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灯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8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状灯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例如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作为光源的管状灯、及使用该管状灯的照明器具,能够代替管状的荧光灯来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输出、且发光效率高的LED (light-emitting diode)正在普及,且正在开发如下的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均是以LED为光源。使用了 LED的照明器具与荧光灯等现有的照明器具相比较,使用寿命更长,且电力消耗量更少。因此,运转成本(running cost)低,且基于使用寿命的器具的更换次数或维护(maintenance)次数少。例如,如下的直管形的管状灯正在普及,该直管形的管状灯能够替换现有的直管形的荧光灯来使用,且以呈列状地排列的LED作为光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1-351402号公报然而,现行的使用LED的管状灯为如下的构造,即,将设置于两端的灯头插入且安装于器具本体侧的灯座(socket)并供电,因此,配合器具本体侧的点灯方式,灯侧需要具有复杂的电路构成。因此,导致灯成为昂贵。另外,对于既有的器具本体的灯座而言,其对于灯头的保持力有可能会因时效劣化(aged deterioration)而减弱,存在管状灯脱落的危险性,电性连接也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希望开发出如下的管状灯及使用该管状灯的照明器具,所述管状灯与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之间的兼容性高,可廉价地制造灯本身,且不用担心管状灯从器具本体脱落。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管状灯包括具有透光性的细长的筒状的灯本体;多个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灯本体内;两个安装部,用以将所述灯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安装于器具本体的灯座;以及供电部,与所述两个安装部分开地设置于所述灯本体,且用以对所述发光元件供电。[发明的效果]根据实施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管状灯及使用该管状灯的照明器具,所述管状灯与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之间的兼容性高,可廉价地制造灯本身,且不用担心从器具本体脱落。


图I是沿着管轴,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图2是以管轴正交的面,将图I的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将供电部的连接器固定设置于图2的管状灯的灯本体的状态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管轴,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图5是将图I或图4的管状灯安装于器具本体的照明器具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管状灯的灯头从图5的器具本体的一个灯座脱落的状态的概略图。图7是图5的照明器具的电路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横向地对图8的照明器具进行观察所见的侧面图。
图IO是图8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用以对图10的照明器具的供电部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2是部分地将装入至图10的照明器具的反射板的主要部分予以放大所示的平面图。图13是部分地将图10的管状灯的供电侧的端部予以放大所示的立体图。图14是沿着图10的管状灯的管轴,将该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图15是沿着图14的F15-F15线的剖面图。图16是图8的照明器具的电路图。图17是部分地将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主要部分的构造予以放大所示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外观立体图。图19是横向地对图18的照明器具进行观察所见的侧面图。图20是部分地将图18的照明器具的管状灯的主要部分予以放大所示的立体图。图21是沿着管轴,将图20的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图22是表示将图21的管状灯的供电线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3是沿着图22的F23-F23线的剖面图。图24是表示图23的管状灯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25是图18的照明器具的电路图。图26是沿着管轴,将第六实施方式的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图27是沿着管轴,将第七实施方式的管状灯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图28是表示将图27的管状灯的接地线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详细地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表示沿着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的管轴,在长度方向上将该管状灯10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另外,图2表示以与所述管状灯10的管轴正交的面,将所述管状灯10予以切断所得的剖面图。在以下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如图I所示的笔直地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的直管形的灯作为管状灯的一例来进行说明。所述管状灯10具有能够替换现有的直管形的荧光灯(未图示)的构造。即,可将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安装于以往的照明器具的器具本体100(在后文中详述)来使用,所述以往的照明器具是安装直管形的荧光灯来使用的照明器具。
