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36457发布日期:2022-11-26 02:4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2.本技术主张基于2020年4月10日申请的日本技术第2020-070809号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技术中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3.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用于将多个光纤与连接对方的多个光纤连接的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多个光纤和保持多个光纤的插芯。插芯具有:插芯主体,形成有分别保持多个光纤的多个光纤孔;以及透镜板,配置于插芯主体的前端面。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0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具备:多个光纤,具有去除了距顶端规定长度的被覆的被覆去除部;以及插芯,具有保持各光纤的被覆去除部的主体部和在各光纤的光轴所延伸的第一方向上与顶端对置的透镜部。主体部具有包括分别支承多个光纤的被覆去除部的多个光纤槽的基部。多个光纤槽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各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
8.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芯具备:主体部,用于保持多个光纤;以及透镜部,设于保持于主体部的各光纤的顶端侧。主体部具有包括用于分别支承多个光纤的多个光纤槽的基部。多个光纤槽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各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
9.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具有去除了距顶端规定长度的被覆的被覆去除部的多个光纤和上述的插芯;通过对被覆去除部进行激光切割而在被覆去除部形成顶端面;以及将各光纤载置于上述的插芯的各光纤槽。
附图说明
10.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俯视图。
11.图2是以剖视化的方式示出图1的光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光连接器的俯视图。
12.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
13.图4是将图3的被覆去除部的一部分放大而得到的剖视图。
14.图5a是插芯的主视图。
15.图5b是以剖视化的方式示出插芯的一部分的插芯的后视图。
16.图6a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17.图6b是表示图6a的后续的工序的概略剖视图。
18.图7a是表示图6b的后续的工序的概略剖视图。
19.图7b是表示图7a的后续的工序的概略剖视图。
20.图7c是表示图7b的后续的工序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0022]
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光连接器中,例如在插芯主体和透镜板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下,由于光纤的顶端不从插芯露出,因此无法通过研磨在光纤形成所期望的顶端面。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将光纤插入插芯之前通过对光纤进行激光切割来形成顶端面的方法。
[0023]
然而,当对光纤进行激光切割时,光纤的切割部分(即,光纤的顶端面附近的顶端部分)因激光的热量而倾向于变得比光纤的其他部分粗。如此,当顶端部分变粗时,光纤向光纤孔的插入可能会变得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使光纤孔的内径比顶端部分的外径大,但在该情况下,光纤孔与光纤的间隙会扩大,容易产生光纤的位置偏移。
[0024]
[本公开的效果]
[0025]
根据本公开的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能抑制光纤的位置偏移的产生,并且能容易地安装光纤。
[0026]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27]
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进行列举并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具备:多个光纤,具有去除了距顶端规定长度的被覆的被覆去除部;以及插芯,具有保持各光纤的被覆去除部的主体部和在各光纤的光轴所延伸的第一方向上与顶端对置的透镜部。主体部具有包括分别支承多个光纤的被覆去除部的多个光纤槽的基部。多个光纤槽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各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
[0028]
