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光式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65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光式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光式照明装置,尤其涉及利用不同发光功率的光源的结
合,形成一均匀的照明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发光二极管亮度与近似白光发光二极管制造良率的提升,使得以白光 二极管取代传统钨丝灯泡或日光灯管作为照明的装置,已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白光发光二极管除了在亮度与制作良率上的改进外,仍然有些问题仍需要 去解决。例如若要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大面积或高亮度的照明,其传统上仍需要借由结 合多个发光二极管同时产生光源,使其在光强度上共同作用。然而,上述方式虽可获得亮度 的提升,但多个发光二极管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光源会产生干涉,使得亮度不均匀(即呈现 亮_暗周期性的排列),亦或者是发生影像重叠的现象(称为鬼影现象),而容易让使用者 的眼睛产生疲劳与不舒服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混光式照明装置,用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混 合,而减少鬼影的现象。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包含一基板;至少一第一光源组, 每一第一光源组具有一第一发光单元,且设置于该基板上,用以产生一第一发光源;复数第 二光源组,各具有复数第二发光单元,且设置于该基板上,用以产生一第二发光源;以及一 光源驱动模块,用以驱动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且分别地提供该至 少一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不同的驱动电流;其中,每一第一光源组被相邻的 二第二光源组夹挤于中央,而使该至少一第一光源组及该些第二光源组排列成长条状。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发光单元中的驱动电流至少为第二发光单元的 驱动电流的十倍。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角选自60度至180度中的其一角度,每一第二 发光单元的发光角系选自60度至140度中的其一角度。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40至 58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300mcd至2200mcd的光强度值。 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可为发光二极管,即,一个第二发光单元为一颗发光二极管。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可为120U32、275、220或148个第二发 光单元。其中,148个第二发光单元共分为五组第二光源组,分别为三组的28个第二发光 单元及二组的32个第二发光单元;120、132个第二发光单元则平均分为四组第二光源组; 275、220个第二发光单元则平均分为五组第二光源组。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为120个时,每30个第二发 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面积的长度为14公分,宽度为2公 分。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为132个时,每33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面积的长度为12公分,宽度为2公 分。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为275个时,每55个第二发 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面积的长度为18公分,宽度为2公 分。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为220个时,每44个第二发 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面积的长度为20公分,宽度为2公 分。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的数量为148个时,每32个第二发 光单元组成二组的第二光源组,每28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三组的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二光 源组于该基板上面积的长度为10公分,宽度为2公分。 由此,由不同光强度和/或不同排列方式的发光单元进行混光即可使本实用新型 的混光式照明装置所发射出的光线均匀,而可减少鬼影的现象,并使使用者的眼睛不易疲劳。

图1本实用新型于第一[0015]图2本实用新型于第一[0016]图3本实用新型于第二[0017]图4本实用新型于第三[0018]图5本实用新型于第四[0019]图6本实用新型于第五[0020]图7本实用新型于第六[002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2]1混光式照明装置2光流明10基板16驱动模块102第二光源组104第一光源组122第二发光单元142第一发光单元Ids第一驱动电流Idf第二驱动电流d长度w宽度a第一发光角Ls第一发光源13第二发光角
-实施例的混光式 -实施例的混光式 .实施例的混光式 :实施例的混光式 l实施例的混光式 :实施例的混光式 :实施例的混光式
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照明装置的剖面视图,
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5[0037] Lf 第二发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参阅图l,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一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 中,混光式照明装置1包含基板10与驱动模块16。基板10具有复数发光区域,如图1所示 的第一光源组104及第二光源组102,于第一光源组104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142, 而于第二光源组102上则设有复数第二发光单元122。其中,每一发光单元可为一颗发光 二极管。为达混光的目的,如图1所示,第一光源组104被相邻的二第二光源组102夹挤于 中央,而使第一光源组104及此二第二光源组102排列成长条状,此外,第二光源组102中 的每一个第二发光单元122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具有不同的发光功率值,较佳地,第一 发光单元142的驱动电流至少为第二发光单元122的驱动电流的十倍,例如为10、11、12、 13、 14、 15倍等,最佳为14倍。举例来说,第二发光单元122的驱动电流为350mA (毫安), 第一发光单元142的驱动电流则为25mA(毫安)。上述中,低功率发光单元与高功率发光单 元的区别,可利用不同特性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和/或于前述发光二极管施加不同的驱动电 流,而产生低功率与高功率的发光源。其中,第一发光单元142与第二发光单元122可为白 光发光二极管。驱动模块16用以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42及第二发光单元122。 举例而言,驱动模块16可提供第一驱动电流Ids用以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42,以 及提供第二驱动电流Idf用以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22。举例而言,驱动模块16驱动第二发 光单元122时,其所产生的驱动电流的范围大约介于16-30mA(毫安)之间。此外,于一较 佳实施例中,利用上述所产生的驱动电流,可分别地驱动第二光源组102中大约30-60颗 的发光二极管(即第二发光单元122),且每一颗发光二极管大约可产生1000-2400mcd(毫 烛光,亦即表示发光源于单位面积内的发光强度)的光强度值(Luminous intensity),而 1000-2400mcd大约为4. 7-5. 7Lm的光通量值(Luminous Flux)。较佳地,该些第二发光单 元122-平均设置于长度d介于10-20公分(cm),宽度w约2公分(cm)的该第二光源组102 的面积内(基板10上的面积)。