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16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设有遮蔽层的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模块的发光源大多为单一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或冷阴极萤光灯管(CCFL)。如果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可以提供比冷阴极萤光灯管更好的演色性, 但是其辉度表现低于冷阴极萤光灯管。因此,如果同时采用二者作为发光源,则可以提供高辉度及高演色性。参考图1及图2,分别显示现有背光模块的剖视及俯视示意图。该背光模块1包括一导光板11、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1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3。该导光板11具有一出光面 111、一底面112、二个侧面113、114。该出光面111相对该底面112,所述侧面113、114位于该出光面111及该底面112之间。所述冷阴极萤光灯管12面对该底面112,使得所述冷阴极萤光灯管12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底面112进入该导光板11。所述发光二极管13面对所述侧面113、114,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13所产生的光线经由所述侧面113、114进入该导光板11。该背光模块1的缺点如下,所述冷阴极萤光灯管12及所述发光二极管13的光线并无法在该导光板11内完全均勻混合成白光,而会在该出光面111邻近所述发光二极管13 区域形成二个色差区域14,在所述色差区域14内的光线为混光后不正常的偏红白光。因此,所述色差区域14会影响该背光模块1的表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富进步性的设有遮蔽层的导光板的背光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第一光源、至少一第二光源及至少一遮蔽层。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及至少一侧面。该至少一第一光源面对该底面,使得该至少一第一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底面进入该导光板。该至少一第二光源面对该至少一侧面,使得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至少一侧面进入该导光板。 该至少一遮蔽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的一部分,用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在该背光模块中,由于该至少一遮蔽层可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进而可以降低该至少一第一光源及该至少一第二光源的光线在该导光板内混光后出现局部偏红白光的色差情况,因此可在该导光板内得到较均勻混合的白光, 提高该背光模块的表现。


图1显示现有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2显示现有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显示图3的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图5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及图6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现有背光模块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1导光板12冷阴极萤光灯管13发光二极管14色差区域21导光板22第一光源23第二光源24 遮蔽层31 导光板32 第一光源33 第二光源34 遮蔽层35 开槽41 导光板42第一光源43第二光源44 遮蔽层111出光面112 底面113 侧面114 侧面211出光面212 底面213 侧面214 侧面241遮蔽层的底端311出光面312 底面313 侧面
314 侧面411出光面412 底面413 侧面414 侧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3,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该背光模块2包括一导光板21、至少一第一光源22、至少一第二光源23及至少一遮蔽层对。该导光板21具有一出光面211、一底面212及至少一侧面。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侧面为二个侧面213、214。该出光面211相对该底面212,所述侧面213、214设置于该出光面211及该底面212之间。该至少一第一光源22面对该底面212,使得该至少一第一光源22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底面212进入该导光板21。该至少一第二光源23面对该至少一侧面213、214,使得该至少一第二光源23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至少一侧面213、214进入该导光板21。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光源22为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其与该底面212间隔一间距,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23为多个发光二极管。该至少一遮蔽层M设置于该导光板21的至少一侧面213、214的一部分,用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23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21。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遮蔽层M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第一、该至少一遮蔽层M为一反射层,用以反射该至少一第二光源23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该反射层可以是一反射膜,其涂布于该至少一侧面213、214。或者,该反射层可以是一反射片,其贴附于该至少一侧面213、214。第二、该至少一遮蔽层M为一半穿透层,其穿透率系可介于30% 100%之间。第三、该至少一遮蔽层M的反射率可小于5 %,且穿透率可小于10%。优选地,该遮蔽层的材质可为涂料、颜料或油墨,更优选地前述为黑色的涂料、颜料或油墨。此外,该遮蔽层亦可以多个点状结构方式形成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上。参考图4,显示图3的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一遮蔽层M的面积为侧面213的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或者,每一遮蔽层M的高度吐为侧面213的高度
H1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优选地,该至少一遮蔽层M设置于该侧面213的下半部。更优选地,该底面212 及该侧面213相交于一交线,该至少一遮蔽层M的底端241与该交线切齐。在该背光模块2中,由于该至少一遮蔽层M可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23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21,进而可以降低该至少一第一光源22及该至少一第二光源 23的光线在该导光板21内混光后出现局部偏红白光的色差情况,因此可在该导光板21内得到较均勻混合的白光,提高该背光模块2的表现。参考图5,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该背光模块3包括一导光板31、至少一第一光源32、至少一第二光源33及至少一遮蔽层34。该导光板31具有一出光面311、一底面312及二个侧面313、314。该底面312具有至少一开槽35,用以容置该至少一第一光源32,该至少一开槽35的侧壁为该底面312的一部分。该至少一第一光源32面对该底面312,该至少一第二光源33面对所述侧面313、 314。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光源32为多个冷阴极萤光灯管,该至少一第二光源33 为多个发光二极管。该至少一遮蔽层34设置于该导光板31的至少一侧面313、314的一部分,用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33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31。参考图6,显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该背光模块4包括一导光板41、至少一第一光源42、至少一第二光源43及至少一遮蔽层44。该导光板41具有一出光面411、一底面412及二个侧面413、414。该至少一第一光源42面对该底面412,该至少一第二光源43面对所述侧面413、414。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光源42为多个发光二极管,该至少一第二光源43亦为多个发光二极管。该至少一遮蔽层44设置于该导光板41的至少一侧面413、414的一部分,用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43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41。此外,补充说明的是,本发明遮蔽层可具有多个微结构,而具有多个微结构(未显示)的遮蔽层,其穿透率可介于30% 100%之间。而这些微结构可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一体成型,如采用射出成型、押出成型、压制成型、滚压成型方式等。此外,亦可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以喷砂制造方法、激光制造方法等方式将微结构形成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上。关于微结构的形成方式,并不以上述为限,凡是可在膜片上形成微结构的方式,皆可应用于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上。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发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列。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及至少一侧面;至少一第一光源,面对该底面,使得该至少一第一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底面进入该导光板;至少一第二光源,面对该至少一侧面,使得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光线经由该至少一侧面进入该导光板;以及至少一遮蔽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该至少一侧面的一部分,用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出光面相对设置于该底面,该至少一侧面位于该出光面及该底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光源为多根冷阴极萤光灯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光源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光源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具有至少一开槽,用以容置该至少一第一光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遮蔽层为一反射层,用以反射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反射层为一反射膜,其涂布于该至少一侧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反射层为一反射片,其贴附于该至少一侧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遮蔽层为一半穿透层,其穿透率介于 30% 100%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遮蔽层的反射率小于5%,且其穿透率小于1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遮蔽层的材质为涂料、颜料或油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蔽层具有多个微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蔽层的穿透率介于30% 100%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遮蔽层与该导光板的该至少一侧面为一体成型。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该遮蔽层的面积为该侧面的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该遮蔽层的高度为该侧面的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至少一遮蔽层设置于该至少一侧面的下半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底面及该至少一侧面相交于一交线,该至少一遮蔽层的底端与该交线切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第一光源、至少一第二光源及至少一遮蔽层。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及至少一侧面。该至少一第一光源面对该底面,该至少一第二光源面对该至少一侧面。该至少一遮蔽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面的一部分,用以阻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所产生的部分光线进入该导光板。由此,可在该导光板内得到较均匀混合的白光,提高该背光模块的表现。
文档编号F21V13/02GK102345804SQ20101024307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余鸿文, 林文冠, 甘郁菱, 许宝元 申请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