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板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92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板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板组装装置(ASSEMBLINGAPPARATUS OFBACK LIGHT UNIT),其通过利用剥离附着于LCD面板的保护膜的旋转组件和装配LGP的穿梭机(shuttle)的自动化工序组装背光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工序的间隔时间(tact-time)延迟,并通过其有机结合组装背光板的整个工序,从而均衡各工序间的作业时间,并进而大大提高各不同工序的生产能力,节省制造成本。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背光板组装装置用于组装向LCD面板等液晶显示装置扩散照射光线的背光板,而此时,在组装背光板之前,连续进行供应LCD面板的面板供应部、移送上述面板的面板移送部及吸附LCD面板并剥离保护膜的保护膜剥离部等的作业。此时,上述面板供应部和面板移送部根据规定的循环按一定周期自动完成作业, 但上述保护膜剥离部通过工人的手动作业完成作业,而与此同时,因其生产线大部分为直线,因此,若工人剥离保护膜的作业速度慢,则将给前后工序带来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停止一系列连续作业工序中保护膜剥离部前后的自动化工序,从而延迟作业,降低生产性。即,需在一定间隔时间内各工序要同时进行到下一工序的连续作业工序中,因上述保护膜剥离部发生延迟间隔时间的问题,给整个连续作业工序带来影响,降低生产性及经济性,从而需要急需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另外,在现有背光板组装装置中,与LCD面板结合的LGP的移送不连续且需很大的劳动力投入,从而降低作业效率及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背光板组装装置,其通过利用剥离附着于LCD面板的保护膜的旋转组件和装配LGP的穿梭机的自动化工序组装背光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工序的间隔时间延迟,并通过其有机结合组装背光板的整个工序,从而均衡各工序间的作业时间,并进而大大提高各不同工序的生产能力,节省制造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板组装装置,其具备可调整与旋转组件的 LCD面板结合的LGP的位置的功能,而且各结构的功能有机结合工作,从而大大提高LCD面板和LGP之间的组装精确性,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包括底座;保护膜剥离用旋转组件,包括动力传递部、 连接于上述动力传递部的驱动鼓、缠绕上述驱动鼓的结合框架及与上述结合框架连接并附着有IXD面板的吸附部,且通过连续旋转上述吸附部去除附着于IXD面板的保护膜并与上述底座连接;及穿梭机,通过升降部件升降以将上述LGP组装于上述吸附部的LCD面板。另外,本发明上述穿梭机,包括移送盘,与上述升降部件连接;移送部件,连接于上述移送盘下部并可沿上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往复移送上述移送盘;支撑部件,在上述移送盘上面部具备多个并可根据上述LGP的下面部形状改变位置;固定部件,具备于上述移送盘两侧并根据上述LGP长度调整距离。另外,还包括连接于本发明上述移送盘并用于调整位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LGP 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调整部件。另外,还包括位于本发明上述旋转组件的吸附部和上述穿梭机之间,用于探测上述LCD面板和上述LGP之间的相对位置,利用上述升降部件或旋转角度调整部件或上述两种部件校正上述LGP的位置的位置校正部件。进而,本发明上述旋转组件使下述部件反复循环,包括面板吸附部件,向上述吸附部附着LCD面板;停留部件,接续于上述面板吸附部件并停留于等待位置;剥离部件,接续于上述停留部件并去除保护膜;解吸附部件,接续于上述剥离部件并在将背光板组装于 IXD面板之后解除吸附。