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7948发布日期:2019-03-15 23: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原声钢琴中,通过击弦机构的动作,由键给演奏者的手指带来规定的感觉(以下称之为触感)。特别是擒纵机构的动作作为触感给演奏者的手指带来与按键速度相应的碰撞感和其后的脱离感(将其整体称之为例如敲击感)。在原声钢琴中,为了通过琴锤打弦而需要击弦机构。另一方面,在电子键盘乐器中,由于通过传感器来检测按键动作,即使没有原声钢琴那样的击弦机构也能够发出声音。不使用击弦机构的电子键盘乐器和使用简易的击弦机构的电子键盘乐器的触感相对于原声钢琴的触感来说有较大改变。于是,在电子键盘乐器中,为了得到接近原声钢琴的触感,讨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7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电子键盘乐器中,为了得到接近原声钢琴的触感,不仅是敲击感,还通过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来实现。例如,相对于按键的负荷的感受方式。在原声钢琴中,由于击弦机构较为复杂,相对于按键的负荷随着按键力而各种各样地变化。谋求在电子键盘乐器中再现这样的负荷。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对电子键盘乐器的触感、特别是相对于按键的负荷进行控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具备:键,其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地配置;第一部件,其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弹性体;第二部件,其配置为随着所述键的转动,一边使所述弹性体发生弹性变形一边在该弹性体上移动;琴锤组合体,其经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键连接,从而随着该键的转动而转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具备:键,其相对于框架能够转动地配置;第一部件,其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弹性体;第二部件,其一边与所述弹性体接触一边移动,并且比该弹性体难以发生弹性变形;琴锤组合体,其经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该键连接,从而随着所述键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弹性体在所述第一部件中配置在所述键的整个可动范围内能够与所述第二部件接触的区域。

所述弹性体可以是粘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可以在所述表面的相反侧支承于比所述弹性体刚性高的部件。

在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可以配置有润滑剂。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任一方可以与所述键连接,另一方可以与所述琴锤组合体连接。

所述弹性体的所述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包含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移动方向弯曲的形状。

所述第一部件可以包含斜坡部,该斜坡部配置在所述弹性体的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部件从所述键的静止位置时的初始位置移动时,该斜坡部被该第二部件跨过。

所述第一部件可以在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二部件所接触的区域与所述斜坡部之间包含比该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二部件所接触的区域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

所述第一部件可以在所述斜坡部包含比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二部件所接触的区域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

在所述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可以在所述弹性体的表面配置有槽,以使得该弹性体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接触面积变小。

在所述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配置有比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二部件所接触的区域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材料。

所述第二部件可以在与所述第一部件接触的面包含剖面形状成为圆弧的凸曲面,所述第一部件可以在所述斜坡部的上升部分包含剖面形状成为圆弧的凹曲面。

并且,与所述凸曲面对应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可以在与所述凹曲面对应的圆弧的曲率半径以下。

并且,与所述凸曲面对应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可以比所述凹曲面对应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大。

所述琴锤组合体可以具备锤部,所述第一部件可以在所述键被进行按键操作时,容许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滑动,并且可以对所述第二部件施力以使得所述锤部向上方移动。

并且,所述第一部件可以相对于所述键配置在通过对所述键的按键操作而向下方移动的位置,

所述第二部件可以与所述琴锤组合体连接,相对于所述琴锤组合体的转动轴在与所述锤部相反的一侧连接,以使得通过从所述第一部件向下方被按压而使所述锤部向上方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电子键盘乐器的触感、特别是相对于按键的负荷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音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框体内部的结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负荷发生部(键侧负荷部和琴锤侧负荷部)的说明图。

图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形成部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体的弹性变形(重弹时)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轻弹时)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下键(白键)时的键组合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从移动部件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的情况下的图。

图11是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的表面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与上升部分的曲率半径相对应的敲击感的差异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与斜坡部的形状相对应的敲击感的差异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对第六实施方式中的键盘组合体的键与琴锤的连接关系示意性地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键盘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参照的附图中,会对同一部分或具有同样功能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在数字后追加a,b等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存在为了便于说明而使附图的尺寸比例(各结构间的比例、横纵高度方向的比例等)与实际的比例不同、从附图中省略一部分结构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键盘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键盘装置的结构的图。在该例子中,键盘装置1是与电子琴等的使用者(演奏者)的按键相对应地发声的电子键盘乐器。需要说明的是,键盘装置1也可以是根据按键动作将用于控制外部的音源装置的控制数据(例如,midi)输出的键盘型控制器。在这种情况下,键盘装置1可以不具备音源装置。

