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4456发布日期:2020-10-31 09:5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防止支撑物因热胀冷缩效应使扩散板及光源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数字摄录像机、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扩散板、一反射板、及多个光源,所述光源例如为照明灯管。为了要支撑直下式背光模块中的扩散板,通常会在反射板和扩散板之间设置数个支撑物,以避免扩散板在翘曲变形后,使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学特性变差,甚至压断照明灯管。然而,当lcd面板的尺寸越大时,其照明灯管的尺寸也会相对地变大或变长,因此,照明灯管会产生变形,进而影响整个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学特性。

因此,若能提供一种防止支撑物因热胀冷缩效应使扩散板及光源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将会对此领域的技术带来相当大的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可防止支撑物因热胀冷缩效应使扩散板及光源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扩散板、一反射板、多个光源、多个支撑物、及多个缓冲垫。反射板设置于扩散板下方并与扩散板相间隔,光源设置于扩散板与反射板之间,支撑物设置于反射板上,并且位于扩散板与反射板之间,用以同时支撑扩散板以及光源。支撑物具有一安装部,光源直接穿设于安装部中,且支撑物与扩散板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隙,安装部与光源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缓冲垫分别填设于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垫的材质是弹性材质。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垫分别为一第一缓冲垫及一第二缓冲垫,第一缓冲垫是呈环状,第二缓冲垫是呈片状。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板具有一凹槽,支撑物还具有一卡合部,卡合部卡合于凹槽中。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是呈环状。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物是呈矩形。

在一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扩散片,设置于扩散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扩散板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扩散板、一反射板、多个光源、多个支撑物、及多个缓冲垫。反射板设置于扩散板下方并与扩散板相间隔,光源设置于扩散板与反射板之间,支撑物设置于反射板上,并且位于扩散板与反射板之间,用以同时支撑扩散板以及光源。支撑物具有一安装部,光源直接穿设于安装部中,且支撑物与扩散板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隙,安装部与光源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缓冲垫分别为一第一缓冲垫及一第二缓冲垫且分别填设于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第一缓冲垫是呈环状,第二缓冲垫是呈片状,第一缓冲垫及第二缓冲垫的材质是弹性材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及一直下式背光模块。直下式背光模块包括一扩散板、一反射板、多个光源、多个支撑物、及多个缓冲垫。反射板设置于扩散板下方并与扩散板相间隔,光源设置于扩散板与反射板之间,支撑物设置于反射板上,并且位于扩散板与反射板之间,用以同时支撑扩散板以及光源。支撑物具有一安装部,光源直接穿设于安装部中,且支撑物与扩散板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隙,安装部与光源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缓冲垫分别填设于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借由支撑物及缓冲垫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支撑物因热胀冷缩效应使扩散板及光源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1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1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2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2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3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3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见图1及图2,直下式背光模块1包括一扩散板11、一反射板12、多个光源13、多个支撑物14、以及多个缓冲垫15。反射板12设置于扩散板11下方并与扩散板11相间隔。光源13设置于扩散板11与反射板12之间。支撑物14设置于反射板12上,并且位于扩散板11与反射板12之间,用以同时支撑扩散板11以及光源13。支撑物14具有一安装部141,光源13直接穿设于安装部141中,且支撑物14与扩散板11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隙g1,安装部141与光源13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g2。缓冲垫15分别填设于第一间隙g1及第二间隙g2。具体而言,穿设意指将一物体穿透另一物体并将该物体设置于该另一物体。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3穿透安装部141并设置于安装部14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间隙g1及第二间隙g2中填设有缓冲垫15,借此可防止支撑物14因热涨冷缩效应使扩散板11及光源13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14是由透光材质所制成。因此,当光源13发光时不会产生暗影。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5的材质是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泡棉,然而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5分别为第一缓冲垫151及第二缓冲垫152,第一缓冲垫151是呈环状,第二缓冲垫152是呈片状。也就是说,第一缓冲垫151的形状是搭配第二间隙g2的形状,第二缓冲垫152的形状是搭配第一间隙g1的形状。因此,安装部141是呈环状。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板12具有一凹槽121,支撑物14还具有一卡合部142,卡合部142卡合于凹槽121中,然后可再利用热融胶将卡合部142牢牢地固定于凹槽121中。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14是呈矩形。另择地,支撑物14也可搭配安装部141及光源13而呈不同形状,例如多边形及圆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14的材质可选用具有轻重量及高强度的塑胶材料(例如压克力),如此不会使直下式背光模块1的重量大幅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3例如是led灯管、led灯条或其他光源。其中,led灯条是由多个体积较小的led设置在电路板上而形成。在一实施例中,光源13周围可设置散热胶或散热膜以增加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模块1还可包括一扩散片16及一光学膜片17。在一实施例中,扩散片16及光学膜片17的数目可视需求删除或增加,且设置的排列顺序也可视需要调整,本发明并无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片16包括第一扩散片161及第二扩散片162,其中第一扩散片161是设置于扩散板11上,光学膜片17是设置于第一扩散片161上且位于第一扩散片161及第二扩散片162之间,第二扩散片162是设置于光学膜片17上。

