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1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灯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调整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插接组件被拔脱的车灯调整构造。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带来了生活上相当的便利性。对于车辆行驶在路上不仅车辆驾驶者必须注意自身安全外,更应对其它在路上的行人或车辆负起一份社会责任, 以维护其安全。尤其,车头灯对于正在行驶中的车辆而言,除了照明功能外,也兼具有警示作用。为配合调整车头灯的反射镜,现有技术设有一插接组件定位于反射镜的固定底座内,用来容置可活动调整车灯的球头构件。现有习用的一般的插接组件上通常具有多个弹性鳍片,且另包含一垫片套设于插接组件的末端,利用这些弹性鳍片的弹性变形,方能将插接组件定位于固定底座内,再利用垫片的边缘嵌入固定底座的内壁,进而达到固定的效果。 然而,具有弹性的鳍片容易变形,且弹性形变的材料会有弹性疲乏及固定力量不足的状况, 故现有习用的设计组装后仍有被拔脱之虞,易造成车头灯机构上不可修复的损坏。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车灯调整构造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 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车灯调整构造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车灯调整构造,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车灯调整构造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车灯调整构造,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车灯调整构造,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车灯调整构造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车灯调整构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调整构造,以克服上述弹性鳍片容易变形及弹性疲乏的问题,并解决现有习用的插接组件在组装后仍易被拔脱的问题, 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构造提出的其包含一固定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插接组件,安装在该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该插接组件包含一贯穿孔,是由该插接组件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一锯齿部,是由该插接组件向外凸出所形成的栉状构造;以及一插槽,开设于该插接组件外侧;一 U型定位件,具有一缺口,该U型定位件以该缺口穿设定位于该插接组件的插槽内;以及一螺栓,螺锁入该插接组件的贯穿孔中,该螺栓的直径略大于该U型定位件的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其更包含一对垂直片体,位于该U型定位件的缺口的相对应内缘。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其更包含一定位阶,位于该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且一体成型于该固定底座的内壁上;一定位槽,开设于该插接组件的锯齿部上,该定位槽配合卡制于该定位阶上,并将该插接组件定位于该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该定位阶及该定位槽为一对,且该U型定位件另具有一凹口与该对定位阶及该对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该锯齿部更包含一第一锯齿部;以及一第二锯齿部,与该第一锯齿部相接,且该第二锯齿部最外侧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略小于该第一锯齿部最外侧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该容置空间更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是配合该第一锯齿部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所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是配合该第二锯齿部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所形成,且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径略小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径。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该插接组件呈十字型,该锯齿部形成于该十字型向外凸出的边缘上。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其更包含一破空区,开设于该插接组件十字型与该贯穿孔之间。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该U型定位件的周围具有锯齿结构。前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中所述的其更包含一固定部,与该插接组件一体相连, 该固定部位于相对该插接组件的锯齿部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构造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克服了上述弹性鳍片容易变形及弹性疲乏的问题,并解决了现有习用的插接组件在组装后仍易被拔脱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调整构造,其包含一固定底座、一插接组件、 一U型定位件及一螺栓。