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板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401808阅读:来源:国知局
聚物)中以 20%的比例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并使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聚碳 酸酯系树脂层/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为35 μ m/10 μ m/35 μ m (整体厚度80 μ m),除此 之外,以与实施例5及6相同的方式制作层叠膜。所得的层叠膜的收缩率、内部雾度及面内 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该例中所得的膜,卷绕性也良好,另外,即使弯折也不会 断裂,在弯折后也没有断裂的情形。与实施例1~4相同,将此结果记载于表1。
[0145] [偏振板的制作及耐久性评价]
[0146] 将实施例5、7及8中所制作的层叠膜,以其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侧,经由以环氧化 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于聚乙烯醇中碘吸附取向的厚度约为30 μ m 的偏振膜的单面上,并在偏振膜的另一面,将作为双轴拉伸的环烯烃系树脂的相位差膜经 由以环氧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另一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贴合,之后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 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制作偏振板。
[0147] 在所得的偏振板的相位差膜侧,层叠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材聚合物的 粘合剂层,以制作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将所得的附有粘和剂层的偏振板,裁切成 IOOmmX 100mm,并将粘和剂层侧贴合于玻璃。将其置入85°C的烘箱中,保持500小时,任一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都未从玻璃剥离。将此结果在表1中记载为"〇"。
[0148] [实施例 11]
[0149] 该例中,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形成,仅由上述实施例1~4所示的母体树脂 A(ALTUGLAS HT121)构成,并使用不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第二丙烯酸系树 脂层的形成,使用实施例7及8所示的母体树脂B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 为96/4的共聚物)中以20%的比例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其他则依 照实施例7,制作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的三层构 成,厚度分别为45 μ m/10 μ m/5 μ m (整体厚度60 μ m)的层叠膜。所得的层叠膜的收缩率、 内部雾度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该例中所得的层叠膜,因为聚碳酸酯系 树脂层的贡献而收缩率良好,还因为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中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因此卷 绕性也良好。与实施例1~4相同,将此结果记载于表1。该例中所得的层叠膜,因为在第 一丙烯酸系树脂层中未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因此对于其耐折性,在弯折之后虽有断裂的 情形,但在弯折时并无断裂的情形。该结果在表1中记载为"〇"。
[0150] [比较例1]
[0151] 该例中,使用仅由实施例1~4所示的母体树脂A(ALTUGLAS HT121)构成,未含有 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接着,将该丙烯酸系树脂放入65ηιιηφ的单轴挤压机与 45rnmip的单轴挤压机双方,除此之外,依照实施例1~4,制作厚度80 μ m的丙烯酸系树 脂单层膜。所得的膜的收缩率、内部雾度及面内相位差值R0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这里制 作的膜,因为在丙烯酸系树脂中不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若将其弯折则产生断裂的情形,卷 绕性也不良。此结果在表1中分别记载为" X "。
[0152] [比较例2]
[0153] 该例中,使用实施例1~4所示的母体树脂八仏1^1^1^3!11'121)中以40%的 比例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接着,将该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置入 65mmq)的单轴挤压机与45mrMp的单轴挤压机双方,除此之外,依照实施例1~4,制作 厚度80 μ m的丙烯酸系树脂单层膜。所得的膜的收缩率、内部雾度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 定结果示于表1。此处所制作的膜,其卷绕性及耐折性皆为良好。与实施例1~4相同,将 此结果记载于表1。此处所制作的膜,因为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弹性体粒子太多,因此收 缩率超过1.0%。
[0154] [比较例3~5]
[0155] 这些例中,使用仅由实施例1~4所示的母体树脂A(ALTUGLAS HT121)构成,不含 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另外,整体厚度、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厚度及聚碳酸酯系树 脂层的厚度,分别如表1所示,其他则依照实施例1~4制作层叠膜。所得的层叠膜的收缩 率、内部雾度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这些例中,所得的层叠膜,因为聚碳 酸酯系树脂层的贡献,因此收缩率及耐折性良好,然而,因为丙烯酸系树脂中未含有橡胶弹 性体粒子,因此卷绕性差。与实施例1~4及比较例1相同,将此结果记载于表1。
[0156] [比较例6]
[0157] 该例中,使用仅由实施例1~4所示的母体树脂A(ALTUGLAS HT121)构成,不含橡 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其他则依照实施例5,制作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聚碳酸 酯系树脂层/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的三层构成、厚度分别为35 μ m/10 μ m/35 μ m(整体厚度 80 μm)的层叠膜。所得的层叠膜的收缩率、内部雾度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示于表 1。该例中所得的层叠膜,因为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贡献,因此收缩率良好,然而因为丙烯酸 系树脂中不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因此卷绕性及耐折性都差。与比较例1相同,将此结果记 载于表1。
