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22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状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激光作为光源的面状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面板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面状照明装置作为背光照明。上述面
状照明装置一般使用放电管或发光二极管(LED)等来作为其光源。在将上述面状照明装 置用于大型显示器等时,要求输出高辉度且单色性强的光。而且,要求想方设法通过将来 自光源的光均匀地照射在显示器面板的面上等,来消除显示器面板的整个面上的辉度不均 而使辉度(luminance;)均匀化。
为了得到作为显示器装置的光源的高辉度且单色性强的光,近年来开始研究利用红色 光(R光)、绿色光(G光)和蓝色光(B光)三种激光光源。作为以面状射出来自这些激 光光源的光的结构,有将R、 G、 B光合成一束激光后,通过多边镜(polygonmirror)扫描, 并用平板反射镜反射的例子(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148635号,以下称 作"专利文献l")。如果使用多边镜,通常会在扫描范围的边端部分与中央部分之间产生扫 描速度的差异,该扫描速度的差异随着扫描角的增大而增大。上述扫描速度的差异是导致
辉度不均的原因,而在专利文献i的例子中,使用fe透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扫描速度。
另外,作为另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在导光板的侧面配置由LED构成的发光元件,使 来自该LED的光束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并反射到导光板的上方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 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55964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已为公知。在专利文献2中, 通过精心设计设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下面的多个棱镜的形状以实现降低辉度的不均匀。具体 而言,被形成在导光板上的棱镜,被制作成其光束的入射侧的斜面方向或者倾角随光束射 在入射面的位置而变化,或者,其斜面、谷线(valley lme)或棱线(ndge lme)相对于光束 的入射面呈凹形状。
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采用的是使用f e透镜来消除由多边镜的扫描引起的速度不均 的结构,但是,如果使用fe透镜,多边镜的扫描角无法扩大,因此需要扩大多边镜与fe透镜的距离,从而存在显示器装置增大的课题。而且,在大型显示器中,fe透镜也需要相 应地大型化,所以还存在价格非常昂贵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指出了面状照明装置的辉度不均被加以改善,但是并没
有明确说明作为显示器装置的照明光源而使用时能充分改善辉度不均的具体结构。因此,
存在没有说明用使用LED作为光源的导光板方式,可在大型显示器中获得充分的辉度的 结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辉度且不存在 辉度不均、并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型化的面状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 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面状照明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具有 用于上述激光入射的入射面和用于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射出的主面的导光板;让从上 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扫描上述入射面的扫描部;以及控制上述激光光源的控制部,其中, 上述控制部控制扫描上述入射面的上述激光的光量,使得从上述主面射出的光的辉度分布 在上述扫描部的激光的扫描方向上为指定的辉度分布。
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具有用于上述激光 入射的入射面和用于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射出的主面的导光板;以及让从上述激光光 源射出的激光扫描上述入射面的扫描部,其中,上述扫描部包括具有多个镜面的多边镜和 用于驱动上述多边镜的驱动部,上述入射面通过在上述扫描部的激光的扫描方向上排列的 多个扫描区域而被预先分割,上述多边镜的各镜分别对各扫描区域的其中之一的扫描区域 扫描激光。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高辉度且没有辉度不均、并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型化的面状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品显示装置。


图1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沿箭头II方向看到的图1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沿图1的B—B线的剖面的测定位置B'的扫描光的扫描光量、扫描速度以 及它们之间的比的图,其示意了相对于测定位置的扫描光量和扫描速度的变化。图4是表示针对测定位置的扫描光量与扫描速度之比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概要结构图。
图6是表示针对测定位置的扫描光量与扫描速度之比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示意图。
图8是从箭头VIII方向看到的图7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面状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多边镜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与图IO不同的多边镜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多边镜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3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4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实施例3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多边镜的镜面的图。 图16是沿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5的xvn—xvn线的剖视图。 图is是沿图15的xvin—xvm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4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是导光板被分为三个
等分区域时的概要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4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中导光板被分为三个不等分区域时的 概要结构图。
