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28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机构紧密配合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装置由于具有重量轻、紧凑及低能耗的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 工业领域。由于IXD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不是自发光的,因此IXD装置需要一种向液晶显 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由于与冷阴极荧光灯相比,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实现更低能耗、更好的抗外部 冲击、在小型和紧凑装置中更广的应用、更长的寿命、以及更快的切换速度,因此可以作为 背光模组中的光源。背光模组中,在使用LED时,从LED发出的光会在导光板入光面附近区 域内发生重叠。在这样的情况下,过量的光入射到该区域中会导致白点现象,该白点现象表 示比非重叠区域更亮的重叠区域所在的地方。这种白点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导光板与 LED之间没有紧密配合存在一定的公差。另外,导光板与LED之间的距离的增加相应地也会 增加IXD装置的尺寸。为了达到更高亮度,重要是实现LED的发光面与设置有LED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之 间的紧密接触,且保持LED与导光板之间的高接合效率,因此,当LED被设置在导光板的入 光面上时,其上安装有LED的电路板如柔性印刷电路板需要通过例如双面胶带等物将其固 定在导光板侧,但胶带在受到冷热冲击或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会影响其作为固定的作 用,而胶带在外部影响下失去固定则会造成LED定位不准,LED和导光板之间的紧密接触可 能减少,产生漏光、光源浪费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利用凹槽与凸块结构搭配体设计取代传统 的胶带定位,将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的定位的组装公差降至零,保证了发光二极管的组装 位置,同时避免了传统的胶带定位因翘曲引起的发光二极管组装不良。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发 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侧面,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位于该第一侧面。该背光模 组还包括至少一对凹槽以及一对凸块,每一该对凹槽分别相对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该对凸块相对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的该第一侧面的两端,与该对凹槽对应结合,并使该发 光二极管的该发光面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紧密接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凹槽为水滴形状或燕尾槽形状,所述凸块与该凹槽配
合设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凹槽为四边形形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凸块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两侧,该对凸块相对倾 斜设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凹槽的入口的大小小于该对凸块的横截面的大小。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凸块与该发光二极管一体成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凸块嵌设于该发光二极管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凸块为树脂材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印刷电路板,该发光二极管以电性连接 方式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2B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这种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例如为液 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无法以自行发光的方式 来显示画面,所以采用背光模组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请参见图1、图2A、图2B 和图3,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2B所示为根据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局部 放大示意图。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1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的个数由面 板尺寸的大小以及背光模组组件的具体结构等来决定。发光二极管2具有第一侧面21,而 且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面22位于第一侧面21。当然,背光模块实质上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和 反射片等组件(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对凹槽4以及一对凸块5,每一该对凹槽4分别相 对设置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12上,并分别与一个发光二极管2对应。该对凸块5相对设置 于发光二极管2的第一侧面21的两端,与该对凹槽4对应设置并结合定位,在该对凸块5 与该对凹槽4配合后,会使得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面22与导光板1的入光面12紧密接触。 其中,该对凸块5与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面22是分离的,这样能保证该对凸块不会挡住发 光面22。 请继续参见图1,导光板1是具有预定厚度的平面构件并且由透明的丙烯 (acry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塑料或玻璃制成。导光板1将通过它的入射表面(入 光面)12的线形光转换成面形光,并将面形光导向液晶显示面板。导光板1可以具有多个 V-形槽或凸出部分,用于将从入光面12入射的光射向相对的侧表面。上面提到的树脂材料 具有优良的光学和模制特性,以及具有相对良好的弹性特性,因此其适合作为导光板材料。 所以在导光板的侧端部开设的至少一对凹槽4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特性来抵抗与发光二极 管的一对凸块5配合所引起的挠曲形变。在导光板1的入光面12的至少一对凹槽4例如 可以被设置成水滴型,三角形或四边形。