固定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插接组件安装在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其中,插接组件包含一贯穿孔、一锯齿部及一插槽。贯穿孔由插接组件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锯齿部是由十字型插接组件向外凸出边缘上的若干栉状构造组成。插槽开设于插接组件外侧。U型定位件具有一缺口,U型定位件以缺口穿设定位于插接组件的插槽上。螺栓螺锁入插接组件的贯穿孔中,螺栓的直径略大于U型定位件的缺口。在本实用新型结构其它实施方式中,插接组件可呈十字型。另一方面,U型定位件的周围可具有锯齿结构。此外, 车灯调整构造更可包含一对垂直片体、一定位阶、一定位槽、一破空区及一固定部。垂直片体位于U型定位件的缺口的相对应内缘。定位阶位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且一体成型于固定底座的内壁上。定位槽开设于插接组件的锯齿部上,定位槽配合卡制于定位阶上,并将插接组件定位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其中,定位阶及定位槽可为一对,且U型定位件另具有一凹口与该对定位阶及该对定位槽的位置相对。破空区开设于插接组件十字型与贯穿孔之间。固定部与插接组件一体相连,固定部位于相对插接组件的锯齿部的另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结构其它实施方式中,车灯调整构造的锯齿部也可包含一第一锯齿部及一第二锯齿部。第二锯齿部与第一锯齿部相接,且第二锯齿部最外侧与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锯齿部最外侧与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容置空间更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为配合第一锯齿部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所形成。第二容置空间为配合第二锯齿部与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所形成,且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径略小于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径。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借此插接组件的锯齿部及U型定位件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壁的摩擦力,加上螺栓直径大于贯穿孔的特性,在螺栓螺锁入贯穿孔时,插接组件的锯齿部及U型定位件向外扩张,使插接组件能稳固的定位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而不会有安装后被拔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 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构造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车灯调整构造的分解图;图3绘示图1的车灯调整构造中U型定位件的示意图;图4绘示图2的车灯调整构造沿线段A-A的剖视图;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构造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绘示图5的车灯调整构造的分解图;图7绘示图6的车灯调整构造沿线段B-B的剖视图;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车灯调整构造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绘示图8的车灯调整构造的分解图;图10绘示图9的车灯调整构造沿线段C-C的剖视图。100车灯调整构造110 固定底座[0033]111容置空间120 插接组件[0034]121贯穿孔122 锯齿部[0035]123插槽124 破空区[0036]130=U型定位件131缺口[0037]132垂直片体140 螺栓[0038]150定位阶151 定位槽[0039]160固定部200 车灯调整构造[0040]210固定底座211 容置空间[0041]211a1 第一容置空间211b第二容置空间[0042]220 插接组件221 贯穿孔[0043]222 锯齿部222a 第一锯齿部[0044]222b 第二锯齿部223 插槽[0045]224 破空区230 =U型定位件[0046]231 缺口232 垂直片体[0047]240 螺栓250 定位阶[0048]251 定位槽260 固定部[0049]Axl 虚拟中心轴Dl 螺栓的直径[0050]D2 垂直片体之间的距离Ll 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径[0051]L2: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径L3 第一锯齿部最外侧与贯穿孔[0052]L4 第二锯齿部最外侧与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0053]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300 车灯调整构造[0054]310 固定底座311 容置空间[0055]311a:第一容置空间311b 第二容置空间[0056]320 插接组件321 贯穿孔[0057]322 锯齿部322a 第一锯齿部[0058]322b 第二锯齿部323 插槽[0059]324 破空区330 =U型定位件[0060]331 缺口332 垂直片体[0061]333 凹口340 螺栓[0062]350 定位阶351 定位槽[0063]360 固定部Ax2 虚拟中心轴[0064]L5 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径L6 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径[0065]L7 第一锯齿部最外侧与贯穿孔L8 第二锯齿部最外侧与贯穿孔[0066]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灯调整构造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结构一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车灯调整构造100包含一固定底座110、一插接组件120、一 U型定位件130及一螺栓140。