在该光连接器中,插芯的基部在多个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通过在多个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存在凹部,能确保基部中容许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的空间。因此,即使在被覆去除部产生了增粗部的情况下,只要在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时以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容纳于凹部的方式将各光纤载置于各光纤槽,就不会被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妨碍而能容易地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而且,在该构成中,能仅使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避让至凹部,因此无需与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相匹配地将各光纤槽的宽度扩大至必要宽度以上。其结果为,能抑制各光纤与各光纤槽之间的间隙扩大的情况,能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
[0029]
也可以是,被覆去除部包括位于顶端的顶端面。也可以是,顶端面相对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面倾斜。在该情况下,能抑制在光纤的顶端面返回光射入光纤。
[0030]
也可以是,被覆去除部包括:顶端面,位于顶端;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离开顶端面;以及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顶端面与第一部分之间,具有比第一部分大的最大外径。也可以是,各光纤槽支承各光纤的第一部分。也可以是,凹部容纳各光纤的第二部分。例如在通过激光切割来形成被覆去除部的顶端面的情况下,该顶端面附近的第二部分容易产生增粗部。因此,通过在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时以产生了增粗部的第二部分容纳于凹部的方式将各光纤载置于各光纤槽,从而适当地实现上述的效果。
[0031]
也可以是,凹部的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二部分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在该情
况下,能更可靠地实现凹部容纳各光纤的第二部分的构成。
[0032]
也可以是,凹部的底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离开被覆去除部。在该情况下,能更可靠地确保基部中容许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的空间。
[0033]
也可以是,主体部还具有盖部,所述盖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隔着各光纤与基部对置。也可以是,盖部配置于与基部对置的区域中的除了与凹部对置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与各光纤槽对置的区域。在该情况下,通过盖部将各光纤按压于各光纤槽,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而且,在该构成中,盖部不配置于与凹部对置的区域。其结果为,能抑制通过盖部将各光纤按压于各光纤槽被凹部内的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妨碍的情况。
[0034]
也可以是,在凹部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多个光纤固定于主体部的粘接剂。在该情况下,通过粘接剂将各光纤固定于主体部,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
[0035]
也可以是,基部在第一方向上隔着各光纤与凹部相反一侧还具有台阶部。也可以是,各光纤还具有残留有被覆的被覆部。也可以是,由被覆形成于被覆部与被覆去除部之间的台阶面在第一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被覆部与被覆去除部之间的台阶面在第一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能对凹部的内部中的被覆去除部的顶端面的第一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能将顶端面的位置规定在不抵接于透镜部的位置,因此能抑制因顶端面抵接于透镜部而产生各光纤倾斜等不良情况。其结果为,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的产生。
[0036]
也可以是,透镜部包括:前端面,在第一方向上朝向与基部相反一侧;以及多个透镜,分别与多个光纤对应地设置并从前端面突出。也可以是,插芯的外表面具有成为用于对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各透镜的位置和各光纤槽的位置进行测定的基准的槽。也可以是,槽从透镜部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地延伸至主体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对从第一方向的一侧观察时的相对于槽的位置的各透镜的位置和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观察时的相对于槽的位置的各光纤槽的位置进行测定,能测定各透镜的位置和各光纤槽的位置的偏差。
