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902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前照灯,具体而言,涉及热耐久性卓越的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作为代表汽车用前大灯的车辆用前照灯存在多个灯具并列的情况。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像这样的车辆用前照灯。

该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反射单元、搭载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基板、放热板。反射单元包括在基体上形成反射面的多个反射镜。各各反射镜通过树脂成型基体相互为一体,各各反射面通过在各各基体上实施铝蒸镀而形成。另外,基板横跨着各反射镜而支承于反射单元的上表面上。在该基板搭载有与各反射镜对应的多个LED。因此,在反射单元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各LED的光引导至各反射镜的反射面用的孔。另外,横跨着各LED的搭载位置经由绝缘片支承金属制的放热板被支承在与搭载有该基板的LED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通过该放热板从而搭载于基板的各LED所产生的热量被放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62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当搭载有LED的基板和反射镜的相对位置偏移时,很难得到期望的配光,另外,当基板和放热板分开时,会担心由于LED的热量而导致的不良。由此,虽然未在专利文献1中载明,但是一般而言,反射单元、基板和放热板通过螺丝而被相互固定。另外,在普通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与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前照灯同样,反射单元具有树脂制的基体,放热板由金属构成。但是,一般而言,树脂和金属具有相互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另外,与树脂相比,金属还具有较高的刚性。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前照灯中,放热板经由基板、绝缘片设置在如上述那样反射镜被相互一体化而成的反射单元。由于该放热板如上述那样横跨着各LED的搭载位置而设置,所以其结果是,变成横跨着各反射镜而设置。

但是,车辆用前照灯除了LED等的发光元件的发热以外,有的情况下由于来自点灯电路的发热、发动机的热传导,车辆用前照灯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但是,如上所述,反射单元和放热板的热传导率是不同的,当与反射单元相比,放热板具有较高的刚性时,在车辆用前照灯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反射单元和放热板的热膨胀率差,有可能在反射单元上施加应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耐久性卓越的车辆用前照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单元,其具有被相互连接的多个反射镜和各各所述反射镜连接的基台部;多个光源单元,在各各反射镜的每一个其被配置在所述基台部上;多个放热部件,其被配置在各各光源单元上,在所述基台部设置有在与所述反射镜侧相反一侧延伸的多个放热部件固定用棱,在各各所述放热部件形成有与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相比直径大的多个放热部件固定用孔,各各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棱以插通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孔且在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孔的内壁面和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被热铆接。

当从光源单元射出光时,光源单元存在发热的倾向。该热量传导至配置在光源单元上的放热部件,并从放热部件放热。但是,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如上所述一般由不同的材质形成。例如,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反射单元由树脂构成,放热部件由金属构成。像这样由相互不同的材质形成的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存在具有相互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倾向。因此,当由于光源单元的发热而反射单元以及放热部件的温度上升时,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以相互不同的膨胀率膨胀。另外,即使在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情况下,由于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的温度差,有的情况下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也以相互不同的的膨胀率膨胀。但是,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多个放热部件单独配置在配置于每一个反射镜的多个光源单元的每一个。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反射单元热膨胀,各各反射镜间的距离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反射镜和与该反射镜对应而配置的放热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而且,从基台部延伸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插通到放热部件的放热部件固定用孔且被热铆接,放热部件被固定。该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直径比放热部件固定用孔的直径小,即使在被热铆接的状态下,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的内壁面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外周面之间也形成间隙。因此,在被热铆接的状态下,放热部件在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在与该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能够移动。由此,即使如上所述反射单元和放热部件以不同的热膨胀率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将放热部件固定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内移动,从而也能够抑制对各各反射镜施加应力。

另外,由于来自光源单元的热量导致反射单元的温度上升,各各反射镜间的距离存在变大的倾向。但是,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由于多个光源单元被配置在各各反射镜的每一个,即使在反射镜间的距离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反射镜和配置于该反射镜的光源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由此,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热耐久性卓越。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放热部件的热传导率比所述反射单元的热传导率大。