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包括大致圆筒形的细长的直管形的灯本体I ;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LED 2 (发光元件),沿着长度方向排列地配置在所述灯本体I内;两块基板4,安装有所述多个LED 2 ;两个灯头6 (安装部),分别安装于灯本体I的长度方向两端,以将灯本体I安装于器具本体100 ;以及供电部8,用以对八个LED 2供电。再者,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是以沿着管轴方向并排设置多个LED 2的构造来作为特征,八个LED 2是以四个为单位,分别排列安装于两块基板4。供电部8设置在管状灯10的与器具本体100相向的灯本体I的背面侧。灯本体I包括具有透光性的外罩(cover) la、及由铝的挤出材料形成的散热部lb。外罩Ia大致具有沿着圆筒的中心轴,将该圆筒予以切断所得的形状,且在与散热部Ib相向的两侧缘部包括卡合缘部lc,所述卡合缘部Ic用以与散热部Ib卡合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较为理想的是,外罩Ia的素材使用了可使光扩散的材料。另一方面,散热部Ib包括卡合段部ld,所述卡合段部Id由外罩Ia的卡合缘部Ic嵌入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当对所述外罩Ia与散热部Ib进行组合而组装出灯本体I时, 使外罩Ia在长度方向上滑动,从而将卡合缘部Ic与卡合段部Id卡合。另外,散热部Ib—体地包括安装基底(base) le,用以安装基板4,所述基板4安装有LED 2 ;以及多个散热鳍片If,从所述安装基底Ie的背面侧(图2的上侧)立设。较为理想的是,散热部Ib的素材使用导热率高的金属材料。在两块基板4的彼此相向的端部附近,分别设置有用以连接供电线8a的连接器(connector) 3a。另外,在处于两块基板4之间的间隙中的安装基底Ie中形成有贯通的导出孔lg,该贯通的导出孔Ig用以将连接于连接器3a的供电线8a从灯本体I的背面侧导出至外部。经由导出孔Ig而导出的供电线8a是从散热鳍片If之间引出至灯本体I的背面侧。如图5及图6所示,设置两个灯头6,以使灯本体I的两端分别支撑于能够安装现有的直管形的荧光灯(未图示)的照明器具的器具本体100。换句话说,将处于灯本体I的两端的两个灯头6分别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两个灯座102,借此,灯本体I被安装于器具本体100。因此,所述两个灯头6具有可支撑灯本体I的自重的强度。本实施方式的两个灯头6分别一体地包括有底圆筒形的盖(cap) 6a (固定件),安装于灯本体I的端部;以及两根灯脚6b (连接件),从所述盖6a的底部突出地设置。两根灯脚6b连接于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的端子。根据器具本体100侧的灯座102的端子形状,来决定上述的灯头6的端子形状。盖6a及两根灯脚6b分别由金属形成。即,两个灯头6分别具有导电性。而且,利用敛缝(caulking)或树脂等接合材料来将盖6a接合于灯本体I的端部,借此,将所述两个灯头6分别安装于灯本体I的两端。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灯头6并非设置为用以从器具本体100侧对灯本体I供电的供电端子,而是仅为了将灯本体I安装于器具本体100而设置。因此,灯头6以绝缘状态而连接于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或者,灯头6的两根灯脚6b以绝缘状态而连接于盖6a。或者,各灯头6的两根灯脚6b处于彼此绝缘的状态。S卩,灯头6电性地断开,即使将电力从器具本体100侧经由灯座102而供给至两根灯脚6b,也不会经由灯头6而对灯本体I内的LED 2通电。换句话说,当想要将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安装于既有的器具本体100时,需要与两个灯头6分开地设置用以对多个LED2供电的供电部8。供电部8设置于灯本体1,以将灯本体I连接于外部电源,并将电力供给至多个LED 2。具体而言,供电部8包括供电线8a,连接于基板4上所安装的连接器3a;以及连接器8b,设置于所述供电线8a的前端。供电线8a经由散热部Ib的导出孔Ig而从灯本体I的背面侧导出,且在中途处,借由此处未图示的张力固定件等而固定于灯本体I。如此,借由张力固定件等来将供电线8a固定于灯本体I,借此,可防止施加至供电线8a的应力被施加至所述供电线8a与基板4上的连接器3a之间的连接部分。例如,即使当供电线8a受到拉拽时,也可防止非期望的力施加至连接器3a。或者,为了消除施加至供电线8a的应力,也可将供电线8a收纳在灯本体I内,将 连接器8b直接安装固定于灯本体I。在此情况下,例如,如图3所示,供电部8的连接器8b在散热鳍片If之间,固定设置于安装基底Ie的背面。再者,供电部8 (供电线8a及连接器Sb)设置于灯本体I的与器具本体100相向的背面侧。因此,在将灯本体I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状态下,供电线8a或连接器Sb隐藏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从而不易从照明器具的前表面侧、即照明光的出射侧看到供电线8a或连接器8b。另一方面,如图5及图6所示,器具本体100侧的连接部104包括连接器104b,连接于供电部8的连接器8b ;以及连接线104a,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器104b,所述器具本体100侧的连接部104用以将灯本体I的供电部8连接于器具本体100。经由连接器8b、104b而连接的供电线8a及连接线104a是作为供电线9而发挥功能,所述供电线9用以将电力供给至多个LED 2。如上所述,借由具有透光性的外罩Ia与散热部lb,在灯本体I的内部形成用以配设LED 2的空间。即,灯本体I的外形为大致圆筒形状,外罩Ia使灯本体I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另一方面,配置在灯本体I内的LED 2与外罩Ia的内表面相向。因此,若使LED 2点灯,则从LED I放射出的光会经由外罩Ia而从管状灯10的前方射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而言,经由供电部8而从外部供给电力,使LED 2点灯。即,设置处于灯本体I的两端的灯头6的目的仅在于使灯本体I支撑于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如下的管状灯10,该管状灯10可经由供电部8将所期望的电力供给至灯本体1,而与现有的照明器具的点灯方式无关,从而可使通用性提闻。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既有的照明器具的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发生时效劣化,也能够经由与灯头6分开地设置的供电部8来供给电力,因此,可确保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考虑了如下的危险性,S卩,在灯座102已发生时效劣化的情况下,管状灯10会脱落,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经由供电线9而将灯本体I与器具本体100予以连接,因此,即使灯头6从灯座102脱落,也不用担心灯本体I落下。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供电部8从灯本体I的管轴方向中央附近导出,因此,当将管状灯10的灯头6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时,供电部8的供电线8a或连接器8b不易干扰灯头6与灯座102,且尽管供电线8a从灯本体I导出,仍可使灯本体I的安装作业性变得容易。图4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状灯20的剖面图。除了将点灯电路12安装于灯本体I之外,该管状灯20具有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此处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地发挥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符号,且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20在基板4的背面侧安装有点灯电路12,供电部8的供电线8a从该点灯电路12引出。而且,供电部8的连接器Sb连接于此处未图示的商用电源。即,将商用电源供给至点灯电路12。点灯电路12由供给的商用电源产生用以使LED 2点灯的点灯电力,且将该点灯电 力供给至LED 2。在本实施方式中,点灯电路12配设在安装基底Ie的导出孔Ig中,供电部8的供电线8a从灯本体I的管轴方向中央付导出至外部。在此情况下,配合点灯电路12的尺寸,来对导出孔Ig的形状及大小进行设定。再者,在所述情况下,供给至供电部8的电力并无特别的限定,但在供给额定电压为200V以上的商用电源的情况下,供电部8的连接器部Sb优选为如下的构成,S卩,可借由与商用电源连接而使管状灯20侧与商用电源侧接地。如此,由于设为将商用电源供给至管状灯20的供电部8的构成,因此,当更换既有的荧光灯,将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20安装于已完成设置的使用直管形的荧光灯的照明器具时,更换时的负担减少。