[0037]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芯具备:主体部,用于保持多个光纤;以及透镜部,设于保持于主体部的各光纤的顶端侧。主体部具有包括用于分别支承多个光纤的多个光纤槽的基部。多个光纤槽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各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
[0038]
在该插芯中,基部在多个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因此,即使在光纤产生了增粗部的情况下,通过在多个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存在凹部,也会确保基部中容许该增粗部的空间。因此,只要在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时以各光纤中产生了增粗部的部分容纳于凹部的方式将各光纤载置于各光纤槽,就不会被该增粗部妨碍而能容易地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而且,在该构成中,能仅使该增粗部避让至凹部,因此无需与各光纤的增粗部相匹配地将各光纤槽的宽度扩大至必要宽度以上。其结果为,能抑制各光纤与各光纤槽的间隙扩大的情况,能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
[0039]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具有去除了距顶端规定长度的被覆的被覆去除部的多个光纤和上述的插芯;通过对被覆去除部进行激光切割而在被覆去除部形成顶端面;以及将各光纤载置于上述的插芯的各光纤槽。
[0040]
在该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激光切割来形成各光纤的被覆去除部的顶端
面之后将各光纤载置于各光纤槽。当通过激光切割在被覆去除部形成顶端面时,有时被覆去除部的顶端面附近会产生增粗部。在此,插芯的基部在多个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具有凹部。通过在多个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存在凹部,会确保基部中容许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的空间。因此,即使在被覆去除部产生了增粗部的情况下,只要在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时以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容纳于凹部的方式将各光纤载置于各光纤槽,就不会被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妨碍而能容易地将各光纤安装于插芯。而且,在该制造方法中,能仅使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避让至凹部,因此无需与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相匹配地将各光纤槽的宽度扩大至必要宽度以上。其结果为,能抑制各光纤与各光纤槽的间隙扩大的情况,能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
[0041]
也可以是,在形成顶端面的工序中,使顶端面相对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面倾斜。在该情况下,能抑制在光纤的顶端面返回光射入光纤。
[0042]
也可以是,上述的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工序:在载置各光纤的工序之后,将用于将多个光纤固定于主体部的粘接剂注入至凹部;以及在将粘接剂注入至凹部的工序之后,以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隔着各光纤与基部对置的方式配置盖部。也可以是,在配置盖部的工序中,将盖部配置于除了与凹部对置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如此,通过在将粘接剂注入至凹部之后将盖部配置于多个光纤槽上,不仅能使粘接剂遍及至凹部,还能使粘接剂遍及至盖部与多个光纤之间的区域。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相对于插芯的位置偏移。而且,通过盖部将各光纤按压于各光纤槽,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而且,通过使盖部不配置于与凹部对置的区域,能抑制通过盖部将各光纤按压于各光纤槽被被覆去除部的增粗部妨碍的情况。
[0043]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004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元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5]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俯视图。图2是以剖视化的方式示出图1的光连接器1的一部分的光连接器1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光连接器1的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各图中示出了xyz正交坐标系。在图1和图2中,以省略粘接剂a的方式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连接器1与连接对方的光连接器的连接方向的x方向为第一方向,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为第二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z方向为第三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将方向定为“前”、“后”来进行说明。在x方向中,将与光连接器1相对的连接对方的光连接器侧设为前,将其相反一侧设为后。