图21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实施例5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表示的 是去除了反射镜板的状态。
图22是沿图2i的xxn-xxn线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变形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24是图23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有时省略其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化的一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性质。 (实施例1)
图1至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面状照明装置。图1是从背面看到本实施例1所涉
及的面状照明装置时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从n方向看到图i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 时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的面状照明装置10包括激光光源12;分色镜(dichroic mirror)24、 25;扫描部14;将从导光部15入射的光从主面17射出的导光板18;激光 光源12的电源部19;以及控制上述电源部19和上述扫描部14的控制部20。
激光光源12包括红色激光光源(R光源)12R、绿色激光光源(G光源)12G、以及 蓝色激光光源(B光源)12B。
分色镜24、 25将从各激光光源12R、 12G、 12B射出的红色激光(R光)IIR、绿 色激光(G光)IIG以及蓝色激光(B光)IIB合波,并将激光11导入扫描部14。
扫描部14包括多边镜(polygon mirror )22和多边镜22的驱动部23。多边镜22具有 例如作为八角棱镜(octagonalprism)的外侧面的平面状的镜面26。另夕卜,扫描部14按照 上述多边镜22的旋转驱动,通过上述各镜面26反射激光11,并将该反射光作为扫描光 13扫描上述导光部15的扫描面15a。
此外,经多边镜22反射的扫描光13,如图1和图2所示,以通过柱面透镜(cylindrical lens)31向与扫描方向21垂直的方向弯折的状态,被导入导光部15并作为扫描光34前进。
导光板18,如图2所示,包括导光板主体33、导光部15、以及光学连接上述导光板 主体33与导光部15的连接部32。在导光板主体33的背面28,形成用于使在导光板主 体33的内部前进的扫描光34向导光板17偏向的偏向沟(deflecting groove)或散射体 (scattering element)。此外,偏向沟是锯齿状的沟,用沟的斜面将扫描光34全反射使其 偏向。
控制部20根据扫描光13对导光部15的扫描速度来控制扫描光量。此外,激光11 可以是CW动作,也可以是脉冲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对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从R光源12R、 G光源12G以及B光源12B射出的R光11R、G光11G以及B光IIB,通过分色镜24、 25被合成作为RGB光的一束激光11。该激光11被多边镜22的镜面26反射,并通过多 边镜22的转动成为用于扫描入射面15a的扫描光13。
这里,当多边镜22沿箭头27的方向转动时,扫描光13沿着从导光板18的左端29到右端30的方向即扫描方向21,以扫描光13a、 13b、 13c、 13d、 13e的顺序被扫描。 图3是表示在沿着图1的B-B线的剖面的导光部15的测定位置B'处的扫描光34的
扫描光量和扫描速度的变化的图。图4是表示测定位置B'处的扫描光量与扫描速度之比的
图,扫描光量和扫描速度以任意单位表示。
在图1中,当多边镜22以恒定速度转动时,扫描光13以恒定的角速度扫描,所以在
沿B-B线的剖面的扫描速度沿着图3所示的曲线位移。即,在沿B-B线的剖面的扫描速
度以如下方式变动在导光板18的左端29附近的测定位置BL以及右端30附近的测定
位置BR的扫描速度达到最大,而在测定位置BL与测定位置BR之间的中央部BC的扫
描速度达到最小。
在此,如图4所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控制部20根据扫描速度控制激光光源12的电 源部19来调整扫描光量,使测定位置B'处的扫描速度与扫描光量之比为恒定。通过进行 这种控制,射入导光部15的扫描方向的每单位区域的光量被均匀化。
导入导光部15的扫描光34,例如通过由棒状的棱镜构成的连接部32被180度折返 而被导入导光板主体33,在导光板主体33内被偏向并作为出射光16从主面17射出。
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10,通过根据扫描速度来控制扫描光对导光部15的扫描光 量,能够在扫描方向上实现均匀的辉度分布。
此外,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1中,是控制扫描光量使得辉度分布变得均匀,但 也可以进行控制以达到指定的辉度分布。
例如,在大画面显示器装置中,由于视点集中在画面中央附近,所以即使将画面端部 的辉度降低一些,也常常不会注意到,与中央部的辉度相比较,可以将左右端部的辉度设 定得较低,从而能够实现功耗的降低。
图5和图6是如此较低地设定左右端部的辉度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面状照 明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概要结构图。图6示出相对于测定位置B'的扫描光量与扫 描速度之比。在此,扫描光量和扫描速度以任意单位表示。另外,在图5和图6中,将在 扫描方向上的中央部设为扫描区域G、左端部设为扫描区域F、右端部设为扫描区域H。
如图6所示,如果对扫描光量进行控制,使得在扫描区域F、 H的扫描速度与扫描光 量之比随着远离中央部的扫描区域G而减少,则能够获得自然地降低左右端部的辉度这样 的辉度分布。在这个例子中,进行控制使得测定位置BL、 BR处的扫描速度与扫描光量之 比为中央部的扫描区域G处的比的约0.8倍。
另外,在显示图像的纵横比与显示装置的纵横比不同等情况下,也可通过设置光源被熄灭的扫描区域等,部分降低辉度,实现功耗的削减。
图7和图8是将图1和图2的面状照明装置10作为背光照明装置来使用的液品显示 装置50的概要结构图。图7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50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从 VIII方向看到图7的液晶显示装置50时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示出液晶显示面板36的概 要剖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36和图1所示的面状照明装 置10,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10作为从背面一侧照射液晶显示面板36的背光装置。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50中,从面状照明装置10射出的出射光16依次通过液晶显示面 板36的偏振板40以及玻璃板41,经液晶42以及RGB像素43调制后,通过彩色滤光 器44、玻璃板45以及偏振板46,作为液晶显示装置50的图像而被显示。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使用激光作为面状照明装置的光源, 从而色彩再现范围广,能够实现薄型且高辉度化。另外,通过使用了面状照明装置10的 背光照明,能够进行没有辉度不均的均匀照明,或者进行在指定的辉度分布下的照明,所 以能够实现高画质且低功耗。