另外,在本发明上述结合框架和上述吸附部,还具备可保证作业容易的角度调整部件。另外,本发明上述角度调整部件,包括汽缸,连接于上述结合框架并具备连接杆; 铰链结合部,可旋转地连接上述连接杆一端和上述吸附部。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通过利用剥离附着于LCD面板的保护膜的旋转组件和装配LGP的穿梭机的自动化工序组装背光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工序的间隔时间延迟,并通过其有机结合组装背光板的整个工序,从而均衡各工序间的作业时间,并进而大大提高各不同工序的生产能力,节省制造成本。另外,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具备可调整与旋转组件的LCD面板结合的LGP的位置的功能,而且各结构的功能有机结合工作,从而大大提高LCD面板和LGP之间的组装精确性,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图1为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的旋转组件侧面图;图2为本发明旋转组件平面图;图3为本发明旋转组件正面图;图4为表示本发明旋转组件角度调整部件工作状态的侧面图及放大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旋转组件旋转部件工作状态的侧面图及放大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中由穿梭机构成的移送系统的概念图;图7为本发明穿梭机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穿梭机平面图;图9为本发明穿梭机正面图;图10为本发明穿梭机一侧面图。*附图标记*L:LCD面板V:吸附构件Sl 面板吸附部件S2 停留部件S3:剥离部件S4:解吸附部件
10 面板供应部12 第三吸附部
20 面板移送部21 框架
22 移送导轨24 第一吸附部
26 移送部件30 旋转组件
31 底座31a 支撑部件
31b对应结合部32 动力传递部
34 驱动鼓34a 结合部
36 结合框架38 第二吸附部
40 背光板组装部50 角度调整部件
52 汽缸52a 连接杆
54 铰链结合部56 连接部
60 旋转部件62 驱动部
64 旋转鼓66 固定部
C:连接盘
100穿梭机
100A、100B、100C 第一、第:二及第三穿梭机
101底座103 支撑框架
105第一放置部107 第二放置部
108导引部109 距离调整部
110移送盘111 支撑部件
113固定槽120 升降部件
121汽缸123 连接臂
130移送部件131 导引部件
140支撑部件141 移送部件
141a 固定部141b 固定销
143支撑体143a 支撑螺栓
150固定部件151 加压体
151a 接触部153 滚珠螺杆
155驱动电机
160旋转角度调整部件170 位置校正部件
171探测摄像头172 第一移送部
173第二移送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包括底座;保护膜剥离用旋转组件, 包括动力传递部、连接于上述动力传递部的驱动鼓、缠绕上述驱动鼓的结合框架及与上述结合框架连接并附着有IXD面板的吸附部,且通过连续旋转上述吸附部去除附着于IXD面板的保护膜并与上述底座连接;及穿梭机,通过升降部件升降以将上述LGP组装于上述吸附部的IXD面板。如图1及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中,上述底座101包括用于旋转组件30的固定框架102,及与上述固定框架102连接并用于穿梭机100的支撑框架103。S卩,在本发明底座101中,在上述固定框架102上设置旋转组件30,而此时,在上述固定框架102上部具备由可透视的玻璃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防护部104,而且上述支撑框架103连接于上述固定框架102并设置在低于上述固定框架102的位置,从而穿梭机30工作时起到支撑及导弓I作用。与此同时,在上述支撑框架103 —侧具备传送带,以将利用上述旋转组件30和穿梭机100组装的背光板移送至下一工序,从而保证各工序间的作业连续不间断。