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18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体散热座,尤指一种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在散热座体内部(尤指在数个多孔性介质散热鳍片内部)与散热座体外部(尤指在数个多孔性介质散热鳍片间的热对流部)都产生自然对流散热,多孔性结构大幅增加散热面积与自然对流流动路径,可有效增加整体散热能力。
背景技术
预估到2020年,发光二极体(LED)将占据灯具市场总值的46%,而其中因应其发热量持续攀高,发光二极体的散热需求也将更为迫切。其中,发光二极体的散热可分成主动式与被动式,被动式不须另外装置动力元件,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及节能特性。习知的发光二极体灯具,主要包括一电路基板2、焊接于电路基板2的数个发光二极体20、光学灯罩及其罩壳、控制电路元件与供所述电路基板2贴接的一散热座(参阅图5 所示)。为了制程上的便利,发光二极体会先焊接于金属或陶磁电路基板上,再利用导热膏将电路基板与散热座粘合,在热传导上的效果不佳。再者,市面上常见的散热座多为圆柱型散热座与具鳍片的散热座,其中,圆柱型散热座的散热效率取决于其表面积的大小,周遭气体只能在所述圆柱型散热座的表面作热交换,故其散热效果有限,进而影响灯泡型发光二极体灯具的工作效能与寿命;而具鳍片的散热座系藉由热传导将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上的热传递到散热鳍片,再利用高温的散热鳍片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产生自然对流进行散热, 散热效率虽较圆柱型散热座略佳,但在面对极大竞争市场与散热效率的突破上,仍有更精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通过该散热座体的多孔隙结构可大幅增加散热面积与自然对流流动路径,有效增加整体散热能力,且导热柱能够将发光二极体的热量透过导热孔传导至散热座中,以达极佳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座体,该散热座体具有多个不规则且相通的孔隙,且于该散热座体表面周围处环设有数个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间具有至少一热对流部;并于该散热座体顶面处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底面处具有与一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接合的一热传导面,该热传导面上具有数个导热孔,并于该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上设置对应的数个导热柱与该导热孔相配合,又该导热柱设置于与一发光二极体方向相反且相对应处,且该导热柱间具有适当间距且其柱径尺寸与该发光二极体直径相仿。其中,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鳍片为一具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所构成。其中,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鳍片为一具多个烧结孔隙的烧结铜粒所组成。其中,该散热鳍片间的该热对流部嵌设有至少一实心金属导热件。
其中,该散热鳍片间的该热对流部嵌设有至少一具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所构成。其中,该散热座体底面处另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放置发光二极体的控制电路元件。其中,该散热座体为碗型的形状。其中,该散热座体为圆柱型的形状。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本发明的功效为利用金属多孔性介质的多孔性结构大幅增加散热面积与自然对流流动路径,在散热座体内部(尤指在复数个多孔性介质散热鳍片内部)与散热座体外部(尤指在复数个多孔性介质散热鳍片间的热对流部)都产生自然对流散热,以产生较佳的热交换效率,可有效增加整体散热能力,并藉由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上的导热柱增大热传导面积,将热量有效导入散热座体中,并由散热座体上的孔隙排出形成良好的热对流,进而带走更多的热量,以达良好的散热效果。


图1 :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 本发明的立体剖面图。图3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图4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图5 习知发光二极体散热模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包括一散热座体1,该散热座体1由多个不规则且相通的孔隙17所组成,该散热座体1可由一具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所构成或由一具多个烧结孔隙的烧结铜粒所组成,该散热座体1表面周围处环设有数个散热鳍片30,各该散热鳍片30间具有热对流部31,并于该散热座体1顶面处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该第一容置空间11底面处具与一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5接合的一热传导面13,并于该散热座体1底面处另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15,可置放发光二极体50的控制电路元件(图面未示)。 其中,该热传导面13上具有数个导热孔131,并与该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5上设置的导热柱51相配合,又该导热柱51设置于与发光二极体50方向相反且相对应处,该导热柱51间具有适当间距且其柱径尺寸与发光二极体50直径相仿,该导热柱51的较佳间距为 1. 5 2倍柱径。藉此,通过该散热座体1具有的多个不规则且相通的孔隙17,能增加热传递的面积及空气流通性,加上该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5上的导热柱51可加强热传导的效果,并由孔隙17排出形成良好的热对流,而带走较多的热量,以达良好的散热效果。而关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的散热座体1可为碗型的形状或圆柱型的形状,但不以此些形状为限制,且前述的散热鳍片30可由一具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所构成或由一具多个烧结孔隙的烧结铜粒所组成,以增大其穿透特性并增强其散热效率;另于所述的该散热鳍片30间的热对流部31处可嵌设有数个实心金属导热件40,目的为增大发光二极体50热源传导至金属发泡鳍片的能力,使发光二极体50热源能更有效的导入金属发泡材料的孔隙结构中,增大整体散热鳍片30效率,或可以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取代前述的实心金属导热件40为
另一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座体,该散热座体具有多个不规则且相通的孔隙,且于该散热座体表面周围处环设有数个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间具有至少一热对流部;并于该散热座体顶面处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底面处具有与一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接合的一热传导面,该热传导面上具有数个导热孔,并于该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上设置对应的数个导热柱与该导热孔相配合,又该导热柱设置于与一发光二极体方向相反且相对应处,且该导热柱间具有适当间距且其柱径尺寸与该发光二极体直径相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鳍片为一具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体及该散热鳍片为一具多个烧结孔隙的烧结铜粒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间的该热对流部嵌设有至少一实心金属导热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间的该热对流部嵌设有至少一具多个发泡孔隙的发泡铝结构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体底面处另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放置发光二极体的控制电路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体为碗型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座体为圆柱型的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嵌入式发光二极体金属多孔性介质散热座,包含一具多个不规则且相通孔隙的散热座体,其表面环设有数个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间具有热对流部,该散热座体顶面处设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底面为一具有数个导热孔的热传导面与一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接合,于该发光二极体电路基板上设置与发光二极体方向相反且相对应的导热柱,该导热柱柱径与发光二极体直径相仿,通过该散热座体的多孔隙结构可大幅增加散热面积与自然对流流动路径,有效增加整体散热能力,且导热柱能够将发光二极体的热量透过导热孔传导至散热座中,以达极佳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2563574SQ20101058010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曾宪中, 苏宏明, 郑泽明 申请人:建国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