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4089发布日期:2020-10-31 09:4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摄像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然而,目前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大多数安放在马达外的模组内,侧fpc采用柔性电路板,产生翘起等问题,传感器检测不稳定,同时侧fpc采用柔性电路板,安装不平整会影响实际运动行程,中间的载体的垂直方向运动部分,通过悬丝将底部fpc的电力传输到上簧片再传输到载体上的线圈内,在马达受到冲击时或者经过长久时间的运作后,悬丝可靠性变低,容易出现断裂等问题导致整个马达失效。此外,底座内通常都设有电路板,电路板通常包括很多层,外部电路与对焦线圈通过电路板和悬丝等实现连接,结构复杂,电路不够简洁,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载体、上簧片、下簧片、磁石组以及底座,

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设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磁石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并与所述载体上的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对应配合,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从所述底板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延伸的突出部,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底座的所述突出部的端面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下表面和所述底座的所述底板可活动连接,

所述底座还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将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与外部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驱动所述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实现变焦,以及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驱动所述载体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运动实现光学防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环绕所述载体上部的整个外周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侧面和角部,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角部的侧面,以及位于对角上的两个第二线圈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对角上的两个第二线圈由同一根导线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伸出部,所述底座的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突出部配合并设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内,所述伸出部的顶部与所述上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具有宽度逐渐减小的顶部,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缺口,所述伸出部的顶部布置于所述缺口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内形成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一尖端,所述伸出部的顶部也具有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二尖端,所述第二尖端与所述第一尖端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二尖端与所述上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布置在底座四个角部的位置还设有下簧片连接部,以将底座内嵌金属片与下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所述突出部的端面设有底座阻尼胶槽,所述载体也设有载体阻尼胶槽,所述底座阻尼胶槽与所述载体阻尼胶槽配合以容纳阻尼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簧片包括上簧片载体连接部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所述上簧片载体连接部与所述上簧片的底座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弯折两次后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簧片包括下簧片载体连接部和下簧片底座连接部,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部与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三弹性件弯折两次后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布置在所述第二线圈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四个侧面和四个角部,每一个角部设有一个所述第二线圈,位于对角的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以及每一个第二线圈的自由端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第二线圈连接部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延伸所述载体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对装置的载体,所述载体具有面向底座的下表面和与该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所述载体的内部设有从上表面一直延伸至下表面的载体中心开口以安装镜头,所述载体的外部形成侧面和角部,环绕所述载体的外周设有第一线圈,以及所述载体的角部设有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磁石组配合控制载体沿光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线圈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磁石组配合控制载体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外部形成四个所述角部和四个所述侧面,每一个角部设有一个所述第二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侧面设有第一线圈限位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侧面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线圈限位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靠近所述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线圈靠近所述下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上表面设有上簧片固定柱以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上簧片内圈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还设有载体阻尼胶槽,所述载体阻尼胶安装槽与底座上的底座阻尼胶槽配合以安装阻尼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侧面上还设有绕线柱,所述第二线圈的端部缠绕在所述绕线柱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每一个侧面对应的上方表面上设有一个载体阻尼胶安装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两个阻尼胶安装槽的邻近部分设有电气接出部,电流通过电气接出部与第一线圈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载体、上簧片、下簧片以及所述底座,所述上簧片和所述下簧片将所述底座和所述载体可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具有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向所述壳体的顶表面伸出的突出部,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突出部的顶端设有上簧片固定部以与上簧片的外圈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突出部和相对的两个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有面积从下向上逐渐减小的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设有底座上簧片固定柱以与所述上簧片的内圈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底座上簧片固定柱,且所述两个底座上簧片固定柱之间设有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还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所述底座阻尼胶安装槽紧邻所述底座上簧片固定柱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上表面依次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一个上簧片固定柱、凹槽以及另一个上簧片固定柱、以及所述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上表面依次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一个上簧片固定柱、凹槽以及另一个上簧片固定柱,其中所述凹槽位于两个上簧片固定柱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四个角部还设有底座下簧片固定柱,以与下簧片的外圈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形成有向壳体顶表面一体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与底座的所述第一突出部配合,并布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的上部具有宽度逐渐减小的顶部,所述顶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缺口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缺口内形成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一尖端,所述伸出部的顶部也具有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二尖端,所述第二尖端与所述第一尖端配合,从而通过内嵌金属片的第二尖端与上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布置在底座四个角部的位置还设有下簧片连接部,从而将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与下簧片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载体、上簧片、下簧片以及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包括外接端子并形成有向壳体一体向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与底座的第一突出部配合,并布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内部,所述伸出部从底座向上延伸载体的高度,并与布置在载体上表面的上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由相互独立的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形成有一个所述伸出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两部分结构形同,以及每一部分上形成多个所述外接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每一部分上各形成三个所述外接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的上部具有宽度逐渐减小的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的顶部具有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二尖端,所述伸出部的所述第二尖端与底座缺口内的第一尖端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布置在底座四个角部的位置还设有下簧片连接部,以将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与下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还设有多个料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的端部向上延伸载体的高度,使得所述伸出部的端面与所述载体的上表面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外部的两个外接端子的一端连接外部电路,另一端形成一个所述下簧片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上簧片,所述上簧片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围形成一个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圈具有四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和两个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分别通过第一弹性件与两个所述上簧片载体连接部连接,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另外两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连接并布置在所述内圈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只进行两次弯折形成“s”形弯针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自由端并用于固定在底座的第一突出部的端面上,所述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自由端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第二伸出部的端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两端分别形成上簧片载体连接部和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部形成另一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所述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与所述中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通过连接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各设有两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和一个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以及一个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与所述中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相邻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设有线圈连接部,所述线圈连接部与所述载体上的电气接出部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各设有多个固定孔以与底座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端面上的簧片固定柱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上还设有内嵌金属片连接部,所述内嵌金属片连接部与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伸出部的尖端配合,从而与底座内嵌金属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嵌金属片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伸出部的尖端伸入所述连接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位于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的其中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料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下簧片,所述下簧片由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组成,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包括下簧片载体连接部和下簧片底座连接部,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部和下簧片底座连接部通过第三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部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依次布置并形成矩形结构,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部和第三弹性件构成所述下簧片的内圈,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位于角部并布置在所述内圈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部设有下簧片载体连接孔,以与载体下表面的簧片连接柱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部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线圈连接部,所述第二线圈连接部与载体侧面上的绕线柱配合,以与所述载体上的第二线圈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下簧片载体连接孔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设有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所述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与底座内嵌金属片四个角部的下簧片连接部配合,以将底座内嵌金属片与下簧片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设有两个下簧片底座连接孔,所述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布置于所述两个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孔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簧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和同一部分上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三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通过两次折弯形成“s”形弯折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形弯折部设置于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的内侧并紧邻所述下簧片底座连接部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邻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布置,所述第二部分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邻近所述第三部分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布置,所述第三部分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邻近所述第四部分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布置,所述第四部分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邻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布置。

