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钮的照明装置及包括该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的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35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控制钮的照明装置及包括该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的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控制钮尤其是布置于机动车控制面板中的控制钮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驾驶室所配备的控制面板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用于控制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面板。这种类型的控制面板通常包括具有照明装置或者背光装置的多个按钮开关和多个旋转开关,所述照明装置或者背光装置尤其用于在车辆内环境亮度微弱的情况下使得能够看到与不同开关相关联的不同功能。一些机动车制造商或者供应商希望某些开关或者某些开关组被发光带环绕,以便尤其允许车辆司机更好地看到与确定功能相关的开关。基于光源诸如发光二极管(LED)及导光器的不同组件已经被提出用于实现这种类型的发光带。所提出的组件通常具有需要大量光源的缺点。另外,还常常会观察到照明均勻性问题,具有光点现象(ρ ι ηοπι ηθ de spot),也就是说,位于光源附近的发光带的光强度通常比发光带其它部位的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案以解决前述的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照明装置,用于布置在控制面板中,尤其是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产生至少部分环绕控制面板的部件的发光带,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布置于支撑件上的光源;-导光器,用于沿背光束分散由光源发出的光线;-外部光学部件,其至少部分是半透明的,用于被导光器以背光照明 (retro-eclairee)从而形成发光带。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控制面板中实现以背光照明的发光带,其不必采用大量的光源便可以产生非常均勻的照明,例如在涉及实现环状发光带时。通过减少所用光源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并且使控制面板中的光源产生的热量最少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特征-照明装置包括扩散膜,其插置于导光器和外部光学部件之间,以便控制背光束的强度和均勻度;-扩散膜包括至少一个部分不透明的衰减区,用于选择性地衰减由导光器发出的光强度,从而最小化发光带中的光点效应;-衰减区通过丝网印刷术而制成在扩散膜上;[0016]-衰减区由一系列不透明补片(pastille)构成;-不透明补片的分布密度根据所考虑的衰减区内需被衰减的光强度而变化;-不透明补片的形状根据所考虑的衰减区内需被衰减的光强度而变化;-衰减区由以图案或者纹理形式沉积的覆层构成;-外部光学部件包括能让背光光线通过的装饰性覆层,例如镀铬的(chr0m6)覆层;-导光器整体上在与支撑件平行的横向平面内延伸,由光源发出的光整体上在导光器的厚度中横向传播,并且,导光器的横向表面包括光学折射结构,该光学折射结构致使光线沿照明方向朝导光器的外部折射;-导光器和外部光学部件是环状的;-照明装置包括两个光源,这两个光源布置于导光器的完全相对的 (diametralement opposes)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机动车辆的控制面板,尤其用于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前述任一特征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目的及优点,在阅读了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后并参照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附图,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正视图,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而制造的照明装置的控制面板;-图2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1中的控制面板以及环绕面板左侧旋转开关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件;-图3是与图2类似的分解透视图,具体示出了图2中的照明装置;-图4是仰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照明装置所配备的导光器;-图5是仰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照明装置所配备的扩散膜。
具体实施方式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将采用同样的标记表示。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机动车的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包括旋转开关12 和按钮开关14,这些开关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不同设备,尤其是车辆的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根据所示的实施方式,控制面板10包括底座16,底座16上分别装配有印刷电路板18,其形成支撑板;中间板22,其包括用于安装开关12和14的元件M的凹槽;以及外罩或者型罩(fapade de style) 26。控制面板10的两个侧旋转开关12每个都具有环状照明装置观,该照明装置用于产生发光带BL并且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而制成的。优选地,发光带BL环绕一组钮,该组钮包括侧旋转开关12以及多个按钮开关14,这些开关用于与控制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相关的功能,例如,与调节空气的温度控制相关的功能。这里,图3详细示出的照明装置28包括两个光源30和32,它们被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8上,在环状导光器34之下,环状导光器34用于朝位于导光器34之上的环状外部光学部件36的方向、沿着环状背光束Fl (图3中用一系列竖直箭头表示)传送和分散由光源 30和32发出的光线。外部光学部件36采用至少部分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并用于被导光器 34以背光照明,以形成发光带BL。优选地,外部光学部件36具有镀铬的外部覆层,用于在照明装置观熄灭时为该部件提供镀铬环的外观。所述镀铬的覆层用于使背光束Fl的光线充分通过,以使司机在照明装置观被打开时看到发光带BL,而非镀铬环。根据一个有益的实施方式,镀铬的外部覆层采用装饰膜的形式实现,沉积于用来注塑外部光学部件36的模子中(英语为“in-mold process”)。根据又一有益的实施方式, 镀铬的外部覆层根据所谓PVD (物理气相沉积)的沉积技术,在包含于100到55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下,通过金属蒸气的凝结而沉积到外部光学部件36的表面。根据再一有益的实施方式,镀铬的外部覆层以具有非常薄厚度(几微米)的金属化涂料层的形式沉积。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变型,镀铬覆层可以由其它类型允许光线通过的装饰性覆层代替,例如有色覆层。