热铆接意味着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从放热部件固定用孔出来的部分由于热量发生变形,变得比放热部件固定用孔的直径还大的状态。因此,由于放热部件的热传导率比反射单元的热传导率大,所以在热铆接时用于使放热部件固定用棱变形的热量,主要传导至放热部件,并从放热部件放出。由此,能够抑制将放热部件固定于反射单元时的反射单元的变形。

另外,优选的是,在与所述反射镜侧相反一侧延伸的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棱设置在所述基台部,在各各所述光源单元形成有与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棱相比直径大的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孔,各各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棱以插通到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孔且在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孔的内壁面和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被热铆接。

反射单元和光源单元一般由不同的材质形成。例如,光源单元具有发光元件和搭载该发光元件的基板,在该基板是由金属、陶瓷等构成的基板的情况下,存在具有与反射单元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当反射单元以及光源单元的温度上升时,反射单元和光源单元存在以相互不同的膨胀率膨胀的倾向,另外,即使在反射单元和光源单元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情况下,由于反射单元和光源单元的温度差,也存在反射单元和光源单元以相互不同的膨胀率膨胀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通到与自身相比直径大的光源单元固定用孔,以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被热铆接,并且光源单元被固定于反射单元。因此,在被热铆接的状态下,光源单元在光源单元固定用棱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在与该光源单元固定用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能够移动。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反射单元和光源单元以不同的热膨胀率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将光源单元固定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内移动,从而也能够抑制对各各反射镜施加应力。由此,本构成的车辆用前照灯在热耐久性方面更加卓越。

优选的是,在各各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相比直径大的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孔形成于与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孔重叠的位置,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棱插通到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孔。

像这样光源单元通过被放热部件固定用棱固定,从而减少棱的数量,得到简单的构成。

另外,各各所述光源单元具有发光元件和搭载该光源单元的基板,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孔也可以形成于所述基板。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热耐久性卓越的车辆用前照灯。

附图说明

图1是正面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图1的灯具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光源单元以及放热部件已配置在基台部的状态下俯视观察基台部的图。

图5是示出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热铆接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光源单元固定用棱的热铆接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配光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的与图3同样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辆用前照灯

1a~1c: 灯具

10: 壳体

20a、20b、20c: 反射镜

30a、30b、30c: 基台部

33: 放热部件固定用棱

34: 光源单元固定用棱

40a、40b、40c: 光源单元

41: 基板

42: 发光元件

44: 光源单元固定用孔

50a、50b、50c: 放热部件

53: 放热部件固定用孔

LU: 灯具单元

RU: 反射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形态与附图一起被例示。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不是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没有脱离其主旨,能够从以下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改良。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是分别配置在车辆的前方的左右方向的部件,左右的车辆用前照灯在左右方向为大致对称的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侧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如图1、图2所示那样的车辆用前照灯1包括:壳体10;和灯具单元LU,其收纳在该壳体10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图2中被省略,但车辆用前照灯1在正面观察车辆用前照灯1的情况下具有掩盖灯具单元LU的不要部分的遮蔽部件。

壳体10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灯壳体11、前盖12以及后盖13。灯壳体11的前方开口,光透过性的前盖12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固定于灯壳体11。另外,在灯壳体11的后方形成有与前方相比小的开口,后盖13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固定于灯壳体11。

由灯壳体11、封闭该灯壳体11的前方的开口的前盖12以及封闭该灯壳体11的后方的开口的后盖13形成的空间作为灯室LR,灯具单元LU收纳在该灯室LR内。

图3是图1所示的灯具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3所示,灯具单元LU是多个灯具1a、1b、1c相互横向排列而成。灯具1a作为主要构成包括:反射镜20a;基台部30a,其与反射镜20a连接;光源单元40a,其配置在基台部30a上;放热部件50a,其配置在光源单元40a上。灯具1b作为主要构成包括:反射镜20b;基台部30b,其与反射镜20b连接;光源单元40b,其配置在基台部30b上;放热部件50b,其配置在光源单元40b上。灯具1c作为主要构成包括:反射镜20c;基台部30c,其与反射镜20c连接;光源单元40c,其配置在基台部30c上;放热部件50c,其配置在光源单元40c上。

