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30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 light-emitting diode)是一种能直接将电能转换成光能 的半导体器件,不同的半导体材料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且具有效率高、光色
纯、光线质量高、能耗小、寿命长等优点,在通讯、消费性电子、汽车照明、 信号灯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支架11、透镜12和LED(图 中未示出),于支架ll上开设有凹槽,LED设置于凹槽内,而透镜12罩设在 凹槽的槽口上,将LED发出的光以一定的角度聚合。
这种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缺点在于透镜只能以一个固定的角度聚光,不能 改变聚光角度,无法满足需要使用不同角度的光的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能够改变聚 光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支架、 LED和第一透镜。支架上开设有凹槽,LED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第一透镜罩 设于所述凹槽上。支架上还设有能够改变第一透镜导出光的聚光角度的第二透 镜,第二透镜罩设于第一透镜上。
于支架上设置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以固定的聚光角度导出光后,光线经过 第二透镜,利用第二透镜改变聚光角>1,以满足用户的^f吏用要求。与现有技术
相比,采用第二透镜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图l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电极引脚与热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 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支 架21、 LED (图中未示出)和第一透镜22。支架21上开设有凹槽211, LED 设置于凹槽211内,第一透镜22罩设于凹槽211上。支架21上还设置有第二 透镜(图中未示出),该第二透镜罩设于第一透镜22上,且能够改变第一透镜 22导出光的聚光角度。
具体地,支架21的顶面呈矩形,于矩形顶面^L置ft个定位孔212,本实施 例中,定位孔212有4个,且均布于矩形顶面的四个角上。第二透镜通过定位 孔212固定于支架21上,并且罩设于第一透镜22上,从而使第一透镜22导出 的光完全能够进入第二透镜。
请一同参阅图4,发光二极管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引脚23、第二电极引脚 24、双电极芯片(图中未示出)和用于散热的金属热沉25。电极芯片设置于支 架21的凹槽211底部,第一、第二电极引脚23、 24—端镶嵌于支架21内,并 与双电极芯片的两极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往支架21的两侧以一定角度向下弯折 延伸,以供接口与其它器件相连。热沉25具有一个凸台251,该凸台251从支
架21的底部插入凹槽211内,因此凸台251的顶面即为凹槽211的底面,电极 芯片即放置于凸台251的顶面上。这样,电极芯片产生的热量就可以通过热沉 25散发。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引脚23嵌于支架21内的一端为环形端部 231,其呈具有缺口的环形状,且其内环的大小与凸台251的大小相一致,使第 一电极引脚23的环形端部231环设于凸台251外围,与凸台251过盈配合,将 热沉25牢牢地卡住。乂人而,热沉25顶面的热量可以经第一电极引脚23导出, 增强了其散热性能。
第一电极引脚23的环形端部231的内圈与前述缺口相对的一侧,冲压形成 第一连接部233,该第一连接部233向上弯折呈"L"形,其自由端朝向环内且 与双电极芯片的一极引脚电性连接,其固定端与环形端部231—体连接。第二 电极引脚24呈弯折的阶梯状,其最高的"台阶"为第二连接部241。该第二连 接部241位于第一电极引脚23的缺口内,与第一电极引脚23相齐平,且与双 电极芯片的另 一极引脚电性连接。与现有的只能采用单电极芯片的结构相比, 于第一电极引脚23上增加第一连接部233后,两电极引脚23、 24可连接双电 极芯片的两个引脚。由于市场上常见的电极芯片以双电极芯片居多,而单电极 芯片种类少,因此,可连接双电极芯片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扩大了选择芯片的范 围。
此外,于第二电极引脚24的第二连接部241上还开设有固定通孔242,支 架21贯穿于固定通孔242内,并与"L"形连接部233结合,使两电极引脚23、 24牢固地与支架21连接。防止支架21高温膨胀,引起两电极引脚23、 24松 动。
于支架21上设置第二透镜,笫一透镜22以固定的聚光角度导出光后,光 线经过第二透镜,利用第二透镜改变聚光角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与现 有技术相比,采用第二透镜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支架、LED和第一透镜,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LED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透镜罩设于所述凹槽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能够改变所述第一透镜导出光的聚光角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罩设于所述第一透镜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架的顶面 设置数个定位孔,所述第二透镜通过所述定位孔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 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和双电极芯片,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引 脚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内,另一端分别往所述支架的两侧延伸,所述双电极芯 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引脚分别与双电极芯片的两极电性 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 件还包括用于散热的热沉,所述热沉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支架的底部插 入凹槽内,其顶面为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电极芯片放置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 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的一端呈具有缺口的环形状,所述环形端部环设固定于所述 凸台的外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笫一电极引脚 的环形端部的内圈设置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上弯折,其自由端与双 电极芯片的 一极引脚电性连接,其固定端与环形状端部固定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 第一电极引脚一体连接。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引脚 的一端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缺口内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连接部上设 置固定通孔,所述支架贯穿于所述固定通孔内与所述第二电极引脚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支架、LED和第一透镜。支架上开设有凹槽,LED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第一透镜罩设于凹槽上。支架上还设有能够改变第一透镜导出光的聚光角度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罩设于第一透镜上。于支架上设置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以固定的聚光角度导出光后,光线经过第二透镜,利用第二透镜改变聚光角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第二透镜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文档编号F21V5/00GK201203046SQ2008200936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8日
发明者曾志平, 胡建华 申请人:瑞丰光电(宁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