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光耦合至显示面板中的光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3749发布日期:2023-11-05 14:1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光耦合至显示面板中的光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照明显示面板的光耦合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桥接结构的透明板,所述桥接结构被配制为将来自一个或多个光源的光从所述透明板耦合至邻近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液晶显示器(lcd)装置(例如,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等)被用于或大或小的众多光学装置中。几个类别的lcd显示装置是可用的。在一个类别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照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单元。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材料以及设置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的其他层(各种电极、滤色器等)。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和光源。来自光源的光被耦合至导光板(例如导光面板的边缘表面)中,从所述导光板提取,并重定向至显示面板。通过改变液晶材料的特性,来自背光的光可被调制以形成从显示板射出的图像。该图像从显示面板的单侧可见。

2、第二类别包括其中图像在显示装置的双侧可见的显示装置(双侧观看透明显示装置)。此种显示装置可被称为透明显示装置。在透明显示装置中,液晶材料可被夹置在两个透明板之间,液晶层起到光导的作用,而无需单独的背光单元。通过局部改变像素位置处的液晶材料的光散射特性,可以从导光板提取通过全内反射限制在导光板中的光以形成图像。这一透明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高透明性,不需要特殊的光源(例如偏振光源和/或准直光源),并且提供所显示图像的双侧观看。然而,由于所述液晶材料起到导光板的部件的作用,这种显示器可能存在差的显示亮度均一性和有限的显示尺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公开的显示装置可表现出提高的亮度均一性,这可能有利于显示尺寸的增加,同时提供图像的双侧观看。更具体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透明板(例如透明玻璃板),其具有从其延伸并被配置为(例如通过粘合剂)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多个桥接结构。所述桥接结构是与所述透明面板一体(例如由透明板的材料形成)的突出物,例如柱状结构,或沉积在所述透明板上的材料,例如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所述突出物可在与所述突出物的纵轴正交(和与透明板的第一主表面正交)的平面中具有规则的(例如几何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横截面形状、椭圆形横截面形状或多边形横截面形状。所述桥接结构可以是离散的桥接结构,例如离散的特征,例如与所述透明板的材料分离的单个材料滴。这样的离散特征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为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滴。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所述桥接结构可以是从透明基板本身的表面进行材料移除或置换的剩余部分。还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桥接结构可以包括来自涂覆在所述透明板上并将所述桥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层的突出物,例如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的层。具有桥接结构的所述透明板可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耦合至显示面板中,从而照明所述显示面板。

2、因此,在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耦合至显示面板的光耦合装置,所述光耦合装置包括透明板,所述透明板包括第一主表面和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所述透明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多个边缘表面。多个桥接结构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延伸,每个桥接结构具有在所述多个桥接结构从其延伸的参考表面和最远离所述参考表面的所述桥接结构的远端之间限定的长度l,所述长度l在从约2微米至约200微米的范围内。

3、在第二方面,所述多个边缘表面包括第一边缘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边缘表面相对的第二边缘表面,例如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缘表面,且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在所述第一边缘表面和第二边缘表面间延伸的第一轴定位的第一组桥接结构,并且沿所述第一轴分隔所述第一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可以沿着从所述第一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4、在第三方面,第二方面的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轴定位的第二组桥接结构,并且分隔所述第二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可以沿着从所述第二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5、在第四方面,第三方面的所述多个边缘表面包括第三边缘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相对的第四边缘表面,例如平行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并且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在所述第三边缘表面和第四边缘表面间延伸的第二轴定位的第三组桥接结构,并且分隔所述第三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可以沿着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四边缘表面的方向分开减小。

6、在第五方面,第四方面的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轴定位的第四组桥接结构,并且分隔所述第四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沿着从所述第四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三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7、在第六方面,所述第一边缘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正交。

8、在第七方面,在与所述第一主表面平行的平面中所述多个桥接结构的桥接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9、在第七方面,在与所述第一主表面平行的平面中每个桥接结构的最大宽度可以在从约10微米至约50毫米的范围内。

10、在第九方面,所述最大宽度可以沿每个桥接结构的所述长度变化。

11、在第十方面,每个桥接结构的所述最大宽度可以在所述远端处大于在所述参考表面处。

12、在第十一方面,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可以包括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

13、在第十二方面,所述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涂覆层。

14、在第十三方面,所述参考表面可以是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

15、在第十四方面,所述参考表面可以是从所述第二主表面凹进的所述透明板的表面。

16、在第十五方面,第十二方面的所述参考表面可以包括所述涂覆层的凹进的表面。

17、在第十六方面,所述透明板的最大厚度可以在从约0.1mm至约5mm的范围内。

18、在第十七方面,所述透明板的折射率可以在从约1.35至约1.65的范围内。

19、在第十八方面中,所述透明板可以附接到与所述多个桥接结构接合的玻璃基板。

20、在第十九方面,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可以设置在基质材料中,并且其中所述基质材料的折射率可以比所述桥接结构的折射率低至少约10%。

21、在第二十方面,所述桥接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板的折射率相差可以不超过约10%。

22、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两者给出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本申请实施方案的性质和特征的概观或框架的实施方案。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的理解,且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其原理和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耦合至显示面板的光耦合装置,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边缘表面包括第一边缘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边缘表面相对的第二边缘表面,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在所述第一边缘表面和第二边缘表面之间延伸的第一轴定位的第一组桥接结构,并且沿所述第一轴分隔所述第一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沿着从所述第一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轴定位的第二组桥接结构,并且分隔所述第二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沿着从所述第二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边缘表面包括第三边缘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相对的第四边缘表面,并且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在所述第三边缘表面和第四边缘表面间延伸的第二轴定位的第三组桥接结构,并且分隔所述第三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沿着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四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轴定位的第四组桥接结构,并且分隔所述第四组桥接结构的相邻桥接结构的距离沿着从所述第四边缘表面朝向所述第三边缘表面的方向减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表面与所述第三边缘表面正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桥接结构的桥接结构在与所述第一主表面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每个桥接结构在与所述第一主表面平行的平面中的最大宽度在从约10微米至约50毫米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最大宽度沿每个桥接结构的所述长度变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最大宽度在所述远端处大于在所述参考表面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桥接结构包括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光学上透明的粘合剂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涂覆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参考表面是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参考表面是从所述第二主表面凹进的所述透明板的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参考表面包括所述涂覆层的凹进的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透明板的最大厚度在从约0.1mm至约5mm的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透明板的折射率在从约1.35至约1.65的范围内。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透明板与附接至所述多个桥接结构的玻璃基板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桥接结构设置在基质材料中,并且所述基质材料的折射率比所述桥接结构的折射率低至少约10%。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中所述桥接结构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板的折射率相差不超过约10%。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光耦合装置,所述光耦合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桥接结构的透明板,所述桥接结构被配置为将来自布置在所述透明板边缘表面邻近的光源的光引导至附接于所述透明板的显示面板中。

技术研发人员:李沈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