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14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单元、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背光单元、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和具有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大型显示装置中,有IXD (液晶显示装置)和rop (等离子显示面板)。与自发射型的PDP不同,本身没有发光器件的LCD实质上需要单独的背光单元。根据光源的位置,在LCD内所使用的背光单元中,有边缘型背光单元和直接型背光单元。边缘型背光单元具有光源和导光板,该光源布置在LCD面板的左/右侧或上/下侦U,该导光板用于使穿过面板的光均匀扩散以便具有良好的光均匀性并使得能够制造特别薄的面板。直接型背光单元(此技术通常应用于大于20英寸的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布置在面板下侧的光源,以产生比边缘型背光单元更好的光效,这使其在需要高亮度的大型显示装置中得到了应用。作为现有技术的边缘型或直接型背光单元的光源,已经采用了 CCFL(冷阴极荧光灯)。然而,CCFL的背光单元有如下缺陷:因为CCFL需要一直对其供电,所以CCFL消耗大量电力,色彩复现率(color reproduction ratio)则低到约为CRT(阴极射线管)的70 %,并且添加至CCFL中的水银弓I起环境污染。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为CCFL的替代品,目前正在积极研究LED (发光二极管)的背光单元。LED的背光单元能够部分接通/关断LED矩阵,从而允许显著降低功耗,并且红(R)、绿(G)、蓝(B)LED的背光单元提供超过NTSC(美国国家电视制式标准委员会)的颜色复现范围规格的100%的颜色复现效果,从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异的画质。此外,通过半导体工艺制作的LED对环境无害。尽管一直以来推出的应用LED的IXD产品具有以上优点,但因其驱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的CCFL光源不同,所以驱动器、PCB(印制电路板)等昂贵。因此,LED背光单元还仅仅应用于昂贵的IXD产品。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双边型背光单元。参考图1,背光单兀设有光学构件10、盖板(或热条)20、第一反射器30和第二反射器32、具有光源42和电路板44的光源模块40以及用于支撑第二反射器32的底盘50。盖板20保持光源模块40,并具有连接部24,连接部24联结到底盘50的连接部52。而且,盖板20从光源模块40通过散热鳍片22向背光单元的外侧散热。光学构件10被置于盖板20上。因此,现有技术的背光单元具有如下问题:来自光源模块40的热量通过盖板20传递到光学构件10,从而使光学构件10变形。
而且,第一反射器30附接到盖板20的邻近光源模块40的那一部分。因为盖板20的附接第一反射器30的该部分狭窄且凹陷,所以与第一反射器30附接困难,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该背光单元的结构能够解决光学构件因光源的热量而导致的变形,并使第一反射器容易附接且使底盘容易制造。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上盖板,具有沿水平方向彼此邻近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以在第二区保持第一反射器;下盖板,布置成与上盖板的第一区相对并与之分离;至少一个光源,布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以及散热单元,用于保持光源并布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以消散光源的热量。背光单元还包括邻近下盖板的用于支撑第二反射器的支撑单元。散热单元包括与上盖板在第一区接触的上侧、与下盖板的上侧接触的下侧、及与散热单元的上侧和下侧接触并用于保持光源的内侧。例如,上盖板由绝热材料构成。下盖板与支撑单元一体或与支撑单元分离。背光单元还包括布置在光源与散热单元之间的热垫。散热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中心区的散热凸出线状部,中心区具有位于其中的光源。散热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周缘区的散热凸出线状部,周缘区邻近中心区。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各自的横截面随该横截面变得远离光源而变小。靠近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横截面大于远离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横截面。靠近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高度高于远离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高度。背光单元还包括与第二反射器相对并由上盖板支撑的光学构件。上盖板包括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包括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凸起的第一凸出体,以及具有从第一凸出体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延伸部的第一连接体。光学构件联结并固定到由第一凸出部形成的狭槽。上盖板包括形成于上盖板的边缘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及邻近边缘布置并与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间隔开的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光学构件由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和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支撑。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具有平坦或弯曲的上表面。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包括位于上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凹部。光学构件包括联结凹槽,而且上盖板包括用于联结到联结凹槽的联结凸出部。上盖板或下盖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包括具有沿着第三方向的凸起的第二凸出体,以及具有从第二凸出体沿着与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的延伸部的第二连接体。散热单元包括第三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包括具有沿着第三方向的凸起的第三凸出体和具有从第三凸出体沿着第四方向的延伸部的第三连接体。散热单元在第三凸出部与上盖板或下盖板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凸出部接合。第二凸出部与第三凸出部之间有间隙地接合,使得散热单元可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滑动。


