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28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照明装置,特别是较佳地适用于设置于 车室的支柱部等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室的例如支柱部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公
开了如下的车内照明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焚光灯, 在该壳体上,上下分开地设置有将光线沿平行方向放射的透过 窗、将光线沿下方放射的透过窗,在透过窗的内端和外端之间 分别形成有反射器,反射器将从荧光灯放射的光束向上述透过 窗引导(例如,专利文献l)。由此,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将自 荧光灯发出的光沿2个垂直的方向传输,该第l光线沿水平方向 放射到车内的顶棚上,第2光线垂直地朝向车内的活动空间照射 光,以便避开坐在座位上的乘车人,因此具有不会使乘车人晃 眼这样的效果。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7 - 164962号公报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虽以避开坐在座位的乘车人 的方式照射光,但光的一部分从透过窗直接向车内放射,因此 由于乘车人的位置、角度的不同,有可能荧光灯的光直接进入 乘车人的—见场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能防止光源的射出光直接进入到乘车人的视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l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使射出光轴朝向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反射部的光源,将 上述反射部反射上述光源的射出光而形成的反射光照射到壳体 外。
此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其特征 在于,上述壳体设置于车辆室内的支柱部,将上述反射光照射 到上述车辆的顶棚上。
此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明, 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反射光放射到外部的透过部, 在上述透过部上设有使被放射的反射光透过的滤光器。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能够通 过将上述反射部反射光源的射出光而形成的反射光照射到壳体 外,从而防止光源的射出光直接进入到乘车人的视场中。
此外,根据技术发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能利用 柔和且均匀反射光照亮车室的顶棚。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利用滤光 器使射出光进行各种变化,因此能提高演出效果。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 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 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光源单元的结 构的图,(a)是从基板侧看到的立体图,(b)从反射部侧看到 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纵 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 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使用 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 所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包括壳体2、内置在该壳体2中的后述的 光源单元,该车辆用照明装置1被固定于车室3的支柱部5,能够 将反射光朝着车室3的顶棚4照射。壳体2由塑料制的、例如聚丙 烯的呈倒三角形状的构件构成,外缘从表面侧向背面侧舒緩地 弯曲,上端形成有开口。在此,所谓支柱部5是指对支承设置于 车辆侧面的窗的两端的支柱。
由此,车辆用照明装置l形成为薄型的平板状,朝着车室3 的顶棚4照射反射光,能在较宽的范围内照亮车室3。
如图2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具有壳体2、光源单元10和 透镜25。在壳体2的背面2a上设有保持部7, 7、固定用内螺紋部 8和安装用内螺紋部9,能保持上述的光源单元IO。
保持部7, 7为左右一对,突出设置在壳体2的背面2a上,分 别形成有沿铅直方向贯穿设置的卡定孔12。而且, 一对保持部7, 7的铅直方向下侧分别设有安装用内螺紋部9,在该安装用内螺 紋部9的相面对的面上分别设有突条13。
