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049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用于背光灯等的导光板或将该导光板用于背光灯等的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作液晶面板的背光灯的面光源装置,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图1表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中,将成矩形状的导光板11的角部倾斜切断,或者将导光板11的边缘切断为V槽状,形成倾斜的倾斜面12,且与各倾斜面12相对地配置有指向性高的光源 13。专利文献1中,通过这种构成,即使在使用指向性高的光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导光板的表面交互产生明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能够防止产生亮度不均。但是,在用于便携式电话等的液晶面板的背光灯(面光源装置)中,因各自的机种不同而发光面的大小及纵横比有所不同。另外,即使是同型号的发光面尺寸,实际上通常发光面的尺寸也稍有不同。(例如即使为同3英寸的尺寸,因便携式电话的机种不同而发光面的尺寸也有微小差异。)。因此,在这种用图的背光灯中,即使在其发光面尺寸不同的情况下,当然即使在同发光面尺寸的情况下,在设计各机种时,需要每次使导光板的尺寸和光源的配置最优化。另外,当改变光源的配置时,也必须重新设计设于导光板的背面的光学图案,以使发光亮度均勻。因此,在制作尺寸不同的背光灯时,必须耗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重新设计导光板。另外,背光灯的导光板为树脂成形品,通常通过注射成形制作,因此,即使导光板的外形尺寸及发光面尺寸稍微不同,也需要每次制作专用的成形模型。另外,在重新制作成形模型时,必须每次进行形成于导光板背面的模型的光学图案的密度/形状的调节,以得到均勻的发光亮度。因此,模型制作也需要大量的功夫和时间,导致成本很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82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准备原来的导光板,通过根据用途切断原来的导光板,可得到对应于要求的尺寸的导光板,而且,可以使其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勻化。另外,涉及将该导光板用于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其与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点光源相对而配置;光射出面,其与所述光入射正交;两个侧面,其与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射出面正交,通过设于所述光射出面或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对的面的扩散装置,使来自从所述光入射面导入的点光源的光扩散,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由所述扩散装置扩散的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不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不同。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导光板中,由于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不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能够调节发光面的角部的亮度和此外的区域的亮度,能够使发光面的角部的亮度与此外的区域的亮度相等。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导光板,能够使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勻化,防止亮度不均。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导光板预定将一侧面或两侧面切断而使用,且使光入射面与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点光源相对而配置时,预先进行均勻化设计,以在有效发光区域得到均勻的亮度,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与切断前不同,从而对来自通过将一侧面或两侧面切断而产生的所述有效发光区域的均勻的亮度的误差进行修正。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导光板中,通过切断原来的导光板,能够简单地制作比原来的导光板小的任意尺寸的导光板。即,如果有原来的导光板,则即使不重新特别制作导光板模型,也能够仅使从原来的导光板的冲切形状而简单地制作各种尺寸的导光板。