借此插接组件120的特殊设计,加上U型定位件130及螺栓140相配合,将插接组件120稳固的定位于固定底座110内,免除插接组件120在安装后仍有被拔脱的问题。图2绘示图1的车灯调整构造的分解图。如图2所示,固定底座1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1。插接组件120安装在固定底座110的容置空间111内,其中,本实施方式的插接组件120呈十字型。插接组件120包含一贯穿孔121、一锯齿部122及一插槽123。贯穿孔121由插接组件120十字型中心的一端纵向贯穿至另一端。[0071]锯齿部122为插接组件120向外凸出的栉状构造,且此栉状构造的锯齿部122,整齐排列于插接组件120向外凸出的十字型边缘上,其中,锯齿部122不会因为受外力而发生可回复的变形,一旦变形则为永久变形。插槽123开设于插接组件120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123开设在插接组件120底端。U型定位件130具有一缺口 131,U型定位件130以缺口 131穿设定位于插接组件 120的插槽123内,其中,请参阅图3,图3绘示图1的车灯调整构造中U型定位件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U型定位件130的周围可具有部分或全部的锯齿结构。请继续参阅图2,螺栓140螺锁入插接组件120的贯穿孔121中,由于螺栓140的直径略大于U型定位件130的缺口 131,意即螺栓140的直径略大于贯穿孔121,因此,当螺栓140向下锁入插接组件120的贯穿孔121时,螺栓140会将插接组件120及U型定位件 130向外推挤,使插接组件120外的锯齿部122及U型定位件130进一步向外扩张。当插接组件120置入固定底座110的容置空间111时,插接组件120上的锯齿部 122对容置空间111的内壁进行第一次的干涉。接着,套设于插接组件120上的U型定位件 130对容置空间111内壁形成第二次干涉。最后,将螺栓140螺锁入贯穿孔121中,利用螺栓140直径略大于U型定位件130缺口 131的特性,使插接组件120及U型定位件130向外扩张,不仅增加插接组件120与容置空间111内壁的摩擦力,U型定位件130边缘将插入容置空间111的内壁,如此完成定位。此外,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4,图4绘示图2的车灯调整构造沿线段A-A的剖视图。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100更包含一对垂直片体132、一定位阶150、一定位槽151、一破空区IM及一固定部160。垂直片体132位于U型定位件130的缺口 131的相对应内缘,用以辅助U型定位件130形变。其中,螺栓140的直径Dl也略大于垂直片体132之间的距离D2。因此,当螺栓140向下锁入插接组件120时,会将插接组件120向外推挤,使垂直片体132向外推挤, 增加U型定位件130向外扩张的变形量,也由于螺栓140以面接触的方式施力于垂直片体 132,相较于线接触的方式,面接触受力较均勻,如此可降低U型定位件130欲形变时的困难度。定位阶150位于固定底座110的容置空间111内,且一体成型于固定底座110的内壁上,用以将插接组件120初步定位于固定底座110的容置空间111内。定位槽151开设于插接组件120的锯齿部122上,定位槽151配合卡制于定位阶 150上,并将插接组件120初步定位于固定底座110的容置空间111内。破空区124开设于插接组件120十字型与贯穿孔121之间,用以使插接组件120 在螺栓140锁入时,能有更好的形变空间,同时降低插接组件120欲形变时的困难度。固定部160与插接组件120 —体相连,固定部160位于相对插接组件120的锯齿部122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汽车的其它机构,如具有球头的调整杆。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的立体图。图6绘示图5 的车灯调整构造的分解图。图7绘示图6的车灯调整构造沿线段B-B的剖视图。如图5至图7所示,车灯调整构造200包含一固定底座210、一插接组件220、一 U型定位件230及一螺栓M0。[0083]固定底座210具有一容置空间211。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200的容置空间 211更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211a及一第二容置空间211b,且第二容置空间211b的内径L2 略小于第一容置空间211a的内径Li,即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200具有两个内径Li、 L2不同的容置空间211。插接组件220安装在固定底座210的容置空间211内,插接组件220呈十字型。插接组件220包含一贯穿孔221、一锯齿部222及一插槽223。贯穿孔221由插接组件220十字型中心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锯齿部222为插接组件220向外凸出的栉状构造,且此栉状构造的锯齿部222,整齐排列于插接组件220向外凸出的十字型边缘上,其中,锯齿部222不会因为受外力而发生可回复的变形,一旦变形则为永久变形。此外,锯齿部222更包含一第一锯齿部22 及一第二锯齿部222b。