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14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前框及胶框,前框与胶框配合来固定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与胶框固定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背板等元件,光源及导光板均固定在背板上,而背板与胶框固定从而实现背光模组与胶框固定。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设计中,背板1与胶框2之间固定方式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分别在背板1与胶框2的对应装配位置设置通孔,通过穿入通孔的螺钉300将背板1与胶框2固定;另一种是卡合的形式,如图2所示,胶框2上设有通槽400,背板1的与胶框2的装配处凸伸形成凸块500,所述凸块500卡合于通槽400内,从而将背板1与胶框2固定。虽然前述两种固定方式均能将背板1与胶框2固定,但是第一种固定方式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实现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第二种固定方式在拆卸过程中也要借助工具,而且其容易造成零部件的变形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旨在提供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拆卸的连接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板状限位部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两端的至少两弹性悬臂,所述限位部在两弹性悬臂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弹性悬臂上设有卡持部;第二连接件,包括抵顶部及与抵顶部垂直连接的推拉部,所述抵顶部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推拉部穿入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弹性悬臂套设于所述定位环内。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包括固定端及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两弹性悬臂的固定端之间的间距比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凸出弹性悬臂自由端的卡勾。优选地,所述定位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弹性悬臂自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定位环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弹性悬臂的自由端开设的卡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连接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一组件上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组件上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限位部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两端的至少两弹性悬臂,所述限位部在两弹性悬臂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弹性悬臂上设有卡持部;第二连接件,包括抵顶部及与抵顶部垂直连接的推拉部,所述抵顶部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推拉部穿入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弹性悬臂套设于所述定位环内,将连接后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第一组件抵顶于限位部,所述第二组件卡持在卡持部。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包括固定端及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两弹性悬臂的固定端之间的间距比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凸出弹性悬臂的自由端的卡勾,所述卡勾卡持在第二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定位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弹性悬臂自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定位环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弹性悬臂的自由端开设的卡槽,所述卡槽卡持在第二组件上。本发明弹性悬臂穿过定位环,对推拉部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抵顶部与限位部固定一固定件,弹性悬臂的卡持部固定另一固定件;拆卸时则对推拉部施加作用力,将弹性悬臂与定位环脱离。因此,其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只需对推拉部施加作用力,即可完成模组的组件之间的组装及拆卸。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通过螺钉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通过卡合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中第一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件与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件与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组装完成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中第一连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背光模组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参照图3及图4,图3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中第一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4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件 100及第二连接件200,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及第二连接件200均为塑胶件。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包括限位部110及与所述限位部110连接的至少两弹性悬臂120,所述限位部110在两弹性悬臂120之间设有通孔130,所述弹性悬臂120上还设有卡持部。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持部为凸出弹性悬臂120自由端的卡勾123。
所述第二连接件200包括抵顶部210及垂直于抵顶部210延伸、且可穿过所述通孔130的推拉部220,所述抵顶部210两端设有供所述弹性悬臂120穿过的定位环230。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时,所述弹性悬臂120卡合于定位环 230内,推拉部220穿入通孔130,对抵顶部210施加作用力使其抵顶于限位部110。具体地,所述限位部110包括抵顶面111,弹性悬臂120包括固定端121及自由端 122,其固定端121设置在抵顶面111上,自由端122凸伸出抵顶面111。而且两弹性悬臂 120的固定端121之间的间距比自由端122之间的间距小。所述抵顶部210为工字状,包括第一侧面211及第二侧面212。所述定位环230贯通所述抵顶部210的第一侧面211及第二侧面212,包括由抵顶部210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的侧壁231,两侧壁231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而形成开口 232。参照图5及图6,图5为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组装完成的状态示意图。推拉部220自弹性悬臂 120间插入通孔130,并向内挤压所述弹性悬臂120的自由端122,使所述开口 232发生形变,从而将弹性悬臂120套设在定位环230内;并推动所述抵顶部210或拉动所述推拉部 220,使第二连接件20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00沿图5中箭头A方向运动,直至抵顶部210 抵顶于限位部110,即抵顶部210的第一侧面211抵顶于限位部110的抵顶面111,定位环 230运动至弹性悬臂120的固定端121处时,弹性悬臂120的固定端121之间的间距比自由端122之间的间距小,弹性悬臂120弹性恢复。