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95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片等。
[0057]导光板40可设置在光学片30的下面。另外,导光板40将从光源50发射的光转换为二维光,并将二维光朝着IXD面板10输出。这种导光板40可由从包括下列材料的材料组中选择出的一种材料形成: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PC(聚碳酸酯)类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PE(聚乙烯)类树脂、PS(聚苯乙烯)类树脂、PP (聚丙烯)类树脂、PI (聚酰亚胺)类树脂、玻璃、二氧化硅等。
[0058]光源50可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 51和PCB 53。
[0059]LED 51被装载在PCB 53上。通过从PCB 53施加的电压来驱动各个LED 51。另夕卜,各个LED 51生成光,并将生成的光朝着导光板40输出。
[0060]PCB 53可从外部驱动器(未示出)接收驱动电压。另外,PCB 53可将驱动电压传送至LED 51。
[0061]反射板50可被插置在导光板40与底盖70之间。这种反射板50可用于反射来自导光板40的光,并将反射的光朝着导光板40和LCD面板10传送。
[0062]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顶壳体的角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A至图3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壳体构件、接合构件和接合板的立体图。
[0063]如图2和图3所不,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顶壳体I可包括多个壳体构件。
[0064]矩形顶壳体I可通过将各自具有形状的多个壳体构件组合来形成。实际上,顶壳体I可包括四个壳体构件。换言之,顶壳体I可包括第一壳体构件至第四壳体构件。因此,顶壳体I可通过将第一壳体构件至第四壳体构件接合来形成。
[0065]第一壳体构件的一端与第二壳体构件的一端接合。第二壳体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三壳体构件的一端接合。第三壳体构件的另一端与第四壳体构件的一端接合。第四壳体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构件的另一端接合。
[0066]第一壳体构件至第四壳体构件可利用相同的接合方法彼此接合。因此,作为示例将描述图中所示的第一壳体构件Ia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接合。
[0067]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可利用水平面和垂直面形成“L”截面形状。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可彼此垂直。另夕卜,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中的每一个所包括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可形成为彼此结合的单一体。这种垂直面和水平面可形成为大约1.5mm的厚度。
[0068]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可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可由SUS (不锈钢)形成。
[0069]多个壳体啮合孔3可形成在各个第一壳体构件Ia中。
[0070]多个壳体啮合孔3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垂直面中。另外,多个壳体啮合孔3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两个端部区域中。详细地讲,多个壳体啮合孔3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垂直面的两个端部区域中。
[0071]各个壳体啮合孔3可按照穿透第一壳体构件Ia或第二壳体构件Ib的方式形成。另外,各个壳体啮合孔3可形成为圆形形状。
[0072]多个壳体哨合孔3可包括第一壳体哨合孔3a至第五壳体哨合孔3e。第一壳体哨合孔3a和第二壳体卩齿合孔3b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一个端部区域中。第三壳体哨合孔3c至第五壳体啮合孔3e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另一端部区域中。
[0073]另外,第一壳体哨合孔3a和第二壳体哨合孔3b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与第二壳体构件Ib相邻的区域中。第三壳体啮合孔3c至第五壳体啮合孔3e可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与第四壳体构件相邻的另一区域中。
[0074]第一壳体啮合孔3a和第二壳体啮合孔3b可按照平行于第一壳体构件Ib的垂直面的端线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垂直面的与第二壳体构件Ib相邻的区域中。第四壳体啮合孔3d和第五壳体啮合孔3e可按照平行于第一壳体构件Ia的水平面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Ia的垂直面的与第四壳体构件相邻的另一区域中。
[0075]接合构件90可包括垂直部分90a和水平部分90b。另外,接合构件90可通过将垂直部分90a和水平部分90b组合来形成“L”形状。