而且,不限于将原来的导光板切断为任意尺寸,通过使多个点光源中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光入射面的距离与切断前不同,能够使切断后的导光板的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勻化。因此,能够缩短导光板的交货期,并且能够使导光板的成本降低。另外,也能够灵活应对产品开发阶段的设计变更。另外,可用原来的一种导光板制作各种尺寸的背光灯,并且得到明亮度均勻的背光灯。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某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根据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到接近该点光源的侧面的距离,使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不同。根据该实施方式,可控制向在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不同的部位入射的光的方向,可以使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勻化。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比多个所述点光源中未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大。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可以降低发光面的角部的明亮度,所以在端部的点光源与导光板的侧面的距离(以下称为伸出距离)比光入射面未进行加工而笔直的情况下得到均勻的亮度分布时的伸出距离(以下称为适当伸出距离)短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比多个所述点光源中未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小。根据该实施方式,可增加发光面的角部的明亮度,因此,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长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随着接近与该点光源接近的侧面而增大。根据该实施方式, 由于可降低发光面的角部的明亮度,所以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短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随着接近与该点光源接近的侧面而减小。根据该实施方式, 由于可增加发光面的角部的明亮度,所以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长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开始变化的位置位于所述光入射面的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的发光面相对的区域内。根据该实施方式,从端部的点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作为如正常的点光源使用,其它光可以为了进行亮度不均的调节而使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开始变化的位置位于所述光入射面的比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的发光面相对区域更远离接近该点光源的侧面的位置。根据该实施方式,为了调节亮度不均而可以使用从端部的点光源射出的所有光,从而提高亮度不均的调节效果。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点光源均朝向同一方向且沿同一直线上配置。根据该实施方式,从各点光源射出的光的控制变得各易ο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射出面垂直的截面,以从所述点光源观察所述光入射面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时的角度比从所述点光源射出的光的扩展角窄的方式、决定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该部位入射向导光板的光量减少,能够抑制明亮度,因此,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短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导光板的再其它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通过冲切加工法切断为所希望的尺寸。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一次进行用于调节导光板的尺寸的切断、和用于使亮度均勻化的光入射面等的加工,从而导光板的量产性提高。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面光源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及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面相对而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点光源;液晶面板,其配置于所述面光源装置的光射出面侧。另外,用于解决本发明的所述课题的手段具有将以上说明的构成要素适宜组合的特征,本发明可进行这种构成要素的组合带来的多种变更。


