122转动,由于驱动齿轮123与第二驱动头122分离,驱动齿轮123停止转动,同时显影辊14、搅拌架和送粉辊均停止转动,此时,成像设备中的第一传动头继续带动第一驱动组件11转动,从而带动感光鼓13转动,实现对感光鼓13上余粉的清洁。

因此在成像期间和清洁期间,离合器121需要在使驱动齿轮123与第二驱动头122连接的连接位置和使驱动齿轮123与第二驱动头122分离的脱离位置之间来回切换,若在工作过程中离合器121损坏,则无法将驱动力传递至显影辊14上,会影响成像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离合器121的来回切换会降低成像设备的工作效率,若离合器121在切换位置过程中,没有移动到预设位置,会影响成像设备的驱动力传递。此外,第二驱动组件12的结构复杂,装配难度高,会增加成本且降低处理盒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工作稳定性好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鼓框架、显影框架、感光鼓、显影辊、显影辊驱动组件和分离机构,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上,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上,显影框架相对鼓框架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转动,在接触位置,感光鼓与显影辊相接触,在间隔位置,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显影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头、传递齿轮、活动件、弹性件、驱动端盖以及推压件,显影辊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递齿轮互相啮合,活动件可沿传递齿轮的轴向移动地与传递齿轮连接,活动件的一端可与驱动头连接,弹性件迫使活动件靠近驱动头,驱动头用于接收成像设备的旋转力,驱动端盖安装在显影框架上并与传递齿轮位于处理盒的同一侧,驱动端盖包括引导部,推压件包括被引导部,随着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通过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配合,驱动活动件沿着传递齿轮的轴向移动使得活动件和驱动头之间分离。

由以上方案可见,驱动齿轮与传递齿轮互相啮合,活动件可沿传递齿轮的轴向移动地与传递齿轮连接,活动件的一端可与驱动头连接,弹性件迫使活动件靠近驱动头,驱动头用于接收成像设备的旋转力,驱动端盖安装在显影框架上并与传递齿轮位于处理盒的同一侧,驱动端盖包括引导部,推压件包括被引导部,随着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通过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配合,驱动活动件沿着传递齿轮的轴向移动使得活动件和驱动头之间分离,实现对感光鼓表面进行清洁,工作稳定性好。而且,处理盒的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当处理盒放置至成像设备时或是从成像设备取出时,阻力较小,安装或取出操作更方便省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推压件的本体为圆环结构,圆环结构靠近驱动端盖的端面上凸起形成被引导部,且被引导部沿圆环结构径向地朝向圆环结构的轴心延伸,活动件沿传递齿轮的轴向延伸有圆台,圆台的一端可与驱动头连接,圆环结构间隙配合地套接在圆台上,且被引导部抵触在圆台的一端面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传递齿轮设有在其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平行于传递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活动件还设置有导杆,导杆的一端与圆台的另一端连接地沿传递齿轮的轴向延伸,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导杆位于容纳腔内,在传递齿轮的周向上,输出臂可与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件为弹簧,弹簧抵压在容纳腔的底部和输出臂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腔的底部凸起地设置有圆筒体,弹簧套设在圆筒体上,导杆的另一端与圆筒体的孔间隙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圆台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突起,驱动头开设有多个凹槽,突起可插入凹槽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处理盒还包括保持端盖,保持端盖安装在驱动端盖的外侧,驱动头可旋转地支承于保持端盖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端盖包括两个引导部,推压件包括两个被引导部,两个引导部位于两个被引导部之间,一个引导部与一个被引导部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相抵触配合的面均为斜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被引导部分别与两个引导部相抵触配合的两个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处理盒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处理盒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驱动端盖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传递齿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驱动头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推压件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实施例中显影辊驱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至图5,处理盒2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处理盒2包括鼓框架21、显影框架24、感光鼓22、显影辊25、保持端盖26、感光鼓驱动组件23、显影辊驱动组件和分离机构,感光鼓22可旋转地支承于鼓框架21上,显影辊25可旋转地支承于显影框架24上。感光鼓驱动组件23和显影辊驱动组件位于处理盒2的同一侧,感光鼓驱动组件23用于接收成像设备的第一旋转力并驱动感光鼓22旋转。显影框架24相对鼓框架21在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之间转动,在接触位置,感光鼓22与显影辊25相接触,在间隔位置,感光鼓22与显影辊25分离。

参见图6至图12,显影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头27、传递齿轮30、活动件31、弹性件32、驱动端盖28以及推压件29,而显影辊25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251,驱动齿轮251与传递齿轮30互相啮合。活动件31可沿传递齿轮30的轴向移动地与传递齿轮30连接,活动件31的一端可与驱动头27连接,弹性件32迫使活动件31靠近驱动头27,驱动头27用于接收成像设备的第二旋转力。驱动端盖28安装在显影框架24上并与传递齿轮30位于处理盒2的同一侧,驱动端盖28包括引导部281,推压件29包括被引导部291。随着显影框架24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通过引导部281与被引导部291的配合,驱动活动件31沿着传递齿轮30的轴向移动使得活动件31和驱动头27之间分离。

