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46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透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镜,所述透镜具有功能部及设置于所述功能部两相对端部并用于支撑所述功能部的支撑部,所述透镜的功能部上涂覆有用于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光线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功能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透镜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通过在其上涂覆有反射层,该反射层能够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可在透镜上的预定位置处透射出透镜或经过反射层及反射片的多次反射而最终在透镜上的预定位置处透射出透镜,调整光源发出的光线强度分布,最终提高光源的光均匀度,可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数量并保证背光模组薄型化设计的情况下,改善背光均匀度。
【专利说明】透镜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都设置有背光模组,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线,使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正常显示影像。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大部分LED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透镜属于一次光学设计,该一次透镜的辐射角度一般为预定的角度,导致LED所发出的光线集中分布于预定的区域,背光源难以得到高均匀度。
[0003]目前,一方面,为了提高光均匀度,在传统的背光模组中,通常通过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来实现混光而保证LED光束扩散均匀,使得目前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屏难以实现超薄化。而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背光模组的超薄化并同时提高LED光源的均匀度,目前业界大多通过普通出光角LED密排以减小LED的混光距离,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薄型化,但这也导致LED密度的增加,使LED背光模组功耗大幅度升高,对LED背光模组散热、驱动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镜,旨在不增加背光模组光源数量且实现背光模组薄型化设计的基础上,调整光源的发光角度以提高背光的均匀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镜,所述透镜具有功能部及设置于所述功能部两相对端部并用于支撑所述功能部的支撑部,所述透镜的功能部上涂覆有用于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光线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功能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0006]优选地,所述功能部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均分别呈平面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
[0007]优选地,所述功能部呈弧形设置且朝向所述光源弯曲。
[0008]优选地,所述功能部呈平面设置。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设置于该光源一侧的反射片,以及设置于该光源相对于该反射片的另一侧的透镜,所述透镜具有功能部及设置于所述功能部两相对端部并用于支撑所述功能部的支撑部,所述透镜的功能部上涂覆有用于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光线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功能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功能部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均分别呈平面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
[0011 ] 优选地,所述功能部呈弧形设置且朝向所述光源弯曲。
[0012]优选地,所述功能部呈平面设置。
[0013]本实用新型的透镜,通过在其上涂覆有反射层,该反射层能够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可在透镜上的预定位置处透射出透镜或经过反射层及反射片的多次反射而最终在透镜上的预定位置处透射出透镜,调整光源的光强分布,最终提高背光均匀度,可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数量并保证背光模组薄型化设计的情况下,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均匀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请参照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0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线,使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100包括光源10、位于光源10 —侧的反射片20,以及位于光源10相对反射片20的另一侧的透镜30。反射片20用于反射光源10所发出的光线,使得光源10所发出的朝向反射片20的光线都被反射而改变其传播方向。透镜30则用于根据产品设计需要反射光源10所发出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从而调整光源10的光强分布,提高背光模组100的背光均匀度。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0为LED光源。
[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透镜30的相应位置处涂覆有反射层(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由能够对光起反射作用的材料涂覆形成,可根据需要而具有预定图案,并可根据自身的图案而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从而减少光源10所发出的具有预定角度的光线直接透射出透镜30的可能性,进而实现降低背光模组100中预定区域上的光强度;而经过反射层所反射的光线,或者经由透镜30上没有涂覆反射层的区域(以下简称为空白区域)直接透射出透镜30,或者在反射层及反射片20上经过多次反射而最终经由空白区域直接透射出透镜,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0中对应区域的光强度。因此,通过设置透镜30并在透镜30上相应位置涂覆反射层,可以调整光源10的光强分布,改善背光均匀度。
