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03384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1322a与1322b结构相同,位置相对地分别设置在平面1321c和1321d上,但相对位置不在同一连线上,而是相互错开设置;所述的凹陷部分的形状为上端开口比下端开口窄的类似倒三角形的结构,如图15剖面视图所示;凹陷部分1322a包括镜像对称的倾斜面1322al以及1322a2,并在此两个斜面的镜像对称所参照的中轴线上设置朝向中空部分1321内部凸出的突起1323a ;由于凹陷部分1322b的结构与1322a相同,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b具有对称的倾斜面1322bl以及1322b2,还设置有突起1323b。
[0054]图15所示为所述挡板132的剖面视图B_B,凹陷部分1322b的形状以及在挡板上的位置如虚线圆部分所示,L为挡板132的中心线;突起1323b的上部为尖端部分,具有顶点1323bl,以及位于顶点1323bl两侧的倾斜面1323b2和1323b3以及两侧的平面1323b4和 1323b5o
[0055]通过对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各部件的结构的理解,那么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装配关系可以得到理解。具体地,如图6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装配示意图,先将楔形底座133安装其形状的匹配关系装入挡板132的中空部分1321中,其中,楔形底座133装入挡板132的中空部分1321之后的匹配关系如图16的A-A剖视图所示,楔形底座133的突起1333a以及1333b分别位于挡板132的凹陷部分1322a以及1322b中;然后将旋转力接收部件131装入楔形底座133的通孔1331中,将卡簧134卡进卡槽1314中,以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楔形底座133相对固定;然后将柔性轴135的一端插入感光元件137的方形孔1374中,将弹簧136套在柔性轴135上,再将先前装配好的楔形底座133和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以及挡板132作为一整体安装到感光元件轮毂137上,旋转力接收部件的方形孔1312需对准柔性轴135的另一端进行安装,再通过螺钉将挡板固定在处理盒上,以将旋转力驱动组件固定在处理盒上。通过柔性轴135的端部与感光元件轮毂和楔形底座的方形孔之间的配合可以达到传递动力的目的。装配完之后,感光元件轮毂137与感光元件111同轴并相对固定,柔性轴135和弹簧136被设置在感光元件轮毂137以及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之间,弹簧136 —端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凸台面1372抵接,另一端与楔形底座133的下底面抵接,装配好之后,弹簧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可使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的内部中空部分保持接触,并且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可相对滑动,两者相对滑动的同时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沿着其自身的轴线L2方向具有位移量,并使轴线L2与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LI (所述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同轴)可产生相对基本平行的偏移;在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没有相对滑动之前,楔形底座上突起1332a与1332b分别位于挡板132上的突起1323b和1323a的顶点1323bl和1323al的上方;在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相对滑动的同时,楔形底座上突起1332a与1332b可同时相对于倾斜面1322bl和1322a2滑动,或者同时相对于倾斜面1322b2和1322al滑动。
[005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机和上述处理盒,以下更具体地说明如何将处理盒安装至打印机中。图17a至图17d所示为将处理盒安装至打印机中,位于处理盒I的端部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位于打印机内的旋转力驱动头21啮合的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处理盒I的安装方向(所述安装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垂直)。当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将处理盒I安装至打印机中,旋转驱动力接收部件131的端部触碰到设置在打印机中的旋转力驱动头21的端部,此时,两者处于发生干涉阶段,如图17b所示;随着将处理盒I进一步进行安装,通过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促使楔形底座133相对于挡板132发生滑动,此时,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会朝着与处理盒I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即楔形底座133的斜面1333a与与之啮合的倾斜面1321a发生相对移动;此时,设置在楔形底座上的凸起1333b沿着挡板132内的凹陷部分1322b上的倾斜面1322b2滑动,凸起1333a沿着凹陷部分1322a内的倾斜面1322al滑动;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轴线L2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线LI发生平行偏移,并且旋转接收部件131在其自身轴线LI的方向上沿着与旋转力接收部件在处理盒上伸出端相反的方向发生回缩,并逐渐使得柔性轴135发生一定的弯曲变形,如图17b和图17c所示;直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端部与旋转力驱动头21避让开,如图17c所示,通过弹簧136的回弹作用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伸出并通过其端部的卡爪1311与旋转力驱动头21端部的凸起211啮合,此时,柔性轴恢复原始状态,如图17d,所示从而使处理盒安装到位。启动打印机,便可通过旋转力驱动头21将动力传递至旋转力接收部件131,再通过柔性轴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感光元件轮毂137,再将动力传递给处理盒中的旋转元件。
[0057]图18a至图18d所示为将处理盒从打印机中拆卸,设置在处理盒端部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设置在打印机中的旋转力驱动头21脱离啮合的过程示意图。图18a所示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131仍处于啮合的状态;当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拆卸处理盒,通过旋转力驱动头21与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相互作用,使得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促使楔形底座133相对于挡板132发生滑动;此时,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1321b相对于与其接触的挡板132内的倾斜面1333b发生滑动,如图18b所示;同时设置在楔形底座上的凸起1333b沿着挡板132内的凹陷部分1322b上的倾斜面1322bl滑动,凸起1333a沿着凹陷部分1322a内的斜面1322a2滑动;在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21的相互作用下,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逐渐回缩,并且其轴线L2相对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线LI发生平行偏移,随着处理盒I拆离打印机,进一步促使柔性轴135发生弯曲变形,如图18b和18c所示,直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完全脱离啮合,如图18c所示;在弹簧136的作用下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恢复原始状态,所述的柔性轴也恢复原始状态,如图18d所示;最后,处理盒I被拆离打印机。
[0058]图19至图22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打印机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的示意图,为便于对相对运动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处仅将部件133标示为虚线,其余部件为剖面视图。如图19所示,所示虚线部分为楔形底座133,所示挡板132设置在所示感光元件轮毂137的端部,所述楔形底座设置于所述挡板132的中部;所述挡板132上设置突起部分1323a,所述楔形底座133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1332a,所述的突起1332a在所述的挡板132上设置的凹陷部分1322b内相对滑动;当旋转力驱动组件处于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的楔形底座133上的突起部分1332a处于所述挡板132上的突起部分1323a的上方。
[0059]当将处理盒安装进入打印机,所述旋转力驱动组件上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所述打印机内的动力传递部件21抵触,两个部件抵触之间产生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再作用与所述楔形底座133,所述楔形底座133便产生如图20所示的相对于所述挡板132的滑动;即所述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