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95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包括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辐射低等特点,已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液晶显示器中,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其只对光线进行调控,为了使液晶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图像,需要为其中的显示面板(Panel)配置背光模组(BLU,BackLight Unit)。—般来说,根据背光模组中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将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背光模组的侧面,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都包括光学膜层,用于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等处理以使其均匀入射至位于背光模组上方的显示面板中。为固定所述光学膜层的位置,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设置在背板或胶框上的定位柱,所述光学膜层上还设置有与该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以某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例,如图1、2所示,包括背板(Back Cover) 1,设置在背板I上的反射片(Reflector Sheet) 2和光源(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反射片2和光源的上方的光学膜层,光学膜层包括扩散板(Diffuser Plate) 3以及设置在扩散板3上的其他膜层4 (一般包括扩散膜、增亮膜、保护层及扩散粒子等);设置在背板1、反射片2、光学膜层的四周侧面且延伸至光学膜层的上表面(即远离背板一侧的表面)四周边缘处的胶框(MoldFrame) 5,以将背板I和光学膜层固定在一起;设置在胶框5的内侧面上接近光学膜层的所述上表面四周边缘处的定位柱6,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上与所述定位柱6的位置及数量均对应的定位孔6a。在实际设计中,考虑到光学膜层会受热膨胀,如图2所示,通常会使所述定位孔6a与所述定位柱6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GAP),该空隙的宽度一般为0.1mm
0.5mm,即所述定位孔6a比所述定位柱6大一些。但是,成品背光模组(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在运输或振动测试过程中,该空隙往往会使得光学膜层发生串动,而且光学膜层在受热膨胀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翘曲,从而导致光学膜层中各层之间相互划伤,或者光学膜层划伤显示面板。目前,为解决光学膜层的划伤问题一般会采用如下方法:I)改善光学膜层的表面特性,例如降低光学膜层的表面硬度、减小位于光学膜层表面的扩散粒子的尺寸等,这种方法虽然能缓解因串动而导致的划伤问题,但成本较高;2)减小所述间隙的宽度,这种方法虽然能缓解因串动而导致的划伤问题,但也大大增加了光学膜层的装配难度;3)异物管控,即减少背光模组组装时异物的进入,这种方法虽然能缓解因串动而导致的划伤问题,但实现难度较大。可以看出,上述方法 只能缓解因串动而引起的划伤问题,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串动,效果不够理想,实现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无法解决光学膜层在受热膨胀时所产生的翘曲。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光学膜层发生串动和翘曲的背光模组和包括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层和包围所述光学膜层侧面和/或上表面边缘处的限位单元,其中,还包括弹性缓冲单元,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弹性缓冲单元与靠近所述侧面的限位单元的内侧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单元采用弹簧或柔顺机构。优选的,所述光学膜层的至少一侧面设置的弹性缓冲单元为多个首尾相连的弧形面、波浪形面、方波形面或锯齿波形面,以及设置于光学膜层的靠近所述侧面的边缘处且沿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缓冲孔;所述多个首尾相连的弧形面、波浪形面、方波形面或锯齿波形面与靠近所述侧面的限位单元内侧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光学膜层具有四个侧面,所述光学膜层的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所述多个首尾相连的弧形面、波浪形面、方波形面或锯齿波形面。优选的,所述 弧形面为圆弧形面或椭圆弧形面;所述缓冲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优选的,所述限位单元为胶框,所述光学膜层包括扩散板和位于扩散板上的膜层;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光源;所述反射片和光源设置在背板上,所述扩散板设置在反射片和光源的上方,所述胶框包围背板、反射片、光学膜层的侧面并延伸至光学膜层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于位于扩散板上的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胶框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相接触。优选的,所述限位单元为背板,所述光学膜层包括导光板和位于导光板上的膜层;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光源和胶框;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底面,所述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侧面,所述背板包围光源和反射片的底面以及光源和光学膜层的侧面,所述胶框包围背板的侧面并延伸至光学膜层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于位于导光板上的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背板和/或胶框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子光源和与该至少一个子光源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优选地,所述子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或电致发光片。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由于采用了弹性缓冲单元,既能避免光学膜层在限位单元(胶框和/或背板)内侧面之间来回串动,又具有一定伸缩量以防止光学膜层因受热膨胀而产生翘曲。