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04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特别是一种藉由独特的电极结构来增加放电长度或是缩短放电间距达到增加整体面板亮度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各种新科技不断被研发出来并逐步应用于生活周遭的产品,令民众可以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性。以电视来说,从传统的映像管电视、投影电视到最近跃升为主流产品的等离子显示器(PDP)及液晶显示器(LCD)。其中等离子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两者的原理虽然不同,但却同样具有体积轻薄,不占空间的优点,因此已经成为绝大部分民众换机时的首要选择。其中等离子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相较,等离子电视又因为较易大型化的优点而可以降低其制造成本,因此一般民众对于等离子显示器的接受度反而较液晶显示器的接受程度还要来的高。而等离子显示器乃是一种藉由气体放电而发光的平面显示器,其主要是在等离子显示器内设置两平行基板,于基板上设有电极,同时于基板间充填有电离气体。其发光原理系利用电极放电产生等离子与紫外光,利用所产生的紫外光照射在荧光体上而发出肉眼可见的颜色光,因此等离子的产生效率深深的影响到等离子显示器的发光效率。民众都知道,不论是挑选等离子显示器或是液晶显示器,除了分辨率大小及反映时间的快慢的外,该显示器可以提供的亮度与对比也是消费者选购时相当重视的指针之一。因此,如何提升亮度及发光效率则一直是业界所不断努力研究的重点。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是传统等离子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而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内设置两平行基板,包括一前基板4(front substrate)及一后基板(backsubstrate)5。于前基板4与后基板5的间充填有电离气体,于前基板4的表面设有一维持电极(sustaining electrode)41及一扫描电极42(scanningelectrode),该维持电极41与扫描电极42同样皆由一透明电极411、421(transparent)及辅助电极412、422(bus electrode)所组成,该成对的透明电极411、421间具有一放电间隙43(discharge gap)。另外于后基板5的表面以平行的方式设有多个与维持电极41及扫描电极42呈相互垂直的寻址电极51。又于前基板4的表面依序设置有一耐较高电压的介电层44及一耐离子撞击的保护层45,并且于后基板5上设有相互垂直的多个阻隔壁52,用以隔离两相邻的寻址电极51。而介电层53及荧光体54则涂布于每一寻址电极51表面以及阻隔壁52的侧壁上,用以分别产生红色、蓝色或是绿色的光线。
传统的等离子显示器由于其点亮电压与内充的电离气体的压力大小及放电间距宽度的乘积有关,因此如何在一定用电量的范围内有效提升整体亮度,就极待人们进一步研究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主要将至少一成对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上所分别设置的透明电极,在其彼此相对且呈平行的前缘系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即该透明电极前缘与寻址电极的夹角非呈90度),藉以在相同空间大小的条件下,有效增加放电的长度达到提升放电效能及增加亮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该控制三个可发出不同基色以构成画素的成对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中,至少有一对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上所分别设置的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小于其它对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上所分别设置的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藉以达到提升放电效能及增加亮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该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上所分别设置的透明电极的前缘倾斜以增加长度与缩短放电间距,其设于可发出蓝光的位置上,藉由增加蓝光的亮度达到提升整体亮度的功效。
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提出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等离子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基板;11维持电极;111透明电极;112辅助电极;113前缘;12扫描电极;121透明电极;122辅助电极;123前缘;13放电间距;14介电层;15保护层;2后基板;21寻址电极;22阻隔壁;23介电层;24荧光体;4前基板;41维持电极;411透明电极;412辅助电极;42扫描电极;421透明电极;422辅助电极;43放电间隙;44介电层;45保护层;5后基板;51寻址电极;52阻隔;53介电层;54荧光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其中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而图4则是图3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主要是在等离子显示器内设置两平行基板,包括一前基板(front substrate)1及一后基板2(backsubstrate)其中于前基板1表面设有多个成对平行间隔的维持电极(sustainingelectrode)11及扫描电极(scanning electrode)12。该维持电极11与扫描电极12二者皆由透明电极111、121(transparent)与辅助电极112、122(bus electrode)所组成,其中透明电极111、121(transparent),目前都是使用一种由氧化铟(In2O3)与氧化锡(SnO2)所混合而成的铟锡氧化物(ITO)材质制成,藉以透视显示光线。而辅助电极112、122(bus electrode)由铬/铜/铬(Cr/Cu/Cr)三层金属材质制成或是将银电极浆料(Ag paste)以厚膜印刷方式印刷在透明电极上所构成的不透明电极,其透光性虽然较差但却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作为辅助透明电极111、121提升导电效果的用途。另外该维持电极11与扫描电极12上所设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维持一适当的放电间距13(discharge gap),于该前基板1上另外依序设有一介电层14及一保护层15藉以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此外于后基板2上相对于前基板1上所设置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的位置设有多个寻址电极21(address electrode),寻址电极21的表面设有介电层23,于介电层23上方两相邻的寻址电极21间设有阻隔壁22(rib)以做一适当的区隔,于不同相邻的阻隔壁22所形成的空间涂布有三种基色(例如红色、绿色、蓝色)发光所需的荧光体24。本发明主要将至少一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设成对的透明电极111、121彼此相对且呈平行的前缘113、123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即该透明电极前缘113、123与寻址电极21的夹角非呈90度),藉以在相同空间大小的条件下,有效增加放电的长度并藉此达到提升放电效能及增加亮度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除了藉由前述以倾斜方式设置透明电极111、121来增加放电长度与亮度外,本发明进一步可以藉由缩减该成对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及改变透明电极111、121的形状,藉以达到提升放电效能及增加辉度的目的。
由于根据实验研究发现,在组成像素的基本三原色(红色、绿色及蓝色)中,又以蓝色光的亮度与整体亮度(辉度)的视觉效果影响最大,因此只要特别针对蓝色光的部分予以改良即可具有相当程度的改善效果。
由于根据本发明前述的技术特征可以有许多不同变化的实施例,以下仅列举几个较佳的实施变化例一一说明如下首先请继续参阅图3,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scanningelectrode)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系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且长度都相同(即dr=dg=db),而三对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亦完全相同(即Dr=Dg=Db)。
请参阅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且长度都相同(即dr=dg=db),但该负责发出蓝光与绿光的位置的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则相对缩短(即Dr>Dg>Db)。
请参阅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惟长度都不相同,以负责发出蓝色光的长度为最长(即dr<dg<db),而三对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则完全相同(即Dr=Dg=Db)。