[0046]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光连接器1具备:带状光纤t,包括多个光纤10;以及插芯20,供带状光纤t的前端部插入。插芯20具有:主体部21,保持带状光纤t的各光纤10;以及透镜部22,设于主体部21的前端面21a。
[0047]
主体部21呈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观。主体部21具有在z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基部23和盖部24。基部23是支承各光纤10的部分。基部23与透镜部22构成为一体。基部23例如由聚醚酰亚胺(pei)、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醚砜(pes)等透光性树脂构成。基部23包括:多个光纤槽26,支承各光纤10;凹部27,形成于多个光纤槽26的前方;以及台阶部28,形成于多个光纤槽26的后方。
[0048]
如图2所示,多个光纤槽26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沿着y方向排列。在图2中,主体部
21的基部23以xy截面示出,以能视觉辨认的状态示出支承于各光纤槽26的各光纤10。各光纤槽26例如沿着y方向平行且等间隔地排列。各光纤槽26的yz截面例如呈向z方向上的盖部24侧开口的v字状(参照后述的图5b)。各光纤槽26支承各光纤10。从z方向观察时,各光纤槽26的底部26a例如与各光纤10的中心一致。
[0049]
如图2和图3所示,凹部27例如在x方向上的各光纤槽26与透镜部22之间沿着z方向凹陷。凹部27例如为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凹部27例如以将x方向上的各光纤槽26与透镜部22之间的区域连接的方式沿着y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凹部27的xz截面例如呈矩形状。凹部27的底面27a例如为沿着xy平面的平面。凹部27的yz截面也与凹部27的xz截面同样地例如呈矩形状。
[0050]
凹部27的底面27a的深度例如与光纤槽26的底部26a的深度相同。即,z方向上的底面27a的位置与z方向上的底部26a的位置一致。凹部27的底面27a的深度也可以比光纤槽26的底部26a的深度深。即,底面27a也可以位于比底部26a靠下方的位置。此处的“下方”是指在z方向上从光纤槽26的顶部朝向底部26a的朝向。凹部27中注入并埋覆有用于将各光纤10固定于基部23的粘接剂a。粘接剂a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粘接剂a也可以进入至盖部24与基部23的间隙。例如,粘接剂a也可以进入至各光纤槽26的内部(即,各光纤10与各光纤槽26的间隙)。
[0051]
盖部24例如为沿着xy平面延伸的板状的构件。盖部24构成为与基部23分体。盖部24例如由聚苯硫醚(pps)等树脂或者玻璃构成。盖部24也可以由与基部23和透镜部22相同的聚醚酰亚胺(pei)、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醚砜(pes)等透光性树脂构成。盖部24配置于与基部23在z方向上对置的区域中的除了与凹部27在z方向上对置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与各光纤槽26在z方向上对置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基部23的上表面23a中与多个光纤槽26和凹部27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开口23b。并且,盖部24仅配置于开口23b中与多个光纤槽26对置的区域。即,盖部24配置于开口23b中与多个光纤槽26对置的区域,不配置于开口23b中与凹部27对置的区域。
[0052]
如图3所示,盖部24包括在z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表面24b和下表面24c。上表面24b和下表面24c例如为沿着xy平面延伸的平面。在一个例子中,上表面24b和下表面24c沿着z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上表面24b在z方向上朝向与基部23相反一侧。下表面24c在z方向上朝向基部23侧(具体而言为多个光纤槽26侧)。盖部24的上表面24b例如与基部23的上表面23a齐平。盖部24的上表面24b和基部23的上表面23a构成插芯20的上表面20a(参照图1)。上表面20a构成插芯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下表面24c与各光纤10接触。下表面24c在z方向上向各光纤槽26侧按压各光纤10。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下表面24c构成为与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3接触而不与光纤10的被覆部12接触。由此,能使各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3与各光纤槽26更可靠地接触。其结果为,能更可靠地进行各光纤10的定位。