参照以下附图,可详细描述装置和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的是相同的元件,且附图中: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双边型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3A和图3B示出剖视图,其各自示出根据一本发明实施例彼此联结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光学构件和散热单元。图4A至图4D示出示意图,其各自示出图3A和图3B中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的上表面。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9示出图8的背光单元的局部放大图。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双边型背光单元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布置的平面图。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应用于双边型背光单元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布置的平面图。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单元和光源模块的示意图。图14A和图14B示出示意图,其各自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形状。图15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应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时,既可以是该元件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之上/之下,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之上”或“之下”时,“在该元件之下”及“在该元件之上”可以基于该元件而被包含在内。为了描述方便或清楚起见,图中所示元件的厚度或尺寸可被放大、省略或以示意性方式示出。而且,元件的尺寸可不完全按比例示出。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参考图2,背光单元100可包括光学构件110、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第一反射器(或反射层)130和第二反射器(或反射层)132、光源模块140、支撑单元(或底盘)150以及散热单元160。光源模块140可布置在第一反射器130与第二反射器132之间,并邻近第一反射器 130。
而且,光源模块140可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或称发光器件)142和具有电极图案的电路板144。光源142的发光器件可为蓝光LED芯片、UV LED芯片组成的LED芯片,或为红光LED芯片、绿光LED芯片、蓝光LED芯片、黄绿光LED芯片或白光LED芯片中的至少一种芯片或具有这些芯片的组合件的封装。而且,白光LED可通过在蓝光LED上组合黄磷光体,或者在蓝光LED上同时组合红磷光体和绿磷光体来实现。在此情况下,可在电路板144上安装至少一个发光器件142。而且,可在电路板144上安装用于供电的适配器(未示出)和用于连接发光器件142的电极图案(未示出)。例如,可在电路板144的上表面上形成碳纳米管电极图案(未示出),以将适配器连接到发光器件142。电路板144可为印刷电路板(PCB)或薄膜;在上述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多个光源142;上述薄膜的材料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及硅。此外,电路板144可选自单层PCB、多层PCB、陶瓷PCB和金属芯PCB中的一种。光源142布置成与第一反射器130间隔开第一距离,且与第二反射器132间隔开第二距离。在此情况下,第二距离可大于第一距离。也就是说,第二反射器132与光源模块140之间的间隙可大于第一反射器130与光源模块140之间的间隙。这样使来自光源模块140的光聚集在第二反射器132的中心区,以增大背光单元200的中心区的亮度。而且,可沿不同方向布置光源模块140的发光表面。也就是说,光源模块140可为直接发射型光源模块,其中光源模块140的发光表面被设置成面向位于光学构件110与第二反射器132之间的气导部(air guide)。另外,光源模块140也可为间接发射型光源模块,其中光源模块140的发光表面被设置成面向第一反射器130、第二反射器132及上盖板120中的任一个。在此情况下,从间接发射型光源模块140发射的光可在第一反射器130、第二反射器132及上盖板120处被反射。而且,反射光可再次向背光单元200的气导部行进。因此,将光源模块140设置成间接发射型,以减小热斑。为了在第一反射器130与第二反射器132之间的空闲空间(empty space)中形成气导部,可将第一反射器130和第二反射器132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彼此按预定距离间隔开。在此情况下,可将第一反射器130布置成与光源模块140按预定距离间隔开,以具有开放区(open region)。而且,第一反射器130可为反射涂层膜或反射涂层材料层,以向第二反射器132反射从光源模块140发射的光。而且,第一反射器130在其与光源模块140相对的表面上可形成有锯齿形反射图案,并且该反射图案的表面可以是平坦的或弯曲的。在第一反射器130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图案,为的是将光源模块140所发射的光反射到第二反射器132的中心区,以增大背光单元100的中心区的亮度。第二反射器132布置成与光源模块140按预定间隙间隔开,并可具有与平行于第一反射器130的表面的水平面成角度倾斜的表面。
在此情况下,第二反射器132的倾斜表面可用来反射从光源模块140发射的光,或向第一反射器130的中心区反射在第一反射器130处被反射的光。而且,第二反射器132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斜坡表面132a和第二斜坡表面132b ;第一斜坡表面132a和第二斜坡表面132b在至少一个弯折部(inflection portion) P彼此邻近。第一斜坡表面132a和相邻的第二斜坡表面132b的曲率半径可彼此不同。位于第一斜坡表面132a与第二斜坡表面132b之间的弯折部P可布置在第二反射器132的邻近光源142的区域。这是因为邻近光源142的第一斜坡表面132a的曲率小于第二斜坡表面132b的曲率第二反射器132可为反射涂层膜与反射涂层材料层之一。支撑第二反射器132的支撑单元150可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可等于第二反射器132的底面的曲率半径,以在反射涂层膜形式的第二反射器132附接到支撑单元150的内表面时,形成前述的气导部。