图1是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面光源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用于实施方式1的面光源装置的导光板和点光源的配置的俯视图,表示制作尺寸不同的导光板的原来的导光板;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导光板的某切断例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导光板的其它切断例的俯视图;图7(a)、(b)、(c)是用于说明图6的导光板中将光入射面侧的角部倾斜切断的理由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设于导光板上的倾斜面的作用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设于导光板上的倾斜面的其它作用的图;图10是说明用于决定倾斜面的倾斜角的数据库的制作方法的图;图11是表示用于决定倾斜面的倾斜角的数据库的图;图12(a)是说明光入射面侧的角部不同的切断方法的图,图12 (b)是用于将图 12(a)的切断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说明的图13是设有逆向倾斜面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图14是设有凹部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图15(a)是说明倾斜面不同的位置的图,图15 (b)是说明逆向倾斜面不同的位置的图;图16(a)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图16(b)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侧面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导光板的部分剖断的立体图;图18(a)及(b)是以图16的导光板为基础制作的宽度不同的导光板的俯视图及侧面图;图19是以图16的导光板为基础制作的宽度不同的其它导光板的俯视图;图20(a)及(b)是表示图16所示的导光板不同使用例的俯视图。符号说明21面光源装置24导光板25点光源31光入射面32光射出面33 LED 芯片41不使用区域42发光面43倾斜面44逆向倾斜面45 凹部θ倾斜面的倾斜角X伸出距离Q适当伸出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面光源装置的构成)首先,参照图2及图3说明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21的基本的构成。图2是将面光源装置21局部剖断的剖面图。图3是面光源装置2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面光源装置21由反射板22、框架23、导光板Μ、多个点光源25、挠性印刷基板26、扩散板27、两个棱镜片28a及^b、遮光带四等构成。如图2所示,点光源25 (发光元件)的除包含荧光体的树脂34的前面之外的面1 由白色树脂35覆盖。因此,当蓝色发光LED芯片33发光时,从LED芯片33射出的光转换为模拟的白色光,同时从树脂34的前面(发光窗)向外部射出。另外,从LED芯片33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透明树脂34与白色树脂35的界面反射后,从透明树脂34的前面向外部射出ο
这些点光源25被安装于挠性印刷基板沈的下表面,且以一定的间距排列成一列。导光板M通过聚碳酸酯树脂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等折射率高的透光性树脂成形为板状。在导光板对的端面形成有用于将光导入到导光板M内部的光入射面 31。在导光板M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用于使在其内部导光的光全反射并从上表面(光射出面32)向上方射出的微细的偏向图案30(扩散装置)。于是,从光源25射出的光从光入射面31被导入导光板M内,在导光板M的上表面(光射出面3 和下表面之间重复全反射,同时在导光板M内导光。而且,在导光中途通过偏向图案30全反射或扩散后的光从光射出面32向外部射出。框架23是将具有与导光板M同水平的厚度的树脂片材切断而成的部件,具有用于收纳导光板M并对其进行定位的开口 36。另外,在开口 36的端部,以与点光源25相同的间距设有用于对安装于挠性印刷基板26的下表面的点光源25进行定位的凹部37。反射板22由白色片材及金属箔等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反射板22使从导光板M 的下表面泄露的光反射并再入射到导光板24,使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如图2所示,反射板22的外周部上表面通过双面粘接带39a粘接于框架23的下表面。