有益地,扩散膜38,例如采用聚碳酸酯(PC)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而制成的扩散膜,被插置于导光器34和外部光学部件36之间,用于控制背光束Fl在导光器34整个周界上的强度及均勻度。应注意到,导光器34、扩散膜38、以及外部光学部件36沿轴线Al被叠置,其中轴线Al基本上垂直于印刷电路板18并基本上平行于相关旋转开关12的轴线。部件34、38、 36中的每一个总体上在平行于印刷电路板18的横向平面内延伸。根据所示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光源30和32是朝上发光的发光二极管。它们优选地相对于导光器34完全相对。每个光源30和32布置成对着导光器34的入口表面40, 入口表面40用以允许光源30和32发出的光线在导光器34的轴向厚度内传播,因而整体地在横向平面内传播。当然,侧向发光的发光二极管(英语为“side LED”)也可以通过调整入口表面 40的构造而被使用。应注意,每个入口表面40优选地被布置在臂41的自由端,其中臂41在横向平面内形成与导光器34相切的延伸部。这种结构允许以最佳的方式将光线射到由导光器34形成的环中,同时最小化损失并避免在导光器34入口处的可视区域中光的集中(光点)。根据尤其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导光器34的下横向表面42包括光学折射结构 44,其致使光线沿背光束Fl的照明方向朝导光器34的外部折射。这些光学结构44构成微小平面,并且它们在导光器34的整个下表面42上变化地分布以使背光束Fl尽可能均勻。 另外的实施方式在于,在该表面上施加覆层,甚至使其还关联一反射膜。有益地,扩散膜38包括部分不透明甚至反射的衰减区Zl、Z2和Z3,用于选择性地衰减背光束Fl的光强度,以便于最小化发光带BL中的光点效应或者“热点(points chauds)”。衰减区Zl、Z2和Ti被布置在导光器34的某些部分之上,在这些部分处背光束 Fl的光强度高于平均值,例如在光源30和32的附近。衰减区Z1、Z2和的目的在于,调整扩散膜38的三个参数,即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以获得在外部光学部件36处所寻求的均勻性。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衰减区Zl、Z2和Ti通过在扩散膜38的一个面甚至两个面上布置一系列不透明的补片46而获得。在每个衰减区Z1、Z2和Τ 中,不透明补片46的分布密度根据所考虑的衰减区Z1、Z2和中需被衰减的光强度而变化。附加地或者替代地, 不透明补片46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要衰减的光强度而变化。优选地,不透明补片46由丝网印刷术实现。它们也可以由另外的工艺实现,例如用移印法(tampographie)实现。根据实施例变型,衰减区Zl、Z2和可以包括形成图案或者纹理的覆层,以替代不透明的补片46,其中所述图案或纹理能改变穿过扩散膜38的光线的反射、吸收以及透射这些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应注意,扩散膜38还可以限制背光束Fl向发光带BL外的外围区域进行的光散射。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观),用于布置在控制面板(10)中,以便产生至少部分地环绕控制面板(10)的部件(12,14)的发光带(BL),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布置于支撑件(18)上的光源(30,32);-导光器(34),用于沿背光束(Fl)分散由光源(30,32)发出的光线;-外部光学部件(36),其至少部分是半透明的,用于被导光器(34)以背光照明从而形成发光带(BL);-扩散膜(38),其插置于导光器(34)和外部光学部件(36)之间,以便控制背光束 (Fl)的强度和均勻度,该扩散膜(38)包括至少一个部分不透明的衰减区(Zl,Z2, Z3), 用于选择性地衰减由导光器(34)发出的光强度,从而最小化发光带(BL)中的光点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明装置08),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08)用于布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08),其特征在于,衰减区(Zl,Z2,Z3)通过丝网印刷术而制成在扩散膜(3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08),其特征在于,衰减区(Zl,Z2,Z3)由一系列不透明补片(46)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不透明补片G6)的分布密度根据所考虑的衰减区(Z1,12, Z3)内需被衰减的光强度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不透明补片G6)的形状根据所考虑的衰减区(Z1,12, Z3)内需被衰减的光强度而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观),其特征在于,衰减区(Zl,Z2,Z3)由以图案或者纹理形式沉积的覆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观),其特征在于,外部光学部件(36)包括能让背光光线通过的装饰性覆层。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照明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性覆层是镀铬的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观),其特征在于,导光器(34)整体上在与支撑件(18)平行的横向平面内延伸,由光源(30,32)发出的光整体上在导光器(34)的厚度中横向传播,并且,导光器(34)的横向表面包括光学折射结构(44),该光学折射结构04)致使光线沿照明方向朝导光器(34)的外部折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观),其特征在于,导光器(34)和外部光学部件 (36)是环状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照明装置(观),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两个光源(30, 32),这两个光源(30,32)布置于导光器(34)的完全相对的两个点上。
13.—种机动车辆的控制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明装置08)。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机动车辆的控制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0)用于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控制钮的照明装置及包括该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的控制面板。具体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用于布置在控制面板中,尤其是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产生至少部分环绕控制面板的部件的发光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布置于支撑件上的光源;-导光器,用于沿背光束分散由光源发出的光线;-外部光学部件,其至少部分是半透明的,用于被导光器以背光照明从而形成发光带。
文档编号F21W101/02GK202195387SQ20112007277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乌尔 A., 哈克 A., 芬德勒尔 L. 申请人:德尔菲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