也就是说,可将支撑单元150制成为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斜坡表面和第二斜坡表面,第一斜坡表面和第二斜坡表面在弯折部周围彼此邻近。两个第一斜坡表面和第二斜坡表面的曲率半径可彼此不同。而且,支撑单元150可由聚合物诸如塑料形成,从而使注压成型(injectionmolding)成为可能。同时,可将光学构件(或光学片)110设置成由上盖板120支撑并与第二反射器132相对。光学构件110具有至少一个片,选择性地包括扩散片、棱镜片、亮度增强片和透镜形片(lenticular sheet)。扩散片将从光源142发射的光扩散,棱镜片将被扩散的光引导至光前进区,而亮度增强片增强光的亮度。而且,光学构件110可具有用于使光均匀扩散的粗糙表面。接下来,将散热单元160布置在上盖板120与下盖板180之间,以保持光源模块140,进而支撑上盖板120,并消散来自光源模块140的热量。也就是说,下盖板180支撑散热单元160,而散热单元160支撑上盖板120。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彼此间隔开。图3A和图3B示出剖视图,其各自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彼此联结的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光学构件110和散热单元160。详细地,图3A示出联结在一起的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光学构件110和散热单元160的立体图。图3B示出联结在一起的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光学构件110和散热单元160的剖视图。参考图3A和图3B,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盖板120具有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沿水平方向相邻。在第二区借助第一反射器130来覆盖上盖板120。因此,上盖板120保持第一反射器130。据此,在背光单元的制造工艺中,可容易地将第一反射器130附接到上盖板120。这是因为附接第一反射器130的上盖板120具有与图1所示的盖板20的结构不同的平直式结构,而非弯曲式结构。而且,下盖板180邻近支撑单元150,并平行于与下盖板180间隔开的上盖板120
的第一区。光源模块140可被布置在上盖板120与下盖板180之间和上盖板120与支撑单元150之间,或仅被布置在上盖板120与下盖板180之间,或仅被布置在上盖板120与支撑单元150之间。
散热单元160包括上侧163、下侧165和内侧167。上侧163在上盖板的第一区与上盖板120接触。下侧165与下盖板180的上侧181接触。内侧167与散热单元160的上侧163和下侧165接触,并保持光源144。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单元可还包括热垫146。热垫146由散热单元160的内侧167保持。而且,热垫146布置在光源模块140与散热单元160之间,以使光源模块140被散热单元160保持,并将热量从光源模块140传递到散热单元160。而且,上盖板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和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124。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可布置在上盖板120的边缘区;而且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124可布置在邻近边缘而非边缘的区域,并与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间隔开。参考图3A和图3B,光学构件110由第一凸出线状部122和第二凸出线状部124支撑。优选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具有低于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124的高度。这是因为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用来支撑光学构件110,而与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相邻的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124用作牢固保持光学构件110的限位器。图4A至图4D示出示意图,其各自示出图3A和图3B中的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的顶面。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的顶面可为平坦的或弯曲的。参考图4A,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a的顶面可为平坦的,或如图4B所示,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b的顶面可为弯曲的。因为需要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来支撑光学构件110,并优选尽可能减小与光学构件110的接触面积,所以顶面优选是弯曲的顶面122b。根据多种情况,参考图4C,为了更大程度上减小与光学构件110的接触面积,在第一凸出支撑线122的顶面中可还形成有缓冲凹部123。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的顶面中的缓冲凹部123可以是如图4C所示的多个,或如图4D所示的单个。与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122类似,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124可具有如图4A至图4D所示的顶面。这是因为可将显示面板(未示出)置于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124的顶侧上。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参考图5,在此另一实施例中,上盖板120可包括第一凸出部125,第一凸出部125用于固定光学构件110。第一凸出部125包括第一凸出体125a和第一连接体125b。第一凸出体125a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凸起,而第一连接体125b具有从第一凸出体125a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延伸部。可选地,第一凸出体125a沿着第一方向凸出,而第一连接体125b从第一凸出体125a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伸出。可沿箭头方向118将光学构件110置于由第一凸出体125a和第一连接体125b形成的狭槽中,并固定至此狭槽中。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在此另一实施例中,光学构件110包括联结构件112 ;而上盖板120包括联结凸出部127,联结凸出部127从顶面凸出以联结到联结构件112。因此,参考图6,可通过将联结凸出部127插入联结构件112中所形成的联结凹槽112a,将光学构件110固定到上盖板120。参考图2、图3A、图3B、图5或图6,支撑第二反射器132的支撑单元150可形成为具有下盖板180的一个单元。