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辊处理设备、磁辊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6706发布日期:2020-09-04 12:2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磁辊处理设备、磁辊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辊处理设备、磁辊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形成装置(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在图像形成领域的发展,行业中呈现力求更高成像品质的同时,还在追求打印成像的稳定性。例如,在激光打印机中的处理盒的工作过程中,采用了各种静电成像手段,利用诸如导电弹性体辊和磁辊等显影剂承载构件,将显影剂通过电场力运送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从而在感光构件表面形成静电濳像,最后转印到纸张上形成打印图像。其中,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感光构件均在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工作,当感光构件的表面带有均匀的电量后,由激光束照射感光构件的表面,使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所在部位的电位与被施加电压后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的表面电位形成电势差,从而将上述位于显影剂承载构件表面且具有预定电量的显影剂传送至感光构件的表面,从而形成静电濳像。

在非接触式显影系统中,上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为磁辊,磁辊由可旋转的套管和位于套管内的磁芯构成,磁芯在套管内且可随套管一同旋转。通过将磁辊和感光构件分别架设在处理盒内的预设位置上,可使磁辊的套管与感光构件之间以非接触的方式工作。在磁辊的工作过程中,磁辊的套管表面携带有磁性显影剂,在由磁芯形成的磁场以及打印机施加在磁辊上的电场的共同作用下,磁性显影剂会在套管表面竖立地堆叠成磁穗的形式并被充以一定的电量,伴随着套管的旋转,磁性显影剂之间还存在着相对滑动从而使磁性显影剂摩擦带电。在磁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套管上的磁性显影剂跳跃至感光构件表面需要显影的静电潜像位置,从而在感光构件表面形成可视化的图像,最终经由转印单元转印到纸张上。

然而,现有磁辊存在打印缺陷,例如体现在全色黑版页面出现多处分布不均匀、且大小不一的白点,且该白点在下一页全色黑版页面中不会被重复地再现,而是继而出现新的不均匀分布的白点。对于此种情况,通常的做法会在套管的表面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利用石蜡等去污剂擦拭套管表面,但此类操作往往作用不明显或者会带来其它隐患,一些去污剂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会损伤套管表面或降低套管表面的耐用程度,从而影响磁辊的使用寿命;此外,一些去污剂还容易在套管表面引入不需要的杂质,残留杂质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目前亟待需要提供一种磁辊处理设备、磁辊和处理盒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磁辊处理设备、磁辊和处理盒,以解决现有磁辊存在打印后出现不均匀的白点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辊处理设备,用于处理磁辊的套管的表面,包括:

供料系统,用于向所述套管的表面供应表面处理剂;

处理系统,具有柔性表面,所述柔性表面与所述套管抵接,以对所述套管的表面进行处理。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磁辊处理设备利用表面处理剂和柔性表面来对套管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得套管表面具有均匀的微观表面粗糙度,从而解决了现有磁辊存在打印后出现不均匀的白点的缺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系统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柔性表面,所述滚轮和所述套管能产生相对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滚轮为两个,所述套管抵接于两个所述滚轮的所述柔性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两个所述滚轮同向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位于两个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的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辊处理设备还包括传送单元,所述磁辊通过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位于两个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的下方或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套管抵接于所述传送单元和两个所述滚轮的所述柔性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送带,所述套管抵接于所述传送带和两个所述滚轮的所述柔性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供料系统包括:

供料单元,沿供料方向依次包括进气口、储料仓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阀门;

供气单元,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供料单元和所述供气单元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柔性表面设置有动物皮毛或纤维编织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树脂微粒,或包括树脂微粒和无机微粒。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辊,包括磁芯和位于所述磁芯外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表面通过如上述所述的磁辊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或所述套管的表面通过如上述所述的磁辊表面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磁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粉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磁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磁辊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磁辊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磁辊处理设备中处理系统和传送单元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磁辊处理设备中处理系统和传送单元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磁辊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磁辊处理设备中处理系统和传送单元在一种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磁辊处理设备中处理系统和传送单元在另一种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1a为未经磁辊处理设备处理的套管表面微观结构的评价图像a;

图11b为经过磁辊处理设备处理的套管表面微观结构的评价图像b;

图12a为未经磁辊处理设备处理的磁辊打印后的测试图像;

