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10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内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照亮车辆的不同内部区域的车内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发光装置包括光源以及杆状导光件,该杆状导光件沿光源的发光方向延伸并具有作为反射面的上表面以及作为发光面的下表面(参见例如,JP-A-2007-179962)。发光装置构造成使得杆状导光件的反射面在杆状导光件的延伸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反光槽,而且在这些反光槽中,靠近光源的反光槽形成于除反射面的位于那个位置处的中央部分之外的区域。 但是,JP-A-2007-179962的照明装置具有如下问题其仅能沿导光件的轴线方向输出相同的光照模式,因此,不可能根据不同的区域输出不同的光照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照明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
同的光照模式并利用唯一光源来照亮这些区域。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车内照明装置包括 光源,其设置在车辆内;以及 杆状导光件,其包括一个端面以及透明材料;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一个端
面输入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用于将所输入的光从所述一个端面沿所述杆状导光件的轴
线方向导引至另一端, 其中,所述杆状导光件包括 第一光发射区,用于根据第一光照模式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一被照射区域,以及 第二光发射区,用于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照模式的第二光照模式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二被照射区域。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可进行以下修改、变化以及这些修改和变化的组合。
(i)杆状导光件包括从所述一个端面顺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光发射区和所述第二光发射区;而且 相比第一光照模式,第二光照模式包括较宽的光分配特性。
(ii)第一光发射区包括形成于杆状导光件中的凹口。
(iii)第二光发射区包括形成于杆状导光件上的磨砂处理部。
(iv)第二光发射区包括形成于杆状导光件上的涂层部和印刷部。
(v)第一光发射区和第二光发射区形成为彼此远离。
(vi)杆状导光件包括另一个端面,用于沿轴线方向发射光以照亮车辆内的第三被
照射区域。
发明点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内照明装置构造成使得在杆状导光件的靠近光源的光输入侧设置具有相对较低的光损失的凹口,并在杆状导光件的远离光源的光输出侧设置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衰的磨砂处理部。因此,在该磨砂处理部处的光量不会不足。另外,通过使用凹口反射的点光发射(或光照)与通过使用磨砂处理部散射的宽范围光发射(或光照)可一起进行。此外,能够根据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光照模式并利用唯一光源来照亮这些区域,以便减少安装在车辆内的光源数目以降低生产成本。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车内照明装置的车辆内部的立
体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照明装置的杆状导光件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第一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其中,图3A是用于前乘客座椅
的光照区处的横截面图,而图3B是用于换档器面板的光照区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中间副仪表板主体处的第一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照明装置的杆状导光件的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第二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其中,图6A是用于操作区的光
照区处的横截面图,而图6B是用于车门开关区的光照区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照明装置的杆状导光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第三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其中,图8A是用于中间副仪表
板区的光照区处的横截面图,而图8B是用于手套箱区的光照区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图l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车内照明装置的车辆内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车辆内部设置有副仪表板(console box) IO,其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与乘客座椅之间;车门内饰20,其位于车门的内侧;以及仪表板30,其设置于车内的前侧。第一照明装置11安装在副仪表板10中,第二照明装置21安装在车门内饰20中,且第三照明装置31安装在仪表板30中。照明装置11、21以及31适于分别通过光源12、22以及32照亮多个区域。 副仪表板10设置有凹入式零钱箱10a、用于指示变速杆40的位置的变速面板10b、以及凹入式箱主体10c,这些部件顺序地从前侧向后侧设置。第一照明装置11具有用于导引从光源12发出的光的杆状导光件13,且杆状导光件13适于照亮零钱箱10a的内部区域、变速面板10b的显示区域以及箱主体10c的内部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照明装置11适于照亮乘客座椅的膝下区域50和后部座椅的搁脚区域51。