请参阅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但其长度都不相同,以负责发出蓝色光的长度为最长(即dr<dg<db),且该负责发出蓝光与绿光的位置的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则相对缩短(即Dr>Dg>Db)。
此外图8到图11是本发明中具有不同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外形的变化例,该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端以等宽的方式向前延伸。请参阅图8,其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端系以等宽的方式向前延伸,且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且长度都相同(即dr=dg=db),而三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13亦完全相同(即Dr=Dg=Db)。
请参阅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端系以等宽的方式向前延伸,且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且长度都相同(即dr=dg=db),但该负责发出蓝光与绿光的位置的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则相对缩短(即Dr>Dg>Db)。
请参阅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的前端以等宽的方式向前延伸,且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惟长度都不相同,以负责发出蓝色光的位置的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的放电长度为最长(即dr<dg<db),而三对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则完全相同(即Dr=Dg=Db)。
请参阅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其中,每一像素由阻隔壁22所形成三个分别可产生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发光单元,该每一对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端以等宽的方式向前延伸,且维持电极11及扫描电极12上所分别设置透明电极111、121的前缘113、123都以倾斜的方式设计以增加放电长度,但是长度都不相同,以负责发出蓝色光的位置的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长度为最长(即dr<dg<db),而该负责发出蓝光与绿光的位置的透明电极111、121的放电间距13则相对缩短(即Dr>Dg>Db)。
由前述的说明可以清楚的得知,藉由本发明的设计,可于面板施加电压时,在各放电区间处集中发挥其电场效应,进一步提升其等离子激发荧光体的发光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都应视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具有制造容易的特征,不仅不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且可以有效提升其整体面板的亮度与辉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包括一前基板(front substrate),于该前基板表面设有数个成对平行间隔的维持电极(sustaining electrode)及扫描电极(scanning electrode),该些成对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同样由一透明电极及一辅助电极所组成,而该些成对的透明电极的前缘维持一适当的放电间距(discharge gap),且该些成对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其彼此相对且呈平行的前缘系以倾斜的方式设置;以及一后基板(back substrate),与该前基板呈平行方式设置,其中,该后基板相对于该前基板所设置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的位置设有数个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该些寻址电极的表面设有一介电层,在该介电层上方且于两相邻的该些寻址电极间设有复数个阻隔壁(rib),又于相邻的该些阻隔壁所形成的空间涂布有三种基色发光所需的荧光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该些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的上方依序设有一介电层及一保护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该些成对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上所设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小于其它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在这些成对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的宽度小于其它对透明电极的宽度。
5.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主要包括一前基板(front substrate),于该前基板表面设有数个成对平行间隔的维持电极(sustaining electrode)及扫描电极(scanning electrode),这些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同样由一透明电极及一辅助电极组成,这些成对的透明电极的前缘维持一适当的放电间距(discharge gap),且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小于其它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以及一后基板(back substrate),与该前基板呈平行方式设置,其中,该后基板相对于该前基板所设置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的位置设有数个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该些寻址电极的表面设有一介电层,在该介电层上方且于两相邻的该些寻址电极间设有复数个阻隔壁(rib),又于相邻的该些阻隔壁所形成的空间涂布有三种基色发光所需的荧光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这些成对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其彼此相对且呈平行的前缘以倾斜的方式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在这些成对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的宽度小于其它对透明电极的宽度。
8.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包括一前基板(front substrate),于该前基板表面设有数个成对平行间隔的维持电极(sustaining electrode)及扫描电极(scanning electrode),该些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同样由一透明电极及一辅助电极组成,且该些成对的透明电极的前缘维持一适当的放电间距(discharge gap),并且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的宽度小于其它对透明电极的宽度;以及一后基板(back substrate),与该前基板呈平行方式设置,其中,该后基板相对于该前基板所设置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的位置设有数个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该些寻址电极的表面设有一介电层,在该介电层上方且于两相邻的该些寻址电极间设有数个阻隔壁(rib),又于相邻的该些阻隔壁所形成的空间涂布有三种基色发光所需的荧光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该些成对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其彼此相对且呈平行的前缘以倾斜的方式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中在这些成对的透明电极中,至少有一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小于其它对透明电极的放电间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电极结构,其主要是在等离子显示器内设置两平行基板,包括一前基板及一后基板。于前基板表面设有多个成对平行间隔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该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皆同样由透明电极及辅助电极组成,而成对维持电极上的透明电极及扫描电极上的透明电极的前缘维持一适当的放电间距。此外于后基板上相对于前基板上所设置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的位置设有多个寻址电极。且于两相邻的寻址电极间设有阻隔壁以做一适当的区隔,并于不同相邻阻隔壁的间涂布有三种基色(例如红色、绿色、蓝色)发光所需的荧光体。
文档编号H01J17/04GK1744259SQ20041007365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日
发明者彭志仲, 陈科名, 吴明宪 申请人:台朔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