另外,即使当更换电路构成不同、例如额定电压不同的管状灯10时,只要使连接部104从器具本体100侧导出,则可容易地进行更换,所述连接部104用以将电力供给至供电部8。另外,配设于管状灯20的点灯电路12也可作为点灯电路的一部分,该点灯电路用以对LED 2进行点灯控制。即,管状灯20支撑于灯座102,该灯座102是为了保持以往的荧光灯而构成的灯座,因此,优选使管状灯20的重量尽可能地轻。因此,只要将共用的电路部分配设于器具本体100侦彳,并且仅将点灯电路的一部分配设于灯本体1,则可使管状灯20实现轻量化,并且更换时的负担也减轻。例如,将如下的电路配设于器具本体100侧,该电路将商用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且将如下的电路配设于灯本体I即可,该电路将电力从直流电源供给至LED 2。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利用一块基板来构成基板4,将点灯电路12安装于基板4的背面侧,并且将点灯电路12配设在导出孔Ig内。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所述构成,例如可设置用以将点灯电路12配设于安装基底Ie的收纳部,也可将点灯电路12配设于基板4的安装面侧,该基板4的安装面侧配设有LED 2,或者,点灯电路12也可是与基板4为不同个体的构成。图5表示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状灯20中的任一个管状灯,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照明器具200的概略图。另外,图6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管状灯10、20的一个(图示的右侧)灯头6从灯座102脱落的状态的概略图。照明器具200的器具本体100包括两个灯座102,所述两个灯座102分别设置于该器具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两端。各灯座102分别从器具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下表面侧而下垂地设置。管状灯10、20配置在所述两个灯座102之间,且将两端的灯头6连接于灯座102的端子,借此,将所述管状灯10、2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另外,器具本体100包括点灯装置106,所述点灯装置106可将电力供给至灯座102的未图示的端子。所述点灯装置106用以对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进行点灯控制。S卩,在使用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20的情况下,所述点灯装置106为多余的构成,因此,也可在将所述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替换为管状灯10、20的同时,将所述点灯装置106予以拆除,但也可将所述点灯装置106直接保留在器具本体100内。而且,器具本体100包括点灯装置108,所述点灯装置108用以对管状灯10、20的多个LED 2进行点灯控制。所述连接部104的连接线104a的基端部连接于所述点灯装置108。如上所述,连接部104的连接器104b连接于灯本体I侧的供电部8的连接器8b。接 着,将来自点灯装置108的电力经由连接部104而供给至供电部8。再者,从器具本体100导出的连接线104a在中途处,借由张力固定件105而固定于器具本体100。借此,即使当连接线104a非期望地受到拉拽时,也不用担心非期望的应力作用于连接线104b的基端部与点灯装置108的连接部分。 图7表示所述照明器具200的电路图。点灯装置108经由供电线9而连接于多个LED 2。如上所述,此处所谓的供电线9包含灯本体I侧的供电部8的供电线8a与连接器8b、以及器具本体100侧的连接部104的连接线104a与连接器104b。另外,商用的交流电源110连接于点灯装置108,使开关112导通(ON)/断开(0FF),借此,可使多个LED 2进行点灯及熄灯。再者,如图7所示,电源并不连接到处于灯本体I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灯头6,所述灯头6为电性地断开。以下,主要参照图5及图6,对由所述实施方式的管状灯10、20替换既有的直管形荧光灯时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直管形的荧光灯从照明器具200的器具本体100拆除,所述照明器具200的器具本体100是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天花板面等的状态。接着,将点灯装置108安装至器具本体100内。将商用电源连接于所述点灯装置108。此时,也可将荧光灯用的多余的点灯装置106从器具本体100拆除。另外,此时,预先在器具本体100的一部分中,形成用以将连接线104a导出的插通孔。接着,预先经由该插通孔,将连接线104a导出至器具本体100的外部。而且,预先借由张力固定件105来将连接线104a的中途部位固定于器具本体100。接着,将处于管状灯10或管状灯20的两端的灯头6安装于各个灯座102。此时,同时连接了 处于从管状灯10、20引出的供电线8a的前端的连接器Sb、与处于供电线104a的前端的连接器104b。如此,当将管状灯10、2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时,将灯本体I侧的供电部8与器具本体100侧的连接部104予以连接,借此,可防止如下的故障,该故障是指在安装管状灯10,20时,灯本体I落下。即,在所述情况下,灯本体I经由供电线9而悬吊支撑于器具本体100。再者,在所述情况下,供电线9的各构成要素8a、8b、104a、104b不会干扰灯座102或灯头6,因此,不会妨碍将灯头6安装于灯座102。如上所述,在将管状灯10、2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状态下,若经由交流电源110而将商用电力供给至点灯装置108,则点灯电力经由连接部104及供电部8而供给至多个LED 2,接着多个LED 2发光。再者,已对如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是指利用所述管状灯的安装方法,在进行将灯头6安装于灯座102的作业的同时,进行将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予以连接的作业,但也可借由将灯头6连接于灯座102的动作,使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自动地连接。例如,可考虑如下的方法,即,预先将供电部8及连接部104的由连接器连接的部分,分别固定于灯本体I与器具本体100,当将灯头6安装于灯座102时,两者处于进行连接的位置关系。根据所述方法,可借由将灯头6安装于灯座102的动作,利用连接器来将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予以连接。借由采用所述连接构造,供电部8及连接部104的导线(lead line)或连接器不会干扰灯座102或灯头6,可容易地进行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的连接作业。另外,也可将对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进行固定的位置,分别设定在灯本体I的 一个端部侧、及器具本体100的一个灯座102侧,且在另一个端部侧,将安装构造分别设置于灯本体I及器具本体100,所述安装构造用以将管状灯10、2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所述安装构造是与供电部8和连接部104之间的连接器连接为相同的构造即可,只要并不供给电源,而是仅使管状灯10、20的另一侧支撑于器具本体100即可。如此,只要分别在管状灯10、20的两端,借由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的连接器连接、及利用安装构造的卡合,将管状灯10、20支撑于器具本体100,则即使当灯座102劣化,导致灯头6无法从灯座102获得充分的支撑力时,也可将管状灯10、2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图6是表示管状灯10、20的一个(图示的右侧)灯头6未受到支撑时的状态的图。