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管的导热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276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管的导热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管散热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LED灯管上的导热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LED作发光体的日光灯灯管越来越多,随着LED芯片每瓦流明数的提高,电流密度不断增大,散热问题已经成为以LED芯片作发光体的日光灯灯管领域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难题,特别是对于T5灯管等小直径LED灯管而言, LED灯管出光端的封闭腔的散热问题极其严重。

为了控制LED芯片的结点温度,降低LED灯管封闭腔内的温度,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一、利用LED灯管的支架进行散热。

例如由于T5灯管的直径小、体积小,一般将T5灯管制造成一体式T5灯管,包括灯管支架和LED灯管,这种灯管支架还兼具散热功能,为LED灯管散热;另外,由于T5灯管直径小,不便于安装LED灯管的电源组件,因此,大部分一体式T5灯管还将电源组件设置在灯管支架中,但是,这种一体化T5灯管具有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更重要的是,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LED灯管的封闭腔内温度高的问题,并不能直接且有效地将封闭腔内的热能量传导出来并散发。

二、在封头端设置强制排风扇。

采用这种方案,增大了LED日光灯管的功耗且制造成本高,另外使用中的失效可能性较大。

三、在LED发光体与灯具壳体间填充冷却液。

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散热问题,使整个密闭管内温度场均匀,但由于现有PCB板的结构特性,使得LED发光体的出光端相背的表面,无法处理成高反光特性的表面,因此出光效率下降了20%至30%,且成本高昂,制造工艺复杂。

另外,仅申请人研究发现,一般的,LED灯管主要由管体、光源模组和光学膜组成,其中,光学膜弯曲成弧状结构设置在管体的内壁上,光源模组安装在呈弧状结构的光学膜的空腔内。由于作为发热源的光源模组与管体之间存在空气、光学膜等隔离层,具有较大的热阻,光源模组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且有效地传递到管体上,导致通过管体本身来进行散热的方式,其散热效果极不理想,散热效率低下,并导致LED灯管封闭腔内的温度高,影响光源模组的正常运行。

因此,申请人认为现有LED灯管存在的散热问题的根源在于热传导问题,光源模组上的高热能不能有效且快速地传导至管体上,致使管体腔内积温较高。所以,LED灯管内的热传导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导热件,用于装配在LED灯管内,将光源模组的热能直接传导至管体内壁上,以解决LED灯管的封闭腔内散热问题,及封闭腔内热传导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灯管的导热件,包括用于与光源模组接触的热传入面、用于与管体内壁接触的热传出面、及用于与光学膜配合的接触部,所述热传入面、接触部均设于热传出面之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热传入面来安装光源模组,与发热源接触;可通过热传出面与管体内壁接触,与散热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热件既起到支撑光源模组的作用,又能将光源模组上的高热能快速传导至管体内壁,以通过灯管进行散热,降低LED灯管腔内的温度。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接触部容纳光学膜的边部。首先,可避免贴于管体内壁上的光学膜处于导热件与管体内壁之间,避免由于光学膜的原因致使导热件与管体内壁之间形成空气层,增加导热件与管体内壁之间的热阻,降低导热件的热传导性。其次,将光学膜的边部安装在导热件的接触部上,由于光学膜安装在管体内壁上时弯曲成弧状结构,具有外扩张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光学膜的自身作用力,将导热件紧压于管体内壁上,使导热件的热传出面紧贴于管体内壁,进一步减小导热件与管体内壁的空气热阻层,提高导热件的热导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入面可设于导热件的顶面,所述热传出面可设于导热件的底面,热传入面与热传出面之间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导热件的中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热传出面的位置高于接触部,可通过接触部利用光学膜将导热件紧压于管体内壁的同时,又便于光源模组的安装,以保证LED灯管的出光效果。

或者,所述热传入面可设于导热件的顶面,所述热传出面可设于导热件的底面,所述热传出面的之上或两侧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导热件的顶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接触部位于热传出面之上或两侧,可通过接触部利用光学膜将导热件紧压于管体内壁的同时,又避免设置在导热件上的接触部,压缩传导热能的导热通道,能最大化导热通道,提高导热件的热导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出面与管体内壁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热传出面呈弧状面。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能适用于市面上主流的LED灯管,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出面呈弧状面,与管体内壁相匹配,最大化导热件与管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保障导热件的热导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入面与光源模组的背光面相配合。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能与光源模组的背光面匹配连接,从光源模组的背光面采集LED芯片的热能,并有效的将热能传导至管体内壁,由LED灯管的管体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入面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容纳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所述容纳凹槽可用于容纳光源模组背光面上的导电线,便于走线;所述容纳凹槽还可用于容纳胶体,当光源模组与导热件之间通过胶体粘连时,所述容纳凹槽内可容纳一定胶体,以增强光源模组与导热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当然,所述容纳凹槽也可同时容纳所述导电线和所述胶体。

