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和led侧立式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94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和led侧立式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和LED侧立式背光源。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封装(LED PKG)是一种把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封装后用于照明素材,使用在相机里的闪光和背光源。目前,在显示屏上使用背光源的情况较多,同时,随着显示屏的厚度变薄,能达到要求的LED侧立式背光源被广泛使用。但是LED侧立式背光源因为导光板的厚度薄使LED PKG中放出的光很分散,LED PKG中放出的相当一部分光不能垂直射入导光板。这样,LED PKG中散发出的光中只有一部分反射在导光板的上,不能进入导光板的内部或即使是进入了导光板的内部也不能进入导光板内部的中心部位。因此,很容易使LED PKG的光不能完全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集光效率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包括引脚框架、LED芯片,所述的引脚框架包括相分离设置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所述的LED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引出部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第二引出部相导线连接,所述的LED芯片包括底面、与所述的底面相平行的顶面、将所述的底面与顶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四个所述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的底面和顶面相垂直,所述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宽度相等并沿X轴延伸,所述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的宽度相等并沿Y轴延伸,所述的X轴与Y轴相垂直,所述的第一引出部上设置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所述的第一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一侧面设置,所述的第二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二侧面设置,所述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呈 55 70度的夹角,所述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二反射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所述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所在Y轴方向延伸宽度的0. 3倍。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引出部上设置有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所述的第三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三侧面设置,所述的第四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四侧面设置,所述的第三反射面与第三侧面、所述的第四反射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间距是所述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在X轴方向延伸宽度的0.5 1.5倍。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引出部具有第一安置部、第二安置部,所述的第一安置部沿所述的X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安置部沿Y轴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的LED芯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所述的第二端口的个数为复数,所述的第一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相电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二引出部相电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线沿所述的Y轴方向布置,所述的第二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安置部相电连接;所述的导线沿所述的X轴方向布置,所述的第二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二安置部相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引出部设置有一个稳压二极管,所述的稳压二极管与第二引出部相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的LED侧立式背光源。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的导光板两侧的发光单元,所述的导光板具有表面、与所述的表面相垂直的周面,所述的发光单元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的基板上的若干个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的LED芯片的顶面正对所述的导光板的周面。优选地,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个数为复数。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将LED侧立式背光源中散发出的光有效地投入到导光板内部,而且使散发出的光是垂直进入导光板的周面,并且更容易的进入导光板的深处使全部的侧立式背光源亮度很均勻。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中II-II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引脚框架的立体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脚框架的俯视图;附图5为附图4中局部放大图;附图6为附图3中VI-VI剖视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引脚框架的另一种接线方式示意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LED侧立式背光源的立体图;其中1、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100、LED芯片;101、底面;102、顶面;103、第一侧面;104、第二侧面;105、第三侧面;106、第四侧面;110、第一端口 ;120、第二端口 ;200、 引脚框架;210、第一引出部;220、第二引出部;222、第一安置部;224、第二安置部;300、第一反射面;400、第二反射面;500、第三反射面;600、第四反射面;710、第一导线;720、第二导线;800、稳压二极管;810、第三导线;900、模具;910、透明媒介;920、透明媒介;20、导光板;22、周面;24、表面;30、发光单元;3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 6所示的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1,包括引脚框架200、LED芯片100。其中LED芯片100是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接触而形成,从P型半导体到N 型半导体通电流的时候会产生光。LED芯片100包括底面101、与底面101相平行的顶面 102、将底面101与顶面102相连接的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第三侧面105和第四侧面106,四个侧面分别与底面101和顶面102相垂直。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的宽度相等并沿X轴延伸,第三侧面105、第四侧面106的宽度相等并沿Y轴延伸,X轴与Y轴相垂直。LED芯片100具有第一端口 110、第二端口 120,第二端口 120的个数为复数。第一端口 110是连接在LED芯片100的N型半导体的负极端口,第二端口 120是连接在P型半导体的正极端口。引脚框架200包括相分离设置的第一引出部210和第二引出部220,第一引出部 210上具有一个凹部,LED芯片100设置在该凹部中。第二引出部220具有第一安置部222、 第二安置部224,第一安置部222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安置部2 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引出部210的凹部设置有第一反射面300、第二反射面400、第三反射面500、 第四反射面600,第一反射面400相对第一侧面103设置,第二反射面400相对第二侧面104 设置;第三反射面500相对第三侧面105设置,第四反射面600相对第四侧面106设置。其中第一反射面300与第一侧面103之间的最大间距gl、第二反射面400与第二侧面104之间的最大间距g2小于第三侧面105、第四侧面106所在Y轴方向延伸宽度W的0.3倍,第一反射面300与第二反射面400的夹角θ呈阳 70度,60度时最优;第三反射面500与第三侧面105之间的间距g3、第四反射面600与第四侧面106之间的间距g4是第一侧面 103、第二侧面104所在X轴方向延伸宽度L的0. 