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辅助照明的汽车头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2013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具有辅助照明的汽车头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为涉及一种汽车头灯,尤指一种具有辅助照明的汽车头灯。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缆,得以机动行驶的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且汽车为一种机动性高的运输工具,常为人们外出时代步工具的首选,而为了提高行车时的安全性,汽车皆会装设车头灯,以对前方道路进行照明。

常见的车头灯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9121562号的“vehicleheadlamp”,其包含有一半导体型光源、一反射器、一遮光罩以及一驱动机构,该反射器具有相邻于该半导体型光源的一第一反射面与一第二反射面,该遮光罩设置于该半导体型光源与该反射器之间,并具有一遮挡部分该半导体型光源的第一位置以及一无遮挡该半导体型光源的第二位置,该驱动机构驱动该遮光罩位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当该遮光罩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半导体型光源照射该第一反射面,而反射形成近光灯;当该遮光罩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半导体型光源照射该第二反射面,而反射形成远光灯。

然而,现有技术通常为利用一个或一组光源来提供车头灯所需要的亮度,而造成此光源的消耗功率高,并会提升光源的工作温度,进而缩短其寿命,因此,如何降低光源的消耗功率以及工作温度,使使用寿命增加,实为相关业者所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车灯光源的消耗功率高、工作温度高,进而使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照明的汽车头灯,包含有一主光杯、一主发光二极管、一第一辅助光杯以及一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该主光杯包含有一主反光面以及一相邻于该主反光面的主出光口,该主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主光杯内,且该主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相邻于该主反光面,该第一辅助光杯连通于该主光杯,并包含有一第一辅助反光面以及一相邻于该第一辅助反光面的第一辅助出光口,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与该主发光二极管位于同一平面并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光杯内,且该辅助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相邻于该第一辅助反光面。

其中,该主发光二极管发出一主光线,经由该主反光面反射而由该主出光口射出,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发出一辅助光线,并经由该第一辅助反光面反射而经由该第一辅助出光口射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一、藉由该第一辅助光杯以及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的搭配设置,可以在达成相同发光亮度的情况下,减少该主发光二极管的消耗功率,进而降低该主发光二极管的操作温度,并提高使用寿命。

二、藉由该第一辅助光杯的设置位置不同,可以配合该主光杯产生不同的光型,已满足不同车况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a~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作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照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照区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涉及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具有辅助照明的汽车头灯,包含有一主光杯10、一设置于该主光杯10内的主发光二极管51、一第一辅助光杯20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光杯20内的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该主光杯10包含有一主反光面11以及一相邻于该主反光面11的主出光口12,该第一辅助光杯20连通于该主光杯10,并包含有一第一辅助反光面21以及一相邻于该第一辅助反光面21的第一辅助出光口22,该主发光二极管51与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位于同一平面,且该主发光二极管51的发光面相邻于该主反光面1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的发光面相邻于该第一辅助反光面21。

于此实施例中,该第一辅助光杯20设置于该主光杯10远离该主出光口12的一侧,且通过该第一辅助出光口22连通于该主光杯10,该主发光二极管51发出一主光线,经由该主反光面11反射而由该主出光口12射出,而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发出一辅助光线,并经由该第一辅助反光面21反射而经由该第一辅助出光口22、该主出光口12射出,并可以通过一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来电性控制该主发光二极管51与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的明暗度,举例来说,现有技术仅具备该主发光二极管51,若要达成一特定发光亮度,该主发光二极管51的消耗功率为80%,而本发明藉由搭配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若要达成该特定发光亮度,该主发光二极管51的消耗功率可以为60%,而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的消耗功率可以为20%,如此一来,可以减少该主发光二极管51的消耗功率,进而降低该主发光二极管51的操作温度,并提高使用寿命。上述消耗功率的大小仅作为举例说明,实际的消耗功率还须配合不同的车况来做调整。

此外,本实施例更包含有一第二辅助光杯30、一第三辅助光杯40以及分别设置于该第二辅助光杯30与该第三辅助光杯40内的一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一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该第二辅助光杯30与该第三辅助光杯40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光杯20两侧,该第二辅助光杯30包含有一第二辅助反光面31以及一相邻于该第二辅助反光面31并连通该主光杯10的第二辅助出光口32,该第三辅助光杯40包含有一第三辅助反光面41以及一相邻于该第三辅助反光面41并连通该主光杯10的第三辅助出光口42,且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亦与该主发光二极管51位于同一平面。因此,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亦会电性控制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