反射镜20a和反射镜20b相互连接,反射镜20b和反射镜20c相互连接。另外,基台部30a和基台部30b具有预定的高低差并相互连接,基台部30b和基台部30c具有预定的高低差并相互连接。通过反射镜20a和反射镜20b以及反射镜20c像这样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有反射单元RU,其具有多个反射镜和各各反射镜连接的基台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各灯具1a、1b、1c可以为相互大致相同的构成。因此,反射镜20a和反射镜20b以及反射镜20c可以为相互大致相同的构成,基台部30a和基台部30b以及基台部30c可以为相互大致相同的构成,光源单元40a和光源单元40b以及光源单元40c可以为相互大致相同的构成,放热部件50a和放热部件50b以及放热部件50c可以为相互大致相同的构成。由此,将灯具1b作为主要的例子进行以下的说明。

反射镜20b具有反射镜主体部21、电镀部23。反射镜主体部21由树脂构成,被划分为多个反射阶梯,在该反射阶梯间形成有高低差。另外,电镀部23是在反射镜主体部21的前方侧(前盖12侧)的表面上由金属电镀而形成。该电镀部23的表面作为光的反射面23r。

反射面23r为由自由曲面构成的凹状的形状,该自由曲面是以开口方向作为前方侧的抛物线作为基调。更具体而言,反射面23r的铅垂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大致为比抛物线的顶点更靠近下侧的形状,反射面23r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大致为包含抛物线的顶点的形状。但是,反射面23r的铅垂方向的截面的抛物线、和水平方向的截面的抛物线可以是相互不同的抛物线。另外,反射面23r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是不以抛物线作为基调的形状,例如,可以是以椭圆的一部分作为基调的形状、其它的凹状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23r为在由以抛物线作为基调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凹状的形状中形成有高低差的形状。

在反射镜主体部21的背面连接有补强部件29,通过该补强部件29抑制反射镜20b的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反射镜主体部21的上述树脂,能够列举出聚碳酸酯(PC)、不饱和聚酯树脂(BMC)等,并且,作为构成电镀部23的金属,能够列举出包含镍、铬、铝等的物质。例如,聚碳酸酯的线膨胀系数为70×10-6~80×10-6[/K]。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镀部23的膜厚小,所以反射镜20b的线膨胀系数中反射镜主体部21的线膨胀系数成为主导的。

基台部30b是由大致平板状的树脂构成的部件,形成有开口30H。该基台部30b通过一体成型以与上述反射镜主体部21连接的状态而形成。另外,棱在基台部30b的与反射镜20b侧相反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为三个。另外,在基台部30b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为两个。这些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以及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在与反射镜20b侧相反一侧延伸。

另外,在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各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在各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周围各设置三个。该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是如后所述用于配置放热部件50b的部件,通过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来决定放热部件50b的高度方向的位置。

另外,在基台部30b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台部30b设置有三个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该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是如后所述用于配置光源单元40b的部件,通过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来决定光源单元40b的高度方向的位置。

这些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以及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由树脂构成,通过一体成型从而固定于基台部30b。

在反射镜20b的背面侧配置有连接器CN,该连接器CN连接有用于将电力供给至光源单元40b的电缆,虽然未被特别图示,但连接器CN与反射单元RU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镜20a和反射镜20b以及反射镜20c由于各各反射镜主体部21一体成型,从而如上述那样被相互连接,另外,基台部30a和基台部30b以及基台部30c也通过一体成型从而如上述那样被相互连接。

