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7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防水而适用于户外或水下、且使用上绝不会受到电源线限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欲在户外或水下(水面下或水里)使用发光装置时,由于使用于户外易遭雨淋,而使用于水下则将恒常泡于水里,因此其技术难题即在于防水以及供电方式。现有对于使用于户外或水下的发光装置的供电,是直接连接电源线,然而此等做法虽能达到发光目的,却反而会因为电源线的日久淋雨、泡水而使其绝缘层受损进而造成短路,甚至于还会因为所述电源线的存在而在使用位置上或使用距离上受到限制,方便性大打折扣。因此,本案创作人乃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其一、在发光装置上设有适用的防水设计;其二、原有的电源线供电改用可换式电池(或称一次性电池),只是还必须设计出可供使用的电池盒;其三、原有的电源线供电还能改为充电电池再加上可无线充电的充电装置,欲充电时仅须让充电装置与发光装置的相应部分彼此对应在一起即可进行无线充电, 只是还必须研发出能够避免充电电池非必要放电(经由原来的充电路线所做的放电)的设计。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防水而适用于户外或水下、可对充电电池无线充电、可避免充电电池的非必要放电、使用上绝不会受到电源线限制、且可更换电池的本实用新型,乃为本案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通过特殊的防水设计, 以能使用在水下或易遭雨淋的户外而不致于漏电,再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和供电构件的设计,以在实际使用上具有绝不会受到电源线限制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亦在提供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 供电构件的另一设计以及无线充电设计,以具有可通过电池盒而更换电池(可换式电池或充电电池)、可对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亦在提供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通过单向电路的设计, 以能避免充电电池的非必要放电。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包含一载体、一电路构件、一供电构件、多个发光元件以及一防水式开关。其中,该载体为防水材质,该载体具有一正面,该正面具有多个透光部;该电路构件设置于载体内;该供电构件设置于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各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发光部,各该发光部对应于该载体正面的各该透光部;该防水式开关设置于载体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其中,该供电构件包括一电池盒以及一可换式电池,该电池盒设置于该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该可换式电池容置于该电池盒,该可换式电池与该电池盒电性相通。其中,该电池盒进一步具有一盖体,该电池盒与载体一体成型,该盖体盖阖定位于载体而盖覆住电池盒,且该盖体设有防水层,该防水层位于该盖体与载体之间。其中,该防水式开关为一薄膜按压开关。其中,该供电构件包括一充电电池,该充电电池设置于该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而该电路构件则包括一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与发射电路彼此相对,且该接收电路与该充电电池彼此电性连接
在一起。其中,该发射电路包括一功率放大电路和一谐振电路,该谐振电路与该功率放大电路连接。其中,该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侦测控制电路、一处理电路和一驱动电路;该侦测控制电路与该谐振电路连接,该处理电路与该侦测控制电路连接,该驱动电路则连接于该处理电路与该功率放大电路之间。其中,该发射电路中的功率放大电路和谐振电路整合为一功率整合电路。其中,该功率整合电路为由至少两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所构成的电路。其中,该功率整合电路为半桥式功率电路和全桥式功率电路的其中之一。其中,该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电源件,该电源件提供电力至发射电路,该电源件连接于该功率放大电路。其中,该接收电路包括一感应谐振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该感应谐振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与该控制电路连接。其中,该电路构件进一步包括一单向电路,该单向电路电性连接于接收电路与充电电池之间的充电路线上。其中,该单向电路为一晶体管。其中,该电路构件包括一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一闪烁电路、一跑马灯电路、以及闪烁电路和跑马灯电路的组合的其中之一。其中,该些发光元件能以所需的排列组合来配置于载体。其中,该电路构件为一电路板,且该电路板为硬板和软板的其中之。其中,该载体为塑料材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除了具有发光功效之外,亦可防水、更绝不会受到电源线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另提供该电路构件进一步包括一单向电路设计,由此,乃能避免充电电池的非必要放电。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中该供电构件包括一电池盒以及一可换式电池而可对发光元件供电;或者,该供电构件包括一充电电池(甚至亦可再包括电池盒)而可对发光元件供电;又或者,进一步包含一充电装置,且该供电构件包括一充电电池,其中,该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而该电路构件则包括一与该充电电池电性连接在一起的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与发射电路彼此相对而接收该发射电路无线发送的讯号。由此,以具有可通过电池盒而更换电池(可换式电池或充电电池)、可对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侧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侧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A 图4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户外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水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载体11 正面111透光部2发光元件3防水式开关4电路构件41接收电路412控制电路5供电构件51电池盒52可换式电池53充电电池7充电装置71发射电路712谐振电路713侦测控制电路714处理电路715驱动电路716功率整合电路717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72电源件S 电源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可使用于户外或水下,如图1、图2所示是在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3、图4A 图4D所示则在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
12背面 13容室
21发光部22导电部 31操作部
411感应谐振电路 511盖体 512防水层