键盘装置1具备键盘组合体10。键盘组合体10包含白键100w和黑键100b。多个白键100w和黑键100b排列配置。键100的数量为n个,在该例子中为88个。将它们排列的方向称为音阶方向。在不对白键100w和黑键100b特别地进行区分就能够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它们称之为键100。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标记的最后标注“w”的情况下表示与白键对应。并且,在附图标记的最后标注“b”的情况下表示与黑键对应。

键盘组合体10的一部分存在于框体90的内部。在从上方观察键盘装置1的情况下,将键盘组合体10中被框体90覆盖的部分称为非外观部nv,将从框体90露出而使用者能够看到的部分称为外观部pv。即,外观部pv是键100的一部分,表示使用者能够进行演奏操作的区域。以下,存在将键100中在外观部pv露出的部分称为键本体部的情况。

在框体90内部配置有音源装置70和扬声器80。音源装置70伴随着键100的按下而生成声音波形信号。扬声器80将在音源装置70中生成的声音波形信号输出到外部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键盘装置1可以具备对音量进行控制的滑钮、用于切换音色的开关、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屏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上、下、左、右、近前和进深等方向表示的是演奏者进行演奏时观察键盘装置1的情况下的方向。因此,例如,能够表现为非外观部nv比外观部pv位于进深侧。并且,也存在如键前端侧(键前方侧)、键后端侧(键后方侧)那样以键100为基准表示方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键前端侧表示相对于键100从演奏者看到的近前侧。键后端侧表示相对于键100从演奏者看到的进深侧。根据该定义,黑键100b中从黑键100b的键本体部的前端到后端能够表现为是比白键100w向上方突出的部分。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音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音源装置70具备信号转换部710、音源部730以及输出部750。传感器300与各键100对应地设置,对键的操作进行检测,输出与检测到的内容对应的信号。在该例子中,传感器300与三个阶段的按键量相对应地输出信号。根据该信号的间隔能够检测按键速度。

信号转换部710获取传感器300(与88个键100对应的传感器300-1,300-2,···,300-88)的输出信号,生成与各键100中的操作状态相应的操作信号而将其输出。在该例子中,操作信号为midi形式的信号。因此,信号转换部710与按键操作相应地输出音符开。此时,表示88个键100中的哪一个被操作的键序号和与按键速度对应的速率与音符开对应地输出。另一方面,与离开键的操作相对应,信号转换部710使键序号和音符关相对应地输出。在信号转换部710输入有与踏板等的其他操作相对应的信号输入,可以将其反映到操作信号中。

音源部730基于从信号转换部710输出的操作信号来生成声音波形信号。输出部750输出音源部730所生成的声音波形信号。该声音波形信号输出到例如扬声器80或声音波形信号输出端子等。

[键盘组合体的结构]

图3是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框体内部的结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如图3所示,在框体90的内部,配置有键盘组合体10和扬声器80。即,框体90至少覆盖键盘组合体10的一部分(连接部180和框架500)以及扬声器80。扬声器80配置在键盘组合体10的里侧。该扬声器80配置为将与按键对应的声音向框体90的上方和下方输出。向下方输出的声音从框体90的下面侧进入外部。另一方面,向上方输出的声音从框体90的内部穿过键盘组合体10的内部的空间而从外观部pv中的键100彼此之间的间隙或键100与框体90的间隙进入到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到达键盘组合体10的内部的空间、即键100(键本体部)的下方侧的空间的、来自扬声器80的声音的路径以路径sr例示。

使用图3对键盘组合体10的结构进行说明。键盘组合体10除了上述键100之外,还包含连接部180、琴锤组合体200以及框架500。键盘组合体10的大部分结构是通过注射成型制造的树脂制的构造体。框架500固定于框体90。连接部180使键100相对于框架500能够转动地连接。连接部180具备板状可挠性部件181、键侧支承部183以及棒状可挠性部件185。板状可挠性部件181从键100的后端延伸。键侧支承部183从板状可挠性部件181的后端延伸。棒状可挠性部件185被键侧支承部183和框架500的框架侧支承部585支承。即,在键100与框架500之间配置有棒状可挠性部件185。通过使棒状可挠性部件185弯曲,键100能够相对于框架500转动。棒状可挠性部件185构成为相对于键侧支承部183和框架侧支承部585能够拆装。需要说明的是,棒状可挠性部件185可以与键侧支承部183和框架侧支承部585成为一体,或者通过粘接等而成为不能拆装的结构。