光源单元40b作为主要构成具有基板41、发光元件42。

基板41是平板状的电路基板,由金属、陶瓷、环氧玻璃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板41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配线、配置在基板41的电子部件的端子与基板41绝缘。在基板41形成有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在使基板41与反射单元RU的基台部30b重叠并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有这些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位置,成为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重叠的位置。另外,使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直径比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大。优选的是,例如,使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直径相对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大0.03mm以内。其理由如下。即,由于当光源单元40b和反射镜20b的相对位置变化时配光变化,所以优选的是,光源单元40b在反射镜20b膨胀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随着反射镜20b移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是决定光源单元40b的位置的孔。另一方面,虽然在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但如后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能够在与自身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这一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因此,从配光所要求的重要条件以及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能够微小移动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直径比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大且在上述范围内。另外,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例如,可以是跑道形状。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跑道形状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落入上述范围。

基板41的一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发光元件42。发光元件42例如由LED构成,发光元件42的发光面为与基板41侧相反一侧。

光源单元40b以发光元件42从基台部30b的开口30H露出的方式配置在基台部30b上。此时,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插通到各各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基板41与基台部30b的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抵接。这样,沿着光源单元40b的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方向的位置由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决定,与基台部30b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由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决定。

放热部件50b是一片金属大致垂直地弯曲而成的部件,具有相互垂直的顶板51和背板52。作为构成放热部件50b的金属,例如,能够举出铝、铜、铁等,如果是铝,则25℃的线膨胀系数为23×10-6/K。一般而言金属与树脂相比热传导率较高,所以放热部件50b的热传导率比反射单元RU的热传导率高。例如、在如上所述反射单元RU主要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聚碳酸酯的热传导率是0.18[W/mK],铝的大致27℃的热传导率是237[W/mK]。

在顶板51形成有多个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在使放热部件50b的顶板51与反射单元RU的基台部30b重叠并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形成这些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位置,成为与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重叠的位置。另外,使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直径比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直径大。优选的是,例如,使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直径相对于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直径大0.4~0.5[mm]。如果是像这样的大小的话,例如,在普通大小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如上所述反射镜主体部21由聚碳酸酯构成,在放热部件50b由铝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地抑制如后所述施加在反射镜20b的应力。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例如,可以是跑道形状。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跑道形状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落入上述范围。

另外,在顶板51形成有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在使放热部件50b的顶板51与反射单元RU的基台部30b重叠并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形成这些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位置,成为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重叠的位置。另外,使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直径比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大。优选的是,例如,使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直径相对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大0.2~0.4[mm]。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可以与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形状同样,例如是跑道形状。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跑道形状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落入上述范围。

在顶板51配置在反射镜20b的基台部30b的状态下背板52是位于反射镜20b背后的部件。在背板52以与顶板51的边缘连接的方式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52H。该开口52H是用于将未图示的电缆连接到连接器CN的开口。

在如上所述光源单元40b已配置在基台部30b上的状态下,放热部件50b被配置在光源单元40b上。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板51和光源单元40b之间配置有传热层60。传热层60是填补顶板51和基板41之间的间隙并传导热量的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传热层60,能够列举出传热油脂、具有弹性的传热片等。需要说明的是,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可以省略传热层60基板41和顶板51直接接触。另外,在放热部件50b已配置在光源单元40b上的状态下,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插通在各各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插通在顶板51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此时,顶板51与基台部30b的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抵接,基板41被基台部30b和顶板51夹住。但是,如上所述在基板41和顶板51之间存在传热层60。这样,沿着放热部件50b的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方向的位置由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决定,与基台部30b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由放热部件配置用凸部35决定。

图4是在光源单元40b元以及放热部件50b已配置在基台部30b的状态下俯视观察基台部30b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用虚线示出光源单元40b,用点线示出放热部件50b。如图4所示,光源单元40b被放热部件50b的顶板51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的一对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夹着光源单元40b。换句话说,这些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中,相互相邻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距离较大,配置在光源单元40b的外侧。

