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前大灯用的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821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前大灯用的调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种调整装置,其用于调整、例如使机动车前大灯的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摆动,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例如是照明单元或者说发光模块,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照明单元或者发光模块,并且其中调整装置包括调整元件,其中调整元件以第一端部区域铰接地与光学结构单元连接,并且其中调整元件在其第二端部区域上与驱动装置如此耦合,从而调整元件借助于驱动装置围绕其纵向轴线可转动地支承并且沿着其纵向轴线可纵向推移地支承,其中调整元件具有螺纹部段,借助螺纹部段调整元件以对应螺纹围绕其纵向轴线可转动地支承,其中对应螺纹关于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固定地布置,并且其中驱动装置支承在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上。
【专利说明】机动车前大灯用的调整装置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其用于调整、例如使机动车前大灯的至少一个相关的 光学结构单元摆动,所述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例如是照明单元或者说发光模块,或者包括 至少一个照明单元或者发光模块,并且其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元件,其中所述调整元 件以第一端部区域铰接地与光学结构单元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调整元件在其第二端部区域 上与驱动装置如此耦合,从而所述调整元件借助于驱动装置围绕其纵向轴线可转动地支承 并且沿着其纵向轴线可纵向推移地支承,其中所述调整元件具有螺纹部段,借助所述螺纹 部段调整元件以对应螺纹围绕其纵向轴线可转动地支承,其中所述对应螺纹关于机动车前 大灯的壳体固定地布置,并且其中驱动装置支承在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上。
[0002]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调整装置的机动车前大灯。
[0003] 为了符合原理地调整由前大灯产生的光图像,需要前大灯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光 学结构单元可以沿高度方向和/或在侧面进行调整。这样一种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是指大 致由光源(η)、反射器、透镜等组成的发光模块,但是其还可以指相应地被调整的各个构件, 诸如反射器、透镜等。
[0004] 在此,通常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轴线、例如围绕水平 轴线和/或垂直轴线可摆动地支承在前大灯中。例如,一个或多个发光模块支承在支承框 架上,并且所述支承框架围绕一个或两个轴线如之前所述的那样可摆动地支承。
[0005] 为了进行调整,一般设置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通常可以手动操 纵,例如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轮(调整螺旋),其旋转运动通过适当的机构转变为滑动元 件的线性运动,其沿着相应的滑轨在前大灯壳体中可以移动地引导。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 的调整点、例如在其上安装所述结构单元的支承框架的调整点支承在滑动元件上,从而在 移动滑动元件时,所述结构单元或者说支承框架发生摆动。
[0006] 因为所述滑动元件必须适合于,能够承受在行驶运行中发生振动时出现的力,这 限制了用于所述滑动元件的材料选择。将滑轨安装在前大灯壳体上在工具技术上是昂贵 的。另外,将滑轨安装在前大灯壳体上的缺点在于,壳体的公差也会影响总公差。
[0007]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调整装置。
[0008] 另外,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其中前大灯壳体的公差可以忽略不计 或者说不会影响调整装置的公差。
[0009] 该任务利用开头提到的调整装置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即按照本发明,设置与机 动车前大灯的壳体分开构造的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导 向元件具有导向容纳部,在所述导向容纳部中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以支承区域沿 所述调整元件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可移动支承,并且其中所述支承区域具有铰接部段,所述 调整元件以所述铰接部段与其第一端部区域铰接地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对应螺纹与所述导 向元件固定连接。
