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87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已知的平板式光源模块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以作为本身不会发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或是直接作为灯具的面光源。平板式光源模块可分为直下式光源模块与侧入式光源模块。已知的侧入式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兀件、导光板、反射片、下扩散片、两片棱镜延伸方向正交的棱镜片及上扩散片。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并接着受到导光板底部的散射微结构的作用而射出导光板外。反射片可将光反射回导光板,并经由导光板传递至下扩散片。下扩散片与上扩散片可使光产生扩散效果,以增进光源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性。另一方面,棱镜片则可使光的发散角缩小,以提高光源模块所能提供的亮度。在已知技术中,下扩散片、两片棱镜片及上扩散片是依序堆叠于导光板上,而反射片则配置于导光板的另一侧。如此一来,在侧入式光源模块的厚度方向上便堆叠了五片光学膜片,而使得侧入式光源模块的厚度难以缩小。此外,为了使侧入式光源模块的厚度变薄,已知技术是采用减少光学膜片的厚度。然而,当光学膜片的厚度变薄时,其机械特性亦随之弱化,而造成光学膜不平整的现象。举例而言,当扩散片配置于棱镜片的棱镜上时,弱化的机械特性将造成扩散片的部分区域与棱镜接触,而其它区域则与棱镜保持较大的空气间隙的光学膜不平整的现象,进而造成不同区域中的穿透光强度不同的现象,而使侧入式光源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的亮度不均匀。另一方面,当光学膜片局部带有静电,将造成光学膜片的局部沾粘的现象,进而造成光学膜不平整的现象恶化。美国专利第7046905号、中国台湾专利第M358989号、中国台湾专利第M311911号及中国台湾专利第M321111号分别揭露了四种导光板。此外,美国专利第5771328号及中国台湾专利第1346798号分别揭露了两种光学膜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此光源模块的结构有助于减少光源模块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数量,且有助于减轻光学膜片与导光板的局部区域沾粘的现象。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至少一发光兀件及反射兀件。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入光面、多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且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这些第一条状光学结构配置于第一表面上,且这些第二条状光学结构配置于第一表面上。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不等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反射元件配置于第二表面的一侧,其中第二表面位于反射兀件与第一表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N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3 = N = 6,且N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呈三角柱状,且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呈三角柱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一顶角,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二顶角。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一顶角,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二顶角,第一顶角为圆角,且第二顶角为圆角。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圆柱面,且每一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圆柱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沿着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沿着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第一端面,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第二端面,相对于第一端面,且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第一条状棱面,连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且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以及第二条状棱面,连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且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其中第一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不同于第二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且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第三端面,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第四端面,相对于第三端面,且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第三条状棱面,连接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且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以及第四条状棱面,连接第三端面与第四端面,且相对于第二表面倾斜,其中第三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不同于第四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的延伸方向大致上平行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的延伸方向。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方向不等于第二方向。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由靠近入光面的一侧往远离入光面的一侧延伸,且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由靠近入光面的一侧往远离入光面的一侧延伸。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至少一光学膜片为棱镜片、扩散片或其组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由于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不等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因此当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方配置有光学膜片时,便可通过高度较高的条状光学结构来与光学膜片接触。如此一来,便可减少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接触面积,以减轻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局部区域沾粘的现象,进而提高光源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此外,由于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是整合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有助于减少光源模块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数量,进而可使光源模块的整体厚度有效减少。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光源模块沿着1-1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光源模块沿着I1-1I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的导光板的局部立体图。图5A至图分别示出图4中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从各个不同方向来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100a、IOOb:光源模块110、110a、110b、110c:导光板112: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5:光学微结构116:入光面120:发光元件122:照明光130:反射元件140、140a、140b、140c: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1c:第一端面142、142b:第一顶角143c:第二端面144a、154a:圆柱面145c:第一条状棱面147c:第二条状棱面150、150a、150b、150c: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1c:第三端面152、152b:第二顶角153c:第四端面155c:第三条状棱面
157c:第四条状棱面160、170:光学膜片Dl:第一方向D2:第 二方向Hl:高度H2:高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光源模块沿着1-1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而图1C为图1A的光源模块沿着I1-1I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1C,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包括一导光板110、至少一发光兀件120(图1A中是以多个发光元件120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及一反射元件130。导光板110包括一第一表面112、一第二表面114、一入光面116、多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及多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第二表面114相对于第一表面112,且入光面116连接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这些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配置于第一表面112上,且这些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配置于第一表面112上。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 (图1A中是以三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14的方向上的高度Hl不等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14的方向上的高度H2。在本实施例中,高度Hl大于高度H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发光兀件120配置于入光面116旁。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兀件12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其例如是沿着大致上平行于入光面116的一第一方向Dl排列。