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参考图7,在此另一实施例中,下盖板180可不与支撑单元150 —体,而是可与支撑单元150分离。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9示出图8中的背光单元的局部放大视图。在此另一实施例中,上盖板120或下盖板18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第二凸出部128,而且散热单元160可包括第三凸出部166。图8和图9中的背光单元的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均具有第二凸出部128。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反之,可以仅有上盖板120包括第二凸出部128,或者仅有下盖板180包括第二凸出部128。第二凸出部128包括第二凸出体128a和第二连接体128b。第二凸出体128a具有沿着第三方向的凸起,第二连接体128b具有从第二凸出体128a沿着与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的延伸部。可选地,第二凸出体128a沿着第三方向凸出,第二连接体128b从第二凸出体128a沿着与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伸出。第三方向可以是或不是与图5所示的第一方向相同或不同的方向;而且第四方向可以是或者不是与图5所示的第二方向相同或不同的方向。在此情况下,相差180°的方向被视为相同方向。散热单元160的第三凸出部166包括第三凸出体166a和第三连接体166b。第三凸出体166a具有沿着第三方向的凸起,第三连接体166b具有从第三凸出体166a沿着第四方向的延伸部。可选地,第三凸出体166a沿着第三方向凸出,第三连接体166b从第三凸出体166a沿着第四方向伸出。因此,第二凸出部128可与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三凸出部166处接合。图8和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的示意图,其中散热单元160的第三凸出部166分别在第二凸出部128处与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80接合。此外,第二凸出部128和第三凸出部160之间可彼此有间隙地接合,以允许散热单元160在上盖板120与下盖板180之间滑动。例如,参考图9,散热单元160的顶面可与上盖板120的下侧间隔开第一距离dl。而且,第三连接体166b的端部可与第二凸出体128a的内缘间隔开第二距离d2。而且,第三连接体166b的下侧边缘可与第二连接体128b的上边缘间隔开第三距离d3。因此,因为保持光源模块140的散热单元160能够在上盖板120与下盖板180之间滑动,所以可使散热单元160组装到背光单元的初始过程容易,或者在以后使更换由散热单元160保持的光源模块140的初始过程容易。同时,散热单元160可包括散热体162和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散热体162在其前表面上保持光源模块140。
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在上盖板120与下盖板180之间从散热体162的后侧凸出,并彼此间隔开,以消散来自光源模块140的热量。图10和图11示出平面图,其各自示出应用于双边型背光单元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的布置方式。参考图10和图11,背光单元可包括两个第一反射器130a、130b和第二反射器132,第二反射器132与这两个第一反射器130a、130b间隔开。而且,光源模块140a可布置在第一反射器130a与第二反射器132之间,光源模块140b可布置在第一反射器130b与第二反射器132之间。于是,散热单元160a布置在上盖板120a与下盖板180a之间,以保持光源模块140a并消散来自光源模块140a的热量。与此类似,散热单元160b布置在上盖板120b与下盖板180b之间,以保持光源模块140b并消散来自光源模块140b的热量。散热单元160a或160b包括中心区CA和周缘区PA。中心区PA被定义为光源模块140a、140b所在的区域,周缘区PA被定义为中心区CA之间的区域。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a、164b只布置在中心区CA,而不是在周缘区PA。这是为了利用简单结构来增强散热,因为热量是由位于中心区CA的光源模块140a或140b产生的。或者,参考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a、164b可布置在中心区CA和周缘区PA。在此情况下,散热效率可进一步增强,不过结构或多或少比图10所示的结构复杂。图12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可沿垂直于布置光源模块140的方向的方向布置。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单元160和光源模块140的示意图。也就是说,图13可为部分示出图10或图11中的散热单元160的附图,或者部分示出图12中的散热单元160的附图。参考图13,在每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中,与散热体162接触的第一表面的区域SI可与第二表面的区域S2不同(第二表面为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在此情况下,第一表面被设置成比第二表面更靠近光源模块140。例如,每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的横截面可随横截面远离光源模块140而减小。也就是说,每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的第一表面的区域SI可大于与第一表面的相对的第二表面的区域S2。这是因为能够使热量从光源模块140尽可能快地传输。根据情况,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至少一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可具有与其他散热凸出线状部不同的厚度或高度。图14A和图14B示出示意图,其各自示出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的形状。位于更靠近光源模块140的区域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横截面可大于位于远离光源模块140的区域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横截面。例如,参考图14A,在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a、164b和164c中,邻近光源模块140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a的厚度Wl可比远离光源模块140布置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b或164c的厚度W2或W3更厚。