[0010] 通过应用与前大灯壳体分开地构造并且可与前大灯壳体连接地构造的导向元件, 壳体与公差链脱离。所述导向元件与壳体连接、例如旋紧,并且调整元件和相关的光学结构 单元的支承区域可以彼此最优地定位,对于调整运动来说,可以相应较小地维持摩擦力。 toon] 此外还可能,直接在调整点的轴线中、也就是直接在调整点中压紧。其优点一方面 在于按照本发明的装置节省空间地构造,而优点另一方面尤其在于支承区域不会出现相对 于导向元件的翻转(Verkippung),从而也不会发生夹住或者"穿透(VerspiePen)"。
[0012] 反之在应用滑动元件时,由驱动装置产生的线性调整力在滑动元件上大多并非作 用在带有虚拟的调整轴线的平面中,而是在结构上决定在此以外什么会导致在滑动元件上 出现翻转力矩,因为其必须将力传递到该轴线的平面中。即使实现,所述滑动元件在结构上 如此定位,从而该力在调整轴线所处的同一平面中作用到所述滑动元件上,由于弹簧元件 应该补偿的制造公差、不利的材料配对和与本发明支承部位相反的相对较大的支承面,出 现了不期望的力和由此引起的翻转力矩,这导致了滑动元件的"穿透"。
[0013] 通过将导向元件设计成与壳体分离的构件,用于这些构件以及前大灯壳体的材料 选择不再受到限制,也就是在导向元件和在其上移动的支承区域之间的材料配对是可以灵 活选择的。另外,(塑料)工具、尤其是用于制造壳体的工具的复杂性明显地减小。
[0014]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支承区域以铰接部段的外部区域可 移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各纳部中。
[0015] 此外优选规定,所述对应螺纹与导向元件一体地构造。
[0016] 通过产生调整元件的轴向位移的对应螺纹支承在导向元件上、优选与所述导向元 件一体地构造,使得壳体脱离公差链。
[0017] 更符合目的地规定,所述支承区域构造为与所述光学结构单元分离的支承元件, 所述支承元件与光学结构单元可固定连接或者说固定连接。
[0018] 在此,支承元件通常不直接与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连接,而是所述结构单元布置 在支承框架中,所述支承框架围绕一轴线可摆动地支承。所述支承元件与该支承框架连接、 例如拧紧。
[0019] 通常所述调整元件构造为调整杆。
[0020]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对应螺纹弹性地构造、优选至少沿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弹 性地构造。
[0021] 以这种方式可以限制线性调整力。如果出现的转矩过高,那么弹性的对应螺纹发 生屈服。
[0022] 此外,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一端部区域构造为万向节,并且所述 支承区域的铰接部段具有球形的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的万向 节的形状匹配的形状,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区域嵌入到所述球形的容纳部中,例如铰接地并 且可移动地锁定在所述容纳部中。
[0023] 为了以较小的摩擦实现最优的滑动,另外还规定,所述导向容纳部具有一个或多 个滑动面,所述支承区域支承在所述滑动面上、优选所述铰接部段的外部区域滑地地支承 在所述滑动面上。
[0024] 尤其规定,设置至少两个滑动面,一个滑动面设置在所述导向容纳部中的上部区 域处,并且一个滑动面设置在所述导向容纳部中的下部区域处。
[0025] 利用这些滑动面支承所述支承区域,进而沿Z方向、也就是沿垂直方向支承所述 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
[0026] 当设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节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的基本调节时,优选规定,所 述驱动装置可手动操纵。
[0027] 另外,开头提到的任务还利用带有上述按照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机动车前大灯来 解决,其中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布置在支承框架中,所述支承框架围绕摆动轴线 可摆动地支承,并且其中支承区域与所述支承框架在所述摆动轴线以外固定连接,或者与 所述支承框架一体地构造。
[0028] 在此可以规定,在支承框架上布置两个或者多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从而使得 两个或者多个结构单元可以在一个调整过程中进行调节。
[0029]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构造为照明单 元或者说发光模块。
[0030] 在下文中借助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讨论。在附图中示 出:
[0031]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前大灯在调整装置的区域中的剖面透视图;
[0032] 图2是前大灯在调整装置的区域中的垂直剖面图;
[0033] 图3是在调整元件的区域中的分解示图;并且
[0034] 图4是用于机动车前大灯的发光模块的支承框架。
[0035] 图1示出了机动车前大灯在调整装置1的区域中的截取区段,所述调整装置用于 调整、尤其用于摆动机动车前大灯的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
[0036]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100是指未示出的照明装置或者说未 示出的发光模块。这样的照明单元或者说这样的发光模块通常由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一 个或多个比如像反射器、透镜、遮光板等的形成光的元件的组件构成。在图4中该未示出的 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用附图标记"100"标示。