车门内饰20设置有凹入式操作部20a,其具有用于打开车门的把手60 ;开关面板20b,用于设置诸如动力调节车窗开关、门锁开关等开关70 ;凹入式拉手20c ;以及顶部敞开的箱式车门袋20d ;这些部件顺序地从前侧向后侧设置。第二照明装置21具有用于导引从光源22发出的光的杆状导光件23,且杆状导光件23适于照亮操作部20a的内部区域、开关面板20b的显示区域、拉手20c的设置区域以及车门袋20d的内部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照明装置21还构成设置在车门后端处的警报灯80。 仪表板30设置有后开式凹入的中间箱30a和设置在乘客座椅侧的手套箱30b,这些部件顺序地从驾驶员座椅向乘客座椅设置。第三照明装置31设置了用于导引从光源32发出的光的杆状导光件33,且杆状导光件33适于照亮中间箱30a的内部区域以及手套箱30b的内部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照明装置31适于照亮乘客座椅的搁脚区域90。 第一照明装置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照明装置的杆状导光件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第一照明装置11的杆状导光件13由透明材料形成,具有沿前后方向伸长的圆柱形形式,并具有端表面13a,从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该端表面13a输入,而且杆状导光件13适于沿轴线方向将光从端表面13a导引至另一端部侧。杆状导光件13设置有零钱箱用光发射区13b,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零钱箱10a的内部区域;乘客座椅用光发射区13c,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乘客座椅的膝下区域50 ;变速用光发射区13d,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变速面板10b的显示区域;以及箱主体用光发射区13e,用于按照磨砂处理光照模式照亮箱主体10c的内部区域,这些部件顺序地从一端设置。在此,在第一照明装置11中,将凹口光照模式称作为第一光照模式,并将磨砂处理光照模式称作为第二光照模式。变速面板10b用作为导光板,且从变速用光发射区13d发射的光可被输入至变速面板10b的端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区13b至13e彼此远离,且适于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输出光使得所述区域各自分别得以照亮。杆状导光件13在另一端处向下弯曲,且杆状导光件13的另一个端面13f适于沿轴线方向朝向后部座椅的搁脚区域51输出光。将另一个端面13f粗糙化以在宽范围内发射光。 零钱箱用光发射区13b、乘客座椅用光发射区13c以及变速用光发射区13d各自设置有形成于杆状导光件13(作为实心体)中的多个圆锥形凹口14。如图3A和图3B所示,每个凹口 14形成于光输出方向的相反侧使得在杆状导光件13中轴向传送的光可被反射至光输出方向。例如,如图3A所示,为了将光反射朝向乘客座椅侧,凹口 14可形成于驾驶员座椅侧。如图3B所示,为了将光反射朝向变速面板10b侧,凹口 14可背离变速面板10b形成。如图3A所示,可经由形成于副仪表板10中的开口 16将光输出至乘客座椅侧,且如图3B所示,可经由形成于副仪表板10中的开口 17将光输出至变速面板10b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发射区13b至13d中的每一个,凹口 14各自沿轴线方向按间隔设置。凹口 14的圆锥形形式根据发射区13b至13d中的每一个而设定成具有适当的直径和高度,使得对于发射区13b至13d中的每一个能获得不同的凹口光照模式。 箱主体用光发射区13e设置有形成于杆状导光件13上的磨砂处理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磨砂处理部15形成于光输出侧使得在杆状导光件13中轴向传送的光能够被散射。磨砂处理部15能够在比凹口 14宽的范围内发射光,且磨砂处理模式具有比凹口光照模式宽的光分布特性。但是,凹口 14能够以低于磨砂处理部15的损失来发射光。
5
图4是示出了中间副仪表板主体处的第一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4所示,为了将光输出至箱主体10c侧,磨砂处理部15优选形成于箱主体10c侧,原因是发射至法线的光,即,发射至杆状导光件13的外周的光的强度在磨砂处理部15处最高。如图4所示,光经由形成于副仪表板10中的开口 18输出至箱主体10c侦U。同时,即使当磨砂处理部15形成为背离箱主体10c时,由于磨砂处理部15还作用于对光进行散射和反射,所以能将光发射至箱主体10c侧。 在如上构造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当光从光源输入至杆状导光件13时,零钱箱10a的内部区域由在零钱箱用光发射区13b处反射的光照亮,乘客座椅的膝下区域50由在乘客座椅用光发射区13c处反射的光照亮,变速面板10b的显示区域由在变速用光发射区13d处反射的光照亮,箱主体10c的内部区域由在箱主体用光发射区13e处散射的光照亮,而且后部座椅的搁脚区域51由经另一个端面13f输出的光照亮。由此,能够根据所述各个区域采用不同光照模式利用唯一光源12来照亮多个区域,从而减少安装在车辆中的光源12的数目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一照明装置11中,具有相对较低的光损失的凹口 14设置于杆状导光件13的靠近光源12的光输入侧,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衰的磨砂处理部15设置于杆状导光件13的远离光源12的光输出侧。因此,磨砂处理部15处的光量不会不足。因而,由于箱主体用光发射区13e设置于比具有凹口 14的零钱箱用光发射区13b、乘客座椅用光发射区13c以及变速用光发射区13d消耗更多光的光输出侧,所以使用磨砂处理部15的宽范围光发射(或光照)与使用凹口 14的点光发射(或光照)能够一起进行。 此外,在第一照明装置11中,从杆状导光件13的另一个端面13f输出的光用于照亮后部座椅的搁脚区域使得输入至杆状导光件13的光能够在没有浪费的情况下得以使用,从而能够减小车辆的电池的负载。因而,这在实际使用中非常有利。另外,第一照明装置11构造成使得能够将光发射至副仪表板10的零钱箱10a、变速面板10b以及箱主体10c,并进一步发射至与它们相反的乘客座椅侧。因此,能够减少光源的数目以省去用于乘客座椅的光源,从而能够增大车辆的内部空间以改善乘坐性。