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一冷阴极萤光灯管来取代这些发光二极管,其中冷阴极萤光灯管例如是沿着第一方向Dl延伸。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适当的发光元件来取代这些发光二极管。反射元件130配置于第二表面114的一侧,其中第二表面114位于反射元件130与第一表面1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兀件130例如为一反射片。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20用以发出一照明光122,照明光122经由入光面116进入导光板110后,则不断地被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全反射而被局限于导光板110中。然而,第二表面114上的光学微结构115则可破坏全反射,并使部分照明光122散射至第一表面112,并穿透第一表面112。此外,光学微结构115使另一部分照明光122散射至反射元件130 (图未示出),而反射元件130将照明光122反射回导光板110,并使照明光122依序穿透第二表面114及第一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115例如为网点、凸点、凹点、凸纹、凹纹、适当的几何形凸起、适当的几何形凹陷、散射材料或其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呈三角柱状,且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呈三角柱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由靠近入光面116的一侧往远离入光面116的一侧延伸,且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由靠近入光面116的一侧往远离入光面116的一侧延伸。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与这些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沿着第一方向Dl排列,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且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l例如大致上平行于入光面116与第二表面114,且第二方向例如大致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l且大致上垂直于入光面116。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可实现使照明光122的发散角收敛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在图1A至图1C中是以一光学膜片160与一光学膜片170为例),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一表面112上。具体而言,此至少一光学膜片例如为棱镜片、扩散片或其组合。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60例如为棱镜片,而光学膜片170例如为扩散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60的多个棱镜柱162例如是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且每一棱镜柱162沿着第一方向Dl延伸。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也可米用光学膜片160,但不米用光学膜片170。或者,光源模块100也可采用光学膜片170,但不采用光学膜片160。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60配置于第一表面112与光学膜片170之间。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中,由于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且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14的方向上的高度Hl不等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14的方向上的高度H2,因此当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2上方配置有光学膜片(如光学膜片160、170)时,便可通过高度较高的条状光学结构(如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来与光学膜片(本实施例中是以光学膜片160为例)接触。如此一来,由于光学膜片160被高度较高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顶住而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保持 间隙,因此可减少导光板110与光学膜片160的接触面积,以减轻导光板110与光学膜片160的局部区域沾粘的现象,进而提高光源模块100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此外,由于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是整合于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2,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00有助于减少光源模块100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数量,进而可使光源模块100的整体厚度有效减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具有一指向远离第二表面114的方向的第一顶角142,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具有一指向远离第二表面114的方向的第二顶角152,其中第一顶角142可为圆角或尖角,且第二顶角152可为圆角或尖角(图示第一顶角142与第二顶角152均为圆角,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顶角142与第二顶角152可分别为圆角与尖角中的一个)。圆角可使照明光122扩散,进而提高面光源的均匀度。此外圆角也可降低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与光学膜片160彼此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60的厚度小于等于0.215_,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之间设有N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其中3 ^ N ^ 6,且N为正整数。当N值落在上述范围内时,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的数量不会过多,因而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可以降低导光板110与光学膜片160的接触面积,降低光学膜片160与导光板110局部沾粘的机会,进而提高光源模块100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另一方面,当N值落在上述范围内时,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的数量不会过少,因而光学膜片160可以较为平整地被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顶住,而较不会因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的数量过少、间隙过大而使光学膜片160翅曲而碰触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如此一来,可有效降低光学膜片160与导光板110局部沾粘的机会。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IOOa与图1B的光源模块1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IOOa中,导光板IlOa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a具有圆柱面144a,且导光板IlOa的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a具有圆柱面154a。举例而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a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a例如各为半圆柱或圆柱的一部分。如此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a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a可增加照明光122的扩散程度,进而提高面光源的均匀度。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a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a可以分别为半圆柱状与三角柱状中的一个。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IOOb与图1B的光源模块IOOa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IOOb中,导光板IlOb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b的第一顶角142b为尖角,且导光板IlOb的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b的第二顶角152b为尖角,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顶角142b与第二顶角152b可分别为圆角与尖角中的一个。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的导光板IlOc的局部立体图,而图5A至图分别示出图4中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从各个不同方向来看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及图5A至图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与图1A至图1C的光源模块1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在于导光板。本实施例的导光板IlOc与图1A至图1C的导光板11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导光板IlOc中,沿着第一方向Dl上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 (图4中是以一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为例,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且沿着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 (图4中是以一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为例,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图5A至图中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的观看方向可参照图中的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所标明的方向,而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类似图5A至图所示的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但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的高度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的高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具有一第一端面141c、一第二端面143c、一第一条状棱面145c及一第二条状棱面147c。