[0037] 但该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基本上还可以是机动车前大灯或者照明单元的单个部 件,比如是反射器、透镜、光源、遮光装置等,或者所述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包括在一个可摆 动的共同支架上的一个或多个这样的构件或者一个或多个照明单元。
[0038] 为了简单起见,在下文中从(准确说)一个作为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的发光模块 出发。
[0039] 该这个未示出的发光模块由支承框架50 (见图4)支持,所述支承框架50围绕水 平轴线Η和垂直轴线V可摆动地支承在图1所示的前大灯壳体200中。
[0040] 在此,所述支承框架围绕固定点51支承在壳体200上,或者相对于壳体200围绕 两个轴线V,Η可摆动地支承。
[0041] 利用按照本发明的调整装置1可以使得支承框架50围绕一轴线摆动,例如围绕水 平轴线或者正如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示出的那样围绕垂直轴线V摆动(垂直轴线V穿过第二 支点延伸并且第二支点通常不是固定点,因此在附图中未示出)。
[0042] 正如尤其从图1至3中可以看出的那样,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优选构造为调整杆的 调整元件2,其中所述调整元件2以第一端部区域2b铰接地与光学结构单元100、也就是与 支承框架50连接。
[0043] 在其第二端部区域2c上,所述调整元件2与驱动装置3耦合,更确切地说,所述调 整元件2借助于驱动装置3是可以围绕其纵向轴线2a转动的。
[0044] 支承在壳体200上的驱动装置3可以手动操纵,并且其包括调整螺旋3a,其扭转运 动以已知的方式转变为旋转件3b的旋转运动。旋转件3b具有微长的容纳部3b,调整元件 2以其部段2c插入到所述容纳部中。通过容纳部3b'的和调整元件2的、相应与其匹配的 部段2c的横截面设计,所述调整元件可以沿其纵向方向移动,在旋转件3b的旋转运动时所 述调整元件2与其一起扭转。
[0045] 所述调整元件2具有螺纹部段2d,借助所述螺纹部段所述调整元件2在对应螺纹 4a中围绕其纵向轴线2a可转动地支承,其中所述对应螺纹4a关于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 200固定地布置。
[0046] 另外,设置与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200分开构造的导向元件4,所述导向元件与壳 体200固定连接,并且例如借助于螺钉40旋紧在壳体200上。
[0047] 所述导向元件4具有导向容纳部4b,发光模块100或者说支承框架50以其支承区 域5沿调整元件2的纵向轴线2a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承。
[0048] 所述支承区域5构造为与发光模块并且还与支承框架50分离的支承元件5,所述 支承元件与发光模块100、具体地说与支承框架50可固定连接或者说固定连接,并且例如 可以与支承框架50拧紧。
[0049] 所述支承元件5具有铰接部段5a,所述调整元件2利用所述铰接部段与其第一端 部区域2b铰接地连接,此外所述对应螺纹4a与导向元件4固定连接、优选与导向元件4 一 体地构造。
[0050] 所述支承元件5与铰接部段5a的外部区域5a<可移动地支承在导向容纳部4b 中,其中所述导向容纳部4b优选具有滑动面4b ',所述支承元件5的铰接部段5a的外部区 域5a'可滑动地支承在所述滑动面上。在此,设置至少两个滑动面4b',一个滑动面位于所 述导向容纳部4b中的上部区域中,而另一个滑动面4b'位于所述导向容纳部4b中的下部 区域中。支承区域进而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利用该滑动面沿z方向、也就是沿垂直方向支 承。
[0051] 在调整元件2借助于驱动装置3扭转时,螺纹2d和对应螺纹4a使调整元件2沿 其轴线2a方向产生轴向移动,由此所述支承框架50也相应地移动并且由此围绕垂直轴线 V摆动。
[0052] 另外的优点在于,对应螺纹4a弹性地构造。在此,优选至少或者仅仅沿垂直于纵 向轴线2a的方向弹性地构造。以这种方式可以限制线性调整力。若出现的转矩过高,那么 弹性的对应螺纹4a发生屈服。为此例如设置夹子8 (见图3),通过所述夹子确定最大转矩 并且使得调整杆2保持在对应螺纹4a中。
[0053] 所示对应螺纹4a利用夹子8沿纵向轴线2a的方向压靠到调整元件的螺纹2d上。 在超过一确定的转矩时,所述对应螺纹4a抵抗夹子8的力彼此挤压,以便所述调整元件旋 转而不会沿纵向方向移动。
[0054] 调整元件2的第一端部区域2b构造为万向节,并且支承区域5的铰接部段5a具 有球形的容纳部5a",所述容纳部具有与第一端部区域2b万向节的形状匹配的形状。所述 第一端部区域2 = b置入到所述球形的容纳部5a中、例如铰接地锁定在所述容纳部5a" 中。
[0055] 采用本发明得出一系列优点:
[0056] 在不设置可在壳体中移动的滑动元件之后,所述滑动元件不会再翻转;
[0057] 调整元件的力可以通过调整点直接作用在摆动轴线上;
[0058] 支承框架的包括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的总重量由导向元件承受,而不再 由壳体上的滑动元件和滑轨承受;
[0059] 导向元件的滑动面可以在工具技术上更简单地协调,因为该工具小而简单地设 计,而且不再集成在壳体工具中;
[0060] 可以更简单地设计壳体工具,因为在壳体中不再需要滑轨,而只需为导向元件设 置两个容纳点;
[0061] 用于导向元件和导轨的材料可以与壳体材料无关地选择,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滑 动特性;
[0062] 通过不仅支承元件而且杆件都通过产生轴向运动的螺纹部段支承在导向元件中, 于是这两个构件可以准确地定向,因为壳体已脱离公差链。因而这是尤其有利的,因为壳体 由于其复杂性自然容易发生翘曲(Verzug),与其他构件的协调要求高,并且可能发生的变 化会导致成本过高和昂贵的设计;