键100具备前端键引导部151和侧面键引导部153。前端键引导部151以覆盖框架500的前端框架引导部511的状态能够滑动地与其接触。前端键引导部151在其上部和下部的音阶方向的两侧与前端框架引导部511接触。侧面键引导部153在音阶方向的两侧能够滑动地与侧面框架引导部513接触。在该例子中,侧面键引导部153配置在键100的侧面中与非外观部nv对应的区域并且比连接部180(板状可挠性部件181)位于键前端侧,但也可以配置在与外观部pv对应的区域。

并且,键100在外观部pv的下方连接有键侧负荷部120。键侧负荷部120与琴锤组合体200连接,以使得在键100转动时使琴锤组合体200转动。

琴锤组合体200配置在键100的下方侧的空间,相对于框架500能够转动地被安装。琴锤组合体200具备锤部230和琴锤本体部250。在琴锤本体部250配置有成为框架500的转动轴520的轴承的轴支承部220。轴支承部220与框架500的转动轴520至少在三点能够滑动地接触。

琴锤侧负荷部210与琴锤本体部250的前端部连接。琴锤侧负荷部210具备在键侧负荷部120的内部能够在大致前后方向上滑动地接触的部分(后述移动部件211;参照图4)。在该接触部分可以配置有油脂等润滑剂。琴锤侧负荷部210和键侧负荷部120(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它们统称为“负荷发生部”的情况)通过彼此滑动而产生按键时的负荷的一部分。负荷发生部在该例子中位于外观部pv(比键本体部的后端位于前方)中的键100的下方。后文将对负荷发生部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

锤部230包含金属制的锤,并且与琴锤本体部250的后端部(比转动轴位于里侧)连接。平时(未按键时),锤部230处于载置于下侧限位部410的状态。由此,键100稳定在静止位置。在按键时,锤部230向上方移动而与上侧限位部430碰撞。由此规定了键100成为最大按键量的末端位置。通过该锤部230对按键作用负荷。下侧限位部410和上侧限位部430通过缓冲材料等(无纺布、弹性体等)形成。

在负荷发生部的下方,在框架500上安装有传感器300。通过按键动作利用琴锤侧负荷部210的下表面侧压溃传感器300而使传感器300输出检测信号。如上所述,传感器300与各键100对应地设置。

[负荷发生部的概要]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负荷发生部(键侧负荷部和琴锤侧负荷部)的说明图。琴锤侧负荷部210具备移动部件211(第二部件)、肋部213以及传感器驱动部215(板状部件)。这些结构均与琴锤本体部250连接。移动部件211在该例子中为大致圆柱形状,其轴在音阶方向上延伸。肋部213是与移动部件211的下方连接的肋部,在该例子中,其表面的法线方向沿着音阶方向。传感器驱动部215与肋部213的下方连接,是具有相对于音阶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法线的表面的板状部件。即,传感器驱动部215与肋部213处于垂直的关系。在这里,肋部213在面内包含通过按键而移动的方向。因此,具有相对于按键时的移动方向,对移动部件211和传感器驱动部215的强度进行补强的效果。在这里,相对于移动部件211,肋部213和传感器驱动部215作为补强部件发挥作用。相对于传感器驱动部215,移动部件211和肋部213作为补强材料发挥作用。由此,与仅设置肋部相比,通过彼此补强作为整体能使其牢固。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移动部件211经由肋部211与琴锤本体部250的前端部连接。并且,锤部230如上所述地与琴锤本体部250的后端部(比转动轴位于里侧)连接。也就是说,移动部件211相对于琴锤组合体200的转动轴,与锤部230所在的一侧(后侧)位于相反侧(前侧)。