第一锯齿部 22 与第二锯齿部222b相接,由于第一锯齿部22 最外侧与贯穿孔221的虚拟中心轴Axl 的距离L3与第一容置空间211a的内径Ll相近,第二锯齿部222b最外侧与贯穿孔221的虚拟中心轴Axl的距离L4与第二容置空间211b的内径L2相近。因此,第一锯齿部22 最外侧与贯穿孔221的虚拟中心轴Axl的距离L3略大于第二锯齿部222b最外侧与贯穿孔 221的虚拟中心轴Axl的距离L4。插槽223开设于插接组件220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223开设在插接组件220 底端。U型定位件230具有一缺口 231,U型定位件230以缺口 231穿设定位于插接组件 220的插槽223上,请参阅图3,其中,U型定位件220的周围可具有部分或全部的锯齿结构, 这个部分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100大致相同,在此不予赘述。螺栓240螺锁入插接组件220的贯穿孔221中,由于螺栓MO的直径略大于U型定位件230的缺口 231,因此,当螺栓240向下锁入插接组件220时,会将插接组件220向外推挤,使插接组件220外的第一锯齿部22 及第二锯齿部222b进一步向外扩张。当插接组件220置入固定底座210的容置空间211时,插接组件220上的锯齿部 222对容置空间211的内壁进行第一次的干涉。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200的容置空间211及锯齿部222皆设计成两段,即为了能增加插接组件220与固定底座210内壁之间的干涉程度。第一次干涉之后,套设于插接组件220外侧的U型定位件230对容置空间211 内壁形成第二次干涉。最后,将螺栓240螺锁入贯穿孔221中,利用螺栓240直径略大于U 型定位件230缺口 231的特性,使插接组件220及U型定位件230向外扩张,不仅增加插接组件220与容置空间211内壁的摩擦力,U型定位件230边缘将插入容置空间211的内壁, 如此完成定位。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200更包含一对垂直片体232、一定位阶 250、一定位槽251、一破空区2 及一固定部沈0。上述组件的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100大致相同,因此,在此不予赘述。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结构又一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的立体图。图9绘示图8 的车灯调整构造的分解图。图10绘示图9的车灯调整构造沿线段C-C的剖视图。如图8至图10所示,车灯调整构造300包含一固定底座310、一插接组件320、一 U型定位件330及一螺栓340。[0094]固定底座310具有一容置空间311。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的容置空间 311更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311a及一第二容置空间311b,且第二容置空间311b的内径L6 略小于第一容置空间311a的内径L5,即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具有两个内径L5、 L6不同的容置空间311。插接组件320安装在固定底座310的容置空间311内,插接组件320呈十字型。插接组件320包含一贯穿孔321、一锯齿部322及一插槽323。贯穿孔321由插接组件320十字型中心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锯齿部322为插接组件320向外凸出的栉状构造,且此栉状构造的锯齿部322,整齐排列于插接组件320向外凸出的十字型边缘上,其中,锯齿部322不会因为受外力而发生可回复的变形,一旦变形则为永久变形。此外,锯齿部322更包含一第一锯齿部32 及一第二锯齿部322b。第一锯齿部 32 与第二锯齿部322b相接,由于第一锯齿部32 最外侧与贯穿孔321的虚拟中心轴Ax2 的距离L7与第一容置空间311a的内径L5相近,第二锯齿部322b最外侧与贯穿孔321的虚拟中心轴Ax2的距离L8与第二容置空间311b的内径L6相近。因此,第一锯齿部32 最外侧与贯穿孔321的虚拟中心轴Ax2的距离L7略大于第二锯齿部322b最外侧与贯穿孔 321的虚拟中心轴Ax2的距离L8。插槽323开设于插接组件320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323开设在插接组件320 底端。U型定位件330具有一缺口 331,U型定位件330以缺口 331穿设定位于插接组件 320的插槽323上,请参阅图3,其中,U型定位件320的周围可具有部分或全部的锯齿结构, 这个部分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100大致相同,在此不予赘述。螺栓340螺锁入插接组件320的贯穿孔321中,由于螺栓340的直径略大于U型定位件330的缺口 331,因此,当螺栓340向下锁入插接组件320时,会将插接组件320向外推挤,使插接组件320外的第一锯齿部32 及第二锯齿部322b进一步向外扩张。当插接组件320置入固定底座310的容置空间311时,插接组件320上的锯齿部 322对容置空间311的内壁进行第一次的干涉。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的容置空间311及锯齿部322皆设计成两段,即为了能增加插接组件320与固定底座310内壁之间的干涉程度。第一次干涉之后,套设于插接组件320外侧的U型定位件330对容置空间311 内壁形成第二次干涉。最后,将螺栓340螺锁入贯穿孔321中,利用螺栓340直径略大于U 型定位件330缺口 331的特性,使插接组件320及U型定位件330向外扩张,不仅增加插接组件320与容置空间311内壁的摩擦力,U型定位件330边缘将插入容置空间311的内壁, 如此完成定位。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更包含一对垂直片体332、一定位阶 350、一定位槽351、一破空区3 及一固定部360。上述组件的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200大致相同,因此,在此不予赘述。