图12b为经过磁辊处理设备处理的磁辊打印后的测试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现有磁辊存在打印缺陷,例如体现在全色黑版页面出现多处分布不均匀、且大小不一的白点,且该白点在下一页全色黑版页面中不会被重复地再现,而是继而出现新的不均匀分布的白点。对于此种情况,通常的做法会在套管的表面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利用石蜡等去污剂擦拭套管表面,但此类操作往往作用不明显或者会带来其它隐患,一些去污剂中含有的有机溶剂会损伤套管表面或降低套管表面的耐用程度,从而影响磁辊的使用寿命;此外,一些去污剂还容易在套管表面引入不需要的杂质,残留杂质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用新型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能确保所有磁辊的套管都能被施以均匀的粗糙表面,这可能是在施设表面涂层的阶段,树脂组合物液体的涂布、交联固化等阶段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从而产生了局部的微小团聚,其微观表现是在套管的多个凸起所构成的粗糙表面中会出现不被期待的尖端结构,而在伴随套管旋转的每个成像周期中都可能在该尖端结构上偶然地出现电荷集中。上述打印缺陷则可能是由于该尖端结构处聚集的显影剂带电量过大,使显影剂不被期待地“锁”在套管表面而未跳跃至感光构件上参与成像,从而在该成像周期中形成偶然出现的白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磁辊处理设备、磁辊和处理盒。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1包括粉仓10和废粉仓20,在废粉仓20内设置有作为潜像承载构件的感光构件13以及相对感光构件13可旋转的充电辊14。在粉仓10内设置有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磁辊12、出粉刀15以及磁性显影剂。通过将磁辊12的两端架设在粉仓10的框架上,使磁辊12可以在粉仓10中旋转。

如图3所示,磁辊12包括中空的套管12a和磁芯12b,磁芯12b在从套管12a中穿过后,形成在套管12a的两端分别伸出有一定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套管12a一端处的磁芯12b的圆周设置成d型结构,匹配安装于粉仓10框架侧壁的d型槽(图中未示出)中,以定位和固定磁芯12b,使其不会随套管12a旋转。

如图3和图4所示,套管12a包括基体12a1和涂层12a2,涂层12a2设置在基体12a1的外圆周表面,基体12a1可以使用金属(例如,铁、铝、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料通过拉伸等工艺制成的管状轴,基体12a1的表面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需要进行电镀、喷砂等表面处理,在基体12a1外圆周表面施设涂层12a2的手段,可以通过喷涂、浸涂或辊涂等常规涂覆方式将涂层组合物(可以为液体)涂覆于基体12a1的外围,再经固化成膜形成涂层12a2。

以下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辊处理设备及磁辊表面处理方法。

(磁辊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辊处理设备,涉及对磁辊进行表面处理的一种设备,其中“磁辊”可以表示处理的为具有磁芯的磁辊,也可表示处理的仅为磁辊的套管。

如图5和图6所示,磁辊处理设备100包括:处理系统110、传送单元120以及供料系统130。

供料系统130用于向套管12a的表面供应表面处理剂,处理系统110具有柔性表面,柔性表面与套管12a抵接,以对套管12a的表面进行处理。本申请提供的磁辊处理设备100利用表面处理剂和柔性表面来对套管12a的表面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消除套管12a表面不被期待的微小尖端结构,使套管12a具有均匀的微观表面粗糙度,并且不会在套管12a表面引入残留杂质,进而解决了现有磁辊存在打印后出现不均匀的白点的缺陷。

处理系统110包括滚轮,滚轮的表面设置有柔性表面,滚轮和套管12a能产生相对运动,如此可以实现滚轮对套管12a的表面处理。例如滚轮和套管12a受到两个不同的旋转驱动力,从而可以实现二者的相对运动。

具体地,处理系统110包括两个可旋转的滚轮,即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套管12a抵接于两个滚轮的柔性表面,如此可以增大对套管12a的处理面积,而且也能够省掉对套管12a的旋转驱动力,即套管12a可仅利用其重力和移动的推力实现与滚轮的相对运动。