键侧负荷部120包含滑动面形成部121。如图4所示,滑动面形成部121配置在从键100向下方延伸的键侧负荷部120的下端部。即,滑动面形成部121相对于键配置在按键时100向下方移动的位置。并且,滑动面形成部121在内部形成移动部件211能够移动的空间sp。在空间sp的上方形成有滑动面fs,在空间sp的下方形成有引导面gs。至少形成有滑动面fs的区域通过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即,该弹性体露出。在该例子中,滑动面形成部121整体由弹性体形成。优选该弹性体具有粘弹性,即为粘弹性体。由于滑动面形成部121是弹性体,因此被更难变形的材料、例如比构成滑动面形成部121的弹性体刚性高的树脂等刚性体包围。由此以能够维持滑动面形成部121的外表面的形状的方式进行支承。该外表面包含滑动面形成部121中的与滑动面fs位于相反侧的面。此外,在从滑动面fs到外表面侧的刚性体之间,刚性可以以逐渐变高的方式变化。并且,在这之间,优选不包含与滑动面fs相比容易弹性变形的部件(比滑动面fs刚性低的部件)。

在图4中表示的是键100处于静止位置的情况下的移动部件211的位置。在按键时,移动部件211一边与滑动面fs接触一边在空间sp内向箭头d1的方向(以下,存在称为行进方向d1的情况)移动。即,移动部件211沿滑动面fs滑动。移动部件211一边与滑动面fs接触一边移动,因此存在滑动面fs称为间歇滑动侧、移动部件211称为连续滑动侧的情况。移动部件211也略微旋转而使接触面移动,严格地说并不是连续滑动而使大致连续滑动。总之,伴随着按键动作,在滑动面fs与移动部件211滑动的范围内,滑动面fs中能够与移动部件211接触的整个范围比移动部件211中能够与滑动面fs接触的整个范围面积大。

此时,作为负荷发生部整体伴随着按键而向下方移动,传感器驱动部215压溃传感器300。在该例子中,在滑动面fs中、移动部件211伴随着键100从静止位置转动到末端位置而移动的范围内配置有斜坡部1231。即,斜坡部1231被从初始位置(键100处于静止位置时的移动部件211的位置)移动的移动部件211跨越。并且,在引导面gs中与斜坡部1231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233。由于凹部1233的存在,移动部件211容易跨过斜坡部1231而移动。接着,对滑动面形成部12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滑动面形成部的结构]

图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形成部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对在上述图4中进行了说明的滑动面形成部121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的图,以虚线表示其内部构造。图5(b)是从后方(键后端侧)观察滑动面形成部121的情况下的图。图5(c)是从上面侧观察滑动面形成部121的情况下的图。图5(d)是从下面侧观察滑动面形成部121的情况下的图。图5(e)是从前方(键前端侧)观察滑动面形成部121的情况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部件211和肋部213所在的区域以双点划线表示。

滑动面形成部121具备上部件1211(第一部件)、下部件1213(第三部件)以及侧部件1215。上部件1211和下部件1213经由侧部件1215连接。上述空间sp表示由上部件1211、下部件1213以及侧部件1215围成的空间。上部件1211的空间sp侧的面为滑动面fs。在滑动面fs如上所述地配置有斜坡部1231。下部件1213的空间sp侧的面为引导面gs。在引导面gs如上所述地配置有凹部1233。引导面gs对移动部件211进行引导,以使得移动部件211不从上部件1211(滑动面fs)离开规定距离以上。即,如图4所示,上部件1211相对于键100配置在下方,下部件1213比上部件1211配置在下方。并且,下部件1213配置在将移动部件211夹在其与上部件1211之间的位置。

在下部件1213配置有狭缝125。狭缝125使与移动部件211一起移动的肋部213通过。虽然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如图4所示,在肋部213,在移动部件211的相反侧连接有传感器驱动部215。因此,下部件1213处于被移动部件211和传感器驱动部215夹在中间的位置关系。

下部件1213的引导面gs以越接近狭缝125越接近滑动面fs的方式倾斜。即,下部件1213具备沿着狭缝125呈线状突出的部分(以下称之为突出部p)。根据这样的突出部p,移动部件211与引导面gs接触时的面积比与滑动面fs接触时的面积小。在该例子中,移动部件211与滑动面fs接触时从引导面gs离开,与引导面gs接触时从滑动面fs离开。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部件211可以在移动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滑动面fs和引导面gs双方接触地滑动。并且,在该例子中,突出部p设置在狭缝125的两侧,但也可以设置在其中任一侧。