[0053]
透镜部22例如呈沿着xz平面延伸的板状。透镜部22与基部23构成为一体。因此,透镜部22由与基部23相同的材料构成。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透镜部22包括:前端面22a和后端面22b,在x方向上相互对置;上表面22d,沿着x方向将前端面22a与后端面22b连接;以及多个透镜22c,设于前端面22a。前端面22a和后端面22b例如为沿着xy平面延伸的平面。在一个例子中,前端面22a和后端面22b沿着x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上表面22d例如为沿着xy平面延伸的平面。上表面22d在x方向上与基部23的上表面23a和盖部24的上表面24b排列配
置。上表面22d例如在z方向上配置于与上表面23a和24b相同的位置,与上表面23a和24b平行地延伸。上表面22d与上表面23a和24b一起构成插芯20的上表面20a。前端面22a也可以相对于后端面22b倾斜。
[0054]
各透镜22c是从前端面22a向前方突出的凸透镜。各透镜22c以与各光纤10的位置(即,各光纤槽26的位置)对应的方式沿着y方向排列配置。各透镜22c在x方向上与各光纤10对置。各透镜22c与各光纤10光学耦合。从x方向观察时,各透镜22c的光轴例如与各光纤10的光轴一致。从各光纤10射出的光在由各透镜22c转换为平行光(即,准直光)之后向连接对方的光连接器射入。各透镜22c的光轴与各光纤10的光轴也可以相互偏移。
[0055]
各光纤10支承于各光纤槽26。如图2所示,各光纤10配置为与各光纤槽26对应。即,各光纤10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沿着y方向排列。各光纤10的光轴方向与x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各光纤10包括:顶端面11;被覆去除部13,包括顶端面11;以及被覆部12,在x方向上隔着被覆去除部13配置于与顶端面11相反一侧。
[0056]
顶端面11位于各光纤10的x方向上的透镜部22侧的顶端。顶端面11例如相对于与x方向垂直的yz平面略微(例如8
°
左右)倾斜。各光纤10的纤芯从顶端面11露出。被覆去除部13是各光纤10中去除了距顶端面11规定长度的被覆的部分。在被覆去除部13中,各光纤10的包层露出。被覆部12是残留有被覆的部分。被覆部12的直径比被覆去除部13的直径大,例如为250μm。
[0057]
被覆去除部13具有:顶端部分13a,包括顶端面11;以及中间部分13b,在x方向上位于顶端部分13a与被覆部12之间。顶端部分13a比中间部分13b粗。即,顶端部分13a的最大外径d1比中间部分13b的最大外径d2大(参照后述的图4)。顶端部分13a的最大外径d1例如比中间部分13b的最大外径d2大0.2μm至10μm。如后所述,顶端面11通过激光切割而形成。在该激光切割时,由于激光的热量会赋予给顶端部分13a,因此包括顶端面11的顶端部分13a会产生增粗部。其结果为,顶端部分13a变得比中间部分13b粗。
[0058]
如图3所示,被覆去除部13的顶端部分13a配置于凹部27。被覆去除部13的中间部分13b配置于光纤槽26上。被覆部12配置于台阶部28。台阶部28配置于在中间部分13b配置于光纤槽26上的状态下不会与被覆部12干涉的位置。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台阶部28配置于在z方向上离开被覆部12的位置。关于台阶部28的z方向的深度,只要台阶部28不会与被覆部12干涉即可,也可以比光纤槽26的底部26a的深度深。台阶部28也可以配置于在z方向上与被覆部12接触的位置。
[0059]
在被覆去除部13与被覆部12之间因被覆的厚度而形成有台阶面s。台阶面s在x方向上与台阶部28对置。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台阶面s在x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28。通过在将各光纤10载置于基部23时使被覆去除部13与被覆部12之间的台阶面s在x方向上与台阶部28抵靠,能规定各光纤10的顶端面11相对于基部23的位置。被覆去除部13的中间部分13b支承于光纤槽26。中间部分13b例如分别与构成光纤槽26的一对面接触,在z方向上离开光纤槽26的底部26a。就是说,在图5b所示的光纤槽26的yz截面中,用内切圆c3表示的中间部分13b与构成光纤槽26的一对面进行两点接触。而且,在盖部24配置于中间部分13b上的状态下,在图5b所示的光纤槽26的yz截面中,用内切圆c3表示的中间部分13b与该一对面和盖部24进行三点接触。中间部分13b由这一对面和盖部24保持。图5b所示的内切圆c3是与构成光纤槽26的一对面内切的假想圆,与中间部分13b的外形线一致。因此,在图5b中,可以用内切
圆c3表示中间部分13b的位置。
[0060]
图4是将图3的顶端部分13a附近放大而得到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顶端部分13a容纳于凹部27。顶端部分13a容纳于凹部27是指顶端部分13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凹部27的内部的状态。凹部27的形状是考虑了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而设定的。凹部27的底面27a配置于在中间部分13b载置于光纤槽26上的状态下不会与顶端部分13a干涉的位置。如图4所示,凹部27的底面27a例如配置于在z方向上离开顶端部分13a的位置。
[0061]
凹部27的底面27a也可以配置于与顶端部分13a接触的位置。凹部27的x方向的宽度l2被设定为比顶端部分13a的长度l1大。顶端部分13a的长度l1例如为20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凹部27的宽度l2例如为4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0062]