参见图9,传递齿轮30设有在其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301,容纳腔301平行于传递齿轮30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传递齿轮30的径向中心延伸的两个输入臂302,两个输入臂302关于传递齿轮30的轴线对称设置。容纳腔301的底部凸起地设置有圆筒体303,弹性件32为弹簧,该弹簧32套设在圆筒体303上。

参见图8,活动件31位于容纳腔301内,活动件31沿传递齿轮30的轴向延伸有圆台311,圆台31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四个突起312,四个突起312围绕圆台311的轴线均匀分布。活动件31还设置有导杆313,导杆313的一端与圆台311的另一端连接地沿传递齿轮30的轴向延伸,导杆313的另一端与容纳腔301内的圆筒体303的孔间隙配合。导杆313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导杆313的横向朝外延伸的两个输出臂314,两个输出臂314关于导杆313的轴线对称设置。在传递齿轮30的周向上,两个输入臂302和两个输出臂314交错布置。而且,在传递齿轮30的周向上,两个输出臂314可分别与两个输入臂302形成抵靠接触。其中,弹簧32抵压在容纳腔301的底部和输出臂314之间。

参见图10,驱动头27沿传递齿轮30的轴向依次延伸相互连接的驱动力接收部271和圆盘272,圆盘272开设有四个凹槽273,四个凹槽273均贯穿圆盘272设置,而且四个凹槽273围绕圆盘272的轴线均匀分布,圆台311上的四个突起312可分别插入四个凹槽273内。保持端盖26安装在驱动端盖28的外侧,驱动头27的驱动力接收部271可旋转地支承于保持端盖26上。

参见图11,推压件29的本体为圆环结构,该圆环结构间隙配合地套接在活动件31的圆台311上。圆环结构靠近驱动端盖28的端面上凸起形成两个被引导部291,两个被引导部291关于圆环结构的轴线对称设置。而且,两个被引导部291分别沿圆环结构径向地朝向圆环结构的轴心延伸,两个被引导部291均抵触在圆台311的一端面上。

参见图6至图12,显影框架24设置有受力部241,受力部241可接收成像设备的作用力使显影框架24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驱动端盖28包括两个引导部281,两个引导部281位于两个被引导部291之间,一个引导部281与一个被引导部291配合。引导部281与被引导部291相抵触配合的面均为斜面282、292,而且两个被引导部291分别与两个引导部281相抵触配合的两个斜面292的倾斜方向相反。伴随着显影框架24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驱动端盖28上的两个引导部281也转动,从而通过两个引导部281分别与两个被引导部291相抵触配合,驱动活动件31沿着传递齿轮30的轴向移动使得活动件31和驱动头27之间分离。

当处理盒2安装至成像设备后,成像设备正常打印状态下,显影框架24的受力部241没有接收到成像设备的作用力,显影框架24相对鼓框架21在接触位置,显影辊25与感光鼓22相接触,活动件31和驱动头27之间连接配合,驱动头27接收成像设备的第二旋转力带动传递齿轮30旋转,由于驱动齿轮251与传递齿轮30互相啮合,从而驱动齿轮251接收传递齿轮30的驱动力从而驱动显影辊25旋转,同时感光鼓驱动组件23接收成像设备的第一旋转力并驱动感光鼓22旋转。在处理盒2打印过程中,感光鼓22和显影辊25均处于旋转状态,且显影辊25与感光鼓22相接触,从而使碳粉从显影辊25稳定地转移到感光鼓22上,进而在打印纸上实现一系列曝光、显影、转印等激光打印。

当成像设备需要清洁感光鼓22时,成像设备的清洁单元对显影框架24的受力部241施加作用力,随着受力部241接收到成像设备的作用力,则驱动显影框架24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使得显影辊25与感光鼓22分离。同时,伴随着显影框架24从接触位置转动至间隔位置,驱动端盖28上的引导部281也转动,从而通过引导部281与被引导部291相抵触配合,驱动活动件31沿着传递齿轮30的轴向移动使得活动件31和驱动头27之间分离。此时,弹簧32处于被压缩状态,而且驱动头27仍然接收成像设备的第二旋转力,驱动驱动头27空转,同时感光鼓驱动组件23接收成像设备的第一旋转力并驱动感光鼓22继续旋转。由于活动件31和驱动头27之间分离,显影辊25停止旋转,同时显影辊25与感光鼓22分离,实现感光鼓驱动组件23带动感光鼓22旋转实现其表面清洁。

当感光鼓22清洁完成后,处理盒2的显影框架24复位,同时驱动端盖28也复位,此时弹簧32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迫使活动件31靠近驱动头27,从而使活动件31和驱动头27之间连接配合,继续带动显影辊25旋转,实现对感光鼓22供粉,进而实现成像设备继续打印工作,有效保证显影辊25和感光鼓22之间的碳粉转移,使处理盒2出粉更均匀,打印质量稳定。而且,处理盒2的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当处理盒2放置至成像设备时或是从成像设备取出时,阻力较小,安装或取出操作更方便省力。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