在按键时,从滑动面fs对移动部件211施力。传递给移动部件211的力使琴锤组合体200转动而使锤部230向上方移动。此时,移动部件211被滑动面形成部121向下方按压而被滑动面fs按压,并且相对于滑动面fs向行进方向d1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离开键时,锤部230下落而使琴锤组合体200转动,其结果是,从移动部件211对滑动面fs向上方施力。在这里,移动部件211通过比形成滑动面fs的弹性体难以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件(例如,与构成滑动面fs的弹性体相比刚性高的树脂等)形成。因此,滑动面fs被移动部件211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移动部件211与被按压的力相对应的移动受到各种阻力。使用图6和图7对该阻力进行说明。

图6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体的弹性变形(重弹时)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体的弹性变形(轻弹时)进行说明的图。通过按键,移动部件211向行进方向d1移动。此时,移动部件211被上部件1211的滑动面fs按压,因此通过弹性体形成的上部件1211由于弹性变形而以滑动面fs变凹的方式变形。

在移动部件211的表面中行进方向d1侧(以下,存在称之为移动部件211的前方侧的情况)的点c1,除了与上部件1211的摩擦力ff1之外,来自上部件1211的按压反作用力fr1也成为相对于行进方向d1的阻力。并且,移动部件211的表面中、行进方向d1的相反侧(以下,存在称之为移动部件211的后方侧的情况)的点c2,在按键弱时(轻弹时)与上部件1211接触(图7),而在按键强时(重弹时)不与上部件1211接触(图6)。

上部件1211由于移动部件211而弹性变形,在移动部件211通过后形状复原。在重弹时,移动部件211先于复原而移动。因此,在移动部件211的后方侧,移动部件211与上部件1211不接触的区域增加。在移动部件211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上部件1211的粘性越大,不接触的区域越为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轻弹时与重弹时的差异、即按键力强弱的差异对弹性变形的大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对于移动部件211与上部件1211不接触的区域的大小,轻弹时与重弹时的差异,详细地说移动部件211的移动速度成为直接原因。即,即使按键的力弱,在按键速度已经变快的状态下,移动部件211与上部件1211不接触的区域也会增加。例如,在挥手向下按键时,在按键最初虽然作用了大的力,但力立即变小而使弹性变形的量变小,移动部件211接近于等速运动。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部件211的移动速度快,基于上部件1211的粘性的影响难以受到来自移动部件211的后方侧的力,而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前方侧的反作用力fr1的影响,能够得到相对于按键的阻力。

在移动部件211的后方侧与上部件1211接触的情况下,移动部件211除了摩擦力ff2之外还受到反作用力fr2。对于摩擦力ff2,成为相对于行进方向d1的阻力。另一方面,反作用力fr2相对于行进方向d1成为推进力。并且,越是在轻弹时,上部件1211的弹性变形的量越小,反作用力fr1的大小越小,作为整体移动部件211与上部件1211的接触面积变越小,摩擦力的大小越低。这样,在图6和图7的状况下,不仅是摩擦力的差异,反作用力带来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按键的强度和速度使移动部件211相对于行进方向d1受到的阻力复杂地变化。移动部件211受到的阻力也成为相对于按键作用的阻力。由此,能够再现原声钢琴中与按键的强度和速度相对应的、对按键的阻力的变化。并且,在上部件1211中,通过使用对很大程度上受加速度(按键力)影响的弹性和很大程度上受速度(按键速度)影响的粘性进行了调整的材质,能够以各种方式设定对按键的阻力。

此外,关于按键的强度,在键100到达末端位置时,存在移动部件211被滑动面fs阻挡而与引导面gs碰撞的情况。此时,引导面gs的突出部p可以以被移动部件211压溃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由于突出部p的存在,移动部件211与引导面gs的接触面积比移动部件211与滑动面fs的接触面积小。由于接触面积小因而与滑动面fs相比引导面gs在作用有相同的力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即使移动部件211与引导面gs碰撞,与移动部件211和滑动面fs碰撞时相比能够抑制碰撞音的产生。

[键盘组合体的动作]

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下键(白键)时的键组合体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8(a)是键100处于静止位置(未按键的状态)的情况下的图。图8(b)是表示键100处于末端位置(键按到最后的状态)的情况下的图。在按下键100时,棒状可挠性部件185成为转动中心而弯曲。此时,棒状可挠性部件185向键的前方(近前方向)发生弯曲变形,前后方向的移动被侧面键引导部153限制,键100并不向前方而是向纵摇方向转动。然后,键侧负荷部120按下琴锤侧负荷部210,使琴锤组合体200以转动轴520为中心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的说明中,对于键侧负荷部120处的滑动面形成部121的各结构,参照图4、图5。

