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支撑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458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及支撑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外壳、一支撑柱、一光学调控膜片及一光源组件。外壳包含一底板及一侧板。侧板倾斜地连接于底板的一侧。支撑柱包含一柱体、至少一承载板及一固定件。固定件与承载板分别邻近于柱体的相对两端,且固定件装设于底板,以及承载板超出底板的边缘而遮蔽部分侧板。光学调控膜片设置于承载板上。光学调控膜片具有多个第一透光孔。光源组件位于光学调控膜片与底板之间。其中,承载板具有多个第二透光孔。这些第二透光孔暴露出部分这些第一透光孔。
【专利说明】
背光模块及支撑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
[0002]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支撑柱,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支撑柱。
【背景技术】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已大量的应用于笔记型电脑、数码相机、行动电话等各种电子产品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不具发光特性,因此,液晶显示装置需包括一面光源,例如:背光模块,以提供充分且均匀的光线。依据背光源的不同位置的配置,背光模块可分为侧向式背光模块和直下式背光模块。以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直下式背光模块一般包括多个光源、一多孔反射片及多个支撑架。这些光源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与后壳的底板之间。多孔反射片透过这些支撑架装设于后壳的底板,并位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这些光源之间。在多孔反射片的作用下,光源射出的光线可先经多孔反射片反射后再从多孔反射片的透光孔射入液晶显示面板。如此一来,进入液晶显示面板的光线会较为均匀。
[0004]然而,由于支撑架和后壳的侧板在不相干涉的情况下,这些支撑架的整体支撑范围一般会小于多孔反射片的涵盖范围,故至少有部分的多孔反射片会无法获得支撑架的支撑而有下垂的问题,进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边缘处会出现暗影。因此,如何改善画面边缘处易出现暗影的状况,则为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支撑柱,藉以改善直下式显示装置的画面边缘处易出现暗影的状况。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包含一外壳、一支撑柱、一光学调控膜片及一光源组件。外壳包含一底板及一侧板。侧板倾斜地连接于底板的一侧。支撑柱包含一柱体、至少一承载板及一固定件。固定件与承载板分别邻近于柱体的相对两端,且固定件装设于底板,以及承载板超出底板的边缘而遮蔽部分侧板。光学调控膜片设置于承载板上。光学调控膜片具有多个第一透光孔。光源组件位于光学调控膜片与底板之间。其中,承载板具有多个第二透光孔。这些第二透光孔暴露出部分这些第一透光孔。
[0007]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底板具有一组装孔,该固定件插设于该组装孔,该支撑柱更包含一遮光板,该遮光板位于该承载板与该底板之间,且该遮光板自该柱体朝该柱体径向凸出,并遮盖该组装孔。
[0008]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承载板凸出该中心轴线一第一距离,该遮光板凸出该中心轴线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I,并小于5。
[0009]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遮光板的光反射率大于该承载板的光反射率。
[0010]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包含二弹性臂及二扣块,该二弹性臂自固定件向承载板延伸并相分离,该二扣块分别凸出于该二弹性臂,该至少一承载板的数量为二,该二承载板分别径向凸出于该二弹性臂,且分别介于该二扣块与该固定件之间。
[0011]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二扣块远离该承载板的一侧各具有一导引锥面。
[0012]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承载板的边缘切齐该光学调控膜片的边缘。
[0013]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承载板的边缘凸出该光学调控膜片的边缘。
[0014]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承载板邻近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等于该承载板远离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
[0015]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承载板邻近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大于该承载板远离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
[0016]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承载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7毫米,小于等于1.5晕米。
[0017]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些第二透光孔的尺寸与数量分别匹配于在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承载板重叠范围内的该些第一透光孔的尺寸与数量。
[0018]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些第二透光孔的数量小于在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承载板重叠范围内的该些第一透光孔数量,且该些第二透光孔的尺寸大于在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承载板重叠范围内的该些第一透光孔的尺寸。
[0019]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更包含一反射片,叠设于该底板,并露出该光源组件,以令该光源组件能够朝该光学调控膜片发射光线。
[0020]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光源组件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彼此保持至少一间距,该承载板与位于该支撑柱周围的该些发光二极管所围绕出的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1/4。
