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10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110及设于背光模组110上的显示面板120。其中,背光模组110包括背板111、胶框112、前框113、导光板114、发光条115及至少一光学膜片116。背板111位于背光模组110的底部,导光板114设于背板111的上方,光学膜片116设于显不面板120的下方,背板111的一侧设有发光条115,且通过双面胶117将发光条115固定至背板1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胶框112盖设于背板111和导光板114上,并将光学膜片116夹设于导光板114和胶框112的一支撑部112a之间。显示面板120设于胶框112的支撑部112a上,前框113盖设于显示面板120和胶框112上,并将显示面板120夹设于胶框112的支撑部112a与前框113之间。在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组装时需要先利用双面胶将发光条115固定至背板1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再将导光板114和光学膜片116组装至背板111上,接着将胶框112固定至背板111上,再接着将显示面板120组装至胶框112上,最后将前框113固定至胶框112上,从而实现整个显示装置100的组装。但是,上述现有的显示装置100中,用双面胶将发光条115固定在背板111的侧壁上,那么,组装完成后,发光条115就被封在背光模组110内,当发光条115因损坏或长时间使用而性能下降需要更换时必须将背光模组110拆开才能够进行发光条115的更换,然后再对背光模组110进行重组,这给发光条115的更换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更换发光条的背光模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导光板及发光条,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框架内,在所述框架内的一侧设有所述发光条,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框架内的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和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发光条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在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的发光条固定件,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由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发光条及所述框架相卡合将所述发光条固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的所述框架在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开口,所述发光条固定件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将所述发光条固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侧壁和所述发光条固定件与框架所述侧壁相对的侧壁其中之一设有凸块,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所述侧壁与所述框架的所述侧壁的其中另一对应所述凸块设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设有凸块或凹槽的侧壁与所述框架的设有凹槽或凸块的侧壁相卡合,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与设置凹槽或凸块的侧壁相垂直的另一侧壁与所述框架的设有开口的侧壁相抵靠。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条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和设于基板一端的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条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在所述基板的一端形成一卡接部,所述发光条固定件上设有收容所述卡接部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条的基板为硬质电路板,所述发光条还包括连接硬质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所述发光条固定件上还设有收容所述连接器的收容槽。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底部还设有可使柔性电路板穿过的穿槽。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条固定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第二档板和第三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穿槽形成于底板和第一挡板之间,所述卡槽形成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收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档板、第三挡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呈“L”型,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三挡板包括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二档板的第一边与第一侧板相连且垂直于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档板的第二边平行于第一侧板,且与第二侧板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三挡板的第三边与第二档板的第二边相连,且平行于第二侧板,所述第三挡板的第四边垂直于第二侧板且与第二侧板间隔一定距离。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发光条和发光条固定件由框架的一端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发光条固定件通过卡扣的方式将发光条固定至框架内,使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在发光条损坏或性能下降而需要更换时只需解除发光条固定件与框架之间的卡扣,将发光条固定件和发光条由框架内拉出,并由发光条固定件上拆下发光条即可进行发光条的更换,而无需拆卸整个背光模组,简化了发光条的更换流程,提高了更换效率。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2所不为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朝向导光板一面的立体结构不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的圈III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发光条固定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所示为发光条及发光条固定件未组装时的示意图。图6至图8所示为发光条和发光条固定件的固定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朝向导光板一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200包括框架210、发光条220、发光条固定件230及导光板(图未不)。其中,导光板设于框架210内,其上侧可设置扩散膜等光学膜片,下侧可设置反射片,以增加导光板的导光效果。在框架210内的一侧设有发光条220,背光模组200在框架210内的设有发光条220的一侧和导光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发光条220的容置空间(图未示)。框架210对应容置空间在设有发光条220 —侧的端部设有开口(图未示),发光条固定件230由所述框架210的端部的开口插入容置空间内,且分别与发光条220的一端及框架210相卡合,将发光条220固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图3所示为图2中的圈III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而言,发光条固定件230与框架210之间的固定方式如图3所示。框架210内设有发光条220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凹槽212,发光条固定件230的侧壁上设有与凹槽212相对应的凸块233a,所述发光条固定件230的侧壁与所述框架210内设有发光条220的一侧的侧壁彼此相对。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凸块233a和凹槽21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凸块233a设于框架210的侧壁上,而凹槽212则设于发光条固定件230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当发光条固定件230和发光条220 —同穿过框架210的开口 211插入到框架210的容置空间的预定位置后,发光条固定件230通过其侧壁上设置的凸块233a与框架210侧壁上设置的凹槽212之间的卡合,使发光条固定件230设置有凸块233a的侧壁与框架210的设置有凹槽212的侧壁固定在一起,而发光条固定件230与设有凸块233a的侧壁相垂直的侧壁则与框架210设有开口 211的侧壁相抵靠,从而将发光条固定件230和发光条220固定在导光板和框架210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图4所示为图3中发光条固定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光条固定件230包括底板231、第一侧板232、第二侧板233、第一挡板234、第二挡板235及第三挡板236。其中,第一侧板232和第二侧板233相互垂直且均垂直于底板231。