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中,上述旋转组件具备面板供应部10 以将IXD面板L供应至上述面板移送部20,而上述面板供应部10具备由连接多个吸附构建 V的连接盘C构成的第三吸附部12,以吸附IXD面板L供应至上述面板移送部20的第一吸附部24。上述面板移送部20,包括移送导轨22,设置于上述面板供应部30下部;第一吸附部24,附着IXD面板L ;及移送部件沈,连接于上述第一吸附部M两侧并在上述移送导轨22上滑动。上述移送导轨22形成于设置在上述面板供应部10下部的框架21上部两侧,而为附着上述面板供应部10供应的IXD面板L而由连接多个吸附构件V的连接盘C构成的第一吸附部M连接于上述移送部件沈上部。另外,在上述移送部件沈上部连接上述第一吸附部24,而上述移送部件沈设置于ML导引部(未图示)等的下部以在上述移送导轨22上滑动,而其驱动由汽缸或电机等
来完成。另外,在上述移动部件沈上部还包括旋转部件60,以通过旋转上述第一吸附部M 容易向上述第二吸附部38附着IXD面板L,而为向旋转组件30的第二吸附部38附着IXD 面板L,上述旋转部件60在90度旋转上述面板供应部10供应的LCD面板L之后移送,从而更顺利地供应LCD面板L,提高作业的稳定性及效率。若结合图1至图5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则上述旋转部件60包括驱动部62 ;旋转鼓64,连接于上述驱动部62 ;固定部66,固定结合上述旋转鼓64外周面和上述第一吸附部 24 ;另外,上述旋转鼓64内置轴承(未图示)和轴承座(未图示)并轴结合于上述驱动部, 而将上述第一吸附部M连接于上述旋转鼓64的固定部66,通过将上述第一吸附部M的连接盘C固定于上述旋转鼓64外周面,以使上述第一吸附部M旋转。另外,虽然未在附图中显示,较佳地,在上述移送部件26还包括制动器(未图示), 以防止上述第一吸附部M的过度旋转造成的超负荷,而上述制动器(未图示)通过设置于上述移送部件沈上部的限制开关(未图示)等控制。因此,在通过上述第一吸附部M的旋转向上述第二吸附部38供应IXD面板L时, 通过上述制动器(未图示)防止过度旋转使设备破损或损伤。本发明旋转组件30包括驱动鼓34,连接于上述动力传递部32 ;结合框架36,缠绕上述驱动鼓34 ;第二吸附部38,与上述结合框架36连接并附着上述面板移送部20提供的IXD面板L ;而且,通过连续旋转上述第二吸附部38去除附着于IXD面板L的保护膜。
上述旋转组件30的目的在于提高保护膜玻璃作业的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工序的间隔时间延迟,并通过其有机结合组装背光板的整个工序,从而均衡各工序间的作业时间,并进而大大提高各不同工序的生产能力,节省制造成本。因此,若对上述旋转组件30进行详细说明,则包括底座31 ;上述底座31两侧的支撑部件31a ;上述支撑部件31a —侧的动力传递部32 ;而上述动力传递部32通过步进电机进行步进控制;另外,上述驱动鼓34在其两侧形成结合部34a ;在上述各支撑部件31a 上,形成轴结合于上述结合部3 的对应结合部31b ;在上述结合部3 及对应结合部31a, 内置轴承及轴承座(未图示)。另外,上述结合框架36为连接于上述驱动鼓34外周面的板状部件,而上述第二吸附部38由连接多个吸附构件V的连接盘C构成并与上述结合框架36连接,另外,上述第二吸附部38附着IXD面板L并通过上述动力传递部32的电机连续旋转。另外,结合图1及图4说明上述旋转组件30以X轴为准轴旋转θ (90士 θ)的过程如下(下面,以图1为准顺时针旋转90度为准,但非限制其方向性及θ角)反复循环下列部件,包括将上述面板移送部20移送的LCd面板L附着于上述第二吸附部38的面板吸附部件Sl (以X轴为准θ = 0或360度);从上述面板吸附部件Sl 向上逆向旋转90度并停留于等待位置的停留部件S2(以X轴为准θ =90度);从上述停留部件S2向下连续旋转90度以去除保护膜的剥离部件S3(以X轴为准θ =180度);及从上述剥离部件S3向下连续旋转90度并在将背光板组装于IXD面板L之后解除吸附的解吸附部件S4(以X轴为准θ = 270度)。S卩,上述旋转组件30以上述将面板移送部20移送的IXD面板L附着于第二吸附部38的面板吸附部件Sl —上述停留部件S2 —去除保护膜的上述剥离部件S3 —利用上述背光板组装部40将去除保护膜的IXD面板上组装背光板之后解除吸附的解吸附部件S4作为一个循环单位反复循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间隔时间延迟,且减少旋转组件30旋转半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较少上述旋转组件30的外径大小,以通过减少旋转速度保证工人的安全。