[0063] 调整元件不出现弯曲负荷,因为所述调整元件不支承在壳体上。
【权利要求】
1. 调整装置(1),其用于调整、例如使机动车前大灯的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 (100)摆动,所述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100)例如是照明单元或者说发光模块,或者包括至 少一个照明单元或者发光模块,并且其中所述调整装置(1)包括调整元件(2),其中所述调 整元件(2)以第一端部区域(2b)铰接地与所述光学结构单元(100)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调 整元件(2)在其第二端部区域(2c)上与驱动装置(3)如此耦合,从而所述调整元件(2)借 助于所述驱动装置(3)围绕其纵向轴线(2a)可转动地支承并且沿着其纵向轴线(2a)可纵 向推移地支承,其中所述调整元件(2)具有螺纹部段(2d),借助所述螺纹部段所述调整元 件(2)以对应螺纹(4a)围绕其纵向轴线(2a)可转动地支承,其中所述对应螺纹(4a)关于 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200)固定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装置(3)支承在机动车前大灯 的壳体(200)上, 其特征在于, 设置与机动车前大灯的壳体(200)分开构造的导向元件(4),所述导向元件(4)与所 述壳体(20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导向元件(4)具有导向容纳部(4b),在所述导向容纳部 (4b)中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100)以支承区域(5)沿所述调整元件(2)的纵向轴 线(2a)的方向可移动支承,并且其中所述支承区域(5)具有铰接部段(5a),所述调整元件 (2)以所述铰接部段与其第一端部区域(2b)铰接地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对应螺纹(4a)与所 述导向元件(4)固定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区域(5)以所述铰接部段(5a)的外部区域(5a')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 容纳部(4b)中。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螺纹(4a)与所述导向元件(4) 一体地构造。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区域(5)构造为与所述光学结构单元(100)分离的支承元件(5),所述支承元 件与光学结构单元(100)可固定连接或者说固定连接。
5. 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元件(2)构造为调整杆。
6. 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螺纹(4a)弹性地构造、优选至少沿垂直于纵向轴线(2a)的方向弹性地构造。
7. 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区域(2b)构造为万向节,并且所述支承区域(5)的铰接部段(5a)具有 球形的容纳部(5a"),在所述容纳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2b)的万向节的形状匹 配的形状,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区域(2b)嵌入到所述球形的容纳部(5a")中,例如铰接地并 且可移动地锁定在所述容纳部中。
8. 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容纳部(4b)具有一个或多个滑动面(4b'),所述支承区域(5)支承在所述滑 动面上、优选所述铰接部段(5a)的外部区域(5a')滑地地支承在所述滑动面上。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两个滑动面(4b'),一个滑 动面设置在所述导向容纳部(4b)中的上部区域处,并且一个滑动面(4b')设置在所述导 向容纳部(4b)中的下部区域处。
10. 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3)可手动地操纵。
11. 具有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的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100)布置在支承框架(50)中,所述支承框架(50)围绕摆 动轴线(50)可摆动地支承,并且其中支承区域(5)与所述支承框架(50)在所述摆动轴线 以外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支承框架一体地构造。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框架(50)上布置 两个或者多个相关的光学结构单元(100)。
13. 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机动车前大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相关的光学结 构单元(100)构造为照明单元或者说发光模块。
【文档编号】F21V21/14GK104100943SQ201410183962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4日
【发明者】P·沙登霍弗 申请人:齐扎拉光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