如图6所示,即使至少一个灯头6脱落,也可借由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之间的连接、及另一个灯头6与灯座102之间的卡合,来保持管状灯10、20。S卩,在所述情况下,供电线9支撑着灯本体I的中央部附近,灯本体I的另一个灯头6由灯座102支撑。因此,即使一个灯头6脱落,管状灯10、20也不会落下,而且,可让使用者知道灯座102已劣化。另外,供电部8从灯本体I的沿着管轴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导出,因此,如图6所示,施加至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之间的卡合部的负载变小,从而可利用更小的卡合力来保持管状灯10、20。设想在更换既有的直管形荧光灯而安装管状灯10、20的情况下,器具本体100已经以某种程度被使用。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灯座102特别会因热或紫外线等的影响而劣化,或者管状灯10、20的灯头6有可能会因振动等某些理由而从灯座102脱落。然而,即使灯头6从灯座102脱落,处于灯本体I的两端的两个灯头6同时从灯座102脱落的可能性也低。通常是任一个灯头6先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至少一个灯头6脱落,也可借由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之间的卡合、及另一个灯头6与灯座102之间的卡合,来保持管状灯10、20。因此,即使当代替直管形荧光灯,将管状灯10、20使用于被长期使用的已发生时效劣化的照明器具200的器具本体100时,也可确保安全性。特别是,只要可预先借由供电部8与连接部104之间的连接来支撑管状灯10、20的自重,则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性。
接着,参照图8至图16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符号,且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图8表不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300的外观立体图,图9表不横向地对所述照明器具300进行观察所见的侧面图。另外,图10表示所述照明器具300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300也包括安装于建筑物的天花板面等的器具本体100、与安装于该器具本体100的管状灯30。器具本体100安装着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且包括能够由管状灯30替换所述直管形荧光灯的构造。即,将管状灯30两端的两个灯头6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两端所安装的两个灯座102,借此,将管状灯30安装在两个灯座102之间。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30具有与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相同的尺寸及外形。具体而言,具有与40W的直管形荧光灯相同的尺寸及外形。另外,管状灯30在细长且外观为大致圆筒状的灯本体I中,包括安装有多个LED 2的基板4,且在灯本体I 的两端包括两个灯头6,在灯本体I设置有供电部8及接地部32。灯本体I包括大致半圆筒状的具有透光性的外罩la、以及大致半圆筒状的散热部lb。散热部Ib是由招材料借由挤出成形而制成,且从安装着基板4的安装基底Ie的背面侧,在长度方向上立设地形成有多个散热鳍片If,所述基板4安装有LED 2。外罩Ia是以使开口部侧嵌合于散热部Ib的安装基底Ie的方式而被安装,且外罩Ia与散热部Ib共同地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外形。安装有多个LED 2的细长的基板4是贴附于散热部Ib的安装基底Ie的前表面侧。所述基板4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具体而言,四块基板4以其背面侧密着于散热部Ib的安装基底Ie的方式,而排列于长度方向且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底le。基板4包含作为绝缘材料的玻璃环氧树脂(glass epoxy resin)的平板,且在表面侧使用了由铜箔形成的配线图案(pattern)。另外,适当地使用抗蚀剂层。再者,当将基板4的材料设为绝缘材料时,可应用陶瓷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而且,当将所述基板4设为金属制时,优选应用铝等导热性良好且散热性优异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为LED 2,且为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package)。概略而言,所述发光元件包含配设于由陶瓷形成的本体的LED芯片、以及对该LED芯片进行密封的环氧(epoxy)系树脂或娃酮(silicone)树脂等的铸模(mold)用的透光性树脂。LED芯片是发出蓝色光的蓝色的LED芯片。在透光性树脂中混入有荧光体,为了可射出白色光,使用了放射出黄色系的光的黄色荧光体,所述黄色系的光与蓝色的光存在补色的关系。再者,对于LED 2而言,可将LED芯片直接安装于基板4,另外也可安装炮弹形的LED 2,安装方式或形式并无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四个LED 2沿着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安装于一块基板4。灯头6例如为G13型的灯头,且能够安装于照明器具300的灯座102,该照明器具300的灯座102可安装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该灯头6固定设置于灯本体I的两端。另外,灯头6分别一体地包括从盖6a的底部突出的一对灯脚6b。灯头6为金属制,但一对灯脚6b构成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状态。另外,灯脚6b均不与LED 2形成电性连接。
S卩,灯头6电性地断开,即使将电力供给至灯脚6b,电流也不会流入至灯脚6b。因此,如下所述,灯头6发挥如下的功能在连接于照明器具300的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的情况下,并不电性地导通,而仅是将管状灯30支撑于器具本体100。再者,灯脚6b也可应用绝缘材料的灯脚、或在表面涂布有绝缘材料的灯脚。在此情况下,一对灯脚6b构成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状态,可双重地确保安全性。供电部8具有如下的功能与电源侧、即器具本体100侧连接,且通过基板4将电力供给至LED 2。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部8包含连接器8b与供电线8a,该供电线8a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器8b,该供电部8集中地配设在灯本体I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图14中的左端)侦U。连接器Sb设置于供电线8a的前端,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电性、机械性地连接于连接器104b,该连接器104b设置于从器具本体100侧导出的后述的连接线104a的前端。例如,如图14所示,在基板4的背面侧的一端(图示的左端)附近设置有连接器·3a,该连接器3a电性连接于基板4上的配线图案,且电性连接于LED 2。所述连接器3a通过散热部Ib的安装基底Ie中所形成的贯通孔,且从安装基底Ie上向上方突出。供电部8的供电线8a的基端部牢固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器3a。另外,供电线8a的一部分也可借由此处未图示的张力固定件,而固定于灯本体I。