而且,在框架23的开口 36内收纳导光板M,使各点光源25的前面与导光板M的光入射面31相对,将点光源25收纳于各凹部37并进行定位,且通过双面粘接带39b将挠性印刷基板26的下表面粘接于框架23的上表面和导光板M的端部上表面。因此,导光板 24的端部被反射板22和挠性印刷基板沈夹持并保持。另外,在导光板M的光射出面32上重叠载置有扩散板27和两片棱镜片^aJ8b, 由遮光带四按压边缘。棱镜片^a、28b在其表面以一定间距平行排列有截面为三角形状的直线状的棱形图案,但棱镜片28a和28b也可以以图案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式重叠。遮光带四为黑色粘接带,在遮光带四上,为使棱形片材28b等露出而开设有窗38。遮光带 29被粘贴于挠性印刷基板沈的上表面和棱镜片^b的边缘,而且,扩散板27、棱镜片^a、 28b通过遮光带四被保持。该面光源装置21的特征在于,可以根据适用机种及所要求的尺寸设计使用。艮口, 该面光源装置21作为大的尺寸而被设计。或者,作为假设的最大的尺寸而被设计。于是, 在要求比其小的尺寸的面光源装置21的情况下,将导光板M切割为该要求的尺寸。另外, 对应导光板M的尺寸切割反射板22、导光板M、扩散板27、棱镜片^aJ8b。或者,也可以从各大版的原料片材切出。框架23及遮光带四只要例如通过数值控制的裁断装置从原料片材并对应导光板M等的尺寸裁断即可。另外,安装有点光源25的挠性印刷基板沈也可以预先库存点光源25的个数不同的基板,且也可以在接受预货后制作。上述部材中的反射板22及扩散板27、棱镜片^a、28b等即使切割为适宜尺寸而使用,也不会对各自的光学特性造成影响。但是,对于导光板M的情况下,要对应导光板M 的尺寸及点光源25的间距设计偏向图案30等,以得到均勻的发光亮度。因此,在导光板24 的情况下,如果切割成任意的尺寸使用,则可能发生亮度不均。因此,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21中,在切断导光板M并变更其尺寸的情况下,如下进行切割。(导光板的构成和切断方法)图4表示以能够切断使用的方式确定为大的尺寸的原来的导光板M。该导光板 24的沿着光入射面31的带状的区域成为不能作为发光面使用的不使用区域41,导光板M的上表面中除不使用区域41之外的区域成为发光面42 (有效发光区域)。在与光入射面31相对以一定的间距配置点光源25时,以发光面42内的发光亮度均勻的方式设计及调节导光板M的偏向图案30等。因此,偏向图案30也有时在导光板24 的宽度方向以与点光源25的间距P相等的间距重复相同的图案。另外,在光入射面31上设置使向导光板M入射的光扩散而用于扩展指向特性的扩散图案(未图示)等的情况下,这些图案也以与点光源25相同的间距P设置。因此,在切断导光板M的情况下,有时所使用的点光源25的数量也减少,但切断后,设置点光源25的位置必须为与切断前相同的位置。例如图4所示的例中,为发光面42的尺寸为宽度50mm、长度58mm的导光板21,在将8个点光源25沿光入射面31以6mm的间距P排列时,以发光面42的亮度分布均勻的方式进行设计。导光板M为矩形状,其宽度W为50mm。因此,端部的点光源25与导光板M 的侧面的距离Q为4mm。另外,不使用区域41的长度D为5mm,发光面42的长度L为58mm。从端部的点光源25的中心到导光板M的侧面沿与光入射面31平行的方向测得的距离(以下将该距离称为伸出距离)在最初的导光板M中以矩形状的状态按发光面42 整体的发光亮度均勻的方式而被确定。将该最初的导光板的伸出距离称为适当伸出距离Q。 该适当伸出距离Q根据点光源25的间距P及指向特性、偏向图案30的图案形状及配置等而发生变化,但可以预先试验地决定最适当的值。另外,伸出距离即使左右不同也没有问题, 但以下将左右的伸出距离设为相等。实施方式1中,在导光板M的角部为矩形状的情况下,在将伸出距离设为点光源 25的间距P的1/2(即3mm)的情况下,图7 (b)所示的区域G过于明亮。这是由于,如图 7(b)所示,端部的点光源25与导光板M的侧面接近,在导光板M的侧面反射的光源光的光量增大。因此,该情况下,通过将伸出距离设为比P/2更大的某值(即,适当伸出距离Q。 说明例中设为4mm,但该值根据偏向图案30等而改变),由此,如图7 (a)所示,可以使发光面42的亮度均勻。另外,图7中,由箭头的大小表示向各方向射出的光的强度(光量)。图5及图6是沿由双点划线切出的线C切断图4的导光板M的图。图5的情况下,使导光板M的宽度缩短点光源25的间距P的整数倍,(例如宽度为W-2P = 38mm),发光面42的长度为Ll = 52mm。在图5的情况下,伸出距离大致与适当伸出距离Q相等,因此,即使在角部为矩形状的状态下使用,发光面42的发光亮度也均勻。与之相对,图6中,表示将图4的导光板M切断为任意的宽度的情况,例如,在图 6的导光板M中,将点光源25的数量设为6个,将导光板M的宽度Wl设为36mm,将发光面42的长度设为L2 = 52mm。因此,该导光板M的伸出距离A为3mm。但是,在将导光板 24切断为任意的宽度的情况下,在保持角部为矩形状不变的状态下,发光面42的角部过于明亮,或者暗,而在发光面42上发生亮度不均。(切断后的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短的情况)在将导光板M单纯切断的情况下,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短时,发光面42 的角部过于明亮。