而且,与现有结构不同,由于不使用fe透镜,所以能够以廉价的部件构成液晶显示
装置50。例如,柱面透镜(cylindrical lens)31如果为树脂的菲涅耳透镜(Fresnel lens),
则即使尺寸较长也能够以廉价构成。
另外,由于不使用fe透镜,因此能够使用扫描角大的多边镜22,与现有结构相比, 能够进一步拉近导光板18的导光部15与多边镜22。由此,能够将多边镜22配置得不会 从导光板18露出很多,从而可以实现投影面积小的面状照明装置IO和液晶显示装置50。
此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用于反射激光11而生成扫描光13的扫描部14,使用了 多边镜22,但使用检流镜(galvanometer mirror)来构成扫描部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为了使扫描光13与扫描方向21垂直地射入导光部15而 使用了柱面透镜,但使用复曲面透镜(tonc lens)或菲涅耳透镜以及衍射光学元件也同样可 以使扫描光13垂直地射入导光部15。
另外,背光照明装置的激光光源也可以使用至少分别射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光源。
(实施例2)
图9和图10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面状照明装置60以及该面状照明装置所使用的多 边镜51。图9是从背面看到面状照明装置60时的概要结构图。图10是表示面状照明装置60中使用的多边镜51的镜面结构的概要立体图。另外,图11是表示多边镜51的其他
实施例的概要立体图。
如图9所示,面状照明装置60包括导光板、照射激光62的激光光源(未图示)、以 及多边镜51。
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61、导光部64、以及光学连接上述导光板主体61与导光部 64的连接部65。
上述导光板主体61在扫描方向67上被分割为左侧发光区域61a、中央发光区域61b、 以及右侧发光区域61c这三个区域。
导光部64被分割为用于将扫描光63导入上述左侧发光区域61a的左侧导光部64a、 用于将扫描光63导入上述中央导光部61b的中央导光部64b、以及用于将扫描光63导入 上述右侧发光区域61c的右侧导光部64c这三个导光部。另外,导光部64具有用于激光 入射的入射面68。
多边镜51,如图10所示,包括镜主体56和设置于该镜主体56的重心位置的转动轴 54。由于转动轴54这样被设置在镜主体56的重心位置,所以能够稳定地高速转动多边镜 51。
镜主体56为具有镜面52a、 52b、 52c、 53a、 53b、 53c的六棱柱的多角形状。通过 这些各镜面52a至52c、 53a至53c分别被扫描的扫描光63,射入三个部分导光部64a、 64b、 64c的其中之一。例如,通过镜面52a、 53a反射的扫描光射入部分导光部64a,通 过镜面52b、 53b反射的扫描光射入部分导光部64b,通过镜面52c、 53c反射的扫描光射 入部分导光部64c。
在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60中,通过多边镜51的各镜面52、 53反射的扫描光63, 通过柱面透镜66向与扫描方向67垂直的方向弯折,扫描入射面68。在此,扫描光63扫 描入射面68中的与分别对应于镜面52、 53各镜面的扫描区域J、 K、 L相对应的范围。 即,镜面52a、 53a,对着与扫描区域J对应的入射面68的范围,将扫描光63a与扫描光 63b之间的扫描光射入左侧导光部64c。镜面52b、 53b,对着与扫描区域K对应的入射 面68的范围,将扫描光63b与扫描光63c之间的扫描光射入中央导光部64b。镜面52c、 53c,对着与扫描区域L对应的入射面68的范围,将扫描光63c与扫描光63d之间的扫 描光射入右侧导光部64c。
被导入导光部64并作为扫描光55前进的光,通过连接部65折返在导光板主体61 之中传播,并从主面(未图示)射出。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减小每个镜面的扫描角,因此可以减小每个扫描区域的速度 不均,从而减小整体的辉度不均。另外,如果利用上述实施例1中的控制部20等结构, 同时也进行扫描光量的控制,则能够进一歩实现均匀化。
此外,六面多边镜的扫描角通常是120。,为了实施图9的结构,需要减小各镜面的扫 描角。例如能够通过在多边镜51的边缘部熄灭激光62,仅在所需要的扫描范围进行点亮 来实现。
或者,如图11所示,通过将各镜面设为曲面也可以减小扫描角。图ll示出以圆筒面 构成镜面78的多边镜77。在六面的多边镜中,镜面为平面时,扫描角为120°。另一方面, 镜面为圆筒面时,若使曲率中心与转动轴一致,则扫描角变为0。。因此,通过将镜面设为 圆筒面或椭圆筒面,将曲率设为适当的值,能够获得所希望的扫描角。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导光部64分割为三个,但也可以不分割导光部,而是使 各扫描区域的端部有些重叠(overlap)。由此可以降低各扫描区域边界的辉度不均。
图12和图13示出与图9至图11不同的其他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70及其中所使用 的多边镜72。图12是表示面状照明装置70中使用的多边镜72的镜面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3是从背面看到面状照明装置70时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13所示,面状照明装置70包括导光板、照射激光62的激光光源(未图示)、以 及多边镜72。
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71、导光部73、以及光学连接上述导光板主体71与导光部 73的连接部74。
导光板主体71被分割为扫描区域M、 N、 O、 P、 Q的五个区域。导光部73被分割 为与上述扫描区域M、 N、 O、 P、 Q对应的五个部分导光部73a、 73b、 73c、 73d、 73e。 另外,导光部73具有用于激光入射的入射面79。
如图12和13所示,多边镜72包括镜主体57及设置于该镜主体57的重心位置的转 动轴69。由于转动轴69被设置在镜主体57的重心位置,所以能够稳定地高速转动多边 镜72。
另外,镜主体57的与转动轴69正交的剖面形状为接近椭圆形的多角形状。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中,多边镜72的剖面形状为十棱柱的多角形状,该十棱柱的外侧面分别为镜 面75、 76。
上述各镜面75、 76将扫描光63分别射入不同的部分导光部73。即,在图12和图 13中,通过镜面75a、 76a扫描的扫描光63a射入与扫描区域M对应的部分导光部73a。通过镜面75b、 76b扫描的扫描光63b射入与扫描区域N对应的部分导光部73b。通过镜 面75c、 76c扫描的扫描光63c射入与扫描区域O对应的部分导光部73c。通过镜面75d、 76d扫描的扫描光63d射入与扫描区域P对应的部分导光部73d。通过镜面75e、 76e扫 描的扫描光63e射入与扫描区域Q对应的部分导光部73e。
在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70中,通过多边镜72的各镜面75、 76反射的扫描光63, 通过柱面透镜66向与扫描方向67垂直的方向弯折,被导入导光部73。在此,扫描光63 扫描入射面79中的与分别对应于镜面75、 76的各镜面的扫描区域M、 N、 O、 P、 Q相 对应的范围。
射入导光部73的激光,作为扫描光55经连接部74折返在导光板71中传播,并从主 面(未图示)射出。
通过如此增加多边镜72的镜面75、 76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减小每个镜面75、 76的 扫描角,所以能够减小每个扫描区域的速度不均,从而减小整体的辉度不均。另外,如果 利用上述实施例1中的控制部20等结构,同时也进行扫描光量的控制,则能够进一歩实 现均匀化。