借此,可避免施加至供电线8a的应力直接施加至所述供电线8a与连接器3a之间的连接部分。另外,也可不设置供电线8a,而将供电部8的连接器Sb直接固定设置于基板4的背面侦U。在此情况下,供电部8由连接器Sb构成。设置了接地部32,以将灯本体I的金属制的散热部Ib连接于接线板110的接地端子,该接线板110设置于器具本体100。接地部32集中地设置在灯本体I的另一端(图14中的右端)侧。灯本体I侧的接地部32包括接地线32a与连接器32b,该连接器32b安装于所述接地线32a的前端。接地线32a的基端部是借由螺丝等固定单元,而固定于散热部Ib的安装基底le。另外,所述接地线32a也可借由未图示的张力固定件等,而固定于灯本体I。连接器32b设置于接地线32a的前端,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连接于连接器112b,该连接器112b设置于后述的从器具本体100侧导出的接地线112a的前端部。再者,所述灯本体I侧的接地线32a、连接器32b、器具本体100侧的接地线112a、及连接器112b整体作为接地线而发挥功能,从而将灯本体I电性、机械性地连接于器具本体100。例如,如图9及图10所示,器具本体100形成为箱状,该箱状包括下表面侧敞开的开放部,该器具本体100包括安装于两端部的灯座102、收容在器具本体100内的点灯装置108及接线板110、以及反射板120。灯座102包括供电端子,所述供电端子连接着处于管状灯30的两端的灯头6的两根灯脚6b。然而,灯座102的供电端子并不电性地连接于管状灯30的灯头6,而是电性地断开。点灯装置108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AC,接受该交流电源AC而产生直流输出。例如,将平滑电容器连接在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子之间,且将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及电流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平滑电容器,从而构成所述点灯装置108。连接线104a从所述点灯装置108导出,在该连接线104a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器104b。该连接器104b电性、机械性地连接于灯本体I侧的供电部8的连接器8b。未图示的电源线或地线是从器具本体100的外部而连接于接线板110。另外,点灯装置108借由导线而连接于接线板110。而且,灯本体I侧的接地部32经由接地线112a及连接器112b,而电性连接于接线板110。具体而言,连接器112b连接于接地部32的连接器32b,接地线112a的基端部借由螺固等而连接于器具本体100,所述接地线112a在前端安装有所述连接器112b。由于器具本体100与接线板110的接地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借此,灯本体I接地。如图11及图12详细所示,反射板120是以将器具本体100的下表面侧的开放部予以覆盖的方式而被安装。在该反射板120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灯座102所嵌合的矩形的缺口部120a。另外,在所述缺口部120a的与灯座102相向的一侧的缘部,分别形成有与缺口部120a相连的U字状的插通部120b、120c。针对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照明器具300,主要参照图10至图12,对将管状灯30安装 于器具本体100的方法进行说明。再者,本实施方式是以所谓的更新(renewal)为前提,即,由管状灯30来替换安装于既有的照明器具的直管形荧光灯。首先,将未图示的直管形荧光灯从既有的器具本体100上拆除,且将反射板120予以拆除。接着,将用以对既有的直管形荧光灯进行点灯控制的未图示的点灯装置予以拆除,重新将用以对管状灯30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108安装至器具本体100内。此时,将从点灯装置108引出的导线连接于接线板110。而且,利用工具等,在反射板120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U字状的插通部120b、120c。接着,以从反射板120的一个插通部120b导出的方式,将连接于点灯装置108的连接线104a插通地配设于所述一个插通部120b,并且以从反射板120的另一个插通部120c导出的方式,将接地线112a插通地配设于所述另一个插通部120c,从而将反射板12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所述接地线112a电性导通地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然后,将灯本体I侧的供电部8的连接器8b连接于连接器104b,该连接器104b设置于器具本体100侧的连接线104a,且将灯本体I侧的接地部32的连接器32b连接于连接器112b,该连接器112b安装于器具本体100侧的接地线112a的前端。借此,管状灯30经由连接于两端的供电线及接地线,而悬吊支撑于器具本体100。然后,将处于管状灯30的两端的灯头6安装于灯座102。在此,完成将管状灯3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安装过程。借此,电力从供电部8供给至管状灯30,另外,管状灯30由灯座102支撑,从而保持安装状态。再者,也可根据灯座102的劣化状态,在替换为管状灯30的同时,也更换灯座102。如图16的接线图所示,点灯装置108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AC,将来自点灯装置108的输出供给至LED 2。根据图16还显然可知所述点灯装置108并不电性连接于从灯本体I的两端突出的两根灯脚6b,且并不经由灯头6而对灯本体I供电。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照明器具300中,若将电力供给至点灯装置108,则经由连接线104a、连接器104b、连接器8b、供电线8a、及基板4而对多个LED 2通电,使各LED 2进行点灯。从LED 2射出的光透过外罩Ia向下方放射,使规定范围被照亮。在所述情况下,经由供电部8来对管状灯30通电,并不通过灯座102来对灯头6通电。因此,例如,即使灯座102处于劣化状态,也不会发生如电性连接变得不稳定之类的故障。因此,可确保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将连接线104a从插通部120b导出,该连接线104a将电源侧即器具本体100与灯本体I的供电部8予以连接,该插通部120b是与用以嵌合灯座102的反射板120的缺口部120a相连地形成。g卩,从器具本体100导出的连接线104a沿着一个灯座102而布设。因此,构成供电线9的连接线104a、连接器104b、连接器8b、及供电线8a隐藏在灯座102的内侧而不显眼,外观性成为良好。特别是,所述连接线104a、连接器104b、连接器Sb、及供电线8a配置在管状灯30的背面侧,因此,不会成为从LED 2射出的光的障碍物。此外,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连接器104a、8b隐藏在管状灯30的背面侧,因此,可使因长期使用管状灯30而被紫外线照射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减少,从而可抑制连接器的由紫外线引起的劣化。再者,接地部侧的插通部120c的效果,也与所述插通部120b的效果相同。然而,设想在由管状灯30替换既有的直管形荧光灯的情况下,器具本体100已经 以某种程度被长时间地使用。即,在安装管状灯30的器具本体100已经被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如下的可能性高,该可能性是指灯座102特别因热或紫外线等的影响而劣化。因此,当将管状灯30安装于以所述方式劣化的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时,管状灯30的灯头6有可能会因振动等而从灯座102脱落,导致管状灯30落下。然而,即使管状灯30的灯头6的部分从灯座102脱落,由于管状灯30的一端由供电部8连接,借此,可防止所述管状灯30落下。此外,由于接地部32连接于管状灯30的另一端,因此,该接地部32与供电部8协作地支撑着所述管状灯30的两端侧,从而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性。