通常地,发光二极管2包括有衬底部,衬底部上安装有LED芯片;以及发光部。发 光部具有基部,该基部与衬底部形成大体长方形的轮廓,且基部具有第一侧面,请继续参见 图2,LED的发光面22即位于第一侧面21上,另外,在第一侧面21的两端由基部向外凸出 的一对凸块5,发光面22设置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12相对。该对凸块5与发光二极管2可 以为一体成型。或者该对凸块5是嵌设于发光二极管2上,只要结合紧密,则并不影响凸块 与凹槽的配合。其中,该对凸块5例如可为树脂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方便卡入该对凹 槽4中。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上的该对凸块5也具有基本上与导光板1的该对凹槽4形 状相同的形状,例如为水滴型、三角形或四边形,只要该对凸块5不挡住发光二极管2的出 光面22就可以。另外,为了更好的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优选地,该对凹槽4的入口的大小 小于该对凸块5的横截面的大小,这样当该对凸块5利用其树脂材质的弹性特性卡入该对 凹槽4后不易脱离。当然,该对凹槽4的入口的大小也可以等于该对凸块5的横截面的大 小,因为在背光模组组装完成后,只要凸块与凹槽定位好就不容易产生移动或偏离。本发明中,发光二极管2和导光板1之间的接触部的互补凹凸结构不限于诸如本 实施例中的凸块和凹槽的配置情况,发光二极管2的凸块5可以另外设置成其他任意形状, 只需要满足能使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面22和导光板1的入光面12紧密配合,且不影响光 的出射。另外,通过将这种类型的凸块5容纳和设置在具有相对凸块5的互补形状的凹槽 4中,可以使光进入导光板1之后的光发射分布更广,而不会出现由于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 面22和导光板1的入光面12之间有间隙的存在影响LED2的出光角度,这有利于实现具有 更高和更均勻的亮度的背光模组。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可以将发光二极管 2的发光面22和导光板1的入光面12之间的间隙缩小为0,此时发光二极管2的出光角度 会增大,相对于现有技术在相同角度时LED的出光辐射面会更广,而且这种固定结构对光 学性能没有任何影响。另外,尽管未示出,发光二极管2通常会以电性连接方式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 (FPC)等电路板上,且例如电路板沿导光板1的平面设置。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或 显示装置中,由于发光二极管2是相对于导光板1的入光面12来设置,并且是利用凸块5 与导光板1的凹槽4配合,所以不需要用于将安装有LED的电路板固定到导光板上的构件 和工艺,或者是用于将LED本身固定到导光板上作为常规背光模组的构件和工艺,仍可以 将发光二极管适当且稳定地保持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发光二极管2可以被设置在导光板1的短侧或 长侧,并且可以有多个或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利用凹槽与凸块的 结构搭配体设计取代传统的胶带定位,使得LED的发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紧密接触,将 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的定位的组装公差降至零,保证了发光二极管的组装位置,增大了 LED 的出光角度,结果,可以使得在更宽的光束角的情况下,导光板能够用较少量的LED就能照 亮更大的区域。从而,此采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显著地减少尺寸。换言之,给 定相同尺寸的LCD,采用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LCD能具有比现有技术LCD更大的液晶面板。同时,本发明还避免了传统的胶带定位因翘曲引起的发光二极管组装不良或LED 发生移位或倾斜的现象。藉由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 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 利要求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 等性的安排。
权利要求
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侧面,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位于该第一侧面,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对凹槽,每一该对凹槽分别相对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一对凸块,该对凸块相对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的该第一侧面的两端,与该对凹槽对应结合,并使该发光二极管的该发光面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凹槽为水滴形状或燕尾槽形状,所 述凸块与该凹槽配合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凹槽为四边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凸块位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两 侧,该对凸块相对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凹槽的入口小于该对凸块的横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凸块与该发光二极管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凸块嵌设于该发光二极管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凸块为树脂材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印刷电路板,该发光二极管以电 性连接方式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 模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侧面,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位于该第一侧面。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对凹槽和一对凸块。每一该对凹槽分别相对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对凸块相对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的该第一侧面的两端,与该对凹槽对应结合,并使该发光二极管的该发光面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紧密接触。本发明利用凹槽与凸块结构搭配体设计取代传统的胶带定位,将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的定位的组装公差降至零,有效地提高LED和导光板之间的接合效率,同时避免了传统的胶带定位因翘曲引起的发光二极管组装不良。
文档编号F21V8/00GK101839422SQ20091012867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李育涛, 王敏怡, 陈红 申请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