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28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较佳地适用于被 设置在车室的仪表板等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被设置在车室的例如仪表板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公
知有如下所述的装置具有棒状导光体,在上述棒状导光体的 一端配置有光源,例如LED (发光二极管),将乂人光源射出的射 出光束从上述棒状导光体的一端向另 一端引导。
可是,将光源配置在与棒状导光体同一轴线上,与棒状导
置成与棒状导光体的一端的端面平行,因此照明装置存在整体
沿长度方向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对此,公开了一种将与棒状导光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作为射出方向地设置光源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0 - 331522号/>才艮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棒状导光体和光源的射出光
束垂直,因此存在难以高效率地将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束引导
到导光体,无法得到明亮的照明装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能高效率地将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束引导到导光体的车辆用 照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l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用内表面反射从设置在一端的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并向设置在长
度方向上的另 一端引导的棒状导光体;将与上述棒状导光体的 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射出方向并被配置在上述入光面附近 的光源;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入光面之间并将自上述光源射 出的射出光束引导到上述入光面的光导入体,使上述入光面面 对从上述光源所射出的射出光束的范围内。
此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二个以上的上
导到二个以上的上述棒状导光体的入光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l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能高效率地将 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束引导到棒状导光体。因此,能提高作为 照明的效率。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也能高效率地将 射出光束引导到多支棒状导光体的入光面,所以能提高作为照 明的效率。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整 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 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光导入体的结 构的立体图。
图5是阶段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组装 状态的立体图,(a)表示组装前的状态、(b)表示组装导光体 单元的状态、(c)表示将导光体单元与光导入体一体化的状态、(d)表示将导光体单元与光源单元一体化的状态的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纵剖视图,(a)是表 示实施例、(b)表示比较例l、 (c)表示比较例2的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测量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 亮度的实验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测量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亮度的 结果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变形例的纵剖 视图。
图IO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另 一变形例的 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图l所示的 车辆用照明装置1被安装在设置于车辆2的车室3内的仪表板4 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装入设置于杂物箱5的上端的左排气板6、 设置于仪表^反7的下侧的右排气板8,由线束(wire harness) L 与未图示电源电连接。这种安装在仪表板4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1将光照射到仪表板4上,作为间接照明能向车室3内提供光。
如图2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具有导光单元10和光源单元 11,上述导光单元10和上述光源单元11利用底座部12而被一体 化。导光单元10保持成使棒状导光体13露出于一侧表面10a。棒 状导光体13从一端10b向另 一端10c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多 支(在图2中为2支)。
光源单元1H皮配置在导光单元10的一端10b上,能够将光 从该一端10b供给到导光单元10。该光源单元ll鼓出形成在导光 单元10的另 一侧表面10d上,沿与导光单元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出射出光束。
这样构成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使导光单元10的另 一侧表面 10d例如与左排气才反6的表面抵接, <吏鼓出形成在另 一侧表面10d 上的光源单元11插入预先形成在该左排气板6的未图示的孔中 进行安装。从而,导光单元10的另一侧表面10d不露出于仪表板 4的表面,所以车辆用照明装置1能使露出在仪表板4的表面上的 部分作为整体而薄型化。
如图3所示,导光单元10具有棒状导光体13和保持部15。 棒状导光体13由圆柱状的线状构件构成,虽未图示,但最好使 用具有芯和包层的光纤。在该棒状导光体13的一端13a形成有入 光面16。该入光面16由与长度方向垂直地切断一奉状导光体13的 一端13a的面构成。
保持部15由塑料制的构件构成,能从另 一侧表面保持2支 棒状导光体13。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5具有比棒状导光体 13稍短的长度,沿 一侧表面的长度方向形成平行的2个截面呈大 致半圆状的槽。然后,保持部15通过将棒状导光体13与上述槽 嵌合,与棒状导光体13 —体化。
光源单元ll具有壳体18、作为光源的灯19以及光导入体 20,通过从线束L所供给的电源点亮灯19。壳体18在长度方向 的另 一端侧设有连接形成于线束L的一端的连接器(未图示) 的连接器通孔21,借助于连接器和线束L将所供给的电源供给 到内置的灯19上。在此,灯19最好使用LED。
底座部12由橡胶制,例如由EPDM(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 )橡胶制的构件构成,具有导光体保 持部23和光源保持部24。导光体保持部23能自如装卸地固定与 棒状导光体13 —体化的固定保持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 体保持部23由长方形状的框体构成,该框体由直线部25和封闭该直线部25的一端的端部26构成, 一侧表面23a开口,并且另一 侧表面23b设有底板27。从一侧表面23a插入导光单元10来固定 保持部15,从而该导光体保持部23与导光单元10—体化。而且, 在导光体保持部23的另 一侧表面23b上设有未图示的双面粘接 带。