第二照明装置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二照明装置的杆状导光件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第二照明装置21的杆状导光件23由透明材料形成,具有沿前后方向伸长的圆柱形形式,具有端表面23a,从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该端表面23a输入,而且杆状导光件23适于沿轴线方向将光从端表面23a导引至另一端部侧。杆状导光件23设置有操作部用光发射区23b,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操作部20a的区域;开关用光发射区23c,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开关面板20b的安装区域;拉手用光发射区23d,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拉手20c的安装区域;以及车门袋用光发射区23e,用于按照磨砂处理光照模式照亮车门袋20d的内部区域,这些部件顺序地从一端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区23b至23e彼此远离,且适于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输出光使得所述区域各自分别得以照亮。杆状导光件23从一端向另一端线性地形成,且杆状导光件23的另一个端面23f在车门的后部处构成警报灯80。 操作部用光发射区23b、开关用光发射区23c以及拉手用光发射区23d各自设置有形成于杆状导光件23(作为实心体)中的多个圆锥形凹口24。如图6A和图6B所示,凹口24各自形成于光输出方向的相反侧使得在杆状导光件23中轴向传送的光可被反射至光输出方向。例如,如图6A所示,为了将光向上反射,凹口 24可形成于底侧。如图6B所示,为了将光反射朝向开关面板20b侦U,凹口 24可背离开关面板20b形成。如图6A所示,可经由形成于车门内饰20中的开口 26将光输出至操作部20a侦U,且如图6B所示,可经由形成于车门内饰20中的开口 27将光输出至开关面板20b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发射区23b至23d中的每一个,凹口 24各自沿轴线方向按间隔设置。凹口 24的圆锥形形式根据发射区23b至23d中的每一个而设定成具有适当的直径和高度,使得对于发射区23b至23d中的每一个能获得不同的凹口光照模式。车门袋用光发射区23e设置有形成于杆状导光件23上的磨砂处理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磨砂处理部25形成于光输出侧使得在杆状导光件23中轴向传送的光能够被散射。 在如上构造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当光从光源22输入至杆状导光件23时,把手60的操作部20a的区域由在操作部用光发射区23b处反射的光照亮,开关面板20b的安装区域由在开关用光发射区23c处反射的光照亮,拉手20c的安装区域由在拉手用光发射区23d处反射的光照亮,车门袋20d的内部区域由在车门袋用光发射区23e处散射的光照亮,而且车门的警报灯80通过经另一个端面23f输出的光而开启。由此,能够根据所述各个区域采用不同光照模式利用唯一光源22来照亮多个区域,从而减少安装在车辆中的光源22的数目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二照明装置21中,具有相对较低的光损失的凹口 24设置于杆状导光件23的靠近光源22的光输入侧,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衰的磨砂处理部25设置于杆状导光件23的远离光源22的光输出侧。因此,磨砂处理部25处的光量不会不足。因而,使用磨砂处理部25的宽范围光发射(或光照)与使用凹口 24的点光发射(或光照)能够一起进行。
此外,在第二照明装置21中,从杆状导光件23的另一个端面23f输出的光用于对车门的打开进行报警使得输入至杆状导光件23的光能够在没有浪费的情况下得以使用。另外,第二照明装置21构造成使得能够将光发射至设置成相对较向上的操作部20a并发射至设置成相对较向下的开关面板20b、拉手20c以及车门袋20d。因此,能够减少光源的数目以提高车门内饰20的设计自由度,从而能够简化车门内饰20的内部线路。
第三照明装置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三照明装置的杆状导光件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第三照明装置31的杆状导光件33由透明材料形成,具有沿前后方向伸长的圆柱形形式,具有端表面33a,从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该端表面33a输入,而且杆状导光件33适于沿轴线方向将光从端表面33a导引至另一端部侧。杆状导光件33设置有中间箱用光发射区33b,用于按照凹口光照模式照亮中间箱30a的内部区域;以及手套箱用光发射区33c,用于按照磨砂处理光照模式照亮手套箱30b的内部区域,所述中间箱用光发射区33b以及手套箱用光发射区33c顺序地从一端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区33b和33c彼此远离,且适于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输出光使得所述区域各自分别得以照亮。杆状导光件33在另一端处向下弯曲,且杆状导光件33的另一个端面33d适于沿轴线方向朝向乘客座椅的搁脚区域90输出光。将另一个端面33d粗糙化以在宽范围内发射光。