除此之外,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含有一中央控制模块62以及一感测模块63,该中央控制模块62电性连接于该感测模块63与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该感测模块63可以为光传感器、煞车器、车速传感器或方向灯传感器等等。举例来说,当光传感器感测到亮度变化时,该中央控制模块62就会控制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以调整该主发光二极管5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的亮度与消耗功率等;而根据驾驶者踩放煞车器的大小、车速传感器感测车子行进速度或方向灯传感器感应左转或右转时,该中央控制模块62亦会控制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而调整该主发光二极管5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的亮度与消耗功率等。需特别说明的是,当方向灯传感器感应左转时,位于右侧的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的亮度会增强,以照亮左侧的路况,如图5所示,光照区域a可为该主发光二极管51所照射的区域,而光照区域b为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所照射的区域,如此,可以增加转弯时的安全性。此外,于紧急状况,如急煞时,更可以使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闪烁,增加警示作用。

续搭配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本实施例尚包含有一电路板80、一散热模块90以及一遮光模块70,该电路板80设置于该主发光二极管5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远离该主反光面11的一侧,于本发明中,该主发光二极管5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为位于同一平面上,故其可以皆设置在同一片该电路板80上,如此可以节省制造该电路板80的成本,但亦可以分设在各自独立的电路板80上,只要位于同一平面皆可,不以此为限。该散热模块90包含有一贴覆于该电路板80远离该主发光二极管51一侧的导热片91以及一设于该导热片91远离该电路板80一侧的散热鳍片92,该导热片91协助将热从该电路板80传导至该散热鳍片92,以降低该主发光二极管5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54的操作温度,延长使用寿命。

而该遮光模块70包含有一遮光板71、一旋转杆72、一驱动件73以及一传动件74,该遮光板71设置于该主光杯10内并具有一遮蔽该主出光口12的下半部的遮光部711以及一远离该遮光部711并供该传动件74穿过的控制部712,该旋转杆72贯穿该遮光板71并介于该遮光部711与该控制部712之间,该驱动件73连接于该传动件74并带动该传动件74,进而使该遮光板71以该旋转杆72为轴心旋转,而使该遮光部711具有一遮蔽该主出光口12的下半部的一遮蔽位置以及一不遮蔽该主出光口12的开放位置,其作动方式为当驾驶者需要切换近光灯时,该驱动件73会下移,使该传动件74抵靠于该控制部712的一下抵靠面712b,使该遮光部711位于该遮蔽位置,因此下半部的光会被该遮光部711挡住,而形成近光;当驾驶者需要切换远光灯时,该驱动件73会上移,使该传动件74抵靠于该控制部712的一上抵靠面712a,而使该遮光部711位于该开放位置,因此光不会被该遮光部711挡住,而形成远光。

续搭配参阅图6所示,于本实施中,该第二辅助光杯30a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光杯20a的一侧并连接于该主光杯10,且该第二辅助光杯30a与该第一辅助光杯20a间隔一距离,于本实施例中,该距离介于10毫米(mm)至40毫米(mm)之间,但不以此为限。该第一辅助光杯20a同样具有该第一辅助反光面21a与该第一辅助出光口22a,该第二辅助光杯30a同样具有该第二辅助反光面31a与该第二辅助出光口32a,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a以及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a亦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光杯20a与该该第二辅助光杯30a内。此外,本实施例同样具有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该中央控制模块62以及该感测模块63,而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该主发光二极管51、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a以及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a,其运作方式与前述相同,在此则不另行赘述。

续搭配参阅图7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第一辅助光杯20b与该第二辅助光杯30b分别设置于该主出光口12的两侧,且该第一辅助出光口22b与该第二辅助出光口32b接连通于该主出光口12,该第一辅助光杯20b同样具有该第一辅助反光面21b与该第一辅助出光口22b,该第二辅助光杯30b同样具有该第二辅助反光面31b与该第二辅助出光口32b,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b以及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b亦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辅助光杯20b与该该第二辅助光杯30b内,此外,本实施例更包含有一设置于该主光杯10内的第四辅助发光二极管55,而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b以及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53b所发出的辅助光线,于本实施例中,将不会通过该主光杯10。

而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61、该中央控制模块62以及该感测模块63的运作方式亦大致与前述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当方向灯传感器感应左转时,位于左侧的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b的亮度会增强,以照亮左侧的路况,如图8所示,光照区域a可为该主发光二极管51所照射的区域,而光照区域c为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52b所照射的区域,如此,可以增加转弯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一、藉由辅助光杯与辅助发光二极管的搭配设置,并藉由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的调控,可以减少该主发光二极管的消耗功率,进而降低该主发光二极管的操作温度,并提高使用寿命。

二、藉由该脉冲宽度调变模块、该中央控制模块以及该感测模块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况而调控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与消耗功率,并配合辅助光杯的设置位置,于转弯时,可对应调整光照区域,以提高行车上的安全性。

三、藉由该散热模块的设置,可以加速热能散出,以降低该主发光二极管、该第一辅助发光二极管、该第二辅助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三辅助发光二极管的操作温度,延长使用寿命。

四、藉由该遮光模块的设置,可以切换成远光灯或近光灯,而不需要分别设置往前照与往下照的发光二极管,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因此本发明极具进步性及符合申请发明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祈钧局早日赐准专利,实感德便。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