此时,锤部230向上方移动,因此锤部230的重量以使键100向静止位置返回的方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施力。并且,在负荷发生部(键侧负荷部120和琴锤侧负荷部210),移动部件211在一边与滑动面fs接触一边移动时使上部件1211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受到与按键的方法相对应的各种各样的阻力。该阻力和锤部230的重量作为相对于按键的负荷而体现。并且,移动部件211跨过斜坡部1231而将敲击感传递到键100。

锤部230与上侧限位部430碰撞而使琴锤组合体200的转动停止,键100到达末端位置。并且,传感器300被琴锤驱动部215压溃,传感器300以与压溃量(按键量)相对应的多个阶段输出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在离开键时,锤部230向下方移动,由此琴锤组合体200转动。伴随着琴锤组合体200的转动,经由负荷发生部使键100向上方转动。锤部230与下侧限位部410接触而使琴锤组合体200的转动停止,键100回到静止位置。此时,移动部件211回到初始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形成部包含在滑动面fs上具备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个区域的上部件1211a。在该例子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部件1211,对具备一部分区域比其他区域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以下称之为弱弹性区域)的上部件1211a进行说明。

图9是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进行说明的图。图10是从移动部件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的情况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以双点划线表示初始位置的移动部件211。上部件1211a在比斜坡部1231靠近初始位置侧的位置具备比构成与初始位置的移动部件211对应的滑动面fs的区域(初始位置的移动部件211所接触的区域)的弹性体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弱弹性区域1211s。如图9所示,弱弹性区域1211s配置在处于初始位置的移动部件211所接触的滑动面fs的区域与滑动面fs的斜坡部1231之间。

如图10所示,在弱弹性区域1211s,在滑动面fs上形成有槽部1211g1,1211g2,1211g3。由于该槽部1211g1,1211g2,1211g3的存在,移动部件211与滑动面fs的接触面积变小。在变小的接触部分,承受来自移动部件211的力,其结果是,即使作用有相同的力,弱弹性区域1211s也比其他区域容易发生弹性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弱弹性区域1211s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相比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弱弹性区域1211s可以没有槽部1211g1,1211g2,1211g3。

这样,通过在比斜坡部1231位于初始位置侧的位置设置弱弹性区域1211s,键100越被重弹,弱弹性区域1211s以越大的程度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在移动部件211到达斜坡部1231时,向沿着斜坡部1231的倾斜的方向移动的成分变多。因此,在移动部件211与斜坡部1231碰撞时的冲击变小,敲击感减小。能够再现在原声钢琴中重弹键100时敲击感减小这样的感觉。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形成部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包含在斜坡部1231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弱弹性区域的上部件1211b。

图11是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1中,初始位置处的移动部件211以双点划线表示。上部件1211b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弱弹性区域1211s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斜坡部1231具备弱弹性区域1213s。弱弹性区域1213s包含斜坡部1231上的顶点。弱弹性区域1213s的实现方法与弱弹性区域1211s相同。

这样,通过在斜坡部1231设置弱弹性区域1231s,键100越被重弹,弱弹性区域1231s越大程度地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在移动部件211跨过斜坡部1231时而被压溃,移动部件211与斜坡部1231碰撞时的冲击变小,敲击感减小。能够再现在原声钢琴中重弹键100时敲击感减小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存在弱弹性区域1211s而仅具备弱弹性区域1213s。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形成部包含在斜坡部1231之外具备向滑动面fs弯曲的面的上部件1211c。

图12是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的表面形状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2中,初始位置处的移动部件211以双点划线表示。上部件1211c在滑动面fs包含弯曲面rh1,rh2。弯曲面rh1比斜坡部1231配置在初始位置侧,是相对于移动部件211的移动方向弯曲的面。另一方面,弯曲面rh2相对于斜坡部1231与初始位置配置在相反侧,是相对于移动部件211的移动方向弯曲的面。