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不需要设置电路板,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直接进行电路连接,结构可靠,强度高,同时底座上设有突出部,不再需要框架,通过将磁石组安装于框架的内壁上,即可实现光学防抖和变焦功能,具有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化的优异技术效果。此外,整个上簧片和下簧片的重量减轻,加工难度和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又能很好满足强度和弹性形变要求。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立体图;

图2b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主视图;

图3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4是底座内嵌金属片的立体图;

图5是安装有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簧片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簧片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00总体上包括壳体10、上簧片20、载体30、磁石组40、阻尼胶50、下簧片60、底座70以及底座内嵌金属片80。磁石组40固定安装于壳体10的内部,并与载体30上的线圈配合。底座内嵌金属片80设置于底座70的内部,下簧片60安装于底座70上,并将底座70与载体30的朝向底座的表面可活动连接。上簧片20设置于底座30上,并将载体30的上表面与底座70可活动连接。下面参照图2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载体20进行详细描述。

图2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载体20的立体图,图2b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载体20的主视图,如图2a、2b所示,载体20具有面向底座的下表面211和与该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212,载体20的内部设有从上表面212一直延伸至下表面211的载体中心开口21以安装镜头,载体20的外部形成四个侧面22和四个角部23,每一个角部23安装一个第二线圈231。每一个侧面22设有线圈限位部221以对第一线圈24进行限位,防止第一线圈24向底座方向移动。环绕载体20的外周还设有第一线圈24,第一线圈24环绕载体20的整个外周设置并布置在载体20的角部23和侧面22的靠近上表面212的部位,也就是说,第一线圈24尽管环绕载体20的外周布置,然而邻近上表面212,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角部23来说,角部23上的第二线圈231布置在第一线圈24的下方,即第二线圈231距离载体下表面211的距离小于第一线圈24距离下表面221的距离。对于每一个侧面22来说,侧面22上的第一线圈限位部221设置于第一线圈24的下方,也就是说,第一线圈限位部221距离下表面211的距离小于第一线圈24距离下表面211的距离。

上表面212设有载体上簧片固定柱213和载体阻尼胶安装槽214,载体上簧片固定柱213与上簧片的内圈固定连接,载体阻尼胶安装槽214与底座上的底座阻尼胶槽配合以安装阻尼胶。与每一个侧面22对应的上方表面上设有一个载体阻尼胶安装槽,以及其中两个阻尼胶安装槽的邻近部分设有电气接出部215,电流通过电气接出部215与第一线圈24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载体20的侧面22上还设有绕线柱25,第二线圈231的端部缠绕在绕线柱25上。