具体地,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两个滚轮同向旋转,例如可以按图5中的箭头e和箭头f方向进行同向旋转。为保证套管12a抵接于两个滚轮的柔性表面,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不超过第一滚轮110a的半径、第二滚轮110b的半径以及套管12a的直径三者之和。为使结构更加紧凑,例如可以使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相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转速可以相同,如此可以防止套管12a被两个滚轮的速度差所带来的力而脱离其传输路径(例如脱离传送单元120)。

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套管12a的中心轴线位于两个滚轮的中心轴线的上方。由于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大体相切地同向旋转,在套管12a本身重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接触力接触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此时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同向旋转则会带动位于该相切处的顶部位置上的套管12a发生自转,其自转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c所示,在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与套管12a的圆周外表面产生相对滑动。

具体地,磁辊处理设备100还包括传送单元120,套管12a通过传送单元120传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送单元120包括传送带,套管12a抵接于传送带和两个滚轮的柔性表面。传送单元120为独立的两个传送带结构,即第一传送带120a和第二传送带120b,第一传送带120a和第二传送带120b与两个滚轮的旋转轴轴向方向同向,第一传送带120a和第二传送带120b各自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以用于沿套管12a长度方向上间隔摆放多根套管12a,且第一传送带120a和第二传送带120b对准于两个滚轮相切的位置设置,两个传送带均为沿图6和图7中箭头d的方向运动,中间间隔距离约为第一滚轮110a及第二滚轮110b的厚度,例如可以大于该厚度,但小于套管12a的长度。

如图6和图7所示,随着第二传送带120b沿d方向的进一步传送,套管12a被进一步传送至接触第一传送带120a,在传送推力的作用下,第一传送带120a继续承载套管12a,并沿d方向继续移动,套管12a在第一传送带120a以及第二传送带120b的传动力作用下,能够无间断地进行沿d方向的移动,直至整根套管12a完全移动经过两个滚轮并完全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20a上。由此,在套管12a的圆周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完成全面的表面处理的操作,再经由第一传送带120a将套管12a传送至下一步的装配工序。

供料系统130位于处理系统110的上方,以能够将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施加至处理系统110的工作区域中,供料系统130至少设置有供料单元131和供气单元132,在本实施例中,供气单元132位于供料单元131的顶部,用于输送气体至供料单元131内,其中,气体可以使用空气。供料单元131包括储料仓131a、位于储料仓131a上的通气口131b和位于储料仓底部的送料口131c。通气口131b与供气单元132相连接,将供气单元132中的气体通向储料仓131a,形成一定压力,再经由储料仓131a的送料口131c将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向外喷出,从而将存储在储料仓131a中的表面处理剂施落在处理系统110的工作区域中。

供料系统130还可以包括阀门(图中未示出)和电控单元133,以控制经由该供气单元132向储料仓131a中通行的气体的流速。电控单元133包括有电控模块(图中未示出)和步进电机(图中未示出),其中,步进电机通过与阀门相配合,以控制阀门的开关以及阀门打开的大小程度。电控模块至少包括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与步进电机形成电连接,电控模块用于接收和传递电信号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其设置的位置可不做限制。

柔性表面设置有动物皮毛或纤维编织物,动物皮毛例如可以是天然羊毛,纤维编织物例如可以是人造羊毛(腈纶),如此可以使套管12a具有均匀的微观表面粗糙度。

在供料单元131的储料仓131a中存储有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表面处理剂至少包含树脂微粒,例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树脂材料构成的纯树脂微粒,其中几种树脂构成的可以是经复合加工形成的复合微粒,也可是经物理混合形成的混合微粒;此外,该混合微粒还可以是由一种或几种树脂与其他无机微粒混合构成的混合物。例如,可以是经由树脂与蜡、石墨、炭黑、其他添加剂等物质复合加工后制造的复合微粒,再与无机微粒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以期达到理想的硬度,这样的表面处理剂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对磁辊的套管的摩擦力适中,既能够实现清洁和优化表面微观结构的目的,又不会损伤磁辊的套管的表面涂层。其中,树脂材料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类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聚缩丁醛树脂等。其中,优选乙烯基类树脂,所述乙烯基类树脂例如可以是: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和聚丁二烯树脂等。

