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条形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48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LED条形灯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用品,特别是一种LED条形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LED条形灯具只具有正面配光设计的圆形光杯或圆形透镜、光源位灯具的正面直射人眼形成直接眩光。且只具有单一的照明光源与单一的照明功能。这样灯具在满足亮度的同时灯具的强光又会直射人眼形成直接眩光,对人眼伤害很大、甚至能至人眼失明;而且在需要多种照明功能时,就必须要安装不同用途的照明灯具,这样不仅占用面积大,而且还需要分别安装相应的变压器件等才可以使用,同时还需要连接多条电源,而且还会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ED条形灯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同时降低光源直射对人眼形成的直接眩光,而且结构简单,光效利用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LED条形灯具,包括后壳、设于后壳内的与驱动板连接的铝基板,所述后壳内设有至少一组侧面光学反光杯组,侧面光学反光杯组由一个以上的反光杯组成,所述反光杯的上端或下端为平面,反光杯的光学反光面为由平面的后侧朝平面的前侧上方或下方延伸的弧面;在平面的中部后侧设有贯穿平面的灯孔,铝基板设于侧面光学反光杯组的上端或下端,铝基板的设有灯珠的一面朝与平面相对设置,灯珠设于灯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珠包括主光源LED白光灯珠和/或辅助光源RGB灯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过螺丝固定在后壳左右两侧的左侧盖、右侧盖,在左侧盖、右侧盖与后壳的左右两侧之间设有侧盖硅胶防水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壳的前端设有分别通过压条固定在后壳前端面上的PC防护镜片,PC防护镜片的后侧面四周分别贴合在后壳前端面的上下两侧以及左侧盖和右侧盖的前端面上,压条的两端分别伸入左侧盖和右侧盖内,在PC防护镜片与后壳之间的前端面上下两侧以及左侧盖、右侧盖的前端面之间设有前硅胶防水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壳的下端后侧设有横向设置的环形的支架连接座,在支架连接座的下端设有缺口;所述支架连接座的下方设有下安装支架,在下安装支架上设有半弧形接合部,支架连接座设置在半弧形接合部内,在支架连接座内设有半圆柱形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弧形面朝下,封闭缺口,在下安装支架上设有贯穿下安装支架以及半弧形接合部中部的第一通孔,旋转轴的中部设有贯穿旋转轴上下两端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内设有螺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连接座的前端与后壳之间设有供半弧形接合部的前端插入并且固定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条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后壳的上下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光学反光杯组由三个反光杯一字排开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光源设于光杯的上端或下端,通过侧面光学反光杯组的半弧形的弧面,防止光源直射人眼,降低光源对人眼的伤害,而且设置两种以上光源,缩小灯具的体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光效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面光学反光杯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安装支架以及旋转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面光学放光杯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铝基板的只具有LED白光灯珠6结构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铝基板的只具有RGB灯珠7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LED条形灯具包括条形的后壳11,在后壳11的前端面上横向设有用于安放铝基板5等部件的放置槽29,在放置槽29的后侧固定有与铝基板5连接的驱动板9,在驱动板9的前端设有至少一组侧面光学反光杯组4,优选两组以上,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每组侧面光学反光杯组4均由一个以上的反光杯19组成,所述反光杯19的上端为平面20(图6所示),反光杯19的光学反光面21为由平面20的后侧朝平面20的前侧下方延伸的弧面,光学反光面21的下端与平面20的后侧接合;在平面20的中部后侧设有贯穿平面20的灯孔22,铝基板5设于侧面光学反光杯组4的上端,铝基板5通过铝基板固定件8固定在放置槽29内,铝基板5的设有灯珠的一面朝下(正面),使其与平面20相对设置,灯珠的设置数量与反光杯19的数量相等,灯珠分别设于灯孔22内,铝基板5的正面贴合在反光杯组4的平面20上,在侧面光学反光杯组4的前侧依次设有前硅胶防水圈3、PC防护镜片2;在后壳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盖14、右侧盖13,两者分别通过固定螺丝与后壳11连接固定,在左侧盖14和右侧盖13与后壳11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侧盖硅胶防水圈10;前硅胶防水圈3以及PC防护镜片2的两侧均设于左侧盖14、右侧盖13的前侧,在做侧盖14和右侧该13的前端分别设有用于将PC防护镜片2的两侧固定在左、右侧盖前端的侧盖压板12,侧盖压板12通过螺丝与左侧盖14、右侧盖13连接固定;在后壳11的前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压条1,压条1的两端分别插入左侧盖14、右侧盖13中,压条1用于将PC防护镜片2的上下两侧固定;

在右侧盖13中的后端设有供驱动板9导线走线的导线与护线塞15,导线与护线塞15塞在右侧盖13后侧的孔内,在左侧盖14的后端的孔上贴有呼吸膜16;

如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后壳11的下端后侧设有横向设置的环形的支架连接座23,在支架连接座23的下端设有缺口24;使其构成一个开口朝下的C字形,支架连接座23的下方设有下安装支架18,在下安装支架18上设有半弧形接合部25,半弧形接合部25的开口朝上;支架连接座23设置在半弧形接合部25内,在支架连接座23内设有半圆柱形的旋转轴17;旋转轴17的弧形面朝下,封闭缺口24,在下安装支架18上设有贯穿下安装支架18以及半弧形接合部25中部的第一通孔26(图7),旋转轴17的中部设有贯穿旋转轴17上下两端的第二通孔27,第二通孔27的轴线与旋转轴17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通孔26以及第二通孔27内设有螺栓28。

如图5所示,支架连接座23的前端与后壳11之间设有供半弧形接合部25的前端插入并且固定的缝隙30,通过调节半弧形接合部25的前端插入缝隙30的深度,以及螺栓28的拧紧程度,从而控制LED条形灯具的照射角度。

如图3所示,所述灯珠包括主光源LED白光灯珠6和辅助光源RGB灯珠7,主辅光源的设置可以为一前一后或者是一左一右的分布方式设置。

如图10所示,所述灯珠为LED白光灯珠6。

如图11所示,所述灯珠为RGB灯珠7。

如图1所示,侧面光学反光杯组4由三个反光杯19一字排开组成。

如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侧面光学反光杯的设置与铝基板的设置位置不同,其余部分均没有发生改变,实施例2中,光源设于反光杯19的下端,具体结构为:反光杯19的光学反光面21为由平面20的后侧朝平面20的前侧上方延伸的弧面,光学反光面21的上端与平面20的后侧接合;铝基板5设于侧面光学反光杯组4的下端,铝基板5通过铝基板固定件20固定在放置槽29内,铝基板5的设有灯珠的一面朝上,使其与平面20相对设置,灯珠的设置数量与反光杯19的数量相等,灯珠分别设于灯孔22内,铝基板5的上端面贴合在反光杯组4的平面20上。

本实用新型的反光杯为侧面光学设计的反射光杯,它与现有的反光杯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将原来的喇叭形反光杯变换为具有指向性的弧形反光杯,而且光源点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主光源的LED白光灯珠6与辅助光源的RGB灯珠7可以设在灯具内的上面或下面。主辅光源可前后、左右自由排列组合。主辅光源可以单独的LED白光灯珠6或单独的RGB灯珠7;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车灯的照明、辅助照明,作业区域照明、工业场区照明等用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