[0021]上述的背光模块的一实施方式中,该些第一透光孔的孔径从靠近发光二极管的区域至远离发光二极管的区域由小到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支撑柱,包含一柱体、一固定件及一承载板。固定件位于柱体的一端。固定件用以装设于一底板。承载板位于柱体的另一端,并超出底板的边缘而遮蔽位于底板边缘的至少部分侧板。承载板用以承载一反射片。其中,承载板具有多个透光孔。
[0022]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及支撑柱,因承载板超出底板的边缘而遮蔽部分侧板,且承载板上具有多个透光孔,故相较以往,除了能提升支撑柱的支撑效果外,又能兼顾背光模块的发光效果。藉此,能够改善直下式显示装置画面边缘处易出现暗影的状况。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的支撑柱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图1的上视不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
[0030]10 背光模块
[0031]100 外壳
[0032]HO 底板
[0033]111 侧缘
[0034]112 组装孔
[0035]120 侧板
[0036]200 支撑柱
[0037]210 柱体
[0038]211 弹性臂
[0039]212 扣块
[0040]212a导引锥面[0041 ]220 承载板
[0042]221 第二透光孔
[0043]230 固定件
[0044]240 遮光板
[0045]300 光学调控膜片
[0046]310 卡扣孔
[0047]320 第一透光孔
[0048]400 光源组件
[0049]410 发光二极管
[0050]500 反射片
[0051]D1、D2 距离
[0052]T 厚度
[0053]L 轴线
[0054]L1、L2 长度
[0055]L3 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57]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58]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包含一外壳100、多个支撑柱200、一光学调控膜片300、多个光源组件400及一反射片500。
[0059]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图1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0060]外壳100包含一底板110及一侧板120。侧板120倾斜地连接于底板110的一侧缘
111。即,侧板120远离底板110的一侧在底板110的正投影位于侧缘111围绕的区域外。此外,底板110具有多个组装孔112。
[0061 ] 每一个支撑柱200包含一柱体210、至少一承载板220、一固定件230及一遮光板240。固定件230与承载板220分别邻近于柱体210的相对两端。承载板220用以承载光学调控膜片300,且承载板220的厚度T例如大于等于0.7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遮光板240位于承载板220与固定件230之间,且遮光板240连接于柱体210,并沿柱体210的径向凸出。这些支撑柱200的这些固定件230分别以扣合的方式组装于底板110的这些组装孔112。并且遮光板240遮盖组装孔112,以避免光线从组装孔112外露。在邻近底板110的侧缘111的这些支撑柱200中,这些承载板220的部分会超出底板110的侧缘111而遮蔽部分侧板120。
[0062]详细来说,柱体210具有一中心轴线L。承载板220相对于中心轴线L来说为对称式设计。即,承载板220邻近侧板120的一侧与承载板220远离侧板120的一侧凸出中心轴线L的长度相等。此外,承载板220凸出中心轴线L一第一距离Dl。遮光板240凸出中心轴线L一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l与第二距离D2的比值大于I,并小于5。由于承载板220会比遮光板240向外额外凸出一段距离,加大了承载板220的承载面积,故能够提升承载板220的承载效果。
[006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20相对于中心轴线L来说为对称式设计。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相对于中心轴线L来说也可以为非对称式设计。即,承载板邻近侧板的一侧凸出中心轴线L的长度大于承载板远离侧板的一侧凸出中心轴线L的长度。
[006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20与遮光板240皆由单一材料制成,且承载板220的反射率相同于遮光板240的反射率,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220与遮光板240也可以由相异材料制成,且遮光板的反射率大于承载板的反射率。其中,在遮光板240的反射率大于承载板220的反射率的实施例中,将有助于提升背光模块的出光量。
[0065]再者,请参阅图2与图4。图4为图2的支撑柱的立体示意图。柱体210包含二弹性臂211及二扣块212。承载板220的数量为二。二弹性臂211自固定件230向承载板220延伸并相分离。二扣块212分别凸出于二弹性臂211。二承载板220分别径向凸出于二弹性臂211,且分别介于二扣块212与固定件230之间。此外,二扣块212远离承载板220的一侧各具有一导引锥面212a。被扣合物可顺着导引锥面212a压下,并在压下的过程中,被扣合物可带动二扣块212相对靠近,进而让被扣合物能更顺畅地扣合于二扣块212。
[0066]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二扣块212能藉由二弹性臂211的弹性相对靠近或远离,以进一步提升光学调控膜片300与支撑柱200的组装顺畅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二扣块212也可以皆设于同一支撑柱上。
[0067]光学调控膜片300具反射效果。光学调控膜片300设置于承载板220上。详细来说,光学调控膜片300具有多个卡扣孔310及多个第一透光孔320。这些柱体210分别穿过这些卡扣孔310,以令承载板220承载光学调控膜片300,并令光学调控膜片300固定于扣块212与承载板220之间。详细来说,当光学调控膜片300推抵导引锥面212a时,二扣块212会彼此靠近,以令光学调控膜片300能够更轻易地通过扣块212而扣合于扣块212与承载板220之间。反之,当光学调控膜片300被扣合于扣块212与承载板220之间时,因导引锥面212a不再受到光学调控膜片300推抵,故二扣块212会恢复原本间距,而将光学调控膜片300扣合于扣块212与承载板220之间。
[0068]此外,因第一距离Dl与第二距离D2的比值大于I,并小于5,故在邻近于侧缘111的各支撑柱200中,承载板220的边缘会切齐或超出光学调控膜片300的边缘,但又不会干涉到外壳100的侧板120。如此一来,将可避免光学调控膜片300边缘处下垂,进而提升背光模块10的光学品质。
[0069]光源组件400位于光学调控膜片300与底板110之间。光源组件400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410。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发光二极管410的排列方式例如为阵列式,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发光二极管410的排列方式也可以为蜂巢式。
[0070]光学调控膜片300上的这些第一透光孔320的孔径从靠近发光二极管410的区域至远离发光二极管410的区域由小到大。由于此处是指第一透光孔320的平均孔径由小到大,故也可以依光学需求穿插小孔径的第一透光孔320在远离发光二极管410的区域。