在移动部件211伴随着按键动作而从初始位置移动时,与弯曲面rh1,rh2的弯曲程度相对应,相对于移动部件211的移动的阻力发生变化。在该例子中,弯曲面rh1,rh2形成凹曲面。因此,对于伴随着按键动作的移动部件211的移动来说,阻力逐渐增加。即,演奏者越是按下键100,感觉到相对于键100的移动的负荷越大(越重)。此时,弯曲面rh1对通过斜坡部1231产生敲击感之前的按键范围的负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弯曲面rh2对通过斜坡部1231产生敲击感后的按键范围的负荷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弯曲面rh1,rh2的至少一方可以形成凸曲面。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伴随着按键动作的移动部件211的移动来说,阻力逐渐减小。即,演奏者越是按下键100,感觉到相对于键100的移动的负荷越小(越轻)。并且,为了实现所期望的负荷的变化,弯曲面可以通过将凹曲面与凸曲面组合而形成。弯曲面rh1,rh2中的任一个可以不存在。总之,为了实现与所要再现的原声钢琴的特性相应的负荷变化,对弯曲面的形状进行设定即可。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面形成部包含斜坡部1231的初始位置侧的面通过曲面形成的上部件1211d。

图13是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斜坡部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3中,初始位置处的移动部件211以双点划线表示。在通过法线朝向音阶方向的面剖切的移动部件211的剖面形状中,至少在与滑动面fs接触的区域包含成为圆弧的凸曲面。该圆弧具有曲率半径r1。在该例子中,移动部件211的剖面形状为半径r1的圆形。

斜坡部1231的上升部分rc(初始位置侧)的面在被法线朝向音阶方向的面剖切的剖面形状中包含成为圆弧的凹曲面。该圆弧具备曲率半径r2。在图13中,半径r2的圆以虚线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上升部分rc的面不限于包含具有全部相同的曲率半径r2的圆弧的情况,可以包含多个曲率半径。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下说明中曲率半径r2表示最小的曲率半径。

在按键动作强的情况下(重弹),由移动部件211造成的滑动面fs的弹性变形大,因此斜坡部1231的弹性变形也变大。其结果是,移动部件211所跨过的斜坡变小,敲击感变小。另一方面,在按键弱的情况下(轻弹),在移动部件211跨过斜坡部1231时,取决于上升部分rc的形状,对敲击感的影响不同。即,曲率半径r1与曲率半径r2的相对关系尤其对轻弹时的敲击感造成影响。

图14是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与上升部分的曲率半径相对应的敲击感的差异进行说明的图。首先,在曲率半径r1比曲率半径r2大的情况下(r1>r2),在轻弹时,在移动部件211刚与上升部分rc接触之后的状态下,出于曲率半径的关系,上升部分rc的中途部分与移动部件211接触。因此,移动部件211的移动方向急剧变化而成为与斜坡部1231碰撞的状态。由于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对敲击感造成影响。

在按键力变强时,移动部件211进一步被滑动面fs按压,上升部分rc的弹性变形变大。其结果是,上升部分rc的曲率半径r2以接近移动部件211的曲率半径r1的状态变形。在该变形变大、曲率半径r2与曲率半径r1相同的状态下、即在上升部分rc成为沿着移动部件211的形状的形状的状态下,按键力在pw1的点。在按键力达到pw1之前,几乎不存在敲击感的变化。另一方面,在按键力进一步变强时,斜坡部1231的弹性变形变大,移动部件211容易跨过斜坡部1231。其结果是,按键力变得越强,敲击感变得越小。

在曲率半径r1与曲率半径r2相同的情况下(r1=r2),即使按键力小、滑动面fs的弹性变形极小,在移动部件211与上升部分rc的关系中,也会产生与上述pw1相同的现象。因此,在r1=r2的情况下,与r1>r2中不存在敲击感大致一定的范围的状态大致相同。即,按键力越强,斜坡部1231的弹性变形变得越大,移动部件211越容易跨过斜坡部1231。其结果是,按键力变得越强,敲击感越小。

在曲率半径r1比曲率半径r2小的情况下(r1<r2),在轻弹时,移动部件211也能够沿着上升部分rc移动,因此不产生移动方向急剧改变。其结果是,跨过斜坡部1231所带来的敲击感小。按键力越强,斜坡部1231的弹性变形越大,移动部件211越容易跨过斜坡部1231。其结果是,按键力变得越强,敲击感变得越小。

这样,在曲率半径r1比曲率半径r2大(r1>r2)的情况下,在按键力弱的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大致一定的敲击感,如果超过该范围,按键力变强而敲击感变小。另一方面,在曲率半径r1在曲率半径r2以下(r1=r2、r1<r2)的情况下,从轻弹的阶段开始不具有大致一定的敲击感,按键力变得越强敲击感越小。根据相对于按键动作的阻力的设置来决定选择哪一种即可。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是键100与键侧负荷部120间接连接的结构。