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200相异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具有两个定位阶 350及两个定位槽351。定位阶350位于固定底座310的容置空间311内,且一体成型于固定底座310的内壁上,用以将插接组件320初步定位于固定底座310的容置空间3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阶350对称成型于固定底座310的内壁上。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 300具有两个定位阶350。定位槽351对称开设于插接组件320的锯齿部322上,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具有两个定位槽351,且定位槽351配合卡制于定位阶350上,将插接组件320 初步定位于固定底座310的容置空间311内。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设有两个定位阶350及两个定位槽351,有加强定位的功效及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车灯调整构造300设有两个定位阶350及两个定位槽351,因此,为配合两个定位阶350及两个定位槽351,U型定位件330另具有一凹口 333,与两个定位阶350及两个定位槽351的位置相对。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车灯调整构造借此插接组件的锯齿部及U型定位件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壁的摩擦力,加上螺栓直径大于贯穿孔的特性, 在螺栓螺锁入贯穿孔时,插接组件的锯齿部及U型定位件向外扩张,使插接组件能稳固的定位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车灯调整构造也借此容置空间及锯齿部的两段设计,达到增加插接组件与固定底座之间干涉程度的目的,进而确保插接组件不会有安装后被拔脱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固定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插接组件,安装在该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该插接组件包含 一贯穿孔,是由该插接组件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 一锯齿部,是由该插接组件向外凸出所形成的栉状构造;以及一插槽,开设于该插接组件外侧;一 U型定位件,具有一缺口,该U型定位件以该缺口穿设定位于该插接组件的插槽内;以及一螺栓,螺锁入该插接组件的贯穿孔中,该螺栓的直径大于该U型定位件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对垂直片体,位于该 U型定位件的缺口的相对应内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定位阶,位于该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且一体成型于该固定底座的内壁上; 一定位槽,开设于该插接组件的锯齿部上,该定位槽配合卡制于该定位阶上,并将该插接组件定位于该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阶及该定位槽为一对,且该U型定位件另具有一凹口与该对定位阶及该对定位槽的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锯齿部更包含 一第一锯齿部;以及一第二锯齿部,与该第一锯齿部相接,且该第二锯齿部最外侧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锯齿部最外侧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更包含一第一容置空间,是配合该第一锯齿部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所形成; 一第二容置空间,是配合该第二锯齿部与该贯穿孔的虚拟中心轴的距离所形成,且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径小于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插接组件呈十字型,该锯齿部形成于该十字型向外凸出的边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 一破空区,开设于该插接组件十字型与该贯穿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U型定位件的周围具有锯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固定部,与该插接组件一体相连,该固定部位于相对该插接组件的锯齿部的另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车灯调整构造,其包含一固定底座、一插接组件、一U型定位件及一螺栓。固定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插接组件安装在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其中,插接组件包含一贯穿孔、一锯齿部及一插槽。贯穿孔由插接组件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锯齿部是由插接组件向外凸出的若干栉状构造组成。插槽开设于插接组件外侧。U型定位件具有一缺口,U型定位件以缺口穿设定位于插接组件的插槽上。螺栓螺锁入插接组件的贯穿孔中,螺栓的直径略大于U型定位件的缺口。借此,插接组件能稳固地定位于固定底座的容置空间内,而不会有安装后被拔脱的问题。
文档编号F21V21/00GK202032495SQ20102070006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吴国宾 申请人:帝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