再者,将供电部8的供电线8a与接地部32的接地线32a调整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供电部8配置在管状灯30的灯本体I的端部附近,因此,在外观上不显眼,而且可使供电线8a缩短。接地部32连接于灯本体I的散热部11b,因此,即使安装有LED 2的基板4的绝缘性劣化,所述基板4与散热部Ib之间的绝缘性下降,使电流泄漏至散热部lb,由于散热部Ib接地,所以可防止对管状灯30进行扫除或更换等维护时的触电等危险性。图17表示部分地将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主要部分予以放大的立体图。再者,此处对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符号,且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插通部120b形成于灯座102,以代替将插通部120b设置于反射板120,所述插通部120b用以由从器具本体100侧导出的连接线104a插通。所述插通部120b由灯座102的内侧所形成的凹部构成。该凹部是以使连接于点灯装置108的连接线104a通过的方式,而刻设为大致半圆筒状,具体而言,在所述灯座102与形成于反射板120的矩形的缺口部120a之间形成插通部120b。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将既有的灯座更换成形成有插通部120b的灯座102,或者,可对插通部120b进行加工而使该插通部120b对应于既有的灯座。再者,此处虽将图示及说明予以省略,但由从器具本体100导出的接地线112a插通的插通部120c也同样地形成在灯座102的内侧。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产生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沿着灯座102来布设供电线及接地线,从照明器具的前表面侧不会看到导线或连接器等,从而可使美观性良好。接着,参照图18至图25来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500进行说明。再者,也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符号,且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图18表不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500的外观立体图,图19表不横向地对所述照明器具500进行观察所见的侧面图。该照明器具500包括设置于建筑物的天花板面等的器具本体100、以及安装于该器具本体100的管状灯50。器具本体100可安装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且包括能够由管状灯50来替换所述直管形荧光灯的构造。即,将管状灯50两端的两个灯头6连接于器具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两端所安装的两个灯座102,借此,将管状灯50安装在两个灯座102之间。
如图20至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50具有与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相同 的尺寸及外形。具体而言,具有与40W的直管形荧光灯相同的尺寸及外形。另外,管状灯50在细长且外观为大致圆筒状的灯本体I中,包括安装有多个LED 2的基板4,且在灯本体I的两端包括两个灯头6,在灯本体I设置有供电部8。对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挤出成形,借此,制成灯本体1,该灯本体I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形,且包括用以配置多个LED 2的内部空间。而且,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剖面为大致2字状、且呈槽状的收纳凹部52。该收纳凹部52作为收容着供电线或接地线的收容部而发挥功能,所述供电线或接地线将灯本体I与器具本体100予以连结。在灯本体I的内部空间中,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长条的矩形板状的散热部lb。该散热部Ib由导热性良好的铝材料等形成。安装有多个LED 2的细长的基板4是贴附于散热部Ib的前表面侧。所述基板4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具体而言,四块基板4以其背面侧密着于散热部Ib的方式,而排列于长度方向且安装于散热部lb。基板4包含作为绝缘材料的环氧玻璃树脂的平板,且在表面侧使用了由铜箔形成的配线图案。另外,适当地使用抗蚀剂层。再者,当将基板4的材料设为绝缘材料时,可应用陶瓷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而且,当将所述基板4设为金属制时,优选应用铝等导热性良好且散热性优异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为LED 2,且为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概略而言,所述发光元件包含配设于由陶瓷形成的本体的LED芯片、以及对该LED芯片进行密封的环氧系树脂或硅酮树脂等的铸模用的透光性树脂。LED芯片是发出蓝色光的蓝色的LED芯片。在透光性树脂中混入有荧光体,为了可射出白色光,使用了放射出黄色系的光的黄色荧光体,所述黄色系的光与蓝色的光存在补色的关系。再者,对于LED 2而言,可将LED芯片直接安装于基板4,另外也可安装炮弹形的LED 2,安装方式或形式并无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四个LED 2沿着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安装于一块基板4。灯头6例如为G13型的灯头,且能够安装于照明器具500的灯座102,该照明器具500的灯座102可安装现有的直管形荧光灯,该灯头6固定设置于灯本体I的两端。另外,灯头6分别一体地包括从盖6a的底部突出的一对灯脚6b。灯头6为金属制,但一对灯脚6b构成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状态。另外,灯脚6b均不与LED 2形成电性连接。S卩,灯头6为电性地断开,即使将电力供给至灯脚6b,电流也不会流入至灯脚6b。因此,如下所述,灯头6发挥如下的功能在连接于照明器具500的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的情况下,并不电性地导通,而仅是将管状灯50支撑于器具本体100。再者,灯脚6b也可应用绝缘材料的灯脚、或在表面涂布有绝缘材料的灯脚。在此情况下,一对灯脚6b构成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状态,可双重地确保安全性。供电部8具有如下的功能与电源侧、即器具本体100侧连接,且通过基板4将电力供给至LED 2。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部8包含连接器8b与供电线8a,该供电线8a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器8b,该供电部8集中地配设在灯本体I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图20中的左端)侦U。 连接器Sb设置于供电线8a的前端,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电性、机械性地连接于连接器104b,该连接器104b设置于从器具本体100侧导出的后述的连接线104a的前端。例如,如图21所示,在基板4的背面侧的一端(图示的左端)附近设置有连接器3a,该连接器3a电性连接于基板4上的配线图案,且电性连接于LED 2。所述连接器3a通过形成于散热部Ib的贯通孔,而突出至散热部Ib的背面侧。供电部8的供电线8a的基端部牢固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器3a。