[0071]反射片500叠设于底板110与侧板120。反射片500会露出光源组件400的各发光二极管410,以令各发光二极管410能够朝光学调控膜片300发射光线。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片500也可以仅叠设于底板110。
[0072]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中,光源组件400所发出的光线,部分会直接由光学调控膜片300的第一透光孔320射出,另一部分会先经过支撑柱200、光学调控膜片300与反射片500的反射,再从第一透光孔320射出。藉此,让背光模块10发出的光线更为均匀。
[0073]然而,虽然加大承载板220的尺寸,可避免光学调控膜片300的边缘垂下,以提升背光模块10的光学品质,但尺寸加大的承载板220同时也会遮盖住更多的第一透光孔320,使得支撑柱200附近的出光量恐会减少。因此,本实施例的承载板220更具有多个第二透光孔221。这些第二透光孔221的尺寸与数量分别匹配于在光学调控膜片300与承载板220重叠范围内的这些第一透光孔320的尺寸与数量。如此一来,透过本实施例的支撑柱200,可兼顾改善光学调控膜片300垂下的问题,以及第一透光孔320被遮蔽的问题。
[0074]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的第二透光孔221的数量与尺寸匹配于相应的第一透光孔320的尺寸与数量,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透光孔221的尺寸大于第一透光孔320的尺寸。如此一来,就算是第二透光孔221的数量小于第一透光孔320的数量也可同样达到避免第一透光孔320被遮蔽的问题。
[0075]请参阅图5。图5为图1的上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支撑柱200周围的这四个发光二极管410所围绕出的区域的面积为L1*L2,承载板220的面积为3i(L3/2)2,且承载板220与发光二极管410所围绕出的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1/4。藉此面积关系除了能提升本实施例的支撑柱200的支撑效果,又能避免支撑柱200影响背光模块10的发光效果。
[0076]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及支撑柱,因承载板超出底板的边缘而遮蔽部分侧板,且承载板上具有多个透光孔,故相较以往,除了能提升支撑柱的支撑效果外,又能兼顾背光模块的发光效果。藉此,能够改善直下式显示装置画面边缘处易出现暗影的状况。
[0077]此外,承载板的凸出距离Dl与遮光板的凸出距离D2的比值大于I,并小于5,使得承载板的边缘会切齐或超出光学调控膜片的边缘,但又不会干涉到外壳的侧板。
[0078]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包含一底板及一侧板,该侧板倾斜地连接于该底板的一侧; 一支撑柱,包含一柱体、至少一承载板及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与该承载板分别邻近于该柱体的相对两端,且该固定件装设于该底板,以及该承载板超出该底板的边缘而遮蔽部分该侧板; 一光学调控膜片,设置于该承载板上,该光学调控膜片具有多个第一透光孔;以及 一光源组件,位于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底板之间; 其中,该承载板具有多个第二透光孔,该些第二透光孔暴露出部分该些第一透光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组装孔,该固定件插设于该组装孔,该支撑柱更包含一遮光板,该遮光板位于该承载板与该底板之间,且该遮光板自该柱体朝该柱体径向凸出,并遮盖该组装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承载板凸出该中心轴线一第一距离,该遮光板凸出该中心轴线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I,并小于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板的光反射率大于该承载板的光反射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包含二弹性臂及二扣块,该二弹性臂自固定件向承载板延伸并相分离,该二扣块分别凸出于该二弹性臂,该至少一承载板的数量为二,该二承载板分别径向凸出于该二弹性臂,且分别介于该二扣块与该固定件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二扣块远离该承载板的一侧各具有一导引锥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边缘切齐该光学调控膜片的边缘。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边缘凸出该光学调控膜片的边缘。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承载板邻近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等于该承载板远离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承载板邻近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大于该承载板远离该侧板的一侧凸出该中心轴线的长度。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7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透光孔的尺寸与数量分别匹配于在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承载板重叠范围内的该些第一透光孔的尺寸与数量。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透光孔的数量小于在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承载板重叠范围内的该些第一透光孔数量,且该些第二透光孔的尺寸大于在该光学调控膜片与该承载板重叠范围内的该些第一透光孔的尺寸。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反射片,叠设于该底板,并露出该光源组件,以令该光源组件能够朝该光学调控膜片发射光线。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具有一中心轴线,该光源组件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彼此保持至少一间距,该承载板与位于该支撑柱周围的该些发光二极管所围绕出的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1/4。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透光孔的孔径从靠近发光二极管的区域至远离发光二极管的区域由小到大。17.一种支撑柱,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柱体; 一固定件,位于该柱体的一端,该固定件用以装设于一底板;以及一承载板,位于该柱体的另一端,并超出该底板的边缘而遮蔽位于该底板边缘的至少部分侧板,该承载板用以承载一反射片; 其中,该承载板具有多个透光孔。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5643971SQ20162045533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薛文林, 萧孟佳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