图15是对第六实施方式中的键盘组合体的键与琴锤的连接关系示意性地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5中示意性地表示键、锤以及负荷发生部的关系。图15(a)是键100e处于静止位置(按键前)时的图。图15(b)是键100e处于末端位置(按键后)时的图。

键100e以cf1为中心转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cf1例如与棒状可挠性部件185对应。键侧负荷部120e与键100e经由构造体1201e连接。构造体1201e以cf3为中心转动。构造体1201e的一端经由键100e和连接机构ck1能够旋转地被连接。构造体1201e的另一端与键侧负荷部120e连接。琴锤本体部250e以cf2为中心转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cf2与转动轴520对应。锤部230e配置在cf2与琴锤侧负荷部210e之间。

由此,在按键时,键侧负荷部120e一边在琴锤侧负荷部210e的内部移动一边使锤部230e上升,直至锤部230e与上侧限位部430e碰撞。即,从图15(a)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15(b)所示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离开键时,锤部230e下降使键100e抬起,直至与下侧限位部410e碰撞。即,从图15(b)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5(a)所示的状态。这样,在从键到琴锤组合体的力的传递路径中存在负荷发生部的结构的情况下,键和琴锤组合体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与负荷发生部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能够得到各种结构。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如下所述地通过各种形态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移动部件211上经由肋部213连接有传感器驱动部215,但也可以不存在肋部213。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部件211和传感器驱动部215与琴锤本体部250连接即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下部件1213可以不形成狭缝125。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面形成部121整体由弹性体形成,但可以是仅一部分由弹性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有滑动面fs的区域整体配置有弹性体即可。即,在键100的整个可动范围内,至少移动部件211能够接触的滑动面fs的范围由弹性体形成即可。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键100连接有包含滑动面fs的键侧负荷部120,在琴锤组合体200连接有包含移动部件211的琴锤侧负荷部210,但该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的。在成为相反的关系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在琴锤侧负荷部210形成滑动面fs,在键侧负荷部120具备移动部件211。即,移动部件211和滑动面fs的任一方与键100连接,另一方与琴锤组合体200连接即可。

(4)下部件1213(引导面gs)的一部分区域或全部可以不存在。在留下一部分区域的情况下,在移动部件211容易与引导面gs碰撞的区域留下引导面gs即可。例如,在将键100按下到末端位置之后,琴锤组合体200由于惯性力而继续旋转,移动部件211容易从滑动面fs离开。并且,在键100返回到静止位置之后,琴锤组合体200由于惯性力而继续旋转,存在移动部件211与滑动面fs碰撞而回弹的情况。在这些状况下,移动部件211容易与引导面gs接触。即,优选引导面gs至少配置在移动部件211的移动范围的两端部。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部件1213配置有突出部p,但也可以不配置突出部p。在这种情况下,引导面gs可以是与滑动面fs平行的面。

(6)在滑动面fs上可以不存在斜坡部1231。在该情况下希望使用其他方法来产生敲击感。至少在负荷发生部可以不使敲击感产生。即使不使敲击感产生,也能够在负荷发生部利用滑动面fs的弹性变形施加对按键动作的阻力。

附图标记说明

1…键盘装置,10…键盘组合体,70…音源装置,80…扬声器,90…框体,100,100e…键,100w…白键,100b…黑键,120,120e…键侧负荷部,1201e…构造体,121…滑动面形成部,1211,1211a,1211b,1211c,1211d…上部件,1211g1,1211g2,1211g3…槽部,1211s…弱弹性区域,1213…下部件,1215…侧部件,1231…斜坡部,1231s…弱弹性区域,1233…凹部,125…狭缝,151…前端键引导部,153…侧面键引导部,180…连接部,181…板状可挠性部件,183…键侧支承部,185…棒状可挠性部件,200…琴锤组合体,210,210e…琴锤侧负荷部,211…移动部件,213…肋部,215…传感器驱动部,220…轴支承部,230,230e…锤部,250,250e…琴锤本体部,300…传感器,410,410e…下侧限位部,430,430e…上侧限位部,500…框架,511…前端框架引导部,513…侧面框架引导部,520…转动轴,585…框架侧支承部,710…信号转换部,730…音源部,750…输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