另外,不分割导光部73,而是采用使各扫描区域的端部有些重叠的结构,则与图9 至11的情况同样,能够降低各扫描区域边界的辉度不均。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通过将 扫描区域分为多个,减小各镜面的 扫描角来降低速度不均,从而能够降低扫描方向上的辉度不均。
(实施例3)
图14至图1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面状照明装置80及其所使用的多边镜81。图 14是从背面看到面状照明装置80时的概要结构图。图15是表示多边镜81的镜面结构的 图。图16是沿图15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15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is是沿图15的xvin-xvni线的剖视图。
如图14所示,面状照明装置80包括照射激光11的上述激光光源12、上述分色镜24、 25、扫描部97、导光板85、以及上述激光光源12的电源部19。
导光板85具有从导光板85的背面突出,并在与上述多边镜81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排列的三列部分导光部84。具体而言,部分导光部84具有沿着导光板85的长边35 直线状延伸的上部导光部84a、中央部导光部84b、以及下部导光部84c。在这些导光部 84a至84c,分别形成用于让扫描光63射入导光板85的入射面89a至89c。也就是,在上部导光部84a形成有入射面89a,在中央部导光部84b形成有入射面89b,在下部导光 部84c形成有入射面89c。
更具体而言,部分导光部84作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为屋顶型(roof-shaped)的突起(参 考图22则为如符号91的突起)而形成,该突起的上下侧面中接近多边镜81的侧面为上 述入射面89a至89c。从各入射面89a至89c入射的激光通过上述突起的侧面中远离多边 镜81的侧面,向下方反射而在导光板85内传播。
扫描部97包括多边镜81及用于驱动多边镜81的上述驱动部23。 如图15至18所示,多边镜81具有相对于转动轴82以不同角度形成的镜面83a、83b、 83c各两面。这些镜面83a至83c的相对于上述转动轴82的倾斜角被加以设定,以使得 这些镜面分别以不同的角度ei、 02、 63反射扫描光63。在本实施例中,激光ll的反射 角度61、 62、 03满足ei<02<e3的关系。其结果是,通过镜面83a反射的扫描光63 射入最远的上部导光部84a的入射面89a。通过镜面83b反射的扫描光63射入中央部导 光部84b的入射面89b。通过镜面83c反射的扫描光63射入最近的下部导光部84c的入 射面89c 。
在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80中,通过多边镜81的各镜面83a、 83b、 83c反射的 扫描光63,分别从各自对应的导光部84a、 84b、 84c射入导光板85,射入的扫描光(未 图示)在导光板内部传播,从主面(未图示)射出。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80,通过让扫描光从三处导光部84a至84c 射入导光板,能够縮短扫描光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距离,从而能够降低与扫描方向正交的 方向的辉度不均。
在此,由于从各部分导光部84a至84c到多边镜81的距离各不相同,所以多边镜81 的扫描角根据各部分导光部84a至84c而不同。因此,通过使用上述控制部20控制射入 各部分导光部84a至84c的扫描光63的光量,能够按各部分导光部84a至84c调整射入 导光板85的扫描光63的光量。例如,如果根据扫描速度和扫描范围来控制光源光量以及 光源的点亮、熄灭,则能够进一步使导光板85的主面中的辉度均匀,也能够降低照明扫 描范围外的损失。
也就是,在实施例3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80中,能够通过多边镜81的各镜面83a 至83c在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配扫描光63,并且能够通过上述控制部20的控制在 扫描方向上调整各部分导光部84a至84c中的扫描光63的光量,从而能够二维控制导光 板85的主面中的辉度调整。
15另外,为形成导光板85而经常使用的树脂材料一般具有蓝色激光的吸收率高这一特 性。大画面时导光板85的面积也增大,导致无法忽视吸收造成的蓝色激光的损失,并且 与红色激光、绿色激光的吸收的差异也会产生色彩不均。但是,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80 中,由于能够縮短扫描光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距离,因此蓝色激光的吸收受到抑制,从而 能够抑制该蓝色激光的损失的发生、或导光板的出射光的色彩不均的产生。
此外,图14至18示出的是具有在与扫描光的扫描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配置有三个 部分导光部84a至84c的导光板85的面状照明装置80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画面尺寸改 变部分导光部的数量。g卩,大型的装置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四个以上的部分导光部, 较小型的装置也可以配置两个部分导光部。
另外,作为改变射入各部分导光部84a至84c的扫描光63的扫描角的方法,也可以 是利用如图ll所示,形成为曲率不同的圆筒面或椭圆筒面的各镜面的方法。
另外,导光板85的结构也可以是以台阶状排列三个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导光部 和连接部的导光板。
(实施例4)
图19和图20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的面状照明装置90、 95的概要结构图。图19示 出导光板被分为三个等分的发光区域时的概要结构图;图20示出导光板被分为三个不等 分的发光区域时的概要结构图。此外,在图19和图20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结 构(激光光源12、分色镜24、 25、驱动部23、电源部19)省略图示。
如图19所示,面状照明装置90包括导光板87及上述多边镜81。多边镜81使用与 第三实施例使用的多边镜相同的多边镜。
导光部87具有从导光板87的背面突出、并在与上述多边镜81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排列的三列部分导光部86。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的是,导光部86包括沿着导光板87 的短边88延伸的左侧导光部86a、中央导光部86b以及右侧导光部86c。而且,导光板 87通过上述各导光部86a至86c,被分割为左侧发光区域87a、中央发光区域87b、以及 右侧发光区域87c这三个等分的发光区域。
另外,在上述部分导光部86分别形成用于让扫描光射入导光板87的入射面98a至 98c。也就是,在左侧导光部86a形成有入射面98a,在中央导光部86b形成有入射面98b, 在右侧导光部86c形成有入射面98c。
而且,与上述的第三实施例同样,多边镜81的多个镜面83a至83c分别使扫描光63射入不同的部分导光部86a至86c。
在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90中,通过多边镜81的各镜面反射的扫描光63,从各 自对应的部分导光部86a、 86b、 86c射入导光板87,射入的扫描光(未图示)在导光板 内部传播,从主面(未图示)射出。
采用这种结构时,与实施例3同样,能够降低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辉度不均, 并且能降低蓝色激光的吸收造成的损失从而消除色彩不均。此时,如果使用上述控制部20, 根据扫描速度和扫描范围来控制光源光量以及光源的点亮、熄灭,则能够实现扫描方向上 的辉度的均匀化。具体而言,多边镜81的各镜面为平面时,由于从多边镜81到部分导光 部的距离越远扫描速度越快,所以在左侧导光部86a有效的扫描时间短,瞬间需要的扫描 光量增大。