第一挡板234、第二档板235及第三挡板236设于底板231的上方。第一挡板234由第一侧板232的内表面的下部沿平行于底板231的方向延伸。第一挡板234和底板231之间具有一间隙,且第一挡板234的宽度小于底板231的宽度,在第一挡板234和底板231之间形成一穿槽237。第二挡板235和第三挡板236由第一挡板234上表面沿垂直于第一挡板234的方向向上延伸。第二挡板235和第三挡板236均呈“L”型,且第二挡板235位于第一侧板232和第三挡板236之间。第二挡板235包括第一边235a和第二边235b,第三挡板236包括第三边236a和第四边236b。第二挡板235的第一边235a垂直于第一侧板232,且与第一侧板232相连。第二挡板235的第二边235b平行于第一侧板232,且与第二侧板233间隔一定距离。在第一侧板232、第二侧板233和第二挡板235之间形成一卡槽238。第三挡板236的第三边236a与第二挡板235的第二边235b相连,且第三挡板236的第三边236a平行于第二侧板233。第三挡板236的第四边236b垂直于第二侧板233且与第二侧板233间隔一定距离,优选的,第三挡板236的第四边236b的边缘刚好与第一挡板234的对应的边缘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挡板235、第三档板236与第二侧板233之间形成一收容槽239。图5所示为发光条及发光条固定件未组装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光条220包括发光元件221、基板222、柔性电路板223、灯罩224及连接器225。其中,发光元件221为若干均勻分布于基板222上的发光二极管,但不限于此。发光条220的基板222为硬质电路板,柔性电路板223设于基板222的一端,其与基板222之间通过连接器225内并排设置的若干引脚电性相连(图未示),并且,该发光条固定件230可以保护连接基板222与柔性电路板223的连接器225。灯罩224包括贴合部224a、设于贴合部224a —侧的反射部224b及设于贴合部224a —端的卡接部224c。其中,贴合部224a与发光条220的基板222贴合在一起。反射部224b由贴合部224a的一侧垂直于贴合部224a向前凸伸至发光元件221下方,用于反射发光兀件221发出的光线。卡接部224c由贴合部224a的一端垂直于贴合部224a向前凸伸,用于与发光条固定件230相卡合。发光条固定件230在第一挡板234和底板231之间形成的穿槽237可使柔性电路板223穿过。发光条固定件230在第一侧板232、第二侧板233和第二挡板235之间形成的卡槽238用于收容发光条220的卡接部224c。卡槽238的长度略大于或等于发光条220的卡接部224c的长度与基板222的厚度之差,且卡槽238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发光条220的卡接部224c的宽度,以在发光条220的卡接部224c卡入卡槽238内时防止卡接部224c在卡槽238内晃动。发光条固定件230在第二挡板235、第三档板236与第二侧板233之间形成的收容槽239用于收容发光条220的连接器225。收容槽239的长度略大于或等于连接器225的长度,且收容槽239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连接器225的宽度,以在连接器225卡入收容槽239内时防止连接器225在收容槽239内晃动。图6至图8所示为发光条和发光条固定件的固定过程示意图。如图6至图8及图3所示,在利用发光条固定件230固定发光条220时,首先,将发光条220的柔性电路板223折成L型,使其穿过发光条固定件230底部的穿槽237,接着,将发光条220插入发光条固定件230内,使发光条220的卡接部224c和连接器225分别插入发光条固定件230的卡槽238和收容槽239内,同时向外拉动柔性电路板223使柔性电路板223位于穿槽237内的部分伸平,然后,将发光条220和发光条固定件230自框架210的开口 211插入框架210的容置空间内,使发光条固定件230的侧壁所设的凸块233a与框架210侧壁的凹槽212相卡扣,并使发光条固定件230的与设有凸块233a的侧壁相垂直的侧壁与框架210的设有开口211的侧壁相抵靠,从而借助于发光条固定件230将发光条220固定至框架210内。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200中,发光条220和发光条固定件230由框架210上所设的开口 211插入框架210内,且发光条固定件230通过卡扣的方式将发光条220固定至框架210内,使本发明的背光模组200在发光条220损坏或性能下降而需要更换时只需解除发光条固定件230与框架210之间的卡扣,将发光条固定件230和发光条220由框架210内拉出,并由发光条固定件230上拆下发光条220即可进行发光条220的更换,而无需拆卸整个背光模组200,简化了发光条220的更换流程,提高了更换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导光板及发光条,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框架内,在所述框架内的一侧设有所述发光条,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框架内的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和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发光条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在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的发光条固定件,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由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发光条及所述框架相卡合将所述发光条固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在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开口,所述发光条固定件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将所述发光条固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侧壁和所述发光条固定件与框架所述侧壁相对的侧壁其中之一设有凸块,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所述侧壁与所述框架的所述侧壁的其中另一对应所述凸块设有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设有凸块或凹槽的侧壁与所述框架的设有凹槽或凸块的侧壁相卡合,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与设置凹槽或凸块的侧壁相垂直的另一侧壁与所述框架的设有开口的侧壁相抵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和设于基板一端的柔性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在所述基板的一端形成一卡接部,所述发光条固定件上设有收容所述卡接部的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的基板为硬质电路板,所述发光条还包括连接硬质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所述发光条固定件上还设有收容所述连接器的收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的底部还设有可使柔性电路板穿过的穿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固定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第二档板和第三挡板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穿槽形成于底板和第一挡板之间,所述卡槽形成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收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档板、第三挡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呈“L”型,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三挡板包括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二档板的第一边与第一侧板相连且垂直于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档板的第二边平行于第一侧板,且与第二侧板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三挡板的第三边与第二档板的第二边相连,且平行于第二侧板,所述第三挡板的第四边垂直于第二侧板且与第二侧板间隔一定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导光板、发光条及发光条固定件,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框架内,在所述框架内的一侧设有所述发光条,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框架内的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和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发光条的容置空间,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在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的发光条固定件,所述发光条固定件由所述框架内设有所述发光条的一侧的端部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发光条及所述框架相卡合,将所述发光条固定至所述容置空间内。本发明中,通过所述发光条固定件将发光条卡固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使得发光条的更换在无需拆除整个背光模组的情况下即可进行,简化了发光条的更换流程,提高了更换效率。
文档编号F21V19/00GK103162194SQ20131010115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朱莹, 杨龙卫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