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镜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0338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8]图23是从后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可摄影状态下的两组保持筒的示意图;
[0059]图24是表示可摄影状态下的透镜架等的立体图;
[0060]图25是表示沉筒时的透镜架等的立体图;
[0061]图26是沉筒时的透镜架的侧视图;
[0062]图27是可摄影状态下的透镜架的侧视图;
[0063]图2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沉筒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第一实施方式)
[0065]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I进行说明。图1是从光轴A的后方(成像元件侧)观察构成透镜镜筒I的两组保持筒70时的示意图。
[0066]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假设以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A为中心使短针顺时针旋转时,有时将从光轴A的后方观察的3点方向记为右方向,同样地,有时将6点的方向记为下方,将9点的方向记为左方向,将12点的方向记为上方。而且,有时将该左右方向记为X方向,将该上下方向记为Y方向。此外,在光轴方向上,有时将摄影对象侧记为前方,将成像元件侧记为后方,将光轴方向记为前后方向。
[0067]图2是沉筒时(非摄影时)的透镜镜筒I的立体图,图3是可摄影状态之一即广角时的透镜镜筒I的立体图,图4是可摄影状态之一即长焦时的透镜镜筒I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V-V线剖面图,图6是图3的V1-VI线剖面图,图7是图4的VI1-VII线剖面图。
[0068]如图2?图7所示,透镜镜筒I具有:固定筒10、直进筒A20、旋转筒A30、直进筒B40、前筒50、旋转筒B60、两组保持筒70、快门单元80、透镜架90及摄影光学系统。
[0069]摄影光学系统具有:第一光学元件11、第二光学元件12及校正用透镜100 (参照图1、图5?图7)。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有时将校正用透镜组简称为校正用透镜100。而且,在以下,以由三组构成的变焦光学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该例。
[0070]在摄影时,校正用透镜100在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面内沿X方向和Y方向进行位移。通过该位移,减少抖动导致的摄影对象图像的模糊。
[0071](固定筒10)
[0072]在固定筒10上,设有:成像元件固定部、第二光学元件12及输出齿轮14(参照图2?图4)。输出齿轮14利用马达(未图示)进行旋转。成像元件固定部是设置在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上的后端部的平板状部分。作为成像元件,可以使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親合元件)型图像传感器或者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成像元件将摄影光学系统所形成的摄影对象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第二光学元件配置在光轴上的第一光学元件的后方。输出齿轮14使旋转筒A30旋转。
[0073]在固定筒10的内表面设有用来在光轴方向上引导直进筒A20的第一导向部件(未图示)以及用来使旋转筒A3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凸轮(未图示)。
[0074](直进筒A20)
[0075]直进筒A20通过与旋转筒A30卡口(bayonet)结合,与旋转筒A30 —体地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进筒A20在光轴方向上被第一导向部件引导。在直进筒A20的内表面设有用来在光轴方向上引导直进筒MO的第二导向部件(未图示)以及使旋转筒B60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凸轮(未图示)。
[0076](旋转筒A30)
[0077]旋转筒A30在其后端部具有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3与输出齿轮14啮合。通过使驱动齿轮13旋转,旋转筒A30 —边旋转一边利用第一凸轮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旋转筒A30的内表面设有向旋转筒B60传递旋转力的传递键(未图示)以及供旋转筒B60的凸轮销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
[0078](直进筒B40)
[0079]直进筒B40通过与旋转筒B60卡口结合,与旋转筒B60 —体地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进筒MO在光轴方向上被第二导向部件引导。在直进筒MO的内表面具有用来在光轴方向上引导前筒50的第三导向部件(未图示)以及用来在光轴方向上引导两组保持筒70的第四导向部件(未图示),第三导向部件与第四导向部件一体地设置。
[0080](前筒50)
[0081 ] 前筒50在光轴方向上被第三导向部件引导,前筒50利用旋转筒B60的第三凸轮(未图示)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前筒50上固定第一光学元件11。
[0082](旋转筒 B60)
[0083]通过向旋转筒B60传递旋转筒A30的旋转,旋转筒B60 —边旋转一边利用第二凸轮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在旋转筒B60的外表面设有用来使前筒50在光轴方向上直进的第三凸轮,在旋转筒B60的内表面设有用来使两组保持筒70在光轴方向上直进的第四凸轮(未图示)。
[0084](两组保持筒70)