进而,如图4所示,在上述旋转组件30中,为保证工人的作业容易,在上述结合框架36和上述第二吸附部38还具备角度调整部件50,而角度调整部件50连接于上述结合框架36并包括具备连接杆5 的汽缸52,及可旋转地连接上述连接杆5 —端和上述第二吸附部M的铰链结合部M。即,考虑到在上述剥离部件Sl去除保护膜的工人的身高等身体情况的差异并为确保工人的作业便利,上述角度调整部件50通过上述汽缸52的驱动使上述连接杆5 前进或后退,而上述连接杆5 和上述第二吸附部38的连接盘C通过铰链结合部M铰链结合,从而使上述第二吸附部38沿上下方向旋转。与此同时,上述结合框架36和上述第二吸附部38通过连接部56铰链结合,而上述连接部56与上述结合框架36 —并固定连接于上述第二吸附部38的连接盘C的中心部, 从而在上述第二吸附部38通过上述角度调整部件50旋转时,起到旋转轴的作用。本发明背光板组装部40将向在上述旋转组件30去除保护膜的IXD面板L上组装背光板,这是向附着在上述旋转组件30的剥离部件Sl上向下旋转90度的上述第二吸附部 38的IXD面板L组装背光板。
即,在上述旋转组件30的解吸附部件S4上解除吸附之前,将背光板组装于去除保护膜的IXD面板L之后,由上述旋转组件30的解吸附部件S4解除吸附,则完成背光板组装的IXD面板L通过输出部(未图示),即传送带等移送至下一工序。图1及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中,上述穿梭机上设置LGP并通过上述升降部件120上生或下降,从而将上述LGP组装于上述吸附构件V的IXD面板L 上。本发明穿梭机100首先将LGP移送至上述旋转组件30之后,上升LGP并结合至设置于旋转组件30的LCD面板L以组装背光板,而为了将完成组装的背光板移送至下一工序,搬运至传送带。S卩,在本发明中,上述穿梭机100完成如上所述的各种功能,而较佳地,为提高作业效率而由相互独立工作的多个穿梭机排列而成,从而不间断地连续完成LGP的移送、LGP 和LCD面板的组装、完成背光板组装之后为透入至下一工序的移送等作业,从而确保作业连续性,提高作业效率。为此,在本发明中,相互独立地排列三个穿梭机,包括第一穿梭机100A,用于移送LGP ;第二穿梭机100B,搬运上述第一穿梭机100A移送的LGP并使设置于上述旋转组件 30的IXD面板和LGP结合,从而组装背光板;第三穿梭机100C,为将完成组装的背光板搬运至下一工序,将背光板移送至位于上述底座101 —侧的传送带。此时,搬运LGP和组装的背光板的第一及第三穿梭机100A、100C可进行前进、后退及升降运动,而完成设置于旋转组件30的IXD面板和LGP的组装的第二穿梭机100B,不仅可进行前进、后退及升降运动,而且为了 LGP和LCD面板之间的精确组装,还可进行旋转运动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LGP的旋转角度。因此,对于各穿梭机100A、100B、100C共同的功能进行统一说明以避免重复,而对于第二穿梭机的完成与第一及第三穿梭机不同功能的结构进行特别说明,而且为了说明的便利性,在下面的说明中,各穿梭机的附图标记统一为“100”。首先,在本发明底座101中,在上述支撑框架103的两侧具备放置部,以在等待通过上述各穿梭机100移送LGP或组装的背光板的等待状态下放置LGP或背光板,而上述放置部包括第一放置部105及第二放置部107。S卩,上述第一放置部105设置在位于上述旋转组件30前方的支撑框架103,以放置通过上述第一穿梭机100A搬运的LGP,而上述第二放置部107设置在位于上述旋转组件30 正下方的支撑框架103,以放置组装的背光板,其将通过上述第一穿梭机100A搬运的LGP组装于通过上述第二穿梭机100B搬运并设置于上述旋转组件30的IXD面板而成。另外,为使上述第一及第二放置部105、107容置各种大小的LGP或背光板,上述第一及第二放置部105、107在各支撑框架103的两侧具备距离调整部109,以调整相对排列的面板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容置各种大小的LGP或背光板完成各种作业。本发明穿梭机100包括移送盘110,连接于上述升降部件120 ;移送部件130,连接于上述移送盘110下部并可沿上述底座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送说那个书移送盘110 ; 支撑部件140,支撑部件140,在上述移送盘110上面部具备多个并可根据上述LGP的下面部形状改变位置;固定部件150,具备于上述移送盘110两侧并根据上述LGP长度调整距离。