711功率放大电路实施例,如图5A、图5B所示则分别在揭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户外或水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含一载体1、一电路构件4、一供电构件5、多个发光元件2以及一防水式开关3。该载体1为例如塑料等的防水材质所制成,其具有一正面11和一与该正面相对应的背面12,且该正面11具有多个透光部111。该电路构件4可为一能够设置电路的构件,例如电路板,包括硬式电路板(硬板)或软式电路板(软板)。该电路构件4设置于载体1内。该供电构件5设置于载体1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4,使供电构件5可经由电路构件4而将电提供给发光元件2。较佳者,该供电构件5包括一电池盒51以及一可换式电池(或称一次性电池)52,电池盒51设置于载体1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4,可换式电池52容置于电池盒51内,可换式电池52乃经由电池盒51而与电路构件4电性相通,从而将电经由电池盒51以及电路构件4而提供给发光元件2。当然,电池盒51还进一步具有一盖体511,其中,电池盒51可与载体1 一体成型,而盖体511则盖阖定位于载体1而能将电池盒51给盖覆住,且该盖体511设有防水层512,该防水层512位于盖体511与载体1之间而具有防水功能。该些发光元件2可为一般发光二极管(LE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该些发光元件2设置于载体1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4,各该发光元件2具有发光部21和导电部 22,各该发光元件2的发光部21对应于载体正面11的各该透光部111,用以经由透光部111 而将发光元件2所照射的光射出于载体1之外;再者,利用所述透光部111的设计,能兼具将光射出以及防水的双重功效,从而无须让发光元件2的发光部21直接裸露在载体1之外 (因为裸露在外将易于进水)。发光元件2通过其导电部22而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4。此外,该些发光元件2可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所需的排列组合来配置于载体1上,如图1所示, 在载体1的正面11先排列出一个圈,再于该圈内排列出所需的图文(如图排列出"EV"两个英文字母)。该防水式开关3设置于载体1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4,防水式开关3乃能经由电路构件4而控制该供电构件5是否供电。其中,防水式开关3为一具有操作部31的薄膜按压开关,该薄膜按压开关设置于载体1内,只有其操作部31位于载体1的正面11而利于人手的按压操作。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可以其背面12来结合于预定设置位置,其结合方式可为任意可行的方式均可(例如图未示的卡接、扣接或螺接等),只要能将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结合于预定设置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并未加以限定。使用时,人们仅需通过防水式开关3就能控制该结合于预定设置位置的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开始发光。较佳者,该电路构件4包括一图未示的控制器(为由至少一电路所组合而成),该控制器则具有「闪烁电路」、「跑马灯电路」或「闪烁电路和跑马灯电路的组合」,从而使该些发光元件2除了单纯发光之外,还能兼具有闪烁、跑马灯式发光或闪烁和跑马灯式发光的组合的发光方式,更增添了突显效果,当然,该些发光元件2还可具有不同的光色而更增加了光彩炫丽的效果。<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3、图4A 图4D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只有供电构件5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甚至于比第一实施例还进一步包含了一充电装置7。如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供电构件5包括一充电电池53,该充电电池53设置于载体1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4,以经由电路构件4而将电提供给发光元件2。当然,该充电电池53亦可取出充电,例如将充电电池53插接于一充电器(图未示)而充电;或者,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供电构件5亦可进一步包括一图未示的电池盒 (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盒51),欲充电时仅需将充电电池53自图未示的电池盒取出,再插接于所述图未示的充电器来充电,充电后再置回电池盒内即可;又或者,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可进一步包含一充电装置7,而用以对充电电池53进行充电。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的供电构件5被充电装置7充电, 该经由电源件72而自电源插座S获得电力的充电装置7包括一发射电路71,发射电路71 将所获得的电力转换成一交流信号。其中,发射电路71包括所述的电源件72。请搭配参阅图4A 图4D所示,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的电路构件4则包括一接收电路41,所述发射电路71无线发送该交流信号至接收电路41,该交流信号则由接收电路41转换成电力,该电力则储存于充电电池53而达成充电目的。至于接收电路41和发射电路71则详述如后。请参阅图4A所示,接收电路41包括一感应谐振电路411以及一连接于该感应谐振电路411的控制电路412。其中,感应谐振电路411接收发射电路71所发送的交流信号, 控制电路412将感应谐振电路411所接收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电力,并将该电力进行稳压,控制电路412所转换并稳压后的电力则储存于充电电池53。发射电路71包括一连接于前述电源件72的功率放大电路71 1以及一连接于该功率放大电路711的谐振电路712。其中,功率放大电路711将电源件72所提供的电力转换成交流信号,并将该交流信号放大,该谐振电路712则将该功率放大电路711所放大的交流信号取得谐振能量,并由该谐振电路712将之发送至接收电路41 (如图4A所示),接收后的接收电路41则将之转换成电力并进行稳压,最后则将稳压后的电力储存于充电电池53。 如图4A、图4B所示,发射电路71的谐振电路712与接收电路41的感应谐振电路411彼此相对,以能较佳地进行无线的发射、接收。较佳者,发射电路71还可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该谐振电路712的侦测控制电路 713、一连接于该侦测控制电路713的处理电路714和一连接于该处理电路714与功效放大电路711之间的驱动电路715。其中,侦测控制电路713侦测谐振电路712所发送的交流信号的信号大小,且处理电路714预设有一设定信号,处理电路714将该设定信号与该交流信号比较后产生一调频信号,驱动电路715则依据该调频信号调整频率,进而调整功率放大电路711的功率,用以反馈控制该谐振电路712所发送的交流信号,使该交流信号具有稳定的功率(如图4B所示)。再者,该功率放大电路711和该谐振电路712皆为功率电路,因此,亦可将功率放大电路711和谐振电路712整合为一功率整合电路716 (如图4C所示),而该功率整合电路716主要为由至少两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 717所构成的电路(如图还包括电感和电容),亦即,该功率整合电路716可通过该些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717 电性连接形成半桥式功率电路(如图4C所示)或全桥式功率电路(如图4D所示)。