例如在伸出距离为A = 3mm的情况下,如图7(b)中所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短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在与端部的光源25 相对的部位,将导光板M的角部倾斜切断而形成倾斜面43,通过调节倾斜面43的倾斜角 θ,使发光面42的角部不发生亮度不均。倾斜面43以随着朝向导光板M的侧端面而从光入射面31的延长线远离的方式倾斜。另外,倾斜角θ为光入射面31的延长线和倾斜面43构成的角度。图8及图9是说明通过倾斜面43来抑制发光面42的角部的光的强度而可以使亮度分布均勻化的理由的图。第一个理由是,如图8中箭头所示,由于从点光源25射出的光透过倾斜面43,从而光线方向朝向导光板M的内侧弯曲。例如图8所示,如果将倾斜面43 的倾斜角设为θ,则从点光源25垂直射出的光向通过斯涅耳定律相对于倾斜面43的垂线成α =arcsin((l/n)sin θ)的角度的方向弯曲。在此,η为导光板M的折射率,由于η >1,所以α < Θ。因此,朝向发光面42的角部前进的光向内侧弯曲,其结果是发光面42 的角部的亮度被抑制,难以发生亮度不均。第二个理由是,当形成倾斜面43时,在点光源25的光射出面与导光板M之间产生空间。即,当因设置倾斜面43而在点光源25的光射出面与倾斜面43之间产生空间(间隙)时,如图9所示,从点光源25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不会直接入射到导光板Μ,而由挠性印刷极板26及双面粘接带39b吸收或者在由反射板22反射后由遮光带四吸收。其结果是, 入射到发光面42的角部的光量减少,亮度被抑制,难以发生亮度不均。另外,为使亮度均勻化,需要使倾斜面43的倾斜角θ最适化。最适当的倾斜角θ 可以通过试验决定。另外,如果预先将倾斜面43的倾斜角θ和发光面42的角部的亮度的大小的关系数据库化,则可以立即决定倾斜角Θ。具体而言,只要如下进行数据库化即可。首先,如图10所示,制作具有某倾斜角θ 的倾斜面43的导光板Μ。此时,伸出距离X比适当伸出距离Q更大。而且,切断导光板M 的侧面并逐渐缩短伸出距离X,同时每次测定角部(图10所示的规定的R区域)的明亮度。 另外,在固定了倾斜面43的开始点S保持不变的状态下,使倾斜角θ分别不同,对于各倾斜角θ的倾斜面43,再次使伸出距离X变化,同时测定R区域的明亮度。另外,对于没有倾斜面43的情况(θ =0°的情况),也求伸出距离X和R区域的明亮度的关系。如果进行上述那样的测定,则如图11所示,得到表示以倾斜角θ为参数的伸出距离X和R区域的明亮度的关系的数据库。但是,图11中,将倾斜面43不存在(θ =0° ) 的伸出距离X与适当伸出距离Q相等时的明亮度标准化为“1”。如果准备这样的数据库,则倾斜角可以如下简单地决定。例如,切断后的导光板M 的伸出距离X为A( = 3mm)。在未设置倾斜面43的情况下,倾斜角θ =0°,因此,根据图 11,R区域的明亮度(比)为1. 1,明亮度上升10%。因此,如果不设置倾斜面43,则发光面42的角部过于明亮,因此,为使与切断前的明亮度不发生变化,需要使该明亮度降低为 1. 0。因此,图11中,沿着伸出距离X = A的直线,使明亮度移动至1. 0的点,读取此时的倾斜角θ的值。在图11的情况中,伸出距离为Α、明亮度为1.0时的倾斜角θ为5°,因此, 切断导光板M时只要制作倾斜角θ为5°的倾斜面43即可。(抑制明亮度的其它方法)另夕卜,在伸出距离X比适当伸出距离Q短的情况下,抑制发光面42的角部的明亮度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一个倾斜面43。通常,随着接近导光板M的侧面,只要端部的光源25和光入射面31的距离增大即可。例如图12(a)所示,也可以由倾斜角不同的多级倾斜面43构成导光板M的角部。 如图12(b)所示,当为仅一个倾斜面43时,由倾斜面43全反射的光向同一方向反射,但如果也承受多个倾斜角不同的倾斜面43,则如图12(a),全反射的光的方向散乱,因此,抑制发光而42的角部的明亮度的效果提高。这也可以说是与端部的光源25相对而设置一个倾斜面43,与该倾斜面43连续地在导光板M的侧面设置倾斜面G3)。另外,也可以将导光板M的角部设为多边形状,也可以根据曲面弯曲为大致圆弧状。或者,图中未图示,在与端部的光源25相对的位置,也可以连续多个锯齿状地形成小的倾斜而43。另外,如图9中说明表明,也可以仅使端部的点光源25和导光板M之间的间隙仅比其它的宽。(切断后的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长的情况)在单纯地切断导光板21的情况下,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长时,与至此相反,发光面42的角部变暗。例如,在适当伸出距离Q为4mm的情况下,将伸出距离设为B = 5mm时,角部变暗。在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长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在与端部的点光源25相对的位置,将导光板M的光入射面31附近倾斜地切断而形成逆向倾斜面44,通过调节逆向倾斜面44的倾斜角,在发光面42的角部不会发生亮度不均。逆向倾斜面44以随着朝向导光板M的中心线距光入射面31的延长线远的方式倾斜。如果设置这样的逆向倾斜面44,则如图13中箭头所示,从端部的点光源25射出的光在透过逆向倾斜面44时,以朝向发光面42的角部的方式弯曲,且角部的光量增加,明亮度增加,消除了亮度不均。另外,将逆向倾斜面11的倾斜角最优化的方法只要与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短的情况相同即可。