无机微粒可以选择常规的添加剂,例如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云母、滑石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等无机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表面处理剂优选使用与该磁辊所应用的处理盒相匹配的磁性显影剂微粒,具体地,该磁性显影剂微粒为一种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复合微粒其他无机微粒混合构成的混合物,其使用的树脂材料可包括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均聚物,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乙烯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硅酮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和聚丙烯酸树脂,可以任意使用它们。任何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物使用。

磁性显影剂微粒中使用的其他添加剂可以包括电荷控制剂、磁性载体、脱模剂、着色剂等。电荷控制剂例如可以包括作为负电荷控制剂的脂肪酸皂、树脂酸皂、羟基羧酸、二元羧酸,以及,芳族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及金属盐,如水杨酸、烷基水杨酸、二烷基水杨酸、萘甲酸和二羧酸的金属化合物;偶氮染料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及金属盐。作为正电荷控制剂,可以包括氯基性染料、尼格染料、连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季铵盐以及以季铵盐为侧链的聚合物、胍化合物、咪唑化合物、多核聚酰胺化合物等。磁性载体例如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钕铁氧化物、锌铁氧化物、铜铁氧化物、镁铁氧化物、钡铁氧化物和锰铁氧化物;金属如fe、co和ni,或这些金属和其它金属如al、co、cu、ni、sn、ca、pb、mg、zn、sb、mn、se和ti的合金等。上述磁性材料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脱模剂例如可以包括脂肪族烃类蜡如石蜡、微晶蜡、低分子量聚乙烯和低分子量聚丙烯、氧化聚乙烯蜡等;其它类蜡如、巴西棕榈蜡、沙索蜡和褐煤酸酯蜡、脱氧巴西棕榈蜡等。着色剂可以包括铁磁金属颗粒,如钴、镍,以及这些金属和铬、镁、铜、锌、铝的合金,赤铁矿;以及炭黑、苯胺蓝、群青蓝、亚甲基蓝氯化物、酞菁蓝、酞菁绿、铜蓝绿、铬黄、喹啉黄、联苯胺黄、还原黄(threneyellow)、永固黄、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耐硫化橙(vulcanorange)、孔雀绿草酸盐、灯黑、杜邦(dupont)油红、玫瑰红、色淀红、永固红、亮胭脂红3b、亮胭脂红6b、吡唑啉酮红、立索红等颜料,以及诸如汉撒黄、喹啉黄、杜邦油红、罗丹明b色淀、色淀红c、玫瑰红、苯胺蓝、群青蓝、calco油蓝、亚甲蓝氯化物、酞菁蓝、和孔雀绿草酸盐等各种颜料;以及吖啶染料、呫吨染料、偶氮染料、吖嗪染料、靛蓝染料、蒽醌染料、苯醌染料、二噁嗪染料、噻嗪染料、偶氮甲碱染料、硫靛蓝染料、酞菁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噻唑染料、二苯基甲烷染料、噻嗪染料和呫吨等染料。这些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组合使用其中两种或更多种。从预防磨损以及预防污染杂质引入等方面考虑,与该磁辊匹配的磁性显影剂微粒都能满足对套管表面不良影响最低化的要求。

(磁辊表面处理方法)

上述磁辊处理设备是该磁辊表面处理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具体地,该磁辊表面处理方法,用于处理磁辊12的套管12a的表面,且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套管12a的表面供应表面处理剂;

如图5所示,由供料系统130将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施加至处理系统110的工作区域中,以对磁辊12的套管12a进行表面处理。具体地,供料系统130的供料单元131包括储料仓131a,储料仓131a的顶部设置有通气口131b,储料仓底部设置有送料口131c,通气口131b与供气单元132相连接,将供气单元132中的气体通向储料仓131a,形成一定压力,再经由储料仓131a的送料口131c将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向外喷出,从而将存储在储料仓131a中的表面处理剂施落在套管12a的表面。

s2、利用柔性表面对套管12a的表面进行处理;

柔性表面设置有动物皮毛或纤维编织物,动物皮毛例如可以是天然羊毛,纤维编织物例如可以是人造羊毛(腈纶),如此可以使套管12a具有均匀的微观表面粗糙度。利用表面处理剂和柔性表面来对套管12a的表面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消除套管12a表面不被期待的微小尖端结构,使套管12a具有均匀的微观表面粗糙度,并且不会在套管12a表面引入残留杂质,进而解决了现有磁辊存在打印后出现不均匀的白点的缺陷。

s21、利用滚轮的柔性表面对套管12a的表面进行处理;