图3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座70的立体图,图3b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座70的主视图。如图3a-3b所示,底座70具有底板71以及从底板71向壳体延伸的第一突出部72和第二突出部72。底板71的中部设有镜头安装孔711,镜头安装孔711的孔径与载体20的载体中心开口21的孔径配合以容纳镜头。第一突出部72和第二突出部73的高度与载体20的高度对应,也就是说,当载体20安装于底座70上时,载体20的上表面与第一突出部72和第二突出部73的端面基本平齐。

具体地,在图3a-3b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71为矩形结构并具有四个侧部,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部设有第一突出部72,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部设有第二突出部73。第一突出部72的上表面的一端设有缺口721,缺口721与底座内嵌金属片80上的相应结构配合,从而将底座内嵌金属片的电流导入到上簧片30上。第一突出部72的上表面还设有有底座上簧片固定柱722,以与上簧片30的外圈连接。具体地,第一突出部7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底座上簧片固定柱722,两个上簧片固定柱722之间设有凹槽725。上簧片固定柱722的一侧还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723,也就是说,在第一突出部72的上表面上,依次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723、一个上簧片固定柱722、凹槽725以及另一个上簧片固定柱722,以及缺口721。两个上簧片固定柱722位于缺口721和底座阻尼胶槽723之间,凹槽725位于两个上簧片固定柱722之间。

第二突出部73与第一突出部72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二突出部73没有设置缺口。具体地,第二突出部73的上表面设有底座上簧片固定柱731,以与上簧片30的外圈连接。具体地,第一突出部7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底座上簧片固定柱722,两个上簧片固定柱722之间设有凹槽725。上簧片固定柱722的一侧还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723,也就是说,在第二突出部72的上表面上,依次设有底座阻尼胶安装槽723、一个上簧片固定柱722、凹槽725以及另一个上簧片固定柱722,凹槽725位于两个上簧片固定柱722之间。底板71的四个角部还设有底座下簧片固定柱74,以与下簧片的外圈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角部设置两个底座下簧片固定柱74。

图4是底座内嵌金属片80的立体图,图5是安装有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底座的俯视图。如图4-5所示,底座内嵌金属片80整体上由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组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形成如图4所示的相互独立的结构。底座内嵌金属片上形成有向壳体顶表面一体伸出的伸出部83,伸出部83与底座70的第一突出部72配合,并布置在第一突出部72的内部,且伸出部83的上部具有宽度逐渐减小的顶部831,顶部831与第一突出部72的缺口721配合。具体地,第一突出部72的缺口721内形成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一尖端724,伸出部83的顶部831也具有面积逐渐减小的第二尖端831,伸出部83的第二尖端831与第一尖端724配合,从而通过内嵌金属片的第二尖端831与上簧片电连接。

底座内嵌金属片80的布置在底座四个角部的位置还设有下簧片连接部84,从而将底座内嵌金属片80与下簧片60电连接。底座内嵌金属片80还设有多个外接端子85,通过多个外接端子85将将底座内嵌金属片80与外部电连接,从而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80为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接入电流。

具体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底座内嵌金属片80的第一部分82和第二部分82的结构相同,且都分别形成一个伸出部83,从而底座内嵌金属片80上一共形成两个伸出部83,两个伸出部83与底座70上的两个第一突出部72配合。第一部分82和第二部分83各形成三个外接端子85,整个底座内嵌金属片80形成六个外接端子85。位于外部的两个外接端子的一端连接外部,另一端形成一个下簧片连接部84。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上还形成多个料带86,料带86同时还具有加强底座7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簧片30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上簧片30整体上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合围形成一个大致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内圈具有四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和两个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2,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2与一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通过第一弹性件313连接,另外两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通过第二弹性件314与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连接,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连接于第二弹性件314的自由端并用于固定在底座70的第一突出部72的端面上,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2连接于第一弹性件313的自由端并固定在底座70的第二伸出部73的端面上。

具体地,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的两端分别形成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和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2,第一部分31的大致中部形成另一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位于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与位于中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之间通过连接条316连接。位于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与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通过第二弹性件314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部分31上设有两个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和一个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2和一个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且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邻近位于中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布置。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13和第二弹性件314都只进行了两次弯折,形成“s”形弯针部,整个上簧片的重量减轻,加工难度和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又能很好满足强度和弹性形变要求。