而且,参考图14B,在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164a、164b和164c中,布置在邻近光源模块140的区域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a的高度hi可高于布置在远离光源模块140的区域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b的高度h2或164c的高度h3。而且,布置在邻近光源模块140的区域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b的高度h2可高于布置在远离光源模块140的区域的散热凸出线状部164c的高度h3。因此,为了顺利散热,以扩大散热凸出线状部164的布置在邻近光源模块140的高温区域的表面积的方式,来布置散热凸出线状部164。上盖板120可由例如塑料之类的绝热(绝缘)材料构成。而且,下盖板180可由例如塑料和铝之类的材料构成。因此,如果上盖板120由绝热材料构成,则从光源模块140向散热单元160传输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光学构件110。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例如光学构件110因来自图1所示的光源模块140的热量而变形的问题。图15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参考图15,显示模块200可包括显示面板210和背光单元220。显示面板210可包括滤色片基板212和TFT (薄膜晶体管)基板214 ;滤色片基板212与TFT基板214彼此面对地结合,以维持它们之间均匀的晶胞间隙(cell gap);在滤色片基板212与TFT基板214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未示出)。滤色片基板212可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在受光时产生红色、绿色或蓝色图像的红(R)子像素、绿(G)子像素和蓝⑶子像素。尽管每个像素可具有红(R)、绿(G)和蓝⑶子像素,但是不限于此,每个像素可具有红子像素、绿子像素、蓝子像素和白子像素。TFT基板214是其上形成有开关器件的装置,这些开关器件用于开关像素电极(未示出)。例如,从外部施加预定电压,则公共电极(未示出)和像素电极可变化液晶层中的分子的取向。液晶层具有多个液晶分子,这些液晶分子的取向根据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压差而变化。最后,来自背光单元220的光可与液晶层的分子的取向的变化匹配,入射至滤色片基板212上。而且,显示面板210可在其上侧及其下侧分别布置有上极化板216和下极化板218。更详细地,上极化板216可布置在滤色片基板212上,而下极化板218可布置在TFT基板214的下侧。尽管未示出,但是在显示面板210的一侧可设有门电路单元和数据驱动单元,以产生为驱动显示面板210所需的驱动信号。参考图15,可通过靠近显示面板210布置背光单元220来制造显示模块200。例如,可将背光单元220固定到显示面板210的下侧,更特别地,借助粘合剂固定到下极化板218。为此,可在下极化板218与背光单元220之间形成粘附层(未示出)。因此,通过邻近显示面板210设置背光单元220的方式,可通过减小显示装置的总厚度来改进显示装置的外观,并可通过移除为固定背光单元220所需的附加结构来简化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而且,通过移除背光单元220与显示面板210之间的空间,可防止因异物进入该空间而造成的显示装置的故障或低劣画质。图16和图17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参考图16,显示装置I可包括显示模块200、封闭显示模块200的前盖300和后盖350、设置到后盖350上的驱动单元550、及覆盖驱动单元550的驱动单元盖440。前盖300可包括透射光的透明材料的前面板(未示出),以借助前面板与显示模块之间的空间来保护显示模块200,并透射来自显示模块200的光以使显示模块200上显示的图像可从显示装置的外部看到。或者,前盖300可以是没有窗口 300a的平板。在此情况下,前盖300可由透射光的透明材料、例如通过注塑塑料的方式来形成。如果前盖300由平板构成,则因此可从前盖300上去掉框架。后盖350联结到前盖300,以保护显示模块200。驱动单元550可布置在后盖350的一侧上。驱动单元550可包括驱动控制单元550a、主板550b和电源单元550c。驱动控制单元550a可以是定时控制器,即用于控制显示模块200的各种驱动器IC的操作定时的驱动单元。主板550b可以是用于向定时控制器传输V同步信号、H同步信号和R、G、B分辨率信号的驱动单元。电源单元550c可以是用于向显示模块200供电的驱动单元。可将驱动单元550设置至后盖350上,以借助驱动单元盖400加以封闭。后盖350可具有多个孔,这些孔用于将显示模块200连接到驱动单元550。可设有用于支撑显示装置I的支座600。参考图17,可将驱动单元550的驱动控制单元550a设置到后盖350上,并且可将主板550b和电源板550c设置在支座600中。而且,驱动单元盖400可仅封闭设置在后盖350上的驱动单元550。虽然本实施例具有单独设置的主板550b和电源板550c,但是主板550b和电源板550c也可整合为一个单元,然而其构造不限于此。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借助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由彼此分离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支撑)来消散光源的热量,并借助绝热材料的上盖板来支撑光学构件,所以能够解决光学构件因来自光源的热量而导致的变形;并且上盖板具有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一反射器的结构,这能够有效地提高制造效率,并能够简化底盘的外观。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实施具有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背光单元(例如第一反射器130和第二反射器132、及加至第一反射器130和第二反射器132上的光源模块140)的显示装置、指示装置或照明系统。例如,上述照明系统可包括灯和路灯。上述照明系统可用作一种照明灯;这种照明灯通过聚集多个LED,尤其是通过聚集作为嵌入建筑物的天花板或墙壁内的在灯罩的开口侧暴露的嵌入灯(筒灯,Downlight),来获得光。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将落在本公开内容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更改和实施例。更具体地,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组合装置的零部件和/或设置进行各种变型和更改。除对零部件和/或设置的变型和更改之外,各种替换性的运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单兀,包括: 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 上盖板,具有沿水平方向彼此邻近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以在所述第二区保持所述第一反射器; 下盖板,布置成与所述上盖板的第一区相对并与之分尚; 至少一个光源,布置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以及 散热单元,用于保持所述光源并布置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以消散来自所述光源的热量。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邻近所述下盖板的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反射器的支撑单元。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 上侧,与所述上盖板在所述第一区接触; 下侧,与所述下盖板的上侧接触;以及 内侧,与所述散热单元的上侧和下侧接触并用于保持所述光源。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上盖板由绝热材料构成。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支撑单元一体。