滚轮的表面设置有柔性表面,滚轮和套管12a能产生相对运动,如此可以实现滚轮对套管12a的表面处理。例如滚轮和套管12a受到两个不同的旋转驱动力,从而可以实现二者的相对运动。

s211、使套管12a抵接于两个滚轮的柔性表面;

位于套管12a下方旋转的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带动套管12a旋转,在表面处理剂的参与作用下,对套管12a进行表面处理。套管12a抵接于两个滚轮的柔性表面,如此可以增大对套管12a的处理面积,而且也能够省掉对套管12a的旋转驱动力,即套管12a可仅利用其重力和移动的推力实现与滚轮的相对运动。

s211a、使两个滚轮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使两个滚轮同向旋转;

例如,可以按图5中的箭头e和箭头f方向进行同向旋转。为保证套管12a抵接于两个滚轮的柔性表面,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为不超过第一滚轮110a的半径、第二滚轮110b的半径以及套管12a的直径三者之和。为使结构更加紧凑,例如可以使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相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转速可以相同,如此可以防止套管12a被两个滚轮的速度差所带来的力而脱离其传输路径(例如脱离传送单元120)。

结合图6和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传送单元120传送套管12a进行表面优化处理的动态过程。根据上述传送单元120的设置,首先,如图6所示,将磁辊的套管经由传送单元120传递至处理系统110,套管12a由第二传送带120b沿箭头d的方向传送,第二传送带120b能将位于其上的套管12a传送至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相切处的顶部位置,从而在该位置处与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发生相对滑动摩擦,以对套管12a进行表面处理。具体地,由于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大体相切地同向旋转,在套管12a本身重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接触力接触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此时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同向旋转则会带动位于该相切处的顶部位置上的套管12a发生自转,其自转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c所示,在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与套管的圆周外表面产生相对滑动,随着第二传送带120b沿d方向的进一步传送,如图7所示,套管12a被进一步传送至接触第一传送带120a,在传送推力的作用下,第一传送带120a继续承载套管12a,并沿d方向继续移动,套管12a在第一传送带120a以及第二传送带120b的传动力作用下,能够无间断地进行沿d方向的移动,直至整根套管12a完全移动经过两个滚轮并完全移动至第一传送带120a上。由此,在套管12a的圆周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完成全面的表面处理的操作,再经由第一传送带120a将套管12a传送至下一步的装配工序。

其中,根据本申请,需要在上述表面处理阶段进行施以表面处理剂的工艺操作,具体地,

进一步,当供料系统130中的电控模块控制步进电机以将阀门打开后,控制阀门打开得越小,经由供气单元喷出气体的速度越快,从而使储料仓131a中的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自送料口131c向外泄露的速度就会越大;控制阀门打开得越大,经由供气单元喷出气体的速度就会相对较慢,从而使储料仓131a中的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自送料口131c向外泄露的速度就会越小。

进一步,在供料单元131上还可设置有持续送料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新的表面处理剂持续供应至储料仓131a中,亦可将使用过的表面处理剂经回收再循环供应至储料仓131a中。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磁辊处理设备和磁辊表面处理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调整了磁辊处理设备的结构,以及针对该结构相应地调整了对磁套表面处理的方法。具体地,磁辊处理设备的处理系统和传送单元的结构设计与实施例一有所不同,磁辊处理设备200包括:处理系统110、传送单元140以及供料系统130。其中,传送单元140设置在位于处理系统110的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中心轴线的下方,即传送单元140上承载的套管12a在处理系统110和供料系统130的下方移动。并且,传送单元140为一个连续的传送带结构。处理系统110、供料系统130等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设计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供料系统130位于处理系统110的上方,能够将粉末状的表面处理剂施加至处理系统110的工作区域中,具体地,结合图8和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传送单元140传送套管12a进行表面优化处理的动态过程,在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传送单元140为一个连续的传送带140a,传送带140a能使套管12a在传送带140a与两个滚轮之间可以受到一定的抵接挤压,如此能够使套管12a与两个滚轮产生相对滑动摩擦,以对套管12a进行表面处理。传送带140a在两个滚轮的两侧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以用于沿套管12a长度方向上间隔摆放多根套管12a,且传送带140a对准于两个滚轮相切的位置设置,传送带140a沿图8和图9中箭头d’的方向运动。

