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结构及使用该转向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55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转向结构及使用该转向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向结构,其用于调整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所述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及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不同平面延展的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部件绕垂直于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轴及调节螺母。所述转动轴沿垂直于第一转动部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部件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可以同时绕沿不同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调整相互之间的转动角度,极大地提高了两个部件的自由度及使用的便利性。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转向结构的电子设备。
【专利说明】转向结构及使用该转向结构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转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在电子设备中的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照明装置一般包括支撑部及设置在支撑部上的照明部。现有的许多照明设备的发光部通常都是固定设置在支撑部顶端的,当需要调整照射角度时往往要挪动整个支撑部,而为了照明装置的稳定性支撑部一般都做得非常地笨重,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调整照射角度非常地不便。
[0003]因此,如何提供能够方便地调整不同部件之间相对角度的转向结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地调整不同部件之间相对角度的转向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结构,其用于调整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所述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及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不同平面延展的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部件绕垂直于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轴及调节螺母。所述转动轴沿垂直于第一转动部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部件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0006]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组装通孔。所述第一部件穿过第二连接部上的组装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0007]其中,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穿过组装通孔的第一部件相配合以调节第二连接部与第一部件之间转动连接的松紧度。
[000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组装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过第一连接部上的组装通孔后与第二部件转动连接。
[0009]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内设有电源的基座、设置在基座一侧上的升降杆、工作部、转向结构及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基座与工作部以向工作部提供电源信号。所述工作部通过转向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杆远离基座的自由端上。所述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及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不同平面延展的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升降杆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轴及调节螺母。所述转动轴沿垂直于第一转动部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工作部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0010]其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车轮、把手、拖杆及用于支撑稳定基座的支撑杆。
[0011]其中,所述工作部为设置有多个发光体的灯盘。
[0012]其中,所述工作部向外延伸出一与转动轴连接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为中空结构,其包括远离工作部的端面及由端面周缘垂直延伸至工作部本体的侧面。所述侧面上开设有缺口。所述转动轴穿过端面并通过从缺口组入的调节螺母与所述工作部转动连接。
[0013]其中,所述端面的周缘沿自身径向延伸出至少一定位凸缘。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上也对应延伸出至少一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距离转动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端面的半径。
[001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沿相互垂直的平面延展。
[0015]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因所述工作部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再通过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升降杆上。而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从而使得所述工作部可以同时绕沿不同方向的升降杆及转动轴调整其相对于基座的角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部的自由度及电子设备的便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的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请一并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I包括基座10、升降杆
12、工作部14、转向结构及电连接结构18。所述升降杆12设置在基座10的一侧。所述工作部14通过转向结构与升降杆转动连接并调整与升降杆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工作部16通过电连接结构18与基座10电连接。
[0022]所述基座10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上的便携结构102、支撑结构104及设置在内部的电源模组(图未示)。所述便携结构102用于方便使用者移动基座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结构102包括车轮1020、设置在壳体100顶部的把手1022及设置在壳体100侧壁上的拖杆1024。所述支撑结构104为设置在壳体100底部的支撑杆,用于在工作时稳定支撑基座10。所述电源模组可以是直接向工作部供电的电池,也可以是与外部电源相连以将外部电信号转化为与工作部适配的工作电信号的转换电路。
[0023]所述升降杆12包括第一端部120、与第一端部120相对的第二端部122及连接第一端部120及第二端部122的伸缩杆体124。所述第一端部120固定在基座10的壳体100上。所述第二端部122的高度可随着伸缩杆体124伸长或缩短而任意调节。
[0024]所述转向结构16包括与每一工作部14对应的第一转动连接件160、第二转动连接件161及紧固螺母162。每个第一转动连接件160包括沿不同平面延展的第一连接部1600及第二连接部1602。所述第一连接部1600通过第二转动连接件161与工作部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602通过所述紧固螺母与升降杆12的第二端部122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600及第二连接部1602为相互垂直相连的平板且分别开设有组装通孔17。
[0025]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161包括转动轴1610及调节螺母1612。所述转动轴1610穿过第一连接部1600上的组装通孔17以转动连接工作部14。所述调节螺母1612与所述转动轴1610相配合以调节工作部14与转动轴1610的连接松紧程度。