另外,光源单元40b以及放热部件50b如上所述在已配置在基台部30b上的状态下,光源单元40b以及放热部件50b分别通过热铆接被固定。虽然图1、图3、图4示出光源单元40b以及放热部件50b已配置在基台部30b上的状态,但示出未被热铆接的状态。因此,使用图5、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铆接。图5是示出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热铆接的状态的截面图。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被热铆接之前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状态。热铆接是通过将从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突出的末端部分33t加热而软化,使末端部分33t成为与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直径相比直径大的凸缘部33f,利用该凸缘部33f从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不会从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脱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被热铆接的状态下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在这样的热铆接中,热铆接时通过适当地设定加热的时间、温度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热铆接”是“铆接”的一种方式,一般称为“被热铆接”的情况,有时表示被热铆接的动作的情况,有时表示被热铆接后的状态的情况。

像这样,各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被插通到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并被热铆接,放热部件50b被固定于基台部30b,如上所述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内壁面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因此,放热部件50b以与基台部30b的上表面垂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能够在沿着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方向微小移动的状态固定于基台部30b。

图6是示出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热铆接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各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插通到基板41的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以及放热部件50b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并被热铆接,光源单元40b被固定于基台部30b。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外侧(基板41侧和相反侧)突出的虚线来表示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末端部分34t加热而软化,使该末端部分34t成为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直径相比直径大的凸缘部34f,该凸缘部34f防止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脱出。这样,通过放热部件50b被固定,从而光源单元40b被固定。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单元40b由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经由放热部件50b且热铆接从而被固定。但是,如上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直径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相比被形成得较大,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以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被热铆接。因此,与上述的放热部件50b同样,光源单元40b以与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垂直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且能够在沿着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方向微小移动的状态,被固定于基台部30b。另外,如上所述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直径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相比被形成得较大,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以在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被热铆接。因此,利用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来限制放热部件50b向沿着基台部30b的上表面的方向微小移动的情况得到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也可以在放热部件50b未形成有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插通到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且放热部件50b被配置之前,将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热铆接来固定光源单元40b。这种情况下,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凸缘部位于光源单元40b和放热部件50b之间。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的动作以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包括:反射单元RU,其具有被相互连接的多个反射镜20a、20b、20c,和各各反射镜连接的基台部30a、30b、30c;多个光源单元40a、40b、40c,在各各反射镜的每一个其被配置在基台部上;以及多个放热部件50a、50b、50c,其被配置在各各光源单元上。在基台部30a、30b、30c设置有在与反射镜侧相反一侧延伸的多个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在各各放热部件50a、50b、50c形成有与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相比直径大的多个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而且,各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以插通到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并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内壁面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被热铆接。

在像这样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当从光源单元40a、40b、40c射出光时,该光被各各反射镜20a、20b、20c的反射面23r反射,经由前盖12以所期望的配光照射。图7是示出配光的图。例如,灯具1a~1c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是低光束用的灯具,如果是被低光束照射的情况下,形成如图7(A)所示的配光。另外,例如,灯具1a~1c中的一部分是低光束用的灯具,另一部分是高光束用的灯具,如果是除了低光束照射外还被高光束照射的情况下,形成如图7(B)所示的配光。另外,灯具1a~1c中的一部分是白天照明用的灯具,如果是白天照明用的光照射的情况下,形成如图7(C)所示的配光。

此时光源单元40a、40b、40c存在发热的倾向。该热量传导至配置在光源单元40a、40b、40c上的放热部件50a、50b、50c,从放热部件50a、50b、50c放热。但是,由于来自该光源单元40a、40b、40c的热量、用于使光源单元40a、40b、40c点灯的点灯电路的发热、从发动机传导的热量等,存在灯室LR内的空气温度上升的情况。该灯室LR的热量传导至反射单元RU,反射单元RU存在热膨胀的倾向。

