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84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入式光源模组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旁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导引至导光板的正面,以形成面光源。一般而言,当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经由导光板的侧面进入导光板后,多数的光束会不断地被导光板的上、下表面全反射,而被局限于导光板中。然而,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的侧入式光源模组,普遍存在热点的问题。所谓的热点,是指在发光二极管具有高指向性的前提下,当光束被导入导光板时,会产生亮暗不均的现象。亦即,导光板对应于发光二极管部分的出光面较亮,而不对应于发光二极管部分的出光面较暗,例如,对应于发光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区域的出光面较暗,因而产生所谓的热点。与排除热点相关的专利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0942928号与第M283201号。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0942928号为了排除热点而在反射元件配置一暗色或黑色的被覆盖区。中国台湾专利第M283201号为了避免反射元件下凹变形,在背板与反射元件之间设置
一垫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可有效解决热点(Hot spot)的问题。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元件、数个发光元件以及光吸收元件。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至少一入光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反射元件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包括数个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于反射元件上对应于入光面的一侧。发光元件对应缺口且配置于入光面旁,且各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光束。所述光束用以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且经由第一表面传递至导光板外。光吸收元件配置于反射元件下方,光吸收元件支撑反射元件,并用以吸收经由入光面进入各缺口的部分光束。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缺口以一特定间距设置于反射元件上对应于入光面的一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缺口为圆弧状缺口。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缺口的开口大小至少涵盖于各该对应的发光元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缺口为半圆状缺口。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对应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承载部。导光板与反射元件配置于背板上,反射元件与背板的承载部形成容置空间。光吸收元件配置于容置空间,以支撑反射元件。CN 102943973 A



2/3页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吸收元件为弹性体,弹性体配置于容置空间时处于压缩形变状态,以支撑反射元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兀件为发光二极管。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具有至少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反射元件包括·数个对应发光元件设置的缺口,并在反射元件下方配置光吸收元件,因此,导光板对应发光元件的位置因为光束的吸收并降低光束的反射,可减轻热点现象。光吸收元件亦可用以支撑反射元件。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图I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图I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绘示图I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I及图2,本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10、反射元件120、发光二极管模组130及光吸收元件140。导光板110包括第一表面SI、相对于第一表面SI的第二表面S2以及入光面S3。入光面S3连接第一表面SI与第二表面S2。发光二极管模组130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S3旁,用以将其所发出的光束导引至导光板的第一表面SI出光,以形成面光源。本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00还可包括背板150,导光板110与反射元件120依序配置背板150上,且反射元件120贴附于第二表面S2上。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元件120包括数个缺口 122。缺口 122设置于反射元件120上对应于入光面S3的一侧。在此,反射兀件120例如为一用以反射光束的反射片。发光二极管模组130包括多个例如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132,其对应缺口 122而配置于入光面S3旁,且各发光元件132用以发出一光束。所述光束经由入光面S3进入导光板110中,且经由第一表面SI传递至导光板110外。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50对应发光元件132的一侧具有一承载部152。配置于背板150上的反射元件120与承载部15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在此,光吸收元件140例如是一黑色的弹性体,除了可用以吸收发光元件132所发出的光束外,可用以支撑反射元件120,使其不致下凹变形。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反射元件120与承载部152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其间距例如为d。在侧入式背光模组100尚未组装前,光吸收元件140的厚度略大于间距d。在组装完成后,配置于容置空间的光吸收元件140处于一压缩形变状态,以确实支撑反射元件120,使其不致下凹变形。在此,作为弹性体的光吸收元件140,其材质例如是黑
4色的橡胶(rubber),除了具有支撑功能之外,更兼具光吸收效果。请参考图I及图2,本实施例的缺口 122以一特定间距T设置于反射元件120上对应于入光面S3的一侧。基于制作方便起见,缺口 122例如是一个圆弧状缺口,其开口大小R至少可涵盖各对应的发光元件132的长度L。在此,本实施例的缺口 122实质上是一个半圆状缺口,惟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依据实际设计需求,缺口 122的形状可自行调整,例如是多边形,不限于圆弧状缺口。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反射元件120对应发光元件132的位置具有缺口 122,且反射元件120下方配置光吸收元件140,因此发光元件132于其前方出射的部分光束可被光吸收元件140吸收,而其前方以外的方向出射的光束可在每两个缺口 122之间的反射片的区域A被反射,以减轻导光板110在发光二极管模组130侧亮暗不均的现象。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具有至少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反射元件包括数个对应发光元件设置的缺口,并在反射元件下方配置光吸收元件,因此,导光板对应发光元件的位置因为光束的吸收并降低光束的反射,可减轻热点现象。光吸收元件亦可用以支撑反射元件。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提及的第一、第二表面等数量皆仅用以表示元件的名称,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主要符号名称列表
100:侧入式背光模组
110:导光板
120:反射元件
122:缺口
130:发光二极管模组
132:发光元件
140:光吸收元件
150:背板
152:承载部
d :容置空间的间距
T :各缺口的间距
A :每两个缺口之间的
R :各缺口的开口大小
L :发光元件的长度
SI 第一表面
S2 第二表面
S3 入光面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至少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一反射元件,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上,该反射元件包括数个缺口,设置于该反射元件上对应于该入光面的一侧; 数个发光元件,对应上述缺口且配置于该入光面旁,且各该发光元件用以发出一光束,其中该光束用以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中,且经由该第一表面传递至该导光板外;以及一光吸收元件,配置于该反射元件下方,该光吸收元件支撑该反射元件,并用以吸收经由该入光面进入各该缺口的部分该光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上述缺口以一特定间距设置于该反射元件上对应于该入光面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各该缺口为一圆弧状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各该缺口的开口大小至少涵盖各该对应的发光兀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各该缺口为一半圆状缺口。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一背板,该背板对应上述发光元件的一侧具有一承载部,该导光板与该反射元件配置于该背板上,该反射元件与该背板的该承载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该光吸收元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以支撑该反射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光吸收元件为一弹性体,该弹性体配置于该容置空间时处于一压缩形变状态,以支撑该反射元件。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各该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
全文摘要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反射元件、数个发光元件以及光吸收元件。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至少一入光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反射元件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包括数个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于反射元件上对应于入光面的一侧。发光元件对应缺口而配置于入光面旁,且各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光束。所述光束用以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且经由第一表面传递至导光板外。光吸收元件配置于反射元件下方,用以支撑反射元件,并用以吸收经由入光面进入各缺口的部分光束。
文档编号F21V7/00GK102943973SQ20111023641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吕冯仁成, 徐礼明 申请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