再者,驱动模块16亦提供第一驱动电流Ids驱动第一发 光单元142,且其所产生的驱动电流的范围大约160mA(毫安)以上,使其产生大约40_80Lm 的光通量值。上述中,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的发光单元和/或配合其驱 动电流所产生的高/低功率发光单元共享的混光式照明装置以进行光的混合,加上本实用 新型对于发光单元的数量与距离上的安排,使高低功率发光单元所发射出的光线得以混合 成均匀的光线而减少鬼影现象。 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一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剖面视图。于本实施例 中,第一发光模块104用以产生具有第一发光角a的第一发光源Ls;而第二光源组102用 以产生具有第二发光角13的第二发光源Lf。较佳地,第一发光角a的范围可选自60度至 180度中的其一角度,且第二发光角13的范围可选自60度至140度中的其一角度。于此, 混光式照明装置的光流明2为结合具有第一发光角a的第一发光源Ls的光流明与具有第 二发光角13的第二发光源Lf的光流明的总光流明值。其中,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 40至58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300mcd至2200mcd的光强度值。
6[0042] 参阅图3-图7,为本实用新型于各个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于该些 实施例中,混光式照明装置分别地包含复数光源组,其可区分复数第一光源组104与复数 第二光源组102。其中,第一发光单元142设于第一光源组104,第二发光单元122设于第 二光源组102。 接着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二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此实施 例中包含三组第一光源组104,四组第二光源组102。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为1颗发光二 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102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共为120颗的发光二极管,一个第 二发光单元122即为一颗发光二极管,且每30个第二发光单元122组成一第二光源组102。 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平均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二光源组102中,亦即在各个第二光源组 102中分别地设置有30个第二发光单元122,且分布在长度d为14公分(cm)且宽度w为 2公分(cm)的第二光源组102的面积中。此外,三组的第一光源组104设置于相邻的二第 二光源组102的中央。 于此第二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产生47Lm的光通量值,而每一第二发 光单元122产生1800mcd的光强度值。此外,第一发光角a与第二发光角|3分别为120 度角。 接着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三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此实施 例中包含三组第一光源组104,四组第二光源组102。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为1颗发光二 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102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共为132颗的发光二极管,一个第 二发光单元122即为一颗发光二极管,且每33个第二发光单元122组成一第二光源组102。 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平均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二光源组102中,亦即在各个第二光源组 102中分别地设置有33个第二发光单元122,且分布在长度d为12公分(cm)且宽度w为 2公分(cm)的第二光源组102的面积中。此外,三组的第一光源组104设置于相邻的二第 二光源组102的中央。 于此第三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产生45Lm的光通量值,而每一第二发 光单元122产生1500mcd的光强度值。此外,第一发光角a与第二发光角|3分别为120 度角。 接着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于第四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此实施 例中包含四组第一光源组104,五组第二光源组102。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为1颗发光二 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102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共为275颗的发光二极管,一个第 二发光单元122即为一颗发光二极管,且每55个第二发光单元122组成一第二光源组102。 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平均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二光源组102中,亦即在各个第二光源组 102中分别地设置有55个第二发光单元122,且分布在长度d为18公分(cm)且宽度w为 2公分(cm)的第二光源组102的面积中。此外,四组的第一光源组104设置于相邻的二第 二光源组102的中央。 于此第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产生47Lm的光通量值,而每一第二发 光单元122产生1900mcd的光强度值。此外,第一发光角a与第二发光角|3分别为120 度角。 接着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于第五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此实施例 中亦包含四组第一光源组104,五组第二光源组102。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为1颗发光二
7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102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共为220颗的发光二极管,一个第 二发光单元122即为一颗发光二极管,且每44个第二发光单元122组成一第二光源组102。 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平均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二光源组102中,亦即在各个第二光源组 102中分别地设置有44个第二发光单元122,且分布在长度d为20公分(cm)且宽度w为 2公分(cm)的第二光源组102的面积中。此外,四组的第一光源组104设置于相邻的二第 二光源组102的中央。 于此第五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系产生58Lm的光通量值,而每一第二 发光单元122产生2200mcd的光强度值。此外,第一发光角a与第二发光角|3分别为120 度角。 接着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于第六实施例的混光式照明装置的示意图。此实 施例中亦包含四组第一光源组104,五组第二光源组102。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为1颗发 光二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102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共为148颗的发光二极管,一 个第二发光单元122即为一颗发光二极管,且每32个第二发光单元122组成二组的第二光 源组102,每28个第二发光单元122组成三组的第二光源组102,且如图7所示,具有32个 第二发光单元122的第二光源组102系位于长条状排列的二外侧。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 平均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二光源组102中,亦即该些第二发光单元122依28个及32个的 不同数量平均分布在不同的第二光源组102中,该第二光源组102面积的长度d为10公分 (cm)且宽度w为2公分(cm)。