但是,即使在由于反射单元RU的热膨胀而导致各各反射镜间的距离变大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由于多个光源单元40a、40b、40c配置在各各反射镜20a、20b、20c的每一个,所以也能够抑制反射镜20a、20b、20c与配置于该反射镜的光源单元40a、40b、40c的相对的位置的变化。另外,由于放热部件50a、50b、50c配置在每一个反射镜20a、20b、20c,所以即使在如上所述各各反射镜间的距离变大的情况下,放热部件50a、50b、50c也随着反射镜20a、20b、20c移动。假设各各放热部件50a、50b、50c为一体,由于通常放热部件的刚性比反射单元的刚性高,所以存在对反射单元RU施加应力的担心。但是,如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那样,由于多个放热部件50a、50b、50c配置在每一个反射镜20a、20b、20c,即使在进行反射单元RU的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施加在反射单元RU的应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虽然插通到放热部件50a、50b、50c的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被热铆接,使放热部件50a、50b、50c被固定,但该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直径比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直径小,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内壁面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外周面形成有间隙。因此,在被热铆接的状态下,放热部件50a、50b、50c在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在与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能够移动。由此,即使如上所述反射单元RU和放热部件50a、50b、50c以不同的热膨胀率膨胀的情况下,利用将放热部件50a、50b、50c固定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在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内移动,从而也能够抑制对各各反射镜20a、20b、20c施加应力。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在热耐久性方面卓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放热部件50a、50b、50c的热传导率比反射单元RU的热传导率大。

如上所述,热铆接是从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突出的部分通过热量变形而成。因此,由于放热部件50a、50b、50c的热传导率比反射单元RU的热传导率大,所以在热铆接时的热量,主要传导至放热部件50a、50b、50c并被放出。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能够抑制通过热铆接将放热部件50a、50b、50c固定于反射单元RU时的反射单元RU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中,在基台部30a、30b、30c设置有在与反射镜相反一侧延伸的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在各各光源单元40a、40b、40c形成有与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相比直径大的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分别插通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并且以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形成间隙的方式被热铆接。

当如上所述反射单元RU以及光源单元40a、40b、40c的温度上升时,存在反射单元RU和光源单元40a、40b、40c以相互不同的膨胀率膨胀的倾向。但是,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插通在与自身相比直径大的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以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被热铆接,并且光源单元40a、40b、40c被固定于反射单元RU。因此,在被被热铆接的状态下,光源单元在光源单元40a、40b、40c固定用棱34的延伸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在与该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能够移动。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反射单元RU和光源单元40a、40b、40c以不同的热膨胀率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内移动,从而也能够抑制对各各反射镜20a、20b、20c施加应力。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大小比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的内壁面和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小。在这种情况下,在反射单元RU热膨胀时,通过如上所述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的放热部件固定用孔53内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对反射镜20a、20b、20c施加的应力,并且,抑制光源单元40a、40b、40c和反射镜20a、20b、20c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另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也可以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直径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直径相互相等,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内壁面和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外周面之间不形成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在反射单元RU膨胀,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位置稍微移动的情况下,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能够更加准确地追随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光源单元40a、40b、40c和反射镜20a、20b、20c的相对的位置偏移而导致的配光的变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除特别说明的情况外,附设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的与图3同样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LU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灯具单元的不同点在于,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插入光源单元40b的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以及放热部件50b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并被热铆接。因此,放热部件50b由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周围也设置有光源单元配置用凸部36。

像这样,放热部件50b由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被固定,所以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理解为放热部件固定用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放热部件50b的光源单元固定用棱插入孔54理解为放热部件固定用孔。这样,在各各光源单元40a、40b、40c在与放热部件固定用孔重叠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与比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相比较大直径的多个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并且,放热部件固定用棱插通在光源单元固定用孔44。像这样光源单元40a、40b、40c由放热部件固定用棱固定,即,通过放热部件固定用棱的热铆接,光源单元40a、40b、40c以及放热部件50a、50b、50c被固定,从而减少棱的数量,得到简单的构成。

以上,虽然以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内容。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灯具的数量如果是复数则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各各基台部30a、30b、30c可以不被相互连接,也可以不具有相互高低差。

另外,放热部件固定用棱33以及光源单元固定用棱34的数量如果是复数则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抛物线型的灯具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灯具并不局限于抛物线型。

[工业上的使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热耐久性卓越的车辆用前照灯,并且,能够适用于汽车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