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入面还可包括电源热传导区和光源热传导区,其中所述电源热传导区设于导热件的端部,所述电源模组设在电源热传导区上,所述光源模组设在光源热传导区上,所述电源模组与光源模组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的导热件,可在导热件上安装电源模组,不仅优化了LED灯管内电源模组的安装,还能通过导热件直接将电源模组产生的热能快速传导至管体内壁上,通过LED灯管进行散热,降低设置在管体内部的电源模组,对LED灯管封闭腔内温度的影响。

进一步的,在横截面上,所述电源热传导区的高度低于光源热传导区的高度。

采用上述结构,可使电源模组的热传入面更接近于管体内壁,能更快地将电源模组的热能传导至管体内壁上,减少电源模组向封闭腔内的热散发;并且将电源热传导区和光源热传导区进行分层设置,可以避免电源模组产生的热能通过导热件上表面直接传导至光源模组上,影响光源模组的温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LED灯管的导热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以及较高的强度和刚度。特别适用于安装在LED灯管内,用作一种LED灯管的导热件,以解决LED灯管封闭腔的散热问题,还能解决了光学膜、光源模组、电源模组等器件在LED灯管内的安装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四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五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导热件安装电源模组和光源模组后的示意图。

图10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LED灯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管体,101-管体内壁,200-光学膜,300-导热件,301-热传入面,302-热传出面,303-接触部,304-缺口,305-拐角,306-容纳凹槽,307-热传出板,308-热传入板,309-热传导板,310-承载板,311-加强板,312-光源热传导区,313-电源热传导区,400-光源模组,500-电源模组,600-封头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工”字状结构、“凸”字状结构和弧状面,不应局限理解为“工”字形结构、“凸”字形结构和弧形面,所有类似于“工”字形的结构均视为“工”字状结构,所有类似于“凸”字形的结构均视为“凸”字状结构,所有类似于弧形的面均视为弧状面,其他情况同理。

为解决LED灯管的封闭腔内散热问题,及封闭腔内热传导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LED灯管的导热件,包括用于与光源模组400接触的热传入面301、用于与管体100内壁接触的热传出面302、及用于与光学膜200配合的接触部303,所述热传入面301、接触部303均设于热传出面302之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热件可为一种一体成型的导热型材,为满足对热传导性的要求,可选用铝型材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热件。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两种实施方案。

方案一

为在导热件300上设置接触部303,利用光学膜200将导热件紧压于管体100内壁,减小导热件与管体100内壁之间的热阻,又使导热件能易于安装光源模组400,保证LED灯管的出光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将所述热传入面301设于导热件的顶面,将所述热传出面302设于导热件的底面,热传入面301与热传出面302之间设有接触部303,所述接触部303位于导热件的中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1描述的导热件为长条形结构,其横截面呈“凸”字状结构,其中导热件的顶面为热传入面301,导热件的底面为热传出面302;在导热件的横截面上,所述接触部303为设于导热件中部的两个拐角305,两个所述拐角305相对设置并朝向导热件的两侧。

在实施例1中,所述导热件可主要由热传出板307和热传入板308组成,所述热传入板308的底部与热传出板307的顶部固定连接,当然所述热传出板307和热传入板308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热传入板308的顶面为热传入面301,所述热传出板307的底面为热传出面302。

在横截面上,所述热传入板308的底部的宽度小于热传出板307的顶部的宽度,使热传入板308底部的两侧面均与热传出板307的顶面形成拐角305。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出面302与管体100内壁相配合,以使热传出面302与管体100的内壁紧密贴合,最大化其之间的接触面。而一般的LED灯管采用玻璃管体,其管体内壁101呈弧状,因此,可将所述热传出面302设为弧状面,以配合LED灯管的管体内壁101。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入面301与光源模组400的背光面相配合。一般的,光源模组上采用导电线连接若干个LED芯片,而导电线可从光源模组的背光面走线,此时,导热件的热传入面301上需开设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导电线的容纳凹槽306。即使光源模组不在其背光面布置导电线,也可在导热件的热传入面301上开设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胶体的容纳凹槽306。当然,可设计所述容纳凹槽306的容积大于导电线的横截面积,如此,所述容纳凹槽306既可以容纳导电线,又可以容纳一定胶体。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图4描述的导热件为长条形结构,其横截面呈“工”字状结构,其中导热件的顶面为热传入面301,导热件的底面为热传出面302;在其横截面上,所述接触部303为设于导热件中部的两个缺口304,两个所述缺口304相对设置并朝向导热件的两侧。