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和包括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层和包围所述光学膜层侧面和/或上表面边缘处的限位单元,其中,还包括弹性缓冲单元,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弹性缓冲单元与靠近所述侧面的限位单元的内侧面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只要其中包含光学膜层,为防止光学膜层的串动和翘曲,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缓冲单元。光学膜层也不限材质和功能,如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使用的扩散板,或者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导光板,或者其他具有保护功能或者增亮功能的膜层,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光学膜层范围内。限位单元可以为胶框或者背板以及其他可以将光学膜层固定在其内的结构;限位单元可以为多个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限位单元一般为包围光学膜层侧面以及上表面边缘的结构,在其他一些结构中,限位单元也可以只包围光学膜层的侧面,对于这些结构和形状的变形,只要限位单元用于限定光学膜层的位置,在限位单元内侧面和对应的光学膜层的侧面或者上表面边缘处之间均可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缓冲单元。可见,本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弹性缓冲单元由于和限位单元的内侧面相接触,能够避免光学膜层在限位单元内侧面之间来回串动,同时弹性缓冲单元又具有一定伸缩量可以防止光学膜层因受热膨胀而产生翘曲。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同样由于背光模组中设计了弹性缓冲单元,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稳定性和显示品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单元采用弹簧或柔顺机构。所述柔顺机构是一种利用其中构件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完成运动和力的传递及转换的新型机构。不像传统刚性机构那样靠运动副来实现全部运动和功能,柔顺机构主要是靠其中柔顺构件的变形来实现机构的主要运动和功能,能实现运动、力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柔顺机构在构件数目上比传统刚性机构少很多,大大减少了机构的重量及加工、安装的时间和费用。柔顺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无摩擦磨损、容易装配、高精度及高可靠性、轻质量及实现微型化等优点。可根据实际应用时所述限位单元和光学膜层的尺寸及所需的弹性模量来选择柔顺机构的材质。优选地,所述柔顺机构的材质采用铍青铜、钛青铜、铝合金、弹簧钢、聚丙烯中至少一种。上述材质的弹性模量E如表I所示。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表I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层和包围所述光学膜层侧面和/或上表面边缘处的限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缓冲单元,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弹性缓冲单元与靠近所述侧面的限位单元的内侧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采用弹簧或柔顺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膜层的至少一侧面设置的弹性缓冲单元为多个首尾相连的弧形面、波浪形面、方波形面或锯齿波形面,以及设置于光学膜层的靠近所述侧面的边缘处且沿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缓冲孔; 所述多个首尾相连的弧形面、波浪形面、方波形面或锯齿波形面与靠近所述侧面的限位单元内侧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具有四个侧面,所述光学膜层的相对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所述多个首尾相连的弧形面、波浪形面、方波形面或锯齿波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为圆弧形面或椭圆弧形面;所述缓冲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单元为胶框 ,所述光学膜层包括扩散板和位于扩散板上的膜层;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反射片和光源; 所述反射片和光源设置在背板上,所述扩散板设置在反射片和光源的上方,所述胶框包围背板、反射片、光学膜层的侧面并延伸至光学膜层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于位于扩散板上的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胶框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单元为背板和胶框,所述光学膜层包括导光板和位于导光板上的膜层;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和光源; 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底面,所述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侧面,所述背板包围光源和反射片的底面以及光源和光学膜层的侧面,所述胶框包围背板的侧面并延伸至光学膜层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于位于导光板上的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背板和/或胶框与所述弹性缓冲单元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子光源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子光源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或电致发光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层和包围所述光学膜层侧面和/或上表面边缘处的限位单元,其中,还包括弹性缓冲单元,所述弹性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的至少一侧面和/或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弹性缓冲单元与靠近所述侧面的限位单元的内侧面相接触。相应地,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能够避免光学膜层发生串动和翘曲。
文档编号F21V17/10GK203147499SQ2013201204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李友, 马青, 雷嗣军, 池海, 张志丹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