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03384阅读:来源:国知局
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力驱动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视图;
[0038]图19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0039]图20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0040]图21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0041]图22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0042]图23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0043]图24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脱离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3至图15的具体的实施例方式进行说明。
[004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的实施方式。图3中,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处理盒,处理盒I包括显影单元12以及清洁单元11,其内至少有显影剂,充电元件,显影元件以及感光元件。当将处理盒I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图中未示出)中之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处理盒内的旋转部件旋转,如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动力传递部件21与设置在处理盒内旋转力驱动组件13啮合,当图像形成装置启动之后,由动力传递部件21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旋转力驱动组件13,从而使处理盒I内的旋转元件旋转,如使旋转元件之一的感光元件旋转,再通过感光元件或感光元件上设置的部件驱动处理盒内的其它旋转元件(如充电元件、显影元件等),最终达到使处理盒I内的显影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目的。
[0046]如图3所示,坐标Y方向为处理盒I的纵向方向,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引导处理盒I安装的轨道(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轨道会引导处理盒I沿着与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着坐标X方向进行安装。其中,13为设置在处理盒I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旋转力驱动组件,该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处理盒纵向方向的端部,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与处理盒I的安装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旋转力驱动部件21,并与处理盒I设置有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端部相对。当处理盒I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内,旋转力驱动组件13与动力传递部件21啮合传递动力。所述的旋转力驱动组件包括啮合部分,调整部分以及中间连接部分;所述的啮合部分用以接收外部驱动力;所述的调整机构使所述啮合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具有位移量,并使所述啮合部分的轴线相对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具有基本平行的偏移量;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在啮合部分和感光元件轮毂之间传递扭矩。
[0047]以下更具体地介绍本实用新型所在的旋转力驱动组件13,图4即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立体视图,图5为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爆炸视图,图5所示,旋转力驱动组件13包括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挡板132,楔形底座133,卡簧134,柔性轴135,弹簧136以及感光元件轮毂137,本实施例中,将旋转力驱动组件13设置在感光元件111的其一端部,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与所述感光元件111同轴并固定连接,在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轴向与所述的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为同轴设置。所述的啮合部分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所述的调整机构包括挡板132,楔形底座133以及弹簧136,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成是可扰性的,所述的可扰性部分为所述柔性轴135。
[0048]图6为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装配示意图。如图6所示,感光元件轮毂137的外圆周上设置有齿轮1373,其内部具有中空部分1371,底部具有凸台1372,凸台1372上设置有方形孔1374 ;13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力接收部件,其端部具有多个卡爪1311,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卡爪,用以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旋转力驱动头啮合传递动力;如图7所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周上设置有凸台1313,使得旋转动力接收部件131其一部分圆柱外圆周的直径D2小于其一部分圆柱的外圆周直径Dl (如图8所示),直径为Dl的圆柱部分更靠近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卡爪1311所在的端部,该主体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卡槽1314用以安装卡簧134 ;另外,如图8所示的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剖面视图,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内部设置有孔1312,该孔的形状为方形。
[0049]图9所示的135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轴,该柔性轴135包括主体部分1351,第一端部1352和第二端部1353 ;其中,主体部分1351为圆柱形,第一端部1352和第二端部1353被切割成方形以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端部的方形孔1374配合以及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内的方形孔1312配合。所述的方形孔可以设置在所述柔性轴的两端,相应地可将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端部做成可与所述方向孔配合的方形柱,相应地在所述的感光元件轮毂内设置与所述方形孔配合的方形柱。
[0050]具体地,该柔性轴的结构为多层钢丝绞绕而成,如图10所示的J处,显示的是柔性轴135的内部构造,是另一层绞绕而成的钢丝,被包裹在外层内;再如图11所示的部分剖视图K处,显示的是柔性轴135由多层钢丝绞绕而成;具体地,所述各层钢丝的绞绕的方向相同,即同为右旋或同为左旋方向;所述的多层钢丝,可以是两层,三层或以上;具体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可以通过改变钢丝的直径或者改变该柔性轴的绞绕的层数来改变柔性轴的刚性以及改变其传递扭矩的能力。
[0051]图6中所示133为楔形底座,图12所示为所述楔形底座133的立体视图,楔形底座133中部设置有通孔1331,通孔用以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圆柱形主体部分配合,通孔1331的直径D3小于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上的外圆周直径Dl,并与图8所示D2部分的圆柱配合;将旋转力接收部件131装入楔形底座133的通孔1331中后,再通过图6所示的卡簧134卡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卡槽1314中,楔形底座的上顶面1334与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凸台1313的表面抵接,便可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楔形底座相对固定连接,并且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楔形底座133可相对转动;所述的楔形底座具有处于相对侧的两个斜面1333a和1333b,在所述楔形底座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1332a和 1332b。
[0052]图6所示的13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部件,图13为所述挡板的立体视图,所述挡板132中部具有中空部分1321,用以放置楔形底座133。所述的中空部分1321相对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凹陷部分1322a以及1322b,用以放置楔形底座133上设置的突起1332a和 1332b。
[0053]图14所示为所述挡板132从底面方向的视图,如图示,所述的中空部分1321的内表面包含有一对处于相对侧的倾斜面1321a以及1321b,此两个倾斜面用于与所述的楔形底座的倾斜面1333a以及1333b配合;所述的中空部分1321的内表面还包含有相对的两个平面1321c以及1321d ;分别在平面1321c和1321d上设置图13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a以及1322b,并如图14中虚线圆所示部分;凹陷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