在凹部27的内部,各光纤10的顶端面11例如在x方向上离开透镜部22的后端面22b。顶端面11在凹部27的内部中的位置可以通过在被覆部12与被覆去除部13的台阶面s抵靠于台阶部28的状态下调整被覆去除部13的x方向的长度即调整x方向上的台阶面s与顶端面11的距离来进行调整。被覆去除部13的x方向的长度可以通过调整激光切割时的切割位置来高精度地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被覆去除部13的x方向的长度,能将顶端面11在凹部27的内部中的位置设定为离开透镜部22的后端面22b的位置。顶端面11并不一定需要离开后端面22b,也可以与后端面22b接触。
[0063]
再次参照图1。插芯20的上表面20a包括成为用于对从x方向观察时的各透镜22c的位置和各光纤槽26的位置进行测定的基准的一对槽31。各槽31在上表面20a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沿着y方向排列配置。各槽31的yz截面例如呈向z方向上的上方(即,z方向上相对于盖部24与基部23相反一侧)开口的v字状(参照图5a和图5b)。该v字状的顶端部分(即,v槽的底部)也可以带有圆角。
[0064]
各槽31以将上表面20a的x方向上的两端连接的方式在x方向上延伸。即,各槽31在上表面20a从透镜部22的上表面22d的前端沿着x方向连续地延伸至基部23的上表面23a的后端。各槽31例如排列配置于y方向上的上表面20a的两端部。各槽31例如配置于从z方向观察时在y方向上隔着多个光纤槽26的位置。
[0065]
图5a是表示从x方向的前方侧观察时的插芯20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从x方向的后方侧观察时的插芯20的后视图。在图5b中,示出了各光纤10载置于各光纤槽26之前的插芯20,各光纤槽26的附近的基部23和盖部24以yz截面示出。如上所述,各槽31在上表面20a以遍及x方向的方式延伸。因此,如图5a所示,当从x方向的前侧观察插芯20时,在透镜部22的上表面22d能视觉辨认各槽31的前端。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当从x方向的后侧观察插芯20时,在基部23的上表面23a能视觉辨认各槽31的后端。因此,能以从x方向观察时的各槽31的位置为基准测定各光纤槽26的后端的位置和各透镜22c的位置。
[0066]
在以各槽31的位置为基准测定各透镜22c的位置时,从前侧对透镜部22的前端面22a进行拍摄。在拍摄到的图像中,将连接与构成一个槽31的一对面内切的内切圆的中心位置p1和与构成另一个槽31的一对面内切的内切圆的中心位置p1的线设为y轴,将连接这两个中心位置p1、p1的线的中点设为原点,将与y轴正交的线设为z轴(参照图5a)。然后,在用yz轴表示的yz平面中,测定相对于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即,光轴位置)p2。
[0067]
在以各槽31的位置为基准测定各光纤槽26的后端的位置时,从后侧对主体部21进
行拍摄。在拍摄到的图像中,与上述同样地将连接一个槽31的中心位置p1和另一个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线设为y轴,将连接这两个中心位置p1、p1的线的中点设为原点,将与y轴正交的线设为z轴(参照图5b)。然后,在用yz轴表示的yz平面中,测定相对于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与构成光纤槽26的一对面内切的内切圆c3的中心位置p3。如此,通过以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为基准对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p2和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进行比较,能求出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p2和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的偏心量。
[0068]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23由透光性树脂(即,透明树脂)构成,因此能从主体部21的后侧视觉辨认各光纤槽26。因此,在从后侧对主体部21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中,能进行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的测定。另一方面,在主体部21由不透明树脂构成的情况下,例如能通过在各光纤槽26的顶端的位置用yz截面对主体部21进行剖切来测定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各槽31也可以不将上表面20a的x方向的两端连接。即,各槽31也可以沿着x方向延伸至未到达上表面20a的x方向的两端的位置。即使在该情况下,无论基部23的构成是透明树脂还是不透明树脂,都能与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的测定同样地进行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测定。
[0069]