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的电路构件4还可进一步包括一图未示的单向电路,该单向电路是在限制对充电电池53充电时仅能单向充电(充电装置7对充电电池53充电,如图3所示),而无法逆向放电,换言之,单向电路能避免充电电池53非必要的放电(充电电池53经由原来的充电路线所做的逆向放电),因此,只要在原来的充电路线(即接收电路41与充电电池53之间的充电路线)上设置有单向电路(例如晶体管,图未示),就能避免非必要的放电,充电电池53乃仅能经由电路构件4而对发光元件2放电。当然,此一设置单向电路的做法,亦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未示),而亦能避免可换式电池52或充电电池53的非必要放电。前述第一、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覆有一层绝缘层 (图未示),以提供更佳的绝缘防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请参阅图5A、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 二实施例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 由于具有防水功能因而可使用于户外(如图5A所示使用于停车场外)或水下(如图5B所示使用于游泳池内),欲使用时,人们仅需按压该防水式开关3的操作部31,就能让发光元件2被导通而发亮;欲充电时,人们仅需拆下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再让可防水的发光装置与充电装置7彼此靠近或彼此相对,就能让充电装置7对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内的充电电池53进行充电,当然亦能以更换方式更换已充饱电的充电电池53或更换新的可换式电池52),从而达到不使用电源线而在使用上具有绝不会受到电源线限制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防水的发光装置的特点在于通过特殊的防水设计,以能使用在水下或易遭雨淋的户外而不致于漏电;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和供电构件5的设计, 以在实际使用上具有绝不会受到电源线限制的功效;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供电构件5的另一设计以及无线充电设计,以具有可通过电池盒而更换电池(可换式电池52或充电电池 53)、以及可对充电电池53进行无线充电的功效;此外,通过电路构件4进一步包括一单向电路,从而避免充电电池53的非必要放电,提升充电电池53的续航力。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已完全解决了现有的缺失以及创作人在研发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载体,为防水材质,该载体具有一正面,该正面具有多个透光部;一电路构件,设置于该载体内;一供电构件,设置于该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各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发光部,各该发光部对应于该载体正面的各该透光部;以及一防水式开关,设置于该载体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构件包括一电池盒以及一可换式电池,该电池盒设置于该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该可换式电池容置于该电池盒,该可换式电池与该电池盒电性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盒进一步具有一盖体, 该电池盒与载体一体成型,该盖体盖阖定位于载体而盖覆住电池盒,且该盖体设有防水层, 该防水层位于该盖体与载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式开关为一薄膜按压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构件包括一充电电池, 该充电电池设置于该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而该电路构件则包括一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与发射电路彼此相对,且该接收电路与该充电电池彼此电性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路包括一功率放大电路和一谐振电路,该谐振电路与该功率放大电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侦测控制电路、一处理电路和一驱动电路;其中,该侦测控制电路与该谐振电路连接,该处理电路与该侦测控制电路连接,该驱动电路则连接于该处理电路与该功率放大电路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路中的功率放大电路和谐振电路整合为一功率整合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整合电路为由至少两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所构成的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整合电路为半桥式功率电路和全桥式功率电路的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电源件,该电源件提供电力至发射电路,该电源件连接于该功率放大电路。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收电路包括一感应谐振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该感应谐振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与该控制电路连接。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构件进一步包括一单向电路,该单向电路电性连接于该接收电路与充电电池之间的充电路线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电路为一晶体管。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构件包括一控制器, 该控制器具有一闪烁电路、一跑马灯电路、以及闪烁电路和跑马灯电路的组合的其中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元件能以所需的排列组合来配置于载体。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构件为一电路板,且该电路板为硬板和软板的其中之一。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载体为塑料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防水的发光装置,包含一载体、一电路构件、一供电构件、多个发光元件以及一防水式开关。其中,该载体为防水材质且具有一正面,该正面具有多个透光部;该电路构件设置于载体内;该供电构件设置于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该些发光元件设置于载体内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各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发光部,各该发光部对应于载体正面的各该透光部;该防水式开关设置于载体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构件。由此,除了具有发光功效之外,亦可防水、更绝不会受到电源线的限制。较佳者,还能通过无线充电,而以免接电源线的方式进行充电。
文档编号F21S10/00GK201954428SQ20102064936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叶明祥 申请人:叶明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