在实施例4中,所述导热件可主要由热传出板307、热传导板309和承载板310组成,所述承载板310通过热传导板309与热传出板307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承载板310也需采用导热材料制造而成,当然所述热传出板307、承载板310和热传导板309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承载板310的顶面为热传入面301,所述热传出板307的底面为热传出面302。

在横截面上,所述承载板310和热传出板307的宽度均大于热传导板309的宽度,使热传导板309的两侧与承载板310和热传出板307之间形成两个缺口304。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可视为基于实施例1或2或3的进一步改进,可将所述热传出面302设为弧状面,以配合LED灯管的管体内壁101;可在热传入面301上开设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导电线或胶体的容纳凹槽306。当然,所述容纳凹槽306还可以是为匹配安装光源模组400的凹槽。

为满足所述热传入面301与光源模组400的背光面相配合,当光源模组400较宽时,以致横截面呈“凸”字状结构的导热件不能很好的承载或安装光源模组400,需对热传入板308作进一步的改进。因此,在实施例4中,将所述热传入板308改为相互连接的热传导板309和承载板310,所述承载板310的宽度大于热传导板309的宽度,且承载板310的上表面与光源模组400相配合,可在承载板310上安装光源模组。

进一步的,为增强导热件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承载板310或热传入板308的两侧增设加强板311,如采用横截面呈三角状的加强结构,在横截面上增设有加强板311的所述承载板310或热传入板308呈“Y”字状结构。

方案二

为避免设置在导热件上的接触部303,压缩传导热能的导热通道,影响导热件的热传导效率。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将所述热传入面301可设于导热件的顶面,所述热传出面302可设于导热件的底面,所述热传出面302的之上或两侧设有接触部303,所述接触部303位于导热件的顶部。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图6描述的导热件为长条形结构,其横截面呈“凹”字状结构,其中导热件中部的凹处表面为热传入面301,导热件的底面为热传出面302;在其横截面上,所述接触部303为设于导热件两侧的缺口304,两侧的所述缺口304相对设置并朝向导热件的两侧。

在实施例5中,可将光源模组400安装在“凹”字状结构的中部凹处,其接触面均可视为热传入面301,该“凹”字状结构的底面为热传出面302,接触部303设在热传入面301的两侧,且接触部303中的缺口304高于或平行于所述热传入面301。进一步的,为保障光源模组的出光效果,所述接触部303靠近所述凹处的一侧,开设有倾斜的反光面。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也可将所述热传出面302设为弧状面,以配合LED灯管的管体内壁101;可在热传入面301上开设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导电线或胶体的容纳凹槽306。当然,所述容纳凹槽306还可以是为匹配安装光源模组400的凹槽。

实施例6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导热件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热传入面301上可分为电源热传导区313和光源热传导区312,其中所述电源热传导区313设于导热件300的端部,所述电源模组500设在电源热传导区313上,所述光源模组400设在光源热传导区312上,所述电源模组500与光源模组400电性连接。进一步的,在横截面上,所述电源热传导区313的高度可低于光源热传导区312的高度。

应用实施例

如图10所示,图10描述了一种LED灯管,该LED灯管的管体100内设置有电源模组500(图中未视出)、光源模组400、光学膜200和横截面呈“工”字状结构的导热件300,所述管体100的两端设有封头盖600。

其中,光学膜200弯曲成弧状结构抵于管体内壁101上,所述光源模组400可通过胶体粘贴在导热件300的光源热传导区312,所述电源模组500可通过胶体粘贴在导热件300的电源热传导区313上,所述导热件300的底面抵于管体内壁101,且所述光学膜200的边部嵌入导热件300两侧的缺口304中,所述导热件300的顶面还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导电线和胶体的容纳凹槽306。

在该LED灯管中,光学膜200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将导热件300紧压于管体内壁101上,减少导热件300与管体内壁101之间的空气热阻,且使导热件300稳固地贴于管体内壁(101)上,解决了导热件300在管体100内的安装问题,光学膜200在导热件300的支持作用下,紧贴于管体内壁101上,也解决了光学膜200在管体100内的安装问题。

在该LED灯管中,光源模组400和电源模组500所产生的热能大部分传导至导热件300上,通过导热件300传导至管体内壁101,最后通过LED灯管的管体进行散热,有效降低了管体内封闭腔内的积温,且该LED灯管的散热通道的热阻低,散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