此外,在壳体2的上端规定高度形成有缘部14,在壳体2背 面2a的中央,在从上述缘部14向下离开的位置形成有卡合凹部15。并且在壳体2的背面2a上,在下方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固定透 镜25的固定用内螺紋部8。在此,所谓规定高度是指将车辆用照 明装置1设置于支柱部5的情况下,透过部2 6成为壳体2的背光处 而光不能进入到用户的视场的高度。
光源单元10包括具有反射部18的支架19、被保持在该支架 19上的基板20。支架19除了反射部18之外,还包括与壳体2的背 面2a卡定的卡定部21, 21、挟持上述基板20的挟持部22、供与 基板20电连接的线束(未图示)进行巻绕的轴部23。该光源单 元10被卡定在壳体2的背面2a上之后,纟皮透镜25遮蔽。
透镜2 5具有水平地形成的透过部2 6和/人该透过部2 6的一 端26a的外缘垂下而形成的舌部27,由具有 一 定厚度的板状构件 构成。透过部26的另一端26b呈弯曲状突出,在中央的外缘设有 与卡合凹部15卡合的突起28。舌部27形成有供与安装用内螺紋 部9螺紋配合的螺钉B穿过的2个安装用通孔29, 29、供与固定 用内螺紋部8螺紋配合的螺钉B穿过的1个固定用通孔30、将线 束向外部引出的4秦线用通孔31。在上述舌部27的表面设有遮光 构件32。遮光构件32由具有緩冲性的柔软的板状构件,例如由 海绵构成,具有与舌部27大致相同的外形,形成有与安装用通 孔29, 29和接线用通孔31相对应地设置的孔33, 33, 33。
如图3所示,在基才反20的 一侧表面20a上i殳有2个作为光源的 LED (发光二极管)40,线束借助连接端子41与另 一侧表面20b 电连接。由此,基板20构成为能利用自线束供给的电源使LED40 发光。而且,基板20由大致的长方形状构成,下端缘20c被切除 到大致中央。
反射部18具有接受从LED40射出的射出光而进行反射的第 l反射板42、接受由第l反射板42所反射的反射光再进行反射的 第2反射板43。第l反射板42和第2反射板43都由大致长方形状的构件构 成,分别使形成在一侧表面的反射面42a、 43a相面对,在第l 反射^反42、第2反射才反43沿上下方向4晉开的状态下,由座部44 在下端接合,被配置成V字状。
这样,第1反射板42被设置在与LED40相面对的位置,接受 射出光而向斜上方反射。第2反射板43设置在与第l反射板42相 面对的位置,即被设置成与LED40平行,将由第1反射板42所反 射的反射光向斜上方反射。而且,第l反射板42的反射面42a、 第2反射板43的反射面43a具有大致相同的表面积。
第2反射板43在下半部分的中央部分形成有长方形孔45。 在第2反射板43的另 一侧表面43b上设有挟持部22。该挟持部22 由分别i殳置在长方形孔45的四个角的卡定爪22a、 22b、 22c、 22d 构成,形成为能挟持上述基板20。卡定爪22a、 22b、 22c、 22d 由从第2反射^反43的另 一侧表面43b朝着长方形孔45的内侧突出 设置的键状的构件形成。这样构成的挟持部22对使装有LED40 的 一侧表面20a面对长方形孔45的上述基板20进行挟持,从而支 架19和基板20被一体化。
卡定部21, 21突出^:置在第2反射玲反43的两侧。该卡定部 21, 21包括形成为与设置在壳体2的背面2a的保持部7, 7的卡 定孔12卡合的凸部48;设置在安装用内螺紋部9的相面对的面上 的突条13插入的凹部49。凸部48形成为向上方突出,凹部49形 成为使第2反射板43的侧面向内侧凹陷。
轴部23被设置在突出设置于上述座部44的下端的带片50 上。该轴部23从带片50垂直地向基板20的未设有LED40的另一 侧表面20b突出设置,沿铅直方向并列设置2个。
这样构成的光源单元IO通过使壳体2的背面2a与第l反射板 42的另 一侧表面42b相面对, 一边将突条13插入到卡定部21, 21的凹部49中 一边〗吏凸部48与卡定孔12卡定,从而安装在壳体2 上。
接着,将形成在透镜25的透过部26的另 一端26b的外缘的 突起28插入祐:设置在壳体2的背面2a上的卡合凹部15中。此时, 借助端子41与基板20的另 一侧表面20b电连接的线束穿过接线 用通孔31而^皮引出到外部。
接着,将螺钉B插入固定用通孔30中,使该螺钉B与固定用 内螺紋部8螺紋配合,将透镜25固定在壳体2上。利用双面粘接 带(未图示)等将遮光构件32粘贴在固定于该壳体2上的透镜25 的舌部27的表面上。
在此,车辆用照明装置l通过形成于壳体2的背面2a的卡合 凹部15形成在乂人上述缘部14向下方离开的位置上,透过部26#皮 固定在从壳体2的缘部14向下方离开的位置。
接着,对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照明装置l的各部的作用 和效果进行说明。车辆用照明装置l通过连通未图示的开关而供 给电源时,如图4所示,设置在基板20上的LED40朝着设置在壳 体2侧的第l反射板42射出射出光。该射出光被第l反射板42反 射。由于第1反射板42向上方倾斜,将所接受的射出光朝着配置 在透镜25侧的第2反射板43反射。将由该第l反射板42所反射的 反射光称为l次反射光。
l次反射光被第2反射板43反射。由于第2反射板43朝上方 倾斜,从而将接受的1次反射光朝着透过部26反射。将由该第2 反射板43所反射的反射光称为2次反射光。
这样,车辆用照明装置1从透镜25的透过部26将2次反射光 向外部照射。因此,车辆用照明装置1构成为使LED40的射出光 不从壳体2直接漏到壳体2的外部,从而能防止LED40的射出光 直接进入乘车人的一见场。使遮光构件32与车室3的支柱部5的表面抵接,将螺钉B从 支柱部5的背面穿过安装用通孔29,与安装用内螺紋部9螺紋配 合,由此该车辆用照明装置1被安装于支柱部5 (图5)。这样, 通过隔着遮光构件32被设置于支柱部5,车辆用照明装置l能防 止从封闭壳体2的背面2a的透镜25的舌部27和支柱部5的表面之 间漏出LED40的射出光、反射部18的反射光,能照射更加明亮 的光,并且能防止LED40的射出光直接进入到乘车人的浮见场。