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支撑单元分离。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散热单元之间的热垫。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中心区的散热凸出线状部,所述中心区内设有所述光源。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布置在周缘区的散热凸出线状部,所述周缘区邻近所述中心区。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多个散热凸出线状部各自的横截面随所述横截面变得远离光源而变小。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靠近所述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横截面大于远离所述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横截面。
12.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靠近所述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高度高于远离所述光源的散热凸出线状部的高度。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器相对并由所述上盖板支撑的光学构件。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上盖板包括第一凸出部; 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 第一凸出体,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凸起;以及 第一连接体,具有从所述第一凸出体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延伸部;而且 其中所述光学构件联结并固定到由所述第一凸出部形成的狭槽。
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上盖板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形成于所述上盖板的边缘;以及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邻近所述边缘布置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间隔开;而且 其中所述光学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和所述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支撑。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具有低于所述第二支撑凸出线状部的高度。
17.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具有平坦或弯曲的上表面。
18.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凸出线状部包括位于上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缓冲凹部。
19.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包括联结凹槽,而且所述上盖板包括用于联结到所述联结凹槽的联结凸出部。
2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盖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二凸出部; 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包括: 第二凸出体,具有沿着第三方向的凸起;以及 第二连接体,具有从所述第二凸出体沿着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的延伸部; 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第三凸出部; 其中所述第三凸出部包括: 第三凸出体,具有沿着所述第三方向凸起;以及第三连接体,具有从 所述第三凸出体沿着所述第四方向的延伸部;而且其中所述散热单元的所述第三凸出部在所述第二凸出部处与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盖板中的至少一个接合。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三凸出部之间有间隙地接合,使得所述散热单元能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滑动。
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单元,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发光; 其中所述背光单元为如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所述的背光单元。
23.一种照明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所述的背光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和具有背光单元的照明系统,该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布置在第一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源、彼此分离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及用于保持光源并布置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以消散来自光源的热量的散热单元。本发明能够避免光学构件因来自光源的热量而变形,并有效地提高装置的制造效率且简化结构、改善装置外观。
文档编号F21V7/10GK103090262SQ20121005625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金兑训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