[0158] [比较例8及9]
[0159] 代替仅由母体树脂A所形成的丙烯酸系树脂,在比较例8中使用仅由母体树脂 B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96/4的共聚物)构成,未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 的丙烯酸系树脂,另外,比较例9中,使用母体树脂B(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的重量 比为96/4的共聚物)中以20%的比例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除此之 外,与比较例1相同,制作厚度80 μπι的丙烯酸系树脂单层膜。所得的层叠膜的收缩率、内 部雾度及面内相位差值Ro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比较例8,因为丙烯酸系树脂中不含有橡 胶弹性体粒子,因此卷绕性及耐折性不良。另外,比较例9,因为丙烯酸系树脂层中含有橡胶 弹性体粒子,因此卷绕性及耐折性皆为良好,但因为没有加入聚碳酸酯系树脂层,因此收缩 率超过1. 0%。
[0160] [偏振板的制作及耐久性评价]
[0161] 分别使用比较例2及9中所得的单层膜,其他则与实施例之后所示的[偏振板的 制作及耐久性评价]的项目相同,制作偏振板,并于其上设置粘合剂层,将所得的带有粘合 剂层的偏振板裁切成IOOmmX 100mm,并贴合于玻璃上,置入85°C的烘箱,进行耐久性评价。 结果,在85°C的烘箱中保持500小时后,任一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都从玻璃剥离。此结果 于表1中记载为"X"。
[0162] [表 1]
[0163] LlN 丄UOlZZUys Λ 1VJ I·* 丄y/ZU JA
[0164]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上,层叠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 烯酸系树脂层,且控制其总(整体)膜厚及收缩率而成的层叠膜,其卷绕于辊的卷绕性、包 含耐折性的机械强度及耐热性优良。而且,将该层叠膜贴合于偏振膜所得的偏振板,其耐热 性优良,且可确保其生产稳定性。
[0165]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66]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耐热性优良,且能确保生产稳定性的偏振板,因此本发明在工 业上极为有用。
【附图说明】
[0167] 图1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之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168] 图2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169] 附图标记说明
[0170] 10 · · ·偏振板
[0171] 20 ···层叠膜
[0172] 21 ···第一丙烯酸系树脂层
[0173] 22 ···第二丙烯酸系树脂层
[0174] 25 ···聚碳酸酯系树脂层
[0175] 30· ··偏振膜
[0176] 40· ··保护膜
[0177] 51,52· · ·粘接剂层
【主权项】
1. 一种偏振板,是将 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或双面上层叠含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 层叠膜、 由二色性色素吸附取向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构成的偏振膜、以及 由透明树脂构成的保护膜 依次贴合而成的偏振板, 所述层叠膜中,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与其单面或双面所层叠的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 的总膜厚为10~100 ym,在100°C加热10分钟时,膜的辊长度方向的收缩率在1.0 %以下, 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相对于所述层叠膜的总膜厚,占2~60%的膜厚。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丙烯酸系树脂层由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形 成,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以其整体量为基准,以3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的比例含 有平均粒径10~350nm的橡胶弹性体粒子。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层叠膜整体具有5%以下的内部雾度。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层叠膜整体具有IOOnm以下的 面内相位差值。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层叠膜及所述保护膜经由活性 能量束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分别贴合于所述偏振膜。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保护膜具有相位差膜的功能。7.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保护膜具有30nm以下的面内 相位差值。8.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保护膜为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 的单面或双面层叠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层叠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是将在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的单面或双面层叠具有橡胶弹性体粒子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层叠膜、由二色性色素吸附取向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构成的偏振膜、以及由透明树脂构成的保护膜依次贴合而成的,该偏振板的特征在于:该层叠膜中,该聚碳酸酯系树脂层与层叠于其单面或双面的丙烯酸系树脂层的总膜厚为10~100μm;在100℃加热10分钟时,膜在辊长度方向的收缩率为1.0%以下;且该聚碳酸酯系树脂层相对于该层叠膜的总膜厚,占2~60%的膜厚。该偏振板可确保生产稳定性,且耐热性优良。
【IPC分类】G02F1/13363, G02F1/1335, G02B5/30, B32B27/36, B32B27/30
【公开号】CN105122098
【申请号】CN201480019048
【发明人】神野彩乃, 美浓贵之, 任大均, 赤田胜己
【申请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7日
【公告号】WO2014162977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