图20的结构是从多边镜81到部分导光部的距离越远发光区域89越小(左侧发光区 域89a〈中央发光区域89b〈右侧发光区域89c),其他结构及动作与图19相同。
在该结构中,当使用上述控制部20进行控制以使扫描速度与光源光量之比恒定时, 距离多边镜81越远、也就是扫描速度越快部分发光区域的面积越小,因此能够抑制相对
于所需的辉度的扫描光量的最大值。
因此,根据图20所示的结构,除了图19所示的结构所产生的效果外,在光源的最大 额定输出相同时,与图19所示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辉度。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与实施例3同样,具有降低扫描方向以及 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的辉度不均,并且降低蓝色激光的吸收造成的损失从而消除色彩不均的 效果。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上述控制部20控制与扫描速度相应的光源光量,能够实 现辉度的均匀化,并抑制扫描光量的最大值。
此外,图19和图20示出的是具有在与扫描光的扫描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上配置有三 个部分导光部的导光板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画面尺寸改变部分导光部的 数量。即,大型的装置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四个以上的部分导光部,较小型的装置也 可以配置两个部分导光部。
另外,作为改变射入各部分导光部86a至86c的扫描光63的扫描角的方法,也可以 是使用如图ll所示,形成为曲率不同的圆筒面或椭圆筒面的各镜面的方法。
(实施例5)图21和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100的概要结构图。此外,在 图21和图22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激光光源12、分色镜24、 25、驱动 部23、电源部19)省略图示。
与第三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100包括反射镜板101。图21是从背 面看到面状照明装置100时的概要结构图,省略了反射镜板101的图示。图22是沿图21 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如图21所示,面状照明装置100包括导光板94、反射镜板101、以及上述多边镜81。 多边镜81使用与第三实施例使用的多边镜相同的多边镜。
导光部94具有从导光板94的背面突出、并在与上述多边镜81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排列的三列部分导光部91。各部分导光部91包括沿着导光板94的长边35直线状延 伸的上部导光部91a、中央部导光部91b、以及下部导光部91c。
在上述部分导光部91分别形成用于让扫描光射入导光板94的入射面99a至99c。也 就是,在上部导光部91a形成有入射面99a,在中央导光部91b形成有入射面99b,在右 侧导光部91c形成有入射面99c。
而且,与上述的第三实施例同样,多边镜81的多个镜面83a至83c分别使扫描光93 射入不同的部分导光部9la至91c。
另外,如图22所示,反射镜板101包括用于反射从多边镜81的各镜面83a至83c 导入的扫描光93的反射镜92a、 92b、 92c。反射镜92a让扫描光93向上述导光部91a 的入射面99a反射。反射镜92b让扫描光93向中央导光部91b的入射面99b反射。反射 镜92c让扫描光93向下部导光部91c的入射面99c反射。
在如此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100中,通过多边镜81的各镜面反射的扫描光93,分别 通过各自对应的反射镜92a、 92b、 92c反射。通过反射镜92a反射的扫描光93被导入上 部导光部91a而射入导光板94,通过反射镜92b反射的扫描光93被导入中间的中央导光 部91b而射入导光板94,通过反射镜92c反射的扫描光93被导入下部导光部91c而射入 导光板94。射入导光板94的扫描光96以由导光板94的主面17全反射的角度射入,在 导光板94中被散射或偏向而传播,并作为出射光16从主面17射出。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面状照明装置,与实施例3同样,具有降低扫描方向以及 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的辉度不均,并降低蓝色激光的吸收造成的损失从而消除色彩不均的效 果。
而且,通过设置反射镜板IOI,能够一体化构成部分导光部91与导光板92,因此更
18容易制造且批量生产性更高。
另外,通过精心设定光学结构,能够使从多边镜81经由反射镜92a、 92b、 92c到分 别射入部分导光部91a、 91b、 91c为止的光程长基本一致。由此,即使多边镜81的各镜 面为平面时,也可以使在部分导光部91a、 91b、 91c的平均扫描速度相等,所以能够抑制 相对于所需的辉度的扫描光量的最大值。
另外,也可以对于各部分导光部91将多边镜81的扫描角设为共同的角度。图23和 图24示出其具体结构。
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结构中,代替上述反射镜板101而设置了反射镜板104。在反 射镜板104形成镜面104a,该镜面104a将由上述多边镜81引导的扫描光102a至102c 反射成为平行光103a至103c。
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镜面104a作为与多边镜81的转动轴正交的剖面为抛物线 的面而形成。因此,以共同的扫描角64扫描的扫描光102a至102c,通过镜面104a在与 上述各部分导光部91对应的左右范围被反射成为平行光103a至103c。这些平行光103a 至103c分别射入各部分导光部91a至91c的入射面99a至99c。
因此,如果是图23和图24的结构,则能够以共同的扫描角04扫描各部分导光部91。
此外,虽然是通过上述反射镜板104在整个扫描范围内将扫描光102反射成为平行光 103a至103c,但也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反射面,即根据扫描光102相对于入射面99a至 99c的速度,切换以平行光反射的范围与以发散光反射的范围的反射面。
也就是,如图23的速度推移V1所示,由于在扫描范围中的两端范围E1内,扫描光 102的扫描速度分别升高,而在扫描范围中的中央范围E2内,扫描光102的扫描速度降 低,所以可以构成在上述两端范围El内以平行光或收敛光反射,而在中央范围E2内以 发散光反射的镜子。如果这样,则能够将扫描光102的扫描速度的最大值抑制得较低,因 此能够将扫描所需要的激光光量的最大值抑制得较低。另外,镜板104通过采用菲涅耳镜, 不会较多地超出导光板的外形。
(实施例6)
图25概略地示出实施例6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120的整体结构。 面状照明装置120包括照射激光11的上述激光光源12、上述分色镜24、 25、扫描 部123、导光板121、以及上述激光光源12的电源部19。
导光板121具有从导光板121的背面突出、并在与上述多边镜122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上下排列的四列第一导光部105a、第二导光部106a、第三导光部107a、以及第 四导光部108a。而且,导光板121通过各导光部105a至108a,被分割为第一发光区域 105、第二发光区域106、第三发光区域107、以及第四发光区域108四个等分的区域。
另外,在部分导光部105a至108a,分别形成用于使扫描光射入导光板121的入射面 (未图示)。这些部分导光部105a至108a被分割为四个扫描区域R、 S、 T、 U。在本实 施例中,这些扫描区域R、 S、 T、 U分别作为具有相同的左右尺寸的扫描范围而被加以设 定。