[0021]需要说明的是,反射层的设置图案等并不局限于某种形式,可根据背光需要作相应调整,例如,反射层可呈点式分布,即由若干点状的反射区域构成;或者,可呈线式分布,即由若干线状的反射区域构成;或者,可呈面式分布,即设置为完整的反射层形式。同时,反射层的设置位置亦可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例如,若为减少背光模组100中位于光源10正上方区域的光强度,则可将反射层涂覆于透镜30的中间位置处,从而使得入射至透镜30中间位置处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可被反射至透镜30上的空白区域并直接射出透镜30或被反射至反射片20,再经过反射片20的反射或经过反射片20与反射层的若干次反射而经由透镜30的空白区域射出透镜30 ;又例如,若为减少背光模组100中对应透镜30两端位置的区域的光强度,可将反射层涂覆于透镜30的两端处,从而使得入射至透镜30两端处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可被反射至透镜30上的空白区域并直接射出透镜30或被反射至反射片20,再经过反射片20的反射或经过反射片20与反射层的若干次反射而经由透镜30的空白区域射出透镜30。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射层可涂覆于透镜30上任何位置处。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射层可涂覆于透镜30上的预定位置处。在这些实施例中,透镜30可包括供反射层涂覆于其上的功能部31及用于支撑功能部31的支撑部32。所述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功能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当然,支撑部32作为透镜30的一部分,当有光线投射于其上时亦可透射光线。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功能部的大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功能部设置的不同将导致反射层对同一入射角度的光线的反射角度不同,如此,则具有同一入射角度的光线最终透射出透镜30的位置及角度也会相应改变。因此,在反射层图案及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功能部设置的不同将直接影响透镜30改善背光均匀度的能力。以下通过不同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功能部的不同对透射出透镜30的光线位置的影响。
[0023]再次参考图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透镜30中具有功能部31及支撑部32,其中,功能部31呈曲面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分别大致呈平面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夹角,支撑部32形成于功能部31的端部与反射片20之间,用于支撑功能部31。由光源10所射出的光线L首先投射于涂覆于功能部31的反射层之上,并在受到反射层反射之后投射于支撑部32上,经由a处透射出透镜30,透出光线与反射片20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0024]参考图2,在第二实施例中,透镜30’与图1所示的透镜3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功能部31’大致呈平面设置。由光源10所射出的光线L在投射于功能部31’的反射层上之后,受到反射层31’的反射而投射于反射片20上,在反射片20上再次发生反射而投射于支撑部32’上并经由b处透射出透镜30’。相较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位置b更加远离反射片20,其透出光线与反射片20之间的夹角更大。
[0025]参考图3,在第三实施例中,透镜30’’与图1所示的透镜30及图2所示的透镜3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功能部31’’大致呈弧形设置且朝向光源10弯曲。由光源10所射出的光线L在投射于功能部31’’的反射层上之后,受到反射层31’’的反射而投射于反射片20上,在反射片20上再次发生反射而投射于支撑部32’’上并在c处透射出透镜30’’。相较于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位置c更加远离反射片20,其透出透镜30的位置处与反射片20之间的夹角更大。
[0026]由以上三个是实施例中可看出,由于功能部设置的不同,光源10所发出的同一角度的光线透射出透镜30的位置及角度也相应改变。因此,在反射层的图案及位置不变的基础上,也可通过改变功能部的设置而改变透镜30对光强分布的调整能力,进而实现利用透镜30来改善背光均匀度。当然,透镜30并不局限于上述三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功能部的设置。
[0027]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00,通过设置透镜30,并在透镜30的相应位置处涂覆反射层,使得透镜30可根据设计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可在透镜上的预定位置处透射出透镜或经过反射层及反射片的多次反射而最终在透镜上的预定位置处透射出透镜,调整LED光源的光强分布,最终提高LED光源的光均匀度,可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组中的LED光源数量并保证背光模组薄型化设计的情况下,改善背光均匀度。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具有功能部及设置于所述功能部两相对端部并用于支撑所述功能部的支撑部,所述透镜的功能部上涂覆有用于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光线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功能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均分别呈平面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呈弧形设置且朝向光源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呈平面设置。
5.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设置于该光源一侧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光源相对于该反射片的另一侧的透镜,所述透镜具有功能部及设置于所述功能部两相对端部并用于支撑所述功能部的支撑部,所述透镜的功能部上涂覆有用于反射具有预定入射角度光线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功能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均分别呈平面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呈弧形设置且朝向所述光源弯曲。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呈平面设置。
【文档编号】F21V5/04GK203404718SQ20132021713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5日
【发明者】张菲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