根据上述传送单元140的设置,如图8所示,套管12a可由传送带140a沿箭头d’的方向传送时,传送带140a能将位于其上的套管12a传送至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相切处的底部位置,从而在该位置处与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发生相对滑动摩擦,以对套管12a进行表面处理。具体地,由于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大体相切地同向旋转,由于套管12a在传送带140a与两个滚轮之间能够受到一定的抵接挤压,在该抵接力的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接触力接触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此时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同向旋转则会带动位于该相切处的底部位置上的套管12a发生自转,其自转方向如图8中的箭头c所示,在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与套管的圆周外表面产生相对滑动,随着传送带140a沿d’方向的进一步传送。如图10所示,套管12a在传送推力的作用下沿d’方向继续移动,直至整根套管12a完全移动经过两个滚轮。由此,在套管12a的圆周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完成全面的表面处理的操作,再经由传送带140a将套管12a传送至下一步的装配工序。

根据本实施例的施以表面处理剂的工艺操作,如图8所示,供料系统130位于处理系统110的上方,传送单元140上承载的套管12a在处理系统110和供料系统130的下方移动。因此,经由供料系统130供应的表面处理剂会首先施落在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相切的位置处,经过第一滚轮110a和第二滚轮110b的旋转,将表面处理剂带入个滚轮与套管两者之间,在表面处理剂的参与作用下,对套管12a进行表面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辊12,磁辊12包括磁芯12b和位于磁芯12b外部的套管12a,套管12a的表面通过如上述所述的磁辊处理设备100(或200)进行处理;或套管12a的表面通过如上述所述的磁辊表面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经过表面处理后的套管12a的表面粗糙度更加均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上述的磁辊12,该处理盒具有和磁辊12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下对上述实施例中所得到的磁辊,以及未经上述实施例表面处理的套管12a进行如下性能相关的评价测试。

1、套管12a表面微观结构的评价

在上述各实施例所得到的套管和未经本申请的实施例表面处理的套管的表面的任意位置,放置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基恩士,vh-z100r镜头)的变焦镜头下观察,得到关于套管12a被测表面的高分辨率、大景深的放大图像。如图11a中的图像a和图11b中的图像b所示,为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表面微观结构,图像a表示未经本申请的实施例表面处理的磁辊的套管的表面放大图像,图像b表示根据本实施例所得到的磁辊的套管的表面放大图像。根据图像a和图像b的对照可明显看出,经过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套管12a表面(图像b)具有更加平滑均匀的微观结构,而未采取表面处理的套管12a表面(图像a)则明显看出含有间隔不均匀的尖端结构。

2、打印测试

本打印测试为接续上述表面微观结构的评价进行的测试,首先将参与上述评价的套管12a表面处进行标记,再将套管12a装配为磁辊后安装于处理盒中,随后将该处理盒安装于打印机中以输出图像。具体地,使用黑色激光打印机(由惠普公司制造的“hplaserjetprom402n”),并将实验环境定义为:

低温低湿环境(l/l):10℃,20%rh,

常温常湿环境(n/n):25℃,55%rh,

高温高湿环境(h/h):35℃,80%rh。

在上述每种环境下,进行1000张、2000张、3500张出图后形成均匀性判断图像。获得如图12a中的打印图像和如图12b中的打印图像进行对比示例,图12a和图12b为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打印稿件画面,图12a为未经本申请的实施例表面处理的磁辊进行打印测试后的打印稿件,图12b表示根据本实施例所得到的磁辊进行打印测试后的打印稿件。根据图12a和图12b的对照可明显看出,经过本申请实施例表面处理得到的磁辊,使用其打印成像后图像清晰,不会存在图像的不均匀现象,更不会出现偶发的白斑/白点(可参见图12b),而未采取表面处理的磁辊,使用其打印成像后,图像明显出现偶发性的白斑/白点(可参见图11b),以及图像不均匀的现象。

通过以上评价测试可知,经过使用本申请中的磁辊处理设备的表面处理操作,能够有效改善磁辊的套管表面的微观结构,由此所获得的磁辊在参与打印成像时,能够获得品质优良的图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