扫描部123包括多边镜122及用于驱动多边镜122的上述驱动部23。多边镜122具 有作为八角棱镜的外侧面的八个镜面。
如图15至图18所示,这些镜面分别作为相对于转动轴的倾斜角不同的镜面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多边镜122的八个镜面中的每两个面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具体而 言,镜面中的两个面被设定为能够将激光11向上述第一导光部105a的入射面反射的倾斜 角。另外两个镜面被设定为能够将激光11向上述第二导光部106a的入射面反射的倾斜角。 还有两个镜面被设定为能够将激光11向上述第三导光部107a的入射面反射的倾斜角。剩 余的两个镜面能够将激光11向上述第四导光部108a的入射面反射。因此,通过让上述多 边镜122转动一圈,能够扫描第一至第四导光部105a至108a各两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20能够为每一个上述扫描区域控制通过上述多边镜122 扫描的扫描光的光量。也就是,控制部20为通过各发光区域105至108和各扫描区域R 至U而被16分割的导光板121的每个区域控制扫描光的光量。
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120时,能够根 据液晶面板中显示的映像的每个区域的辉度信息,为上述16分割的导光板121的每个区 域细致地调整辉度,也就是,能够进行区域控制(areaccmtrol)。因此,与让导光板121始 终全面发光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降低功耗。
此外,还可以使用实施例2至6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作为背光照明装置来构成实施例 1所示的如图7和图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如此构成时,即使对于大画面也能够实现色 彩再现性良好、高辉度且辉度不均较少的液品显示装置。另外,通过想法设计光学结构也 能够实现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面状照明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具 有用于让上述激光入射的入射面及用于让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射出的主面的导光板;让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扫描上述入射面的扫描部;以及控制上述激光光源的控制 部,其中,上述控制部控制扫描上述入射面的上述激光的光量,使从上述主面射出的光的 辉度分布在上述扫描部的激光的扫描方向上为指定的辉度分布。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在激光的扫描方向上高辉度且没有辉度不均,并能够在上述 扫描方向上以指定的辉度分布输出激光的面状照明装置。另外,如果将从激光光源通过扫 描部导入入射面的激光光路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的空间中,则能够实现薄型且轻量的面状 照明装置。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激光的光量,使扫描上 述入射面的激光的光量与扫描速度的比保持恒定。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使扫描方向中的每单位区域的激光的光量恒定,所以能够使 导光板的辉度分布在扫描方向上变得均匀。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扫描部包括具有多个镜面的多边镜和用 于旋转驱动上述多边镜的驱动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激光对入射面的扫描。另外,将从激光光源通 过扫描部导入入射面的激光光路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的空间中时,通过使用多边镜作为扫 描部,能够实现薄型且轻量的面状照明装置。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导光板具有在与上述扫描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排列的多列入射面,上述多边镜的各镜面分别被制成让激光扫描上述各入射面中的一 列入射面,并用由上述各镜面反射的激光扫描上述各列入射面。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为多边镜的每个镜面改变作为扫描对象的入射面的列,所以 能够使用一个多边镜让激光扫描多列入射面。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多边镜的各镜面被调整成,其相对于上 述多边镜的转动轴的角度,按成为上述扫描对象的入射面的每一列而互不相同。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几乎不为各列入射面的每一列改变激光对多边镜的照射角度,也 可以将激光导入与上述多边镜的各镜面的角度对应的列的入射面。因此,能够使用结构简 单的多边镜,扫描多列的入射面,从而容易制作面状照明装置。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各入射面被分割为在上述扫描方向上排 列的多个扫描区域,上述控制部针对每个上述扫描区域分别控制扫描上述入射面的上述激 光的光量。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针对每个扫描区域分别控制扫描各入射面的激光的光量,所以能够为按入射面的列数乘以扫描区域的数所得的的数分割的上述导光板的主面的每个 区域进行辉度分布的调整。因此,在使用这种结构的面状照明装置作为液晶面板等的照明 时,能够根据作为显示对象的图像,为与上述扫描区域对应的每个区域调整液晶面板的辉 度分布,进行所谓的区域控制。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导光板上形成从上述主面的相反一侧 的背面突出,并在与上述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列部分导光部,上述各入射面被 分别设置在上述各部分导光部上。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各入射面形成在导光部的背面形成的多个部分导光部上,所以与 从导光板的端面入射激光的情况相比,能够縮短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激光的光路,降低与 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辉度不均。另外,蓝色激光具有易被导光板材料吸收的特性,但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縮短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激光的光路,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导光板 对蓝色激光的吸收,从而抑制导光板的出射光产生色彩不均。
此外,部分导光部还可以根据激光的扫描方向而沿着导光板的长边、短边中的其中之 一加以配置。