另外,在伸出距离X比适当伸出距离Q长的情况下,补偿发光面42的角部的明亮度的减少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一个逆向倾斜面44。通常只要随着接近导光板M的侧面,端部的光源25和光入射面31的距离减小即可。图14表示切断后的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长的情况的其它对策。图14所示的导光板M中,通过在除光入射面31的两端外的区域形成梯形形状的凹部45,两端的点光源25与光入射面31的距离缩短,其它点光源25与光入射面31的距离较长。也如图9 的部位所说明,点光源25与光入射面31之间的间隙变宽时,光泄漏,在该部位光量减少,因此,角部相对明亮,消除了发光面42的亮度不均。要根据伸出距离调节光量,只要调节凹部 45的深度及凹部45的两端的倾斜面的角度即可。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能够将导光板M的角保持在矩形状,所以能够牢固地进行框架23对导光板的机械保持。另外,与图14的方式相反,在切断后的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短的情况下,通过在除光入射面31的两端外的区域形成梯形状的凸部,两端的点光源25与光入射面31的距离也可以变长,其它点光源25与光入射面31的距离也可以缩短。作为将导光板M切断为所希望尺寸的方法,在导光板M薄的情况下,可以用通常的剪断刀进行冲切加工。另外,只要制造切刀的模型,就可以在进行导光板M的切断的同时,进行倾斜面43及逆向倾斜面44、凹部45等的切断。因此,可以一次进行切断,提高量产性。另外,如果为少数,则也可以通过刀具进行冲切加工。另外,至此说明的倾斜面43及逆向倾斜面44设置在比端部的点光源25的宽度宽的范围,但如图15(a)或图15(b)所示,也可以从端部的点光源25的中途开始倾斜面43或逆向倾斜面44。或者,端部的点光源25与光入射面31的间隔也可以从端部的点光源25的中途变化。这样,端部的点光源25中与倾斜面43或44相对的部分作为如正常的点光源使用,与倾斜面43或44相对的部分是为了调节亮度不均而使用的。(其它实施方式)图16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导光板M的俯视图。与该导光板2光入射面 31相对以一定间距P(例如6mm)排列一列多个光源25。在导光板M的不使用区域41,光入射面31侧的边缘区域称为厚度大的厚壁部52,与发光面42邻接的区域称为与发光面42 相等的厚度的薄壁部53。另外,在厚壁部52和薄壁部53之间,在与各光源25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指向性变换部54(构造)。如图17所示,指向性变换部M为连接厚壁部52和薄壁部53的台阶部分,为圆锥台形状的外周面的1/2的形状,在其表面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微细的V槽51。在原来的(切断前的)导光板M中,适当伸出距离Q为间距P的1/2,被设计为没有亮度不均。在这种具有指向性变换部M的导光板M中,在厚壁部52与光源25相对,因此, 光入射面31的高度(厚度)增大,可以将光源25的光高效地取入到导光板M内。另一方面,在将液晶面板等重合的发光面42的区域,可以减薄导光板M的厚度。这样,光的入射侧变厚,从中途起导光板的厚度薄时,在台阶部分光容易向外部泄漏,光的利用效率降低, 但在该导光板M中,由于在指向性变换部M形成有多个微细的V槽51,所以通过使向指向性变换部M入射的光的指向性变化,能够减少光的泄漏。另外,对于这种指向性变换部M 的作用等,公开于国际公开W02008/1530M (PCT/JP2008/060610)的文献中。图18表示将图16的导光板对的两侧部切断,以伸出距离为比适当伸出距离Q大的B (例如4mm)的方式进行切断。其中,在与端部的光源25相对的部位,在导光板M的光入射面31形成有逆向倾斜面44。而且,通过将逆向倾斜面44的倾斜角最优化,将从端部的光源25射出的光输送到导光板M的角部附近,使导光板M的亮度均勻化。在实际的制作例中,在设为B = 4mm消除亮度不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图16的原来的导光板M的亮度的 90%的亮度。另外,图19表示将图16的导光板对以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小的方式进行切断。其中,将导光板M的角部倾斜切断,形成倾斜面43。而且,通过将倾斜面43的倾斜角最优化,使从端部的光源25射出的光由倾斜面43全反射,由此导向必要的方向,使导光板对的亮度均勻化。在实际的制作例中,在设为B = 4mm消除亮度不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图16的原来的导光板M的亮度的92%的亮度。(变形例)图20(a)中,以按一定的间距P (例如6mm)设置指向性变换部M,且将光源25以其数倍的间距配置的方式进行设计(或者也可以说将指向性变换部M以光源25的间距的 1/2的间距设置)。例如,图20(a)中,相对于指向性变换部54的排列省略一个光源25,以 2P(例如12rnm)的间距进行排列。但是,为防止减少光源25的个数导致的亮度不均,在光源25间增大偏向图案30的密度。其结果是维持了均勻的发光亮度。另外,在该导光板M 中,适当伸出距离Q与P相等(例如Q = 6mm)。图20(b)的导光板对是以图20(a)的导光板M为基础得到尺寸小的导光板。该导光板中,以伸出距离为A = 2Q/3(例如4mm)的方式进行切断。而且,在与端部的光源25 相对的位置切断导光板M的角部而形成倾斜面43,通过将倾斜面43的倾斜角最优化,维持