再者,从连接器3a导出至背面侧的供电线8a通过收纳凹部52的底部所形成的贯通孔,而导出至灯本体I的背面侧。另外,供电线8a的一部分也可借由未图示的张力固定件,而固定于灯本体I。借此,可避免施加至供电线8a的应力直接施加至所述供电线8a与连接器3a之间的连接部分。或者,也可代替设置张力固定件,将供电部8的连接器Sb固定于收纳凹部52。另外,也可不设置供电线8a,而将供电部8的连接器Sb直接固定设置于基板4的背面侧。在此情况下,供电部8由连接器8b构成。然而,器具本体100形成为箱状,该箱状包括下表面侧为开放的开放部,该器具本体100包括安装于两端部的灯座102、收容在器具本体100内的点灯装置108及接线板110、以及以将下表面侧的开放部予以覆盖的方式而被安装的反射板120。灯座102包括供电端子,所述供电端子连接着处于管状灯50的两端的灯头6的两根灯脚6b。然而,灯座102的供电端子并不电性地连接于管状灯50的灯头6,而是电性地断开。点灯装置108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AC,接受该交流电源AC而产生直流输出。例如,将平滑电容器连接在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子之间,且将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及电流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平滑电容器,从而构成所述点灯装置108。连接线104a从所述点灯装置108导出,在该连接线104a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器104b。该连接器104b电性、机械性地连接于灯本体I的供电部8的连接器8b。在反射板120中形成有贯通的圆形状的插通部120a(图18),所述插通部120a由从点灯装置108引出的连接线104a插通。在所述插通部120a配设有衬套(bush),来作为配线保护材料。另外,在所述插通部120a中设置有张力固定件130(图19),该张力固定件130用以将连接线104a固定于器具本体100。
通过插通部120a的连接线104a及连接器104b、以及连接于连接器104b的供电部8是被收纳于收纳凹部52,该收纳凹部52设置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因此,可抑制所述供电线或连接器从灯本体I的外壳突出或露出,从而可有条理地进行配线处理。图22及图23表示将供电线8a或连接器8b收容在收纳凹部52内的状态。未图示的电源线或地线是从器具本体100的外部,而连接于接线板110。另外,点灯装置108借由导线而连接于接线板110。此处,针对所述照明器具500,对将管状灯5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方法进行说明。再者,本实施方式是以所谓的更新为前提,S卩,由管状灯50来替换安装于既有的照明器具的直管形荧光灯。首先,将未图示的直管形荧光灯从既有的器具本体100拆除,且将反射板120予以拆除。接着,将用以对既有的直管形荧光灯进行点灯控制的未图示的点灯装置予以拆除,且重新将用以对管状灯50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108安装于器具本体100。此时,将从点灯装置108引出的导线连接于接线板110。另外,此时预先利用工具等,在反射板120形成 插通部120a。接着,使连接于点灯装置108的连接线104a穿过反射板120的插通部120a,且将反射板12安装于器具本体100。在该状态下,连接部104的连接线104a及连接器104b处于导出至器具本体100的前方的状态。然后,将灯本体I侧的供电部8的连接器8b连接于连接器104b,该连接器104b设置于从器具本体100引出的连接线104a的前端,且以收纳于灯本体I的背面侧所设置的收纳凹部52的方式,而配设包含所述连接线104a、连接器104b、供电线8a、及连接器8b的一条供电线9。与此同时,将处于管状灯50的两端的灯头6分别安装于灯座102。在此,完成将管状灯5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安装过程。借此,将供电线9收纳于收纳凹部52,从而可抑制所述供电线9意外地露出。在此情况下,由于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收纳凹部52,因此,只要沿着收纳凹部52来配设长条的供电线9即可,该长条的供电线9的收纳变得容易。若以所述方式将管状灯50安装于器具本体100,则电力从供电部8供给至管状灯50,另外,管状灯50由灯座102支撑,从而保持安装状态。再者,也可根据灯座102的劣化状态,在替换为管状灯50的同时,也更换灯座102。如图25的接线图所示,点灯装置108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AC,将来自点灯装置108的输出供给至LED 2。根据图25还显然可知所述点灯装置108并不电性连接于从灯本体I的两端突出的两根灯脚6b,且并不经由灯头6而对灯本体I供电。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照明器具500中,若将电力供给至点灯装置108,则经由连接线104a、连接器104b、连接器8b、供电线8a、及基板4而对多个LED 2通电,使各LED 2进行点灯。从LED 2射出的光透过透光性的灯本体I而向下方放射,使规定范围被照亮。在所述情况下,经由供电部8来对管状灯50通电,并不通过灯座102来对灯头6通电。因此,例如,即使灯座102处于劣化状态,也不会发生如电性连接变得不稳定之类的故障。因此,可确保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另外,连结着连接线104a、连接器104b、连接器8b、以及供电线8a的供电线9是被收纳在收纳凹部52内,该收纳凹部52设置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因此,可抑制供电线9从灯本体I的外壳突出或露出,从而可有条理地进行配线处理。而且,由于供电线9收纳在处于管状灯50的背面侧的收纳凹部52内,因此,供电线9不会成为来自LED 2的光的放射的障碍物、或由反射板120产生的反射光的障碍物。此夕卜,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连接器8b、104b收纳配置在收纳凹部52内,因此,可大致消除如下的辐射剂量,该辐射剂量是因长期使用管状灯50而使紫外线照射至所述连接器所产生的辐射剂量,从而可抑制连接器的由紫外线引起的劣化。然而,设想在由管状灯50替换既有的直管形荧光灯的情况下,器具本体100已经以某种程度被长时间地使用。即,在安装管状灯50的器具本体100已经被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如下的可能性高,该可能性是指灯座102特别因热或紫外线等的影响而劣化。因此,当将管状灯50安装于以所述方式劣化的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时,管状灯50的灯头6有可能会因振动等而从灯座102脱落,导致管状灯50落下。然而,即使管状灯50的灯头6的部分从灯座102脱落,由于管状灯50的一端经由 连接部104及供电部8而连结于器具本体100,因此,不用担心管状灯50脱落。