不论是沿着导光板的短边、还是长边来配置部分导光部,与激光从导光板的端面入射 的情况相比,都能够缩短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激光的光路,因此能够降低与扫描方向正交 的方向上的辉度不均。另外,不论是沿着导光板的短边还是长边来配置部分导光部,都能 够縮短在导光板内传播的激光光路,因此能够抑制导光板对蓝色激光的吸收,从而抑制导 光板的出射光产生色彩不均。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导光板的主面被分割为对应于上述各列 入射面在与上述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列发光区域,上述各发光区域,分别射出 从各自对应的上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上述各发光区域的面积随着对应于上述各发光区域 的入射面与上述多边镜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减小各发光区域的每个面积的激光光量的差异。也就是,虽然随 着入射面与多边镜之间的距离变长,多边镜的扫描角减小,能够射入上述入射面的激光光 量减小,但在上述结构中,山于入射面与多边镜的距离越长发光区域的面积越小,所以能 够使每单位面积的激光光量在各发光区域为相同的光量。因此,在使用上述结构进行使扫 描速度与光源光量之比恒定的控制时,即使加快多边镜的扫描速度,也无需增加扫描远的 入射面的激光光量,从而能够使用额定输出低的光源。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将由上述扫描部引导的激光反射至上述各入射面的反射板。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反射板让激光扫描入射面。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反射板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能够将由 上述扫描部引导的激光作为平行光反射至上述各列入射面。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使对各入射面的扫描角度相同,因此能够使每扫描一次的光 量在每个入射面相同。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上述扫描部也可以包括检流镜以及用于驱动上述检流镜的驱 动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激光对入射面的扫描。另外,将从激光光源通 过扫描部被导入入射面的激光光路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的空间中时,通过使用检流镜作为 扫描部,能够实现薄型且轻量的面状照明装置。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具有用于让上 述激光入射的入射面和用于让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射出的主面的导光板;以及让从上 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扫描上述入射面的扫描部,其中,上述扫描部包括具有多个镜面的 多边镜和用于驱动上述多边镜的驱动部,上述入射面通过在上述扫描部的激光的扫描方向 上排列的多个扫描区域而被预先分割,上述多边镜的各镜分别被制成让激光扫描各扫描区 域的其中之一的扫描区域。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减小上述多边镜的每个镜面的扫描角,因此能够减小每个扫描 区域的速度不均,其结果,即使对于照射整个入射面的激光的光量,也能够在扫描方向上 实现均匀化。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导光板的主面中的上述扫描方向上的辉度不 均。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多边镜的与其转动轴正交的剖面呈接近 椭圆形的多角形状。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以使各镜面的面积不同,并增加镜面数量,因此能够将上述入 射面细分为更细小的扫描区域,并且可以使其中之一的镜面的扫描角小于其他镜面的扫描 角,因此能够更细致地调整每个扫描区域的扫描速度的不均。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多个镜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镜面呈圆 筒面或椭圆筒面。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镜面为圆筒面或椭圆筒面,与镜面为平面时相比较能够减小扫 描角,因此通过适当设定圆筒面或椭圆筒面的曲率半径,可以设定所希望的扫描角。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控制上述激光光源的控制部,上述控 制部控制上述激光的光量,使扫描上述扫描区域的上述激光的扫描光量在上述各扫描区域 的每个扫描区域达到均匀。
根据这些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每个扫描区域的激光的扫描光量的不均,因此能够进 一歩抑制导光板的主面中的扫描方向上的辉度不均。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多边镜包括具有上述各镜面的镜主体和 轴支撑镜主体的转动轴,其中,上述转动轴被设置在上述镜主体的重心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镜主体稳定地高速转动。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配置在上述导 光板的背面一侧的导光部以及光学连接上述导光板主体与上述导光部的连接部,其中,上 述入射面被形成在上述导光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从扫描部或多边镜到入射面的激光光路配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一 侧,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将扫描光导入导光板。
在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激光光源包括分别射出红色、绿色、以 及蓝色的光源,从上述各光源射出的激光经过相同光路被导入上述入射面。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用简单的光学系统,构成可实现高辉度且色彩再现范围广的显 示器的面状照明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上 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中,上述面状照明装置作为从背面一侧照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 光照明装置而加以使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一种在扫描光的扫描方向上高辉度且没有辉度不均、能够以
指定的辉度分布显示R、 G、 B光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如果将从激光光源到入射面的
激光光路设定在导光板的背面的空间中,则能够实现薄型且轻量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面状照明装置的激光光源包括分别射出
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光源。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实现高辉度且色彩再现范围广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面状照明装置,由于使用高辉度且单色性强的激光光源,所以能
够以在扫描光的扫描方向上高辉度且抑制了辉度不均的状态显示R、 G、 B光。