即,在上述穿梭机100中,在上述移送盘110上面部具备上述支撑部件140和固定部件150,而其下面部由板状部件构成,以连接升降部件120和移送部件130。另外,上述移送部件130包括连接于上述移送盘110下部的导引部件131,而上述导引部件131沿排列于上述支撑框架103下部的导引部,使上述移送盘110前后移动,从而使上述穿梭机100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而此时,较佳地,上述导引部件131使用LM导引部、滚珠螺杆或直线电机等驱动方式。与此同时,上述升降部件120包括汽缸(或滚珠螺杆)121,及与上述汽缸121的杆铰链结合且可沿上述导引部件131前后移动的连接臂123,而上述连接臂123端部铰链结合于上述移送盘110的下面部,以通过上述汽缸(或滚珠螺杆)121的驱动引起的上述连接臂123的旋转使上述移送盘110上升及下降,而且,因为还需要考虑产品大小及厚度等,从而利用伺服电机应对不同的高度及大小。另外,上述支撑部件140包括移送部件141,沿连接于上述移送盘110上面部的支撑框架111向对角线方向前进及后退;支撑体143,与上述移送部件141连接并可上升级下降。另外,在上述移送部件141的侧面部连接固定部141a,在上述固定部141a连接固定销141b,而上述固定销141b通过形成于固定部141a的螺丝孔(未图示)升降,另外,在上述支撑部件111的一侧部形成插入上述固定销141b的多个固定槽113,从而在决定上述移送部件141将移动固定的位置之后,将上述固定销141b插入固定槽113以固定移送部件 141的位置。另外,在上述支撑体143上形成以块状形成螺纹的插入孔(未图示),而且在上述移送部件141的上部连接在其外周面形成螺纹的支撑螺栓143a,从而通过将上述支撑螺栓 143a插入上述支撑体143的插入孔,使上述支撑体143沿上述支撑螺栓143a上升及下降。即,上述支撑部件140在覆盖上述LGP后面的盘为容置设置于LGP的各种部件而弯曲一定程度时,根据上述弯曲调整移送部件141和支撑体143的位置以找准LGP的水平, 从而保证作业的精密性和迅速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较佳地,使上述移送部件141和支撑体143位于上述移送盘110中心部分的四个点,但这是各种排列位置中的一例,可根据需要排列在其下或其上。与此同时,上述固定部件150具备于上述移送盘110的两侧,且可根据上述LGP的长度调整距离,从而根据各种长度的LGP或背光板调整位置以固定LGP或背光板的位置,稳定支撑工作中的穿梭机100,保证作业的精密性及可靠性。即,上述固定部件150包括加压体151,连接于上述移送盘110的上部两侧;滚珠螺杆153,连接于上述各加压体151 ;及驱动电机155,连接于上述滚珠螺杆153的一端部。另外,为上述加压体151的移动,在上述移动盘110的上面部具备移送导轨,以保证上述加压体151的顺利移动,而且,在上述加压体151的上部形成与上述LGP或背光板的两端部接触的接触部151a。在上述各接触部151a具备弹性部件(未图示),以在LGP或背光板接触于上述接触部151a完全固定的过程中弹性支承,即在上述各加压体151为固定支撑LGP或背光板接近时,在上述各接触部151a接触于LGP或背光板两侧部的瞬间,通过弹性部件(未图示)弹性支承以保证稳定的支承。与此同时,在上述加压体151具备传感器(未图示),以在通过上述加压体151完全固定LGP或背光板之后,通过传感器停止加压体151的动作,从而保证不通过加压体151 向LGP或背光板施加过大的力。另外,还包括连接于上述移送盘110的下部并调整位于上述支撑部件140的上述 LGP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调整部件160,而上述旋转角度调整部件160可使上述移送盘 110相对于水平方向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从而在组装上述LGP和IXD面板之前,调整上述LGP的水平方向位置,以通告微调使LGP和IXD面板组装于正确的位置。与此同时,还包括探测部件,其排列于上述旋转组件130的吸附构件V和上述穿梭机100之间并探测上述IXD面板和上述LGP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上述升降部件120 或旋转角度调整部件160或上述两种校正上述LGP的位置。S卩,上述位置校正部件170利用探测摄像头171探测上述LGP和IXD面板的位置并将所探测的影像传送至控制部(未图示),而上述控制部校正LGP和IXD面板的位置并将其传送至上述升降部件120或旋转角度调整部件160或上述两种,以调整设置LGP的移送盘110的升降程度或旋转角度,完成更精密可靠的作业。