图24表示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收纳凹部52在开口部的两侧设置有按压片54,使得供电线9不会从该收纳凹部52的背面侧的开口部脱落。如此,在收纳凹部52的开口部的边缘设置按压片54,借此,将供电线9确实地收纳在收纳凹部52内。接着,参照图26来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管状灯60进行说明。再者,此处对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符号,且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60是以如下的构造为特征,该构造是指使供电部8的供电线8a与接地部32的接地线32a —起从灯本体I的背面侧引出。接地线32a的基端部借由螺固等而连接固定于散热部Ib的背面侧。另外,供电线8a的基端部经由所述连接器3a而连接于基板4。而且,接地线32a的前端一起连接于供电部8的连接器Sb。即,用以供给电力的供电线8a与用以使管状灯60接地的接地线32a连接于连接器Sb,而可利用一个连接器Sb来连接所述供电线8a与接地线32a。因此,可一次性地进行供电部8、接地部32的连接作业。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若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将供电线8a与连接器Sb收容在收纳凹部52内,则接地线32a也会同时收纳在收纳凹部52内。由于收纳凹部52形成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因此,可抑制供电部8或接地部32的构成从灯本体I的外壳突出或露出,从而可有条理地进行配线处理。接着,参照图27及图28来对第七实施方式的管状灯70进行说明。再者,此处也对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发挥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符号,且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灯70是经由处于灯本体I的两端的灯头6来供电的类型的管状灯。即,该管状灯70是与以往的直管形荧光灯同样地,在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状态下,通过灯座102的端子而被供电。因此,代替将第五实施方式的供电部8收纳配置在收纳凹部5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接地部32的接地线32a收纳在收纳凹部52内。收纳凹部52设置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具体而言,灯本体I侧的接地部32包括接地线32a与连接器32b。接地线32a的基端部借由螺丝等而紧固于灯本体I内的具有导电性的散热部lb。而且,灯本体I侧的接地部32的连接器32b连接于连接器112b,所述连接器112b设置在从器具本体100引出的接地线112a的前端。另一方面,与导电性的散热部Ib形成电性连接的接线板110的接地端子是经由未图示的地线而接地。因此,灯本体I经由接地线32a、连接器32b、接地线112a、连接器112b、散热部lb、接线板110、及地线(earth line)而接地。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供电线9的配线处理同样地,可将灯本体I侧的接地部32的设置线32a、连接器32b、从器具本体I侧导出的接地线112a、 及连接器112b,收纳在灯本体I的背面侧所设置的收纳凹部52内。借此,可抑制将灯本体I与器具本体100予以连结的接地线从灯本体I的外壳突出或露出,从而可有条理地进行配线处理。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被提示的实施方式,并无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的意图。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且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以及变更。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宗旨,且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揭示的发明与其均等的范围中。例如,管状灯不限于与直管形荧光灯存在兼容性的形态。也可构成为与单灯头形的类型的荧光灯存在兼容性的形态。另外,对LED 2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108可配设在器具本体100侧,也可配设在灯本体I侦U。[符号的说明]I :灯本体2 LED4:基板6:灯头8:供电部8a:供电线8b:连接器10 :管状灯100 :器具本体102 :灯座120 :反射板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透光性的细长的筒状的灯本体; 多个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灯本体内; 两个安装部,用以将所述灯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安装于器具本体的灯座;以及 供电部,与所述两个安装部分开地设置于所述灯本体,且用以对所述发光元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以绝缘状态连接于所述灯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 连接于所述灯座的端子的连接件;以及 将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灯本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固定件,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以绝缘状态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 连接于所述灯座的端子的两个连接件, 所述两个连接件处于彼此绝缘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设置在所述灯本体的与所述器具本体相向的背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包括供电线, 所述供电线在所述两个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安装部从所述灯座脱落的状态下,将所述灯本体悬吊支撑于所述器具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灯本体的所述背面侧包括用以收容供电线的收容部, 所述供电线将所述器具本体与所述供电部予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还收容着用以使所述灯本体接地的接地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灯本体的所述背面侧包括收容部, 所述收容部收容着用以使所述灯本体接地的接地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包括连接器, 所述连接器用以连接外部电源、且固定设置于所述灯本体。
1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本体,除了具有所述两个灯座之外,还具有用以连接所述供电部的连接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灯,将所述两个安装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灯座,且将所述供电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包括插通部,所述插通部沿着所述灯座而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以使供电线穿过,所述供电线将所述器具本体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灯本体的所述供电部予以连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包括插通部, 所述插通部沿着所述灯座而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以使接地线穿过,所述接地线将所述管状灯与所述器具本体予以连结。
全文摘要
将灯本体(1)的两端安装于器具本体(100)的灯座(102),且将对LED(2)供电的供电部(8)设置于灯本体(1)的与器具本体(100)相向的背面侧。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803829SQ2011800146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清水恵一, 堀正男, 佐藤光治, 原田裕己, 平冈敏行, 杉山谦二, 稗田正直, 杉下直树, 渡邉智, 鎌田征彦, 内野胜友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