[0085]接着,参照图1及图8?图11,对两组保持筒70进行说明。图8是从斜前方观察快门单元时的立体图,图9是从斜后方观察两组保持筒时的立体图,图10是从斜后方观察透镜架时的立体图,图11是从斜前方观察两组保持筒时的立体图。
[0086]如图1及图9?图11所示,在两组保持筒70上设有快门单元80、透镜架90、第一轴111、第二轴112、连杆部件113及第一施力机构200。
[0087]两组保持筒70具有沿光轴配置的筒轴、第二限制部712及一对凸缘71。
[0088]如图9及图11所示,一对凸缘71在光轴方向上设置在位于快门单元80的前方位置的两组保持筒70的前端部以及位于快门单元80的后方位置的两组保持筒70的后端部。光轴方向上前后一对凸缘71之间的距离在光轴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该前端部侧的凸缘71沿两组保持筒70的内周设置在大约7点至大约9点的范围内。在该前端部侧的凸缘71的大约8点的位置设有转动量限制用孔即第一限制部711,在该第一限制部711中插入后述的第二轴112的端部。通过该结构,限制第二轴112的转动量,限制透镜架90的大致左右方向的转动量。换言之,将抖动校正时的校正用透镜100的转动量限制在限制范围内(参照图17、图18)。
[0089]如图1所示,第二限制部712沿两组保持筒70的内周设置在大约12点的位置。第二限制部712具有上槽壁713、下槽壁714及左槽壁715,第二限制部712的右端开放,在第二限制部712内插入设置在透镜架90上的被限制部91。而且,在第二轴112与第一限制部711的左端抵接的情况下,透镜架90的转动引起的大致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通过该结构,调整时的校正用透镜100的转动量被限制在限制范围内。关于被限制部91与第二限制部712的关系,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0090]需要说明的是,在透镜架I沉筒时使校正用透镜100从上述限制范围内向外退避的情况下,在第二轴112与第一限制部711的右端抵接的状态下,透镜架90转动。其结果,被限制部91从第二限制部712右端的开放部分脱离。而且,如图1及图9所示,两组保持筒70以大约6点位置为中心,在大约5点至大约7点之间设有用来使校正用透镜100及其周边部通过的通过口 72。通过该通过口 72,被限制部91脱离,如果进一步使透镜架90及校正用透镜100转动,则校正用透镜100从光轴上向大约6点的位置退避。
[0091](快门单元8O)
[0092]接着,参照图1及图8?图12,对快门单元80进行说明。图12是从前方观察快门单元80时的前视图。
[0093]如图1及图8?图12所示,快门单元80固定在两组保持筒70内。
[0094]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快门单元80 (参照图8)配置在校正用透镜100的前方附近位置。如图12所示,快门单元80在其外缘部的一部分具有缺口部81,缺口部81在图12中设置在大约3点至大约5点之间(在图1中大约7点至大约9点之间)。
[0095]如图9及图11所示,在缺口部81配置第一轴111、第二轴112及连杆部件113,这些部件在使抖动校正机构110及校正用透镜100向光轴外退避时使用。利用缺口部81,即使设有抖动校正机构110及退避机构,也能够抑制两组保持筒70的直径增大。另外,能够贯穿快门单元80的表里面而配置第一轴111及第二轴112。通过该结构,能够使轴长充分地长,而且能够抑制透镜架90相对于光轴的倾斜,此外还能够提高透镜架90的安装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快门单元80配置于校正用透镜100的后方附近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0096]如图9及图11所示,设有对缺口部81进行遮光的遮光机构,由此能够防止光泄露。遮光机构的一例是所述凸缘71。凸缘71夹着缺口部81配置在光轴方向的前方和后方。换言之,凸缘71构成为光不会从缺口部81泄漏,并且光也不会射入缺口部81。需要说明的是,凸缘71具有作为遮光机构的功能,还具有如后所述的支承第一轴111的功能等,基于这一点,也能够实现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0097]接着,参照图2至图7,对透镜镜筒I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0098](沉筒状态-可摄影状态)
[0099]在图2及图5所示的沉筒状态下,固定在前筒50上的第一光学元件11与保持在固定筒10上的第二光学元件12接近,校正用透镜100向光轴外退避。
[0100]在图2及图5所示的沉筒状态下,如果输出齿轮14例如向正方向旋转,则该旋转向旋转筒A30传递,进而向旋转筒B60传递。旋转筒A30 —边旋转一边利用固定筒10的第一凸轮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移动。直进筒A20被固定筒10的第一导向部件引导,不旋转,与旋转筒A30 —起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移动。
[0101]旋转筒B60旋转的同时利用直进筒A20的第二凸轮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移动。直进筒B40被直进筒A20的第二导向部件引导,不旋转,与旋转筒B60 —起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移动。
[0102]如果旋转筒B60旋转,则前筒50被直进筒MO的第三导向部件引导,利用旋转筒B60的第三凸轮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移动(参照图3及图6)。如图3及图6所示的状态表示可摄影的广角端(wide end)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前筒50相对固定筒10向前方大幅度地移动,所以第一光学元件11与第二光学元件12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隙增大。从该沉筒状态向广角端转移的过程中,透镜架90以第二轴112为轴大幅度地转动,校正用透镜100复位到增大了的光轴上。在可摄影状态的广角端,以第一轴111和/或第二轴112为轴转动透镜架90,由此能够使校正用透镜100移动,进行抖动校正。
[0103](从广角端向长焦端(telephotoe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