S卩,上述位置校正部件170的探测摄像头171包括第一移送部172,排列在位于上述旋转组件30下部的支撑框架103两侧并根据LGP大小纵向移送以调整探测摄像头位置;第二移送部173,可使上述第一移送部172横向移动。另外,在上述第二移送部173上部具备导轨,而上述第一移送部172沿上述第二移送部173的导轨移动,从而使上述位置校正部件170纵向及横向移动。与此同时,因上述探测摄像头171设置于上述第一移送部172,因此,通过上述第一移送部172纵向移动扫描LGP及IXD面板,而且通过上述第二移送部173横向移动扫描 LGP及LCD面板,并向控制部传送探测到的影响以校正位置。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背光板组装装置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板组装装置,包括 底座;保护膜剥离用旋转组件,包括动力传递部、连接于上述动力传递部的驱动鼓、缠绕上述驱动鼓的结合框架及与上述结合框架连接并附着有LCD面板的吸附部,且通过连续旋转上述吸附部去除附着于LCD面板的保护膜并与上述底座连接;及穿梭机,通过升降部件升降以将上述LGP组装于上述吸附部的LCD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穿梭机,包括移送盘,与上述升降部件连接;移送部件,连接于上述移送盘下部并可沿上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往复移送上述移送盘; 支撑部件,在上述移送盘上面部具备多个并可根据上述LGP的下面部形状改变位置; 固定部件,具备于上述移送盘两侧并根据上述LGP长度调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上述移送盘下部并用于调整位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LGP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调整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上述旋转组件的吸附部和上述穿梭机之间,用于探测上述LCD面板和上述LGP之间的相对位置,利用上述升降部件或旋转角度调整部件或上述两种部件校正上述LGP的位置的位置校正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组件,包括面板吸附部件,向上述吸附部附着LCD面板; 停留部件,接续于上述面板吸附部件并停留于等待位置; 剥离部件,接续于上述停留部件并去除保护膜;解吸附部件,接续于上述剥离部件并在将背光板组装于LCD面板之后解除吸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结合框架和上述吸附部,还具备可保证作业容易的角度调整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度调整部件,包括汽缸,连接于上述结合框架并具备连接杆;铰链结合部,可旋转地连接上述连接杆一端和上述吸附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背光板组装装置,包括底座;保护膜剥离用旋转组件,包括动力传递部、连接于上述动力传递部的驱动鼓、缠绕上述驱动鼓的结合框架及与上述结合框架连接并附着有LCD面板的吸附部,且通过连续旋转上述吸附部去除附着于LCD面板的保护膜并与上述底座连接;及穿梭机,通过升降部件升降以将上述LGP组装于上述吸附部的LCD面板;通过利用剥离附着于LCD面板的保护膜的旋转组件和装配LGP的穿梭机的自动化工序组装背光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工序的间隔时间延迟,并通过其有机结合组装背光板的整个工序,从而均衡各工序间的作业时间,并进而大大提高各不同工序的生产能力,节省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21V17/00GK102162953SQ2010102941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4日
发明者李康日 申请人:新世界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