由图1及图2可知,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1,借由支撑物14及缓冲垫15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支撑物14因热胀冷缩效应使扩散板11及光源13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

参见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一显示面板18及一如前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1。

参见图4及图5,直下式背光模块2包括一扩散板21、一反射板22、及多个光源23。反射板22设置于扩散板21下方并与扩散板21相间隔,反射板22设有一凸柱221,凸柱221邻设于扩散板21,凸柱221具有一安装部2211。光源23穿设于安装部2211中,凸柱221用以同时支撑扩散板21以及光源23。

在本实施例中,凸柱221及反射板22是一体成形的结构。借此,凸柱221已整合于反射板22中,在制程上可较为简化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凸柱221是呈矩形。另择地,凸柱221也可搭配安装部2211及光源23而呈不同形状,例如多边形及圆弧形。安装部2211也可呈不同形状,例如矩形或u形,本发明并无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凸柱221与扩散板21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隙g1’,安装部2211与光源23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g2’,借此可防止凸柱221因热涨冷缩效应使扩散板21及光源23变形。第一间隙g1’是呈片状,第二间隙g2’是呈环状,安装部2211也是呈环状。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3例如是led灯管、led灯条或其它光源。其中,led灯条是由多个体积较小的led设置在电路板上而形成。在一实施例中,光源23周围可设置散热胶或散热膜以增加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模块2还可包括一扩散片24及一光学膜片25。在一实施例中,扩散片24及光学膜片25的数目可视需求删除或增加,且设置的排列顺序也可视需要调整,本发明并无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片24包括第一扩散片241及第二扩散片242,其中第一扩散片241是设置于扩散板21上,光学膜片25是设置于第一扩散片241上且位于第一扩散片241及第二扩散片242之间,第二扩散片242是设置于光学膜片25上。

由图4及图5可知,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2,借由反射板22设有凸柱221可同时支撑扩散板21及光源23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扩散板21及光源23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此外,由于凸柱221已整合于反射板22中,在制程上可较为简化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参见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包括一显示面板26及一如前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2。

参见图7及图8,直下式背光模块3包括一扩散板31、一反射板32、多个光源33、及多个支撑物34。扩散板31设有一凹陷部311,凹陷部311具有一凹陷面3111。反射板32设置于扩散板31下方并与扩散板31相间隔,光源33设置于扩散板31与反射板32之间,支撑物34设置于反射板32上,并且位于扩散板31与反射板32之间,用以同时支撑扩散板31以及光源33。支撑物34具有一安装部341,光源33直接穿设于安装部341中,支撑物34还具有一顶壁342,位于凹陷部311中,且顶壁342与凹陷面3111之间设有一第一间隙g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g1”的高度是小于扩散板31的高度。第一间隙g1”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41与光源33之间设有一第二间隙g2”。第二间隙g2”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借由第一间隙g1”及第二间隙g2”,可防止支撑物34因热涨冷缩效应使扩散板31及光源33变形。第一间隙g1”是呈片状,第二间隙g2”是呈环状,安装部341也是呈环状。另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部341的形状也可对应于光源33的形状而变化,例如矩形或u形,本发明并无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板32具有一凹槽321,支撑物34还具有一卡合部343,卡合部343卡合于凹槽321中,然后可再利用热融胶将卡合部343牢牢地固定于凹槽321中。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34是呈矩形。另择地,支撑物34也可搭配安装部341及光源33而呈不同形状,例如多边形及圆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34的材质可选用具有轻重量及高强度的塑胶材料(例如压克力),如此不会使直下式背光模块3的重量大幅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3例如是led灯管、led灯条或其它光源。其中,led灯条是由多个体积较小的led设置在电路板上而形成。在一实施例中,光源33周围可设置散热胶或散热膜以增加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模块3还可包括一扩散片35及一光学膜片36。在一实施例中,扩散片35及光学膜片36的数目可视需求删除或增加,且设置的排列顺序也可视需要调整,本发明并无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片35包括第一扩散片351及第二扩散片352,其中第一扩散片351是设置于扩散板31上,光学膜片36是设置于第一扩散片351上且位于第一扩散片351及第二扩散片352之间,第二扩散片352是设置于光学膜片36上。

由图7及图8可知,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3,借由扩散板31设有凹陷部311、支撑物34的顶壁342位于凹陷部311中,且顶壁342与凹陷面3111之间设有第一间隙g1”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支撑物34因热胀冷缩效应使扩散板31及光源33变形而不影响光学特性。

参见图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30,包括一显示面板37及一如前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3。

在某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或其他显示面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