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透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7175发布日期:2022-03-16 14:3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背光透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透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透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常用于分配led光线。其中背光透镜是指光线从透镜侧壁射出的器具,其常见于液晶显示屏中。
3.背光透镜将led发出的光进行了全反射,由于led的发光角度为120度,且需要求背光透镜的半径大于一定值,因此现有都是通过减小背光透镜的曲率半径,以将led发出的光进行全反射,但这种方式导致背光透镜的曲率半径过小,弯曲弧度较大,使背光透镜的厚度增大,不符合液晶显示屏的超薄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背光透镜及背光模组,以减小背光透镜的厚度,实现液晶显示屏的超薄化。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透镜,所述背光透镜为关于透镜中心对称的结构,包括:位于背光透镜上面的第一反射面及位于背光透镜下面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第一凹面及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凹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中部且向靠近透镜中心的位置凹陷,所述第一凸面与所述第一凹面的周缘连接且向与所述第一凹面的凹向相反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第二凹面及第三凹面,所述第二凹面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中部且向靠近透镜中心的位置凹陷,并与所述第一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凹面与所述第二凹面的周缘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方向凹陷后与所述第一凸面连接;其中,光线从所述第二凹面进入背光透镜,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凹面、所述第三凹面反射后,在所述第一凸面折射出去。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阵列及扩散板,在所述led光源阵列的每个led灯珠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背光透镜,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背光透镜之上。
7.本实用新型的背光透镜,通过将第一反射面的中部及第二反射面的中部设置为凹面,上下面的边缘通过凸面或凹面连接成一体,以在凹凸面配合下,使背光透镜的整体曲率较小,进而减小透镜的厚度;同时利用第二凹面接收光源,通过第一凹面将第二凹面接收的光源进行全反射,并利用第三凹面对全反射回来的光线再重新进行全反射分配,使背光透镜实现超薄背光匀光。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10.图1至2中:
11.1、第一凹面;2、第一凸面;3、第二凹面;4、第三凹面;41、第一水平面;42、弯折面;43、凹面;44、第二水平面;5、固定柱;6、边角。
1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4.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15.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16.现有的背光透镜,其前模的自由曲面把led发出的光进行了全反射,由于led发光角度为120度,且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背光透镜的半径也需大于一定值,以完全接收led发出的光,因此背光透镜无法同比例缩小以减小背光透镜的厚度,现有都是通过减小背光透镜的曲率半径,以将led发出的光进行全反射,但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背光透镜的曲率半径过小,弯曲弧度较大,使背光透镜的厚度增大,如现有背光透镜的高度基本都在7.6mm以上,而且背光透镜到扩散板之间还需要一定的匀光距离,所以背光透镜只能采用od10mm(即背光透镜的底部到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以上,无法做到od5mm的超薄背光。
1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透镜,该背光透镜为关于透镜中心对称的中心对称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位于背光透镜的前模(即图1中背光透镜的上面),第二反射面位于背光透镜的后模(即图1中背光透镜的下面)。其中,
18.所述第一反射面包括第一凹面1及第一凸面2,第一凹面1位于第一反射面的中部且向靠近透镜中心的位置凹陷或直接凹陷至背光透镜的透镜中心。优选地,该第一凹面1为倒锥形面,以形成一反射面。
19.所述第一凸面2与第一凹面1的四周的边缘连接,且向与所述第一凹面1的凹向相反的方向凸起,即向上凸起。
20.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第二凹面3及第三凹面4,第二凹面3位于第一反射面的中部且向靠近透镜中心的位置凹陷或直接凹陷至背光透镜的透镜中心。优选地,该第二凹面3为锥形面,以形成另一反射面。此外,第二凹面3与第一凹面1相对设置,即第一凹面1向下凹
陷,第二凹面3向上凹陷,且两个凹面还可相互对称。优选地,当第一凹面1为倒锥形面、第二凹面3为锥形面时,两个锥形面的顶点为同一顶点,即为背光透镜的透镜中心。
21.此外,第三凹面4与所述第二凹面3的周缘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方向(即图1中背光透镜的上面)凹陷后与第一凸面2连接,形成透光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其中,该背光透镜的第二凹面3形成入射面,第一凹面1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三凹面4形成第二反射面,第一凸面2形成出射面,光源通过第二凹面3进入背光透镜,并经过第一凹面1后反射,且反射光线经过第三凹面4再次反射,并由第一凸面2将光线折射出去。
22.本实用新型的背光透镜,通过将第一反射面的中部及第二反射面的中部设置为凹面,上下面的边缘通过凸面或凹面连接成一体,以在凹凸面配合下,使背光透镜的整体曲率较小,进而减小透镜的厚度;同时利用第二凹面3接收光源,通过第一凹面1将第二凹面3接收的光源进行全反射,并利用第三凹面4对全反射回来的光线再重新进行全反射分配,使背光透镜实现超薄背光匀光。
23.优选地,该背光透镜还包括四个垂直边角6,所述四个边角6与所述第一凸面2的边缘连接,使背光透镜整体呈矩形形状,用于背光透镜贴片时确认方向。
24.此外,所述第三凹面4设置有至少一对相互对称的固定柱5,以固定背光透镜。优选地,第三凹面4设置有四个固定柱5,分设于背光透镜底部的四个边角,以加强背光透镜的固定。
25.进一步地,第三凹面4包括第一水平面41、弯折面42及凹面43,所述第一水平面41用于确保背光透镜放置时能保持稳定,所述弯折面42用于使所述凹面43与所述第一水平面41之间过渡自然。其中,第一水平面4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凹面3的周缘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弯折面42的一侧连接,所述弯折面42的另一侧与所述凹面43连接。其中,该凹面43可用于将第一凹面1反射的光线进行再次反射,经过第一凸面2折射出去,且折射出去的光线经过全反射后,返回至背光透镜的后模,重新进行全反射分配,使背光透镜实现超薄背光匀光。
26.进一步地,该第三凹面4还包括第二水平面44,所述第二水平面44位于第一凸面2与第三凹面4的连接处,具体为第一凸面2与凹面43的连接处,且第一水平面41与第二水平面44在同一水平面上,用于确保背光透镜放置时保持稳定。
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led光源阵列及扩散板,在所述led光源阵列的每个led灯珠上,设置有所述背光透镜,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背光透镜之上,即背光透镜设置于扩散板与led灯珠之间,且每个led灯珠上都设置有一块背光透镜。
28.优选地,所述背光透镜的第二凹面3形成有一个容纳腔,所述led灯珠设置于背光透镜的容纳腔内,以便led灯珠的安装固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