此外,四组的第一光源组104设置于相邻的二第二光源组 102的中央。 于此第六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发光单元142产生40Lm的光通量值,而每一第二发 光单元122产生1300mcd的光强度值。此外,第一发光角a与第二发光角|3分别为60度 角。 由此,不同光强度和/或不同排列方式的发光单元进行混光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的 混光式照明装置所发射出的光线均匀,而可减少鬼影的现象,并使使用者的眼睛不易疲劳。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 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 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至少一第一光源组,每一第一光源组具有一第一发光单元,且设置于该基板上,用以产生一第一发光源;复数第二光源组,各具有复数第二发光单元,且设置于该基板上,用以产生一第二发光源;以及一光源驱动模块,用以驱动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且分别地提供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发光单元不同的驱动电流;其中,每一第一光源组被相邻的二第二光源组夹挤于中央,而使该至少一第一光源组及该些第二光源组排列成长条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中的驱动电流 至少为第二发光单元的驱动电流的十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角选 自60度至180度中的其一角度,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角选自60度至140度中的其一 角度。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 用以产生40至58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300mcd至2200mcd的光强度值。
5.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三组的该第 一光源组,四组的该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为1颗发光二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 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共为120颗发光二极管,每30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 47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800mcd的光强度值。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面 积的长度为14公分,宽度为2公分。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发 光单元的发光角为120度。
9.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三组的该第 一光源组,四组的该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为1颗发光二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 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共为132颗发光二极管,每33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 45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500mcd的光强度值。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面积的长度为12公分,宽度为2公分。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 发光单元的发光角为120度。
13.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四组的该第 一光源组,五组的该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为1颗发光二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 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共为275颗发光二极管,每55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 47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900mcd的光强度值。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 面积的长度为18公分,宽度为2公分。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 发光单元的发光角为120度。
17.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四组的该第 一光源组,五组的该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为1颗发光二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 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共为220颗发光二极管,每44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一第二光源组。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 58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2200mcd的光强度值。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 面积的长度为20公分,宽度为2公分。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 发光单元的发光角为120度。
21.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四组的该第 一光源组,五组的该第二光源组,每一第一发光单元为1颗发光二极管,于该些第二光源组 中,该些第二发光单元共为148颗发光二极管,每32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二组的第二光源 组,每28个第二发光单元组成三组的第二光源组,且具有32个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光源组 位于长条状排列的二外侧。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发光单元用以产生 40Lm的光通量值,且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用以产生1300mcd的光强度值。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光源组于该基板上 面积的长度为10公分,宽度为2公分。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混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些第二 发光单元的发光角为6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光式照明装置,其包含第一光源组、第二光源组与光源驱动模块。第一光源组具有一第一发光单元,且设置于基板上。第二光源组具有复数第二发光单元,且设置于基板上。光源驱动模块提供不同的驱动电流以分别地驱动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其中,每一第一光源组被相邻的二第二光源组夹挤于中央,而使该至少一第一光源组及该些第二光源组排列成长条状。由此,利用不同光强度的发光单元进行光强度的混和即可使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整体提供稳定且均匀的一发光源。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1517706SQ200920174698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友诚 申请人:高基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