[0076]垂直部分90a和水平部分90b可彼此垂直地组合。另外,垂直部分90a和水平部分90b可形成为彼此结合的单一体。此外,垂直部分90a和水平部分90b可由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垂直部分90a和水平部分90b可形成为矩形杆形状。
[0077]多个紧固孔93可形成在接合构件90中。各个紧固孔90可按照穿透接合构件90的方式形成。多个紧固孔93可与多个壳体啮合孔3相对地形成在接合构件90中。
[0078]这些紧固孔93可包括第一紧固孔93a至第五紧固孔93e。第一紧固孔93a至第三紧固孔93c可形成在垂直部分90a中。第四紧固孔93d和第五紧固孔93e可形成在水平部分90b中。
[0079]第一紧固孔93a和第二紧固孔93b可形成在垂直部分90a的后表面中。第三紧固孔93c可形成在垂直部分90a的一个侧表面中。第四紧固孔93d和第五紧固孔93e可形成在水平部分90b的一个侧表面中。另选地,第三紧固孔93c可形成在与第四紧固孔93d和第五紧固孔93e相同的表面中。
[0080]换言之,第一紧固孔93a和第二紧固孔93b可形成在接合构件90的后表面中。第三紧固孔93c至第五紧固孔93e可形成在接合构件90的一个侧表面中。
[0081]接合板95可以是金属板。另外,接合板95可利用彼此垂直地组合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形成“L”形状。接合板95可形成为比壳体构件的水平面薄。例如,接合板95可形成为大约0.3mm的厚度。
[0082]接合板95的第一翼板的第一宽度dl可与第一壳体构件Ia的水平面的宽度相同。接合板95的第二翼板的第二宽度d2可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水平面的宽度相同。
[0083]第一壳体构件Ia可具有与第二壳体构件Ib相同的尺寸。因此,第一宽度dl可与第二宽度d2相同。
[0084]粘合剂可被涂覆在接合板95的一个表面上。粘合剂95使得接合板95能够附接到壳体构件的水平面。例如,接合板95可附接到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的水平面。
[0085]图4A至图4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构件、接合构件和接合板的组合过程的立体图。
[0086]第一壳体构件至第四壳体构件按照形成矩形环的方式彼此垂直地布置。例如,如图4A所示,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彼此垂直地布置。
[0087]详细地讲,第一壳体构件Ia的水平面的一端垂直地连接到第二壳体构件Ib的水平面的一端。另外,第一壳体构件Ia的垂直面的一端垂直地连接到第二壳体构件Ib的垂直面的一端。
[0088]如图4B所示,将接合板95置于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的水平面的彼此相邻的端部区域上。
[0089]接合板95通过涂覆在接合板95的一个表面(即,下表面)上的粘合剂来附接到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的水平面的彼此相邻的端部区域。
[0090]接合板95的第一翼的第一宽度dl可与第一壳体构件Ia的水平面的宽度相同。接合板95的第二翼的第二宽度d2可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水平面的宽度相同。因此,接合板95没有暴露于顶壳体I的前方向。
[0091]如图4C所示,将接合构件90设置为与接合板95和两个壳体构件接触。
[0092]接合构件90可被置于第一壳体构件Ia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接合区域中。另外,接合构件90按照紧固孔93与壳体啮合孔3相对的方式设置。
[0093]第一紧固孔93a可与第一壳体构件Ia的第一壳体啮合孔3a相对。第二紧固孔93b可与第一壳体构件Ia的第二壳体啮合孔3b相对。
[0094]第三紧固孔93c可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第三壳体啮合孔3c相对。第四紧固孔93d可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第四壳体卩齿合孔3d相对。第五紧固孔93e可与第二壳体构件Ib的第五壳体哨合孔相对。
[0095]如图4D所示,将接合构件与两个壳体构件组合。
[0096]可利用固定构件97将接合构件90与两个壳体构件组合。固定构件97从相应壳体构件的外表面插入接合构件90中并与壳体构件和接合构件90啮合。详细地讲,各个固定构件97可穿过相应壳体啮合孔3插入相应紧固孔93中。
[0097]固定构件97可以是螺钉。
[0098]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首先利用接合板95来彼此连接(或接合),然后与接合构件90组合。因此,可增强壳体构件的组合效率。
[0099]换言之,在第一壳体构件Ia与第二壳体构件Ib首先利用涂覆有粘合剂的接合板95彼此连接之后,利用固定构件97将接合构件90与第一壳体构件Ia和第二壳体构件Ib组合。因此,壳体构件可容易地彼此接合。另外,可增强壳体构件的组合效率。
[0100]另外,利用接合构件90接合壳体构件可防止由于诸如壳体构件的长度偏差和扭曲的机械公差而在壳体构件的端部之间生成间隙。
[0101]尽管顶壳体I用作LCD装置的外观而没有任何附加盖,但是接合构件90可防止在顶壳体I的角中生成间隙。因此,可改进IXD装置的外观。
[0102]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合构件和接合板与导向面板的组合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沿图5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