11均勻的发光。 另外,图中未图示,在这种方式中,在以伸出距离比适当伸出距离Q大的方式进行切断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设置逆向倾斜面44等而能够得到均勻的发光亮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其与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点光源相对而配置;光射出面,其与所述光入射正交;两个侧面,其与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射出面正交,通过设于所述光射出面或与所述光射出面相对的面的扩散装置,使来自从所述光入射面导入的点光源的光扩散,从所述光射出面射出由所述扩散装置扩散的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不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不同。
2.一种导光板,预定将一侧面或两侧面切断而使用,且使光入射面与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点光源相对而配置时,预先进行均勻化设计,以在有效发光区域得到均勻的亮度,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多个所述点光源中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与切断前不同,从而对来自通过将一侧面或两侧面切断而产生的所述有效发光区域的均勻的亮度的误差进行修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根据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到接近该点光源的侧面的距离,使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比多个所述点光源中未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比多个所述点光源中未位于端部的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随着接近与该点光源接近的侧面而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随着接近与该点光源接近的侧面而减小。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开始变化的位置位于所述光入射面的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的发光面相对的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的距离开始变化的位置位于所述光入射面的比与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的发光面相对区域更远离接近该点光源的侧面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点光源均朝向同一方向且沿同一直线上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射出面垂直的截面,以从所述点光源观察所述光入射面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时的角度比从所述点光源射出的光的扩展角窄的方式、决定位于端部的所述点光源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通过冲切加工法切断为所希望的尺寸。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备面光源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及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入射面相对而排列成一列的多个点光源;液晶面板,其配置于所述面光源装置的光射出面侧。
全文摘要
一种导光板,准备原来的导光板,根据用途切断原来的导光板,由此可得到对应于要求的尺寸的导光板,而且,可以使该发光面的亮度分布均匀化。准备导光板(24),该导光板(24)以使用与光入射面(31)相对且以一定间距P排列多个光源(25)的方式而设计,且以通过发光面(42)得到均匀的发光亮度的方式而被设计。而且,通过将该原来的导光板(24)切断,得到所希望的尺寸的导光板(24)。切断后的导光板(24)根据从端部的光源(25)到导光板(24)的侧面的距离倾斜切断角部,形成倾斜面(43),或者在与端部的光源(25)相对应的部位形成逆向倾斜面(44),由此,通过再调节以得到均匀的发光亮度。
文档编号F21V8/00GK102193134SQ20111004466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上野佳宏, 矢部卫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