此外,遮光构件32由具用緩冲性的柔软的板状构件构成, 从而与支柱部5表面贴紧,因此能可靠地防止从透过部26之外的 部位漏出射出光和反射光,并且由遮光构件32吸收车辆的振动 而能防止光源单元10的振动。因此,车辆用照明装置l能将 LED40的射出光只从透过部26向外部照射,因此能防止LED40 的射出光直接进入到乘车人的视场。
将由第1反射板42反射从LED40射出的射出光作为l次反射 光,还将由第2反射板43反射1次反射光而形成的2次反射光从透 过部26射出,由此车辆用照明装置l能更可靠地只将反射光照射 到壳体外。因此,车辆用照明装置1能防止LED40的射出光直接 进入到乘车人的^L场。
2次反射光是由第2反射板43进一步反射由第l反射板42反
射的1次反射光而形成的,所以车辆用照明装置1与以往相比, 能将更柔和的光照射到较宽的范围。
车辆用照明装置l通过透过部26纟皮固定在从壳体2的缘部 14向下方离开的位置,能更可靠地防止从透过部26射出的光进 入用户的一见场。
此外,基板20的下端缘20c大致切除到中央,从而构成为增 加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能提高冷却效果。
此外,透4竟25具有水平地形成的透过部26和,人该透过部26的 一 端26a的外纟彖垂下而形成的舌部27,在车室3的支柱部5上安 装该舌部27。因此,在车辆用照明装置l中,透镜25通过将使2 次反射光透过的透过部26和安装在支柱部5上的舌部27形成为 一体化的结构,能降低零件个数,削减制造工序。
而且,在车辆用照明装置l中,通过将反射部18与基板20 一体化,在第l反射板42和第2反射板43沿上下方向错开的状态 下设置成V字状,能形成为薄型,作为整体能小型化。
此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透过部26上装卸自如地i殳置 滤光器53。用户能根据带颜色的滤光器、有空心文字等的滤光 器、描绘有图案的滤光器等想照射到车室3的顶棚4部分的形态, 来适当地选择该滤光器53。
例如,在选择了描绘有图案的滤光器53的情况下,利用从 透过部26射出的反射光,能将图案P照射到车室3的顶棚4部分 上(图7)。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 装置l能将柔和的光照射到较宽的范围,因此能利用2次反射光 在顶棚4部分上描绘大的图案。
此外,通过将由黑色的橡胶材料构成的罩(未图示)包覆 在透过部26上来替代上述过滤器53,能遮断2次反射光。由此, 在车室3内设置多个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情况下,能够不在每个 各车辆用照明装置l上设置使电源连通、切断的开关地熄灯。
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以 各种变形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用照明装 置1设置成向车室3的顶棚4照射反射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 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成朝着车室3的地板照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用照明装置l设置在支 柱部5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 设置在门的内侧。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遮光构件32由海绵构成的情 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能防止LED40的射出 光、反射部18的反射光从透过部26以外的部位漏出壳体2的外部 就足够,例如,也可以由橡胶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使射出光轴朝向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反射部的光源,将上述反射部反射上述光源的射出光而形成的反射光照射到壳体外。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配置于车辆的室内的支柱部,将上述反射光照射到上述车辆的顶棚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反射光放射到外部的透过部,在上述透过部上设有使被放射的反射光透过的滤光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光源的光直接进入乘车人的视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车辆用照明装置(1)包括壳体(2)、使射出光轴朝向设置在上述壳体(2)内的反射部(18)的LED(40),将上述反射部(18)反射上述LED(40)的射出光而形成的反射光照射到壳体(2)外。通过将上述反射部(18)反射LED(40)的射出光而形成的反射光照射到壳体(2)外,能防止LED(40)的射出光直接进入到乘车人的视场。
文档编号F21S8/10GK101586768SQ2009101291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岩井史郎, 川村朋贵, 村林大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