在以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为基准测定各光纤槽26的前端的中心位置时,可以通过使用例如接触仪或者激光位移计测定各光纤槽26和各槽31距插芯20的上表面20a的高度分布来测定相对于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各光纤槽26的前端的中心位置。因此,通过以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为基准对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p2和各光纤槽26的前端的中心位置进行比较,能求出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p2和各光纤槽26的前端的中心位置的偏心量。
[0070]
接下来,参照图6a、图6b、图7a、图7b以及图7c对上述的光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后续的工序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图6b的后续的工序的剖视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后续的工序的剖视图。图7c是表示图7b的后续的工序的剖视图。
[0071]
首先,如图6a所示,准备具有被覆部12和被覆去除部13的各光纤10。而且,准备具有与透镜部22一体化的基部23和与基部23分体的盖部24的插芯20。被覆去除部13例如可以通过使用金属等的刀具剥下被覆的方法来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例如用热浓硫酸分解去除被覆的方法来形成被覆去除部13。
[0072]
接着,如图6b所示,通过对被覆去除部13进行激光切割来形成顶端面11。在此,以顶端面11相对于yz平面略微(例如8
°
左右)倾斜的方式对被覆去除部13进行激光切割。此时,如上所述,由于激光的热量会赋予给包括顶端面11的顶端部分13a,因此顶端部分13a会产生增粗部。其结果为,顶端部分13a变得比被覆去除部13的中间部分13b粗。
[0073]
接着,如图7a所示,将各光纤10配置于插芯20的基部23。在此,将被覆部12配置于台阶部28上,将被覆去除部13的中间部分13b配置于光纤槽26上,将被覆去除部13的顶端部分13a配置于凹部27。然后,使被覆部12与被覆去除部13之间的台阶面s在x方向上与基部23的台阶部28抵靠。由此,凹部27的内部中的顶端面11的x方向的位置被规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面11的x方向的位置被设定为在x方向上离开透镜22c的后端面22b的位置。
[0074]
接着,如图7b所示,向凹部27的内部注入粘接剂a。由此,凹部27的内部被粘接剂a埋覆。接着,如图7c所示,将插芯20的盖部24配置于各光纤10上。具体而言,仅在基部23的开口23b中隔着各光纤10与光纤槽26对置的区域配置盖部24。此时,注入至凹部27的内部的粘
接剂a也会遍及盖部24与各光纤10之间的间隙。在该状态下粘接剂a固化,由此各光纤10固定于基部23和盖部24。经过以上的过程,得到光连接器1。
[0075]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插芯20以及光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中,插芯20的基部23在多个光纤槽26与透镜部22之间包括凹部27。如此,通过在多个光纤槽26与透镜部22之间存在凹部27,能确保基部23中容许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的空间。因此,只要在将各光纤10安装于插芯20时以产生了增粗部的顶端部分13a容纳于凹部27的方式将中间部分13b载置于各光纤槽26,就不会被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妨碍而能容易地将各光纤10安装于插芯2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仅使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避让至凹部27,因此无需与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相匹配地将各光纤槽26的宽度扩大至必要宽度以上。其结果为,能抑制各光纤10与各光纤槽26的间隙扩大的情况,能抑制各光纤10的位置偏移。
[0076]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面11相对于与x方向垂直的面倾斜。由此,能抑制在各光纤10的顶端面11返回光射入各光纤10。
[0077]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光纤槽26支承各光纤10的中间部分13b。凹部27容纳各光纤10的顶端部分13a。当通过激光切割形成被覆去除部13的顶端面11时,顶端面11附近的顶端部分13a容易产生增粗部。因此,通过在将各光纤10安装于插芯20时以产生了增粗部的顶端部分13a容纳于凹部27的方式将各光纤10载置于各光纤槽26,从而适当地实现上述的效果。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7的x方向上的宽度l2比顶端部分13a的x方向上的长度l1大。由此,能更可靠地实现凹部27容纳各光纤10的顶端部分13a的构成。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7是以将x方向上的各光纤槽26与透镜部22之间的区域连接的方式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由此,与按各光纤槽26形成凹部27的情况相比,凹部27的形状被简化,因此能容易地制造插芯20。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7的底面27a在z方向上离开顶端部分13a。由此,能更可靠地确保基部23中容许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的空间。