5 1. 5倍。LED芯片100的第一端口 110通过第一导线710与第一引出部210相电连接;LED 芯片100的第二端口 120通过第二导线720与第二引出部220的第一安置部222相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线710、第二导线720的布线方向沿Y轴方向布置,如图4所示。此外,另一种布线方式是LED芯片100的第二端口 120通过第二导线720与第二引出部220的第二安置部2M相电连接,同时,第一导线710、第二导线720的布线方向沿X轴方向布置,如图7 所示。第一导线710、第二导线720可以选用金线或者铜等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此外,间距 gl、间距g2或间距g3、间距g4间距的减少也能减少导线的长度,使导线的不良率光损失率也能减少。 第一引出部210设置有一个稳压二极管800,稳压二极管800的底部与第一引出部 210直接导电连接,与第二引出部210的第二安置部2M通过第三导线810相电连接。稳压二极管800是硅(Silicone)基板的半导体芯片。引脚框架200安装在模具900上,第一引出部210、第二引出部220相分离的固定在模具 900 内。模具 900 可以选择 PPA(Polyphthalamide)或者 PP (Polyprophylen)等反射光白色热轻化形好的材料。在模具900的内表面涂附有透明媒介910,该透明媒介910表面平整。在放置LED芯片100凹部的四周涂附有透明媒介920,该透明媒介920包含荧光粉,该荧光粉能够发出黄色的光,当LED芯片发出青色的光时,与荧光粉发出黄色的光接触并变成白色的光。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在第一引出部210和第二引出部220之间挂上电压,当第二引出部220上挂高电压时,LED芯片100中产生电流,LED芯片100的顶面102及四个侧面发出光,顶面102发出的光朝向I方向,四个侧面发出的光朝向X轴或Y轴方向。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发射的光沿Y轴向发射,经第一反射面300、第二反射面400反射,反射后的光沿I方向发出。 如间距gl、间距g2的超过宽度W的0. 3倍,LED芯片100的两个侧面发出的光相当一部分到达不了第一反射面300、第二反射面400 ;而当第一反射面300和第二反射面400形成的小于阳或大于70度夹角的情况下,LED芯片100两个侧面中发出的光无法最大程度的沿I 方向反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与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同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8所示的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包括导光板20、设置在导光板20两侧的发光单元30。其中导光板20具有表面24、与表面M相垂直的周面22 ;发光单元30包括基板32,设置在基板32上的若干个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1,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1的LED 芯片100的顶面102正对导光板20的周面22。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1的个数为复数。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包括引脚框架、LED芯片,所述的引脚框架包括相分离设置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所述的LED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引出部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第二引出部相导线连接,所述的LED芯片包括底面、与所述的底面相平行的顶面、将所述的底面与顶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四个所述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的底面和顶面相垂直,所述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宽度相等并沿X轴延伸,所述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的宽度相等并沿Y轴延伸,所述的X轴与Y轴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上设置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所述的第一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一侧面设置,所述的第二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二侧面设置,所述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呈55 70度的夹角,所述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二反射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所述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所在Y轴方向延伸宽度的0. 3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上设置有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所述的第三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三侧面设置,所述的第四反射面相对所述的第四侧面设置,所述的第三反射面与第三侧面、所述的第四反射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间距是所述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在X轴方向延伸宽度的0. 5 1. 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引出部具有第一安置部、第二安置部,所述的第一安置部沿所述的X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安置部沿Y轴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芯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所述的第二端口的个数为复数,所述的第一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相电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二引出部相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沿所述的Y 轴方向布置,所述的第二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安置部相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沿所述的X 轴方向布置,所述的第二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第二安置部相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出部设置有一个稳压二极管,所述的稳压二极管与第二引出部相导线连接。
8.—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的导光板两侧的发光单元,所述的导光板具有表面、与所述的表面相垂直的周面,所述的发光单元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的基板上的若干个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所述的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的LED芯片的顶面正对所述的导光板的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和LED侧立式背光源,该LED侧立式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发光单元,发光单元设置有若干个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LED侧立式背光源单元包括引脚框架、LED芯片,第一引出部上设置有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相对LED芯片第一侧面设置,第二反射面相对LED芯片第二侧面设置,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呈55~70度的夹角,第一反射面与第一侧面、第二反射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三侧面、第四侧面所在Y轴方向延伸宽度的0.3倍。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将LED侧立式背光源中散发出的光有效地投入到导光板内部,而且使散发出的光是垂直进入导光板的周面,并且更容易的进入导光板的深处使全部的侧立式背光源亮度很均匀。
文档编号F21V17/00GK202082720SQ20102069135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吴承玄 申请人:昆山琉明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