[0026]所述紧固螺母162与穿过第二连接部1602上组装通孔17的升降杆12的第二端部122相配合以调节第一转动连接件160与升降杆12的连接松紧程度。
[0027]所述工作部14包括基底140、设置在基底140上的功能元件(图未示)及由所述基底140延伸而出的转动凸起143。所述基底140上用于承载功能元件并通过所设的电连接口 1820获取电源信号以为所述功能元件提供其工作所需的能量。所述功能元件用于实现电子设备I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140为灯盘。所述功能元件为发光体,t匕如:发光二极管或灯泡。所述转动凸起143与所述转动轴1610转动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凸起143为一中空的圆柱体,其包括远离基底140—侧的端面1430及与端面1430垂直相连的圆柱形侧面1432。所述侧面1432的其中一部分上开设有缺口 1435以露出转动凸起143的内部。所述端面1430开设有与组装通孔17对应的连接通孔(图未示)。所述转动轴1610穿过相互对准的组装通孔17及连接通孔后通过从缺口 1435组入的调节螺母1612将整个工作部14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160的第二连接部1602上。所述端面1430的周缘沿其半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定位凸缘1436。对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602背向第一连接部1600的外侧面上延伸出至少一定位凸起1603。所述定位凸起1603距离第二连接部上的组转通孔中心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端面1430的半径。所述工作部绕转动轴1610转动直至定位凸缘1436与定位凸起1603抵靠时停止。因此,通过所述定位凸缘1436与定位凸起1603可限制工作部14的转动角度。
[0029]所述电连接结构18包括承托件180、分接头182、弹弓连接线184及分接线186。所述承托件180包括与升降杆12的第二端部122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800及由所述连接部1800延伸而出的承托部1802。所述承托部1802用于支撑所述分接头1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800为一平板,并通过开设组装通孔17以穿设在所述升降杆12的第二端部122上。所述承托部1802为由连接部1800 —侧缘平行延伸而出的一对挂钩。所述分接头182挂在所述挂钩上。
[0030]所述分接头182用于将由基座10传输而来的总电源信号分流为多个分别供给不同工作部14的分电源信号。所述分接头182包括与所述工作部14对应的多个电接口 1820及与弹弓连接线184相连的电源端18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接头182包括两个位于相对两侧的电接口 1820及由所述两个电接口 1820中间垂直向下延伸的电源端1822,从而形成一个“T”型的分接头182。
[0031]所述弹弓连接线184的一端与分接头182的电源端1822相连,另一端与基座10内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以将基座10内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传输至分接头182。所述弹弓连接线184为呈螺旋状弯曲延伸的弹性电线。因所述弹弓连接线184具有与弹簧相类似的结构,所述弹弓连接线184沿自身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伸缩行程,可较好地适应在升降杆12伸缩过程中工作部14与基座10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防止出现在升降杆12伸缩过程中电线因拉扯而断开连接的现象。
[0032]所述分接线186用于连接分接头182的电接口 1820与工作部14,以将分接头182所分流出的分电源信号传输至各工作部14。
[0033]在组装时,所述承托件180的连接部1800通过组装通孔17穿设在升降杆12的第二端部122上,再依次将安装有工作部14的多个第一转动连接件160通过开设在其第一连接部上的组装通孔17分别穿设在第二端部122位于承托件180的上方。最后通过紧固螺母162将承托件180及多个连接件160 —并固定住。
[0034]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件180的连接部1800也可于升降杆12靠近第二端部122的杆体处与所述升降杆12体一体成型。
[0035]因所述工作部14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件160的第一连接部1600上。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160再通过第二连接部1602可转动地连接在升降杆12上。而第一连接部1600与第二连接部1602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从而使得所述工作部14可以同时绕沿不同方向的升降杆12及转动轴1610调整其相对于基座10的角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部14的自由度及电子设备I的便利性。
[003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结构,其用于调整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及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不同平面延展的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部件绕垂直于第二转动部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轴及调节螺母,所述转动轴沿垂直于第一转动部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部件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组装通孔,所述第一部件穿过第二连接部上的组装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穿过组装通孔的第一部件相配合以调节第二连接部与第一部件之间转动连接的松紧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组装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过第一连接部上的组装通孔后与第二部件转动连接。
5.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内设有电源的基座、设置在基座一侧上的升降杆、工作部及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基座与工作部以向工作部提供电源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转向结构,所述工作部通过转向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升降杆远离基座的自由端上,所述转向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连接件及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包括分别沿不同平面延展的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升降杆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轴及调节螺母,所述转动轴沿垂直于第一转动部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工作部通过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车轮、把手、拖杆及用于支撑稳定基座的支撑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为设置有多个发光体的灯盘。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向外延伸出一与转动轴连接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为中空结构,其包括远离工作部的端面及由端面周缘垂直延伸至工作部本体的侧面,所述侧面上开设有缺口,所述转动轴穿过端面并通过从缺口组入的调节螺母与所述工作部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的周缘沿自身径向延伸出至少一定位凸缘,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上也对应延伸出至少一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距离转动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端面的半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沿相互垂直的平面延展。
【文档编号】F21V19/02GK104214706SQ20131020571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9日
【发明者】周明杰, 胡波 申请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