请参阅图6,在拆卸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时,挤压所述两弹性悬臂120的自由端122使其向内靠拢;并对推拉部220施加推力,使得定位环230沿弹性悬臂 120并向箭头B方向运动至弹性悬臂120的自由端。如图5所示,再将弹性悬臂120与定位环230分离,完成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的拆卸。上述定位环230的截面形状与弹性悬臂120的截面形状适配,例如弹性悬臂120 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则定位环230的截面形状也为四边形;若弹性悬臂12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则定位环230的截面形状也为圆形。而且开口 232在弹性悬臂120穿过定位环230 时产生的变形,可以使得弹性悬臂120可以更加顺利地穿过定位环230。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连接装置中第一连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区别在于上述卡持部为由弹性悬臂320 的自由端322向内开设的卡槽323。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组装时,推拉部220 自弹性悬臂320间插入通孔330,并将弹性悬臂320套设于定位环230内;并推动所述抵顶部210或拉动所述推拉部220,使第二连接件20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00运动,直至抵顶部 210抵顶于限位部110,定位环230运动至弹性悬臂320的固定端321处时,弹性悬臂320 弹性恢复。由于本实施例中卡持部为弹性悬臂320的自由端开设的卡槽323,故该弹性悬臂320不需要挤压就可以套设在定位环230内,从而使得与本实施例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00的定位环230不需要设置开口 232。参照图8,其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第一组件1、第二组件2及连接第一组件1及第二组件2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一组件1上设有第一贯穿孔11,第二组件2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21。如图3及图4所示,该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00及第二连接件200。该第一连接件100及第二连接件200的具体结构及组装、拆卸原理可参照上面所述,在此就不再赘述。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连接成图5的状态后,穿过第一贯穿孔11及第二贯穿孔21,且第一连接件100的限位部110抵顶于第一组件1上,该限位部110的形状不限定于长方形,凡是能卡抵于第一组件1上的任何形状的限位部110,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对推拉部220施加拉力或对抵顶部210 施加推力,则抵顶部210向限位部110靠近直至抵顶部210抵顶于第一组件1上,使得第一组件1卡持于所述限位部110与抵顶部210之间;此时弹性悬臂120也恢复形变,其卡持部将第二组件2卡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勾123卡持在第二组件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卡槽323卡持在第二组件2上。拆卸时,推动所述推拉部220,使定位环的侧壁231挤压所述两弹性悬臂120的自由端122使其向内靠拢,使得卡持部123与第二组件2脱离,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形成图5所示的状态,再将其由第一贯穿孔11及第二贯穿孔21取出,即可完成第一组件1及第二组件2的拆卸。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件100及第二连接件200的简单结构,而且通过对推拉部220施加作用力,即可完成背光模组的第一组件1及第二组件2的组装及拆卸,不但结构简单,其组装拆卸方便,而且其拆卸时也不会损坏第一组件1及第二组件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限位部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两端的至少两弹性悬臂,所述限位部在两弹性悬臂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弹性悬臂上设有卡持部;第二连接件,包括抵顶部及与抵顶部垂直连接的推拉部,所述抵顶部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推拉部穿入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弹性悬臂套设于所述定位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包括固定端及自由端,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两弹性悬臂固定端之间的间距比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凸出弹性悬臂自由端的卡勾。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弹性悬臂自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定位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弹性悬臂的自由端开设的卡槽。
6.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连接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连接装置,所述第一组件上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组件上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限位部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两端的至少两弹性悬臂,所述限位部在两弹性悬臂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弹性悬臂上设有卡持部;第二连接件,包括抵顶部及与抵顶部垂直连接的推拉部,所述抵顶部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推拉部穿入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弹性悬臂套设于所述定位环内,将连接后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第一组件抵顶于限位部,所述第二组件卡持在卡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包括固定端及自由端,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两弹性悬臂固定端之间的间距比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凸出弹性悬臂自由端的卡勾,所述卡勾卡持在第二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弹性悬臂自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定位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的卡持部为弹性悬臂的自由端开设的卡槽,所述卡槽卡持在第二组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限位部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两端的至少两弹性悬臂,所述限位部在两弹性悬臂之间设有通孔,所述弹性悬臂上设有卡持部;第二连接件,包括抵顶部及与抵顶部垂直连接的推拉部,所述抵顶部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推拉部穿入第一连接件的通孔,所述弹性悬臂套设于所述定位环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连接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连接装置。本发明仅对推拉部施加作用力,即可完成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的组装及拆卸,因此,其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只需对推拉部施加作用力,即可完成模组的组件之间的组装及拆卸。
文档编号F21V21/00GK102506393SQ20111033191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俞刚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