光源保持部24由突出形成在导光体保持部23的一端侧的 另 一侧表面23b上的框体构成,能保持上述光源单元ll。
如图4所示,光导入体20的内表面由半^求状的构件构成, 具有插入灯19的灯用孔30和插入棒状导光体13的一端13a的导 光体用孔31。上述灯用孔30沿与导光体用孔31垂直的方向开口 。 而且,导光体用孔31的内端与半球状的内表面20a连结,被插入 的棒状导光体13的一端13a与上述内表面20a抵接,由此能在规 定位置保持棒状导光体13。这样构成的光导入体20在将灯19和 棒状导光体13组装的状态下,形成闭合空间,使得灯19的光不 漏到棒状导光体13以外的外部。而且,光导入体20的内表面20a 由镜面等反射面构成,以便能将灯19射出的射出光束高效率地 引导到棒状导光体13的一端13a。
而且,如所示图5的(a),壳体18设有穿过光导入体20的导 入体穿过部32。该导入体穿过部32是沿与壳体18的长度方向垂 直的方向开口而形成的,组装有上述灯19。
接着,对上述各构成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棒状导 光体13与保持部15嵌合,得到导光单元IO (图5的(b))。此时, 棒状导光体13的 一 端13a以从保持部15的 一端15a突出的状态而 嵌合。随后将从保持部15的一端15a突出的棒状导光体13的一端 13a插入到光导入体20的导光体用孔31中,导光单元10和光导入 体20被一体化(图5的(c))。
然后,将导入体穿过部32插入到光导入体20的灯用孔30中,导光单元IO、光源单元ll被一体化(图5的(d))。在此, 光导入体20为了能将灯19的射出光束高效率地引导到棒状导光 体13上,将形成于棒状导光体13的一端13a的入光面16保持在相 对于灯19的规定位置,即,将棒状导光体13保持于上述入光面 16面对从上述灯19射出的射出光束的规定范围内的位置。另夕卜, 在此所谓射出光束的规定范围是指从灯19的中心到导光体用孔 31侧的灯19的外^^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a)所
心轴线A,
表面和上述中心轴线A之间5。
这样,^皮一体化的导光单元10和上述光源单元11在将光源 单元11插入光源保持部24中的同时,用导光体保持部23固定保 持部15,从而得到车辆用照明装置l (图2)。
接着说明上述这样构成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各部的作用 和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l具有以与棒状导光体13 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射出方向的灯19,该灯19设在棒状导 光体13未露出的另 一侧表面10d上,从而设置在仪表板4上的情 况下,能使露出在仪表板4上的部分的厚度变薄。
出的射出光束的范围内,从而棒状导光体13用内表面将从入光 面16入射的光线反射而被向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光单元10的另 一端10c引导,车辆用照明装置l能从一端10b到另 一端10c地提 供光。
在该车辆用照明装置l中,用图7所示的方法确认形成在棒 状导光体13的一端13a上的入光面16和灯19间的位置与棒状导 光体13的亮度之间的关系。使棒状导光体13的长度方向成为水 平方向地将车辆用照明装置1固定在垂直立"^殳的壁W上,在离开该棒状导光体13表面lm的位置用色彩亮度计(TOPCON BM-5A) 40测量了棒状导光体13的亮度。作为在将上述入光面
心轴线A之间5的情况的例子(图6的(a)),准备了如下3种试 样;〖奉状导光体13的入光面16与灯19的中心轴线A对齐而插入 量为Omm(实施例);棒状导光体13的入光面16超过灯19的中心 轴线A地突出lmm而插入量为lmm (比较例l,图6的(b));棒 状导光体13的入光面16停留在灯19的中心轴线A的跟前5mm的 部位而插入量为-5mm (比较例2,图6的(c))。此外,分别测 量了如下3个部位的亮度棒状导光体13的入光面16附近的"入 口"、棒状导光体13的中央附近的"中央"、棒状导光体13的另一 端附近的"出口"。其结果表示于表1和图8。表l
<image>imag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image>从该结果可知,相对于插入量为o毫米(实施例)的试样,
插入量为l毫米(比较例l )和插入量为-5毫米(比较例2)的 试样在棒状导光体13的任何位置亮度都变小。
因此,车辆用照明装置l通过使入光面16位于导入体穿过 部32的导光体用孑L31侧的内表面和上述中心轴线A之间S,例 如,与灯19的中心轴线对齐,能高效率地将灯19的射出光束引 导到棒状导光体13上。
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 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形成在棒状导光 体13的 一 端13a的入光面16由与长度方向垂直地一皮切断而形成 的面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在 组装到光导入体20中的情况下,在灯用孔30所在的方向为上方 时,也可以由随着向前端去而向下倾斜的面构成。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了 2支棒状导光体13 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3支以上, 例如为图10所示的7支。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光导入体41构成 为以设置在中央的灯用孔30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棒状导光体 13。这种情况下,车辆用照明装置1以灯19为中心向360度整个 方向配置棒状导光体13,因此,例如能设置在车室3的顶板等上 而将光供给到较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内表面反射从设置在一端的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并向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引导的棒状导光体;将与上述棒状导光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射出方向并被配置在上述入光面附近的光源;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入光面之间并将自上述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束引导到上述入光面上的光导入体,使上述入光面面对从上述光源所射出的射出光束的范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二支以上的上述棒状导光体,上的上述棒状导光体的入光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将从光源射出的射出光束高效率地引导到导光体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内表面反射从设置在一端(13a)的入光面(16)入射的光线并向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引导的棒状导光体(13);将与上述棒状导光体(1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射出方向并被配置在上述入光面(16)附近的灯(19);将自上述灯(19)射出的射出光束引导到上述入光面(16)上的光导入体(20)。上述光导入体(20)使上述入光面(16)面对自上述灯(19)射出的射出光束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F21S8/10GK101586767SQ2009101291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岩井史郎, 川村朋贵, 村林大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