中间箱用光发射区33b设置有形成于杆状导光件33(作为实心体)中的多个圆锥形凹口 34。凹口 34形成于光输出方向的相反侧使得在杆状导光件33中轴向传送的光可被反射至光输出方向。例如,如图8A所示,可经由形成于仪表板30中的开口 36将光输出至中间箱30a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口 34各自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手套箱用光发射区33c设置有形成于杆状导光件33上的磨砂处理部35。在本实施方式中,磨砂处理部35形成于光输出侧使得在杆状导光件33中轴向传送的光能够被散射。如图8B所示,可经由形成于仪表板30中的开口 37将光输出至手套箱30b侧。
在如上构造的第三照明装置31中,当光从光源32输入至杆状导光件33时,中间箱30a的内部区域由在中间箱用光发射区33b处反射的光照亮,手套箱30b的内部区域由在手套箱用光发射区33c处散射的光照亮,而且乘客座椅的搁脚区域90由经另一个端面33d输出的光照亮。由此,能够根据所述各个区域采用不同光照模式利用唯一光源32来照亮多个区域,从而减少安装在车辆中的光源32的数目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三照明装置31中,具有相对较低的光损失的凹口 34设置于杆状导光件33的靠近光源32的光输入侧,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衰的磨砂处理部35设置于杆状导光件33的远离光源32的光输出侧。因此,磨砂处理部35处的光量不会不足。此外,在第三照明装置31中,从杆状导光件33的另一个端面33d输出的光用于照亮乘客座椅的搁脚区域90使得输入至杆状导光件33的光能够在没有浪费的情况下得以使用。另外,第三照明装置31构造成使得能够减少光源的数目以简化仪表板30的内部线路。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杆状导光件13、23以及33具有圆形横截面,但是它们可具有任意的横截面,例如,矩形横截面。此外,尽管凹口 14、24以及34具有圆锥形形式,但是它们可具有任意形式,例如,三棱锥或三角槽形式。替代磨砂处理部15、25以及35,可在杆状导光件上形成或设置白色涂层或印刷等、或者反射金属。白色涂层和印刷的光衰量高于凹口和磨砂处理部。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分别用于副仪表板10、车门内饰20以及仪表板30照明装置11、21以及31,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应用于车辆内的顶棚内饰、车厢内饰等。 尽管已为了完全且清楚公开的目的而相对于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了本发明,但所附权利要求并未因此受到限制,而应当解释为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正当属于本申请所提出的基本教导范围内的所有改型和替换构造。
权利要求
一种车内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其设置在车辆内;以及杆状导光件,其包括一个端面以及透明材料;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一个端面输入所述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用于将所输入的光沿所述杆状导光件的轴线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面导引至另一端,其中,所述杆状导光件包括第一光发射区,用于根据第一光照模式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一被照射区域,以及第二光发射区,用于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照模式的第二光照模式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二被照射区域。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内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杆状导光件包括从所述一个端面顺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光发射区和所述第二光发 射区;而且相比所述第一光照模式,所述第二光照模式具有较宽的光分配特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光发射区包括形成于所述杆状导光件中的凹口 。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光发射区包括形成于所述杆状导光件上的磨砂处理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光发射区包括形成于所述杆状导光件上的涂层部或印刷部。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光发射区和所述第二光发射区形成为彼此离开。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杆状导光件包括另一个端面,用于沿所述轴线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 三被照射区域。
全文摘要
一种车内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其设置在车辆内;以及杆状导光件,其包括一个端面以及透明材料;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一个端面输入透明材料;所述透明材料用于将所输入的光沿所述杆状导光件的轴线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面导引至另一端。所述杆状导光件包括第一光发射区,用于根据第一光照模式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一被照射区域;以及第二光发射区,用于根据不同于所述第一光照模式的第二光照模式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的方向发射光以照亮所述车辆中的第二被照射区域。
文档编号F21S8/10GK101713514SQ20091017774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9日
发明者丸井由纪子, 稻垣聪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