继续参照图6,第一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2和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各设有两个固定孔与底座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端面上的簧片固定柱配合,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上还设有内嵌金属片连接部317,内嵌金属片连接部317与底座内嵌金属片的伸出部83的尖端配合,从而与底座内嵌金属片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嵌金属片连接部317为连接孔,底座内嵌金属片80的伸出部83的尖端伸入该连接孔317内。连接孔317位于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的其中一端。第二上簧片底座连接部315的另一端设有料带318。位于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设有线圈连接部319,线圈连接部319与载体20上的电气接出部215配合,由于第一线圈24的两端分别连接载体2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的电气接出部215上,因此,通过位于端部的上簧片载体连接部311与电气接出部215的连接,实现将底座内嵌金属片通过内嵌金属片连接部317和线圈连接部319与第一线圈24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簧片30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中心对称并结构相同,因此,本部分不再分开分别详述。也就是说,底座内嵌金属片80的两个伸出部83分别对应配合于上簧片30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并通过上簧片30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与第一线圈24的两端电连接,由于整个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载体20的两个相对侧面的电气接出部215上,因此,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80的两个伸出部83分别接入外部电路的正极和负极,即可实现整个第一线圈24内的电流导通。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簧片60的主视图。如图7所示,下簧片60整体上由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以及第四部分64组成,该四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以及第四部分64的结构相同并收尾相接布置,现就第一部分61进行说明。第一部分61整体上包括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和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和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通过第三弹性件67连接,第三弹性件67的一端连接在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上,第三弹性件67的另一端连接在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上。当下簧片60的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以及第四部分64排列形成一个矩形环状时,四个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和第三弹性件67形成下簧片60的内圈,四个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位于四个角部并位于内圈的外部。

继续参照图7,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上设有下簧片载体连接孔651,以与载体下表面的簧片连接柱固定连接,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的外侧还设有第二线圈连接部652,第二线圈连接部652与载体20侧面上的绕线柱25配合,以与载体20上的第二线圈231电连接。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设有两个下簧片底座连接孔661,两个下簧片底座连接孔661之间设有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662,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662与底座内嵌金属片80四个角部的下簧片连接部84配合,从而将底座内嵌金属片80与下簧片60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返回参照图2a,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二线圈231优选由同一根导线形成或者电连通,并且每一个线圈的一端缠绕在相邻侧面的绕线柱25上,另一端与对角线上的线圈电连接。返回图6,下簧片60由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以及第四部分64组成,每一个部分都具有一个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和一个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每一个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上都设有一个第二线圈连接部652,每一个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上都设有一个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662,因此,通过每一个第二线圈连接部652与一个绕线柱25配合,将第二线圈231的一端连接到一个第二线圈连接部652上,然后再通过同一部分上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上的下簧片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部662连接到底座内嵌金属片80,从而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80将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二线圈231与外部电路的正负极连接,以在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二线圈231内形成电流。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的第二线圈231与安装于壳体10内壁上的磁石组配合,驱动载体20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行沿一条轴线运动(例如x轴),另一条对角线上的第二线圈231与安装于壳体10内壁上的磁石组配合,驱动载体20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行沿另一条轴线运动(例如y轴),从而通过第二线圈231与磁石组的配合,可以实现光学驱动装置的光学防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下簧片60的每一部分上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和同一部分上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之间通过第三弹性件67连接,且该第三弹性件67在靠近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的一端仅仅形成两次弯折,形成一个“s”形弯折,因此,整个下簧片的重量减轻,加工难度和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又能很好满足强度和弹性形变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下簧片60的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第三部分63以及第四部分6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安装时,第一部分61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邻近第二部分62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布置,第二部分62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邻近第三部分63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布置,第三部分63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邻近第四部分64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布置,第四部分64的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邻近第一部分61的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布置。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连接于载体20的下表面,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连接于底座70,由于下簧片载体连接部65与下簧片底座连接部66通过第三弹性件67连接,因此,载体20可以相对于底座70进行沿光轴方向的相对运动和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进行相对运动,当载体20相对于底座70沿光轴方向运动时,实现变焦功能,而当载体20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运动时,实现光学防抖功能。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00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00的剖视图。如图8-9所示并结合图1-7,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00总体的磁石组40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第一线圈24环绕载体20上部的外周设置,第二线圈231安装于载体20的四个角部,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31分别与安装于壳体10的内壁上的磁石柱40配合,上簧片30将载体20的上表面与底座70的第一突出部72和第二突出部73的端面可活动连接,下簧片60将载体20的下表面与底座70的底板71可活动连接,底座内嵌金属片80设置于底座70内部并通过上簧片30和下簧片60分别将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31与外部电路连接。壳体10和底座70配合将各部件限定在壳体10和底座70限定出的空间内并对各部件进行保护。运行时,通过调节第二线圈231内部电流,可以实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光学防抖功能,通过调节第一线圈24内部电流,可以实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变焦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不需要设置电路板,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直接进行电路连接,结构可靠,强度高,同时底座上设有突出部,不再需要框架,通过将磁石组安装于框架的内壁上,即可实现光学防抖和变焦功能,具有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化的优异技术效果。此外,整个上簧片和下簧片的重量减轻,加工难度和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又能很好满足强度和弹性形变要求。

综上,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有益技术效果。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