第一端面141c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第二端面143c相对于第一端面141c,且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第一条状棱面145c连接第一端面141c与第二端面143c,且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第二条状棱面147c连接第一端面141c与第二端面143c,且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其中第一条状棱面145c的倾斜方向不同于第二条状棱面147c的倾斜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41c的倾斜方向不同于第二端面143c的倾斜方向。此外,类似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具有一第三端面151c、一第四端面153c、一第三条状棱面155c及一第四条状棱面157c。第三端面151c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第四端面153c相对于第三端面151c,且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第三条状棱面155c连接第三端面151c与第四端面153c,且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第四条状棱面157c连接第三端面151c与第四端面153c,且相对于第二表面114倾斜,其中第三条状棱面155c的倾斜方向不同于第四条状棱面157c的倾斜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端面151c的倾斜方向不同于第四端面153c的倾斜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的延伸方向大致上平行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的延伸方向。此外,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14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在垂直于第二表面114的方向上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上皆有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穿插于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之间,因此导光板IlOc上方的光学膜片被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支撑的位置可以更为均匀分散,以提高光学膜片的平整度,进而提高光源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在其它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Dl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之间设有M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且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的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140c之间设有N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150c,其中3兰M兰6,3兰N兰6,且M与N皆为正整数。上述实施例的光源模块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或作为室内或室外的照明灯具,视使用需求而定。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由于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每一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不等于每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因此当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方配置有光学膜片时,便可通过高度较高的条状光学结构来与光学膜片接触。如此一来,便可减少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接触面积,以减轻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局部区域沾粘的现象,进而提高光源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此外,由于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是整合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上,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有助于减少光源模块所使用的光学膜片的数量,进而可使光源模块的整体厚度有效减少。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SP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模块,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一反射元件, 所述导光板包括: 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 一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 多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 多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相邻二个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不等于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 所述反射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二个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N个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3 = N = 6,且N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呈三角柱状,且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呈三角柱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一顶角,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二顶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一顶角,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指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的第二顶角,所述第一顶角为圆角,且所述第二顶角为圆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圆柱面,且每一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圆柱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二个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具有: 一第一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一第二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一第一条状棱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以及 一第二条状棱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其中所述第一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不同 于所述第二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且 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具有:一第三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一第四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三端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 一第三条状棱面,连接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以及 一第四条状棱面,连接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其中所述第三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不同于所述第四条状棱面的倾斜方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的延伸方向。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不等于所述第二方向。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条状光学结构由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延伸,且每一所述第二条状光学结构由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片为棱镜片、扩散片或其组合。
全文摘要
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至少一发光元件及反射元件。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入光面、多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光学结构。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且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这些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及第二条状光学结构配置于第一表面上。相邻二个第一条状光学结构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条状光学结构,且第一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不等于第二条状光学结构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发光元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反射元件配置于第二表面的一侧。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185244SQ20121052352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邱文彦, 罗文欣 申请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