[0081]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24配置于与基部23对置的区域中的除了与凹部27对置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与各光纤槽26对置的区域。在该构成中,通过盖部24将各光纤10按压于各光纤槽26,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10的位置偏移。而且,盖部24不配置于与凹部27对置的区域,因此能抑制通过盖部24将各光纤10按压于各光纤槽26被凹部27内的顶端部分13a的增粗部妨碍的情况。
[008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27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多个光纤10固定于基部23的粘接剂a。通过粘接剂a将各光纤10固定于基部23,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10的位置偏移。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被覆部12与被覆去除部13之间的台阶面s在x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28。通过使被覆部12与被覆去除部13之间的台阶面s在x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28,能调整顶端面11在凹部27的内部中的位置。由此,能将顶端面11的位置规定在不抵接于透镜部22的位置,因此能抑制产生由顶端面11与透镜部22的抵接引起的各光纤10的倾斜、翘曲或者破损等不良情况。其结果为,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10的位置偏移的产生。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芯20的上表面20a包括成为用于对从x方向观察时的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p2和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进行测定的基准的一对槽31。由此,通过对从前侧观察时的相对于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各透镜22c的中心位置p2和从后侧观察时的相对于各槽31的中心位置p1的各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进行测定,能测定透镜22c的中心位
置p2和光纤槽26的中心位置p3的偏心量。
[008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粘接剂a注入至凹部27之后,以隔着各光纤10与基部23对置的方式配置盖部24。如此,通过在将粘接剂a注入至凹部27之后将盖部24配置于多个光纤槽26上,不仅能使粘接剂a遍及至凹部27,还能使粘接剂a遍及至盖部24与多个光纤10之间的区域。由此,能有效地抑制各光纤10相对于插芯20的位置偏移。
[0086]
本公开的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其他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插芯的构成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凹部设为以将各光纤槽与透镜部之间连接的方式沿着y方向延伸。但是,凹部也可以按各光纤槽来设置。凹部的xz截面和yz截面不限于矩形状,例如也可以呈半圆状或者梯形状等其他形状。各光纤槽的yz截面不限于v字状,例如也可以呈半圆状或者矩形状等其他形状。成为用于对各透镜的位置和各光纤槽的位置进行测定的基准的各槽的yz截面不限于v字状,例如也可以呈半圆状或者矩形状等其他形状。
[0087]
也可以在插芯形成有供一对导销分别插入的一对导销插入孔。在该情况下,一对导销插入孔也可以从透镜部的前端面中的在y方向上夹着各透镜的位置沿着x方向向后方延伸。通过在一对导销插入孔中分别插入有一对导销的一端部的状态下将一对导销的另一端部分别插入形成于连接对方的插芯的一对导销插入孔,能对插芯和连接对方的插芯进行对位。
[0088]
附图标记说明
[0089]
1:光连接器;
[0090]
10:光纤;
[0091]
11:顶端面;
[0092]
12:被覆部;
[0093]
13:被覆去除部;
[0094]
13a:顶端部分;
[0095]
13b:中间部分;
[0096]
20:插芯;
[0097]
20a:上表面;
[0098]
21:主体部;
[0099]
21a:前端面;
[0100]
22:透镜部;
[0101]
22a:前端面;
[0102]
22b:后端面;
[0103]
22c:透镜;
[0104]
22d:上表面;
[0105]
23:基部;
[0106]
23a:上表面;
[0107]
23b:开口;
[0108]
24:盖部;
[0109]
24b:上表面;
[0110]
24c:下表面;
[0111]
26:光纤槽;
[0112]
26a:底部;
[0113]
27:凹部;
[0114]
27a:底面;
[0115]
28:台阶部;
[0116]
31:槽;
[0117]
a:粘接剂;
[0118]
c3:内切圆;
[0119]
d1、d2:最大外径;
[0120]
l1:长度;
[0121]
l2:宽度;
[0122]
p1、p2、p3:中心位置;
[0123]
s:台阶面;
[0124]
t:带状光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