而且,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作为背光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作为色彩再现范 围广的大面积且高辉度的薄型显示器装置而利用。此外,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面状照明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即便将导光板的主面设为大面积时,也能够减少从上述主面射出的激 光的辉度不均。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面状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用于大型显示器 装置中,也由于使用色彩再现范围广的激光光源,能够实现高辉度且没有辉度不均,并可 实现装置薄型化,因此在大型显示器或高辉度显示器等显示器领域中极为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光源,射出激光;导光板,具有用于让所述激光入射的入射面和用于让从所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射出的主面;扫描部,让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扫描所述入射面;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激光光源,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扫描所述入射面的所述激光的光量,使从所述主面射出的光的辉度分布在所述扫描部的激光的扫描方向上为指定的辉度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激光的 光量,使扫描所述入射面的激光的光量与扫描速度之间的比保持恒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部包括具有多 个镜面的多边镜和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多边镜的驱动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具有在与所述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列入射面, 所述多边镜的各镜面,分别被制成让激光扫描所述各入射面中的一列入射面,并用由所述各镜面反射的激光扫描所述各列入射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镜的各镜面被调整 成,其相对于所述多边镜的转动轴的角度按成为所述扫描对象的入射面的每一列而互不相 同。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入射面,被分割为在所述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扫描区域, 所述控制部,针对每个所述扫描区域分别控制扫描所述入射面的所述激光的光量。
7. 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光板上,形成有从所述主面的相反一侧的背面突出并在与所述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列部分导光部,所述各入射面,被分别设置在所述各部分导光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主面,被分割为对应于所述各列入射面在与所述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列发光区域,所述各发光区域,分别射出从各自对应的所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所述各发光区域的面积,随着对应于所述各发光区域的入射面与所述多边镜的距离增 大而减小。
9. 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所述扫描部引导的激光反射至所述各入射面的反射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具有将由所述扫描部引导的激光分别作为平行光反射至所述各列入射面的反射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部包括检流镜和用 于驱动所述检流镜的驱动部。
12. —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光源,射出激光;导光板,具有用于让所述激光入射的入射面和用于让从所述入射面入射的激光射出的 主面;以及扫描部,让从所述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扫描所述入射面,其中,所述扫描部,包括具有多个镜面的多边镜和用于驱动所述多边镜的驱动部, 所述入射面,通过在所述扫描部的激光的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扫描区域而被预先分割,所述多边镜的各镜,分别被制成让激光扫描各扫描区域的其中之一 的扫描区域。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镜的与其转动轴 正交的剖面呈接近椭圆形的多角形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镜面中的至 少其中之一的镜面呈圆筒面或椭圆筒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 所述激光光源的控制部,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激光的光量,使扫描所述扫描区域的所述激光的扫描光量在所 述各扫描区域的每个扫描区域达到均匀。
16.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镜包括具有所述各镜面的镜主体和轴支撑镜主体的转动轴,其中, 所述转动轴,被设置在所述镜主体的重心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背面一侧的导光部以及光学连接所述导光板主体与 所述导光部的连接部,其中, 所述入射面被形成在所述导光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包括分别射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光源,从所述各光源射出的激 光,经过相同的光路被导至所述入射面。
19. 一种液品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品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中,所述面状照明装置,作为从背面一侧照明所述液品显示面板的背光照明装置而加 以使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状照明装置的激光 光源包括分别射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光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扫描方向上不存在辉度不均并以指定的辉度分布显示的、高辉度且大面积的面状照明装置及使用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由控制部(20)控制扫描导光部(15)的扫描光(13)的扫描光量,出射光(16)在扫描光(13)的扫描方向(21)以指定的辉度分布从主面(17)射出。
文档编号F21V8/00GK101606099SQ20088000402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伊藤达男, 山本和久, 永田贵之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