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角度的LED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559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角度的LED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角度的LED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LED整灯可变角度方案有:一是两组不同角度的透镜间隔排列,光源固定进行透镜的转换实现光束角可变,这种方案透镜成本高,整灯空间一定,所放的光源颗数有限,即光通量无法做大;一是采用两组光源,分别点亮透镜与乳白泡壳来实现大小角度的切换,此种方案光源成本高,且外观不统一美观;一是通过反光杯结合调整光源板的装配距离来实现大小角度的转换,此种方案装配距离空间要求较大且光学效率较低。

例如专利CN203949031U公开的一种发光角度可调的透镜,其需要两个不同折射角度的透镜配合才能实现,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空间占用小,光学效率高,光斑均匀的可变角度LED模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变角度LED模组,包括透镜,光源板,以及壳体,所述透镜位于光源板上方,所述透镜包括透镜单元和直射单元;所述透镜相对于光源板转动时,所述光源板上光源发出的光线全部经所述透镜单元折射或者全部经所述直射单元透射,使得所述透镜与光源在折射配合状态和直射配合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顶部透镜与壳体转动配合方式为壳体顶部内壁的转动槽和透镜边缘的限位部,另外所述转动槽上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限位槽配合使所述透镜安装于壳体后能够相对于壳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透镜限位部为伸入壳体内部的卡扣,所述卡扣伸入限位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配合方式,如相互配合的凹槽等。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直射单元为透镜单元之间的缝隙,当透镜在相对于壳体转动到一定角度时,透镜底部的光源光线从透镜单元之间的缝隙中射出。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与透镜在折射配合状态时,光束角为非110 度;当透镜经过一定角度的旋转后,光源从透镜单元的缝隙中射出,所述光源与透镜在直射配合状态时,光束角为110度。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与透镜单元达到折射配合状态时,光束角为36度。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单元呈一排或者多排环形分布排列,当为多排排列时候,每一环透镜单元数量自外环向中心递减。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转动达到光源与透镜单元的直射配合状态或折射状态时,光源发出光束,也就是说当透镜在转动过程中时,光源是暗的,当透镜转动到既定的角度位置时,光源发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透镜只需要一块透镜,通过旋转透镜使得光束通过透镜单元之间的缝隙射出或透镜单元射出,进行出光光束角的切换,达到了成本低,空间占用小,光学效率高,光斑均匀的优势,且整灯装配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优选实施方式中LED模组爆炸图;

图2为优选实施方式中透镜旋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现将本实用新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LED模组,包括壳体5,还包括依次置于壳体5内的透镜1,光源板2,光源板2上具有数个光源21,用于固定和散热的铝件3,以及驱动板4。

所述透镜1具有一个透明的面盖11以及数个与光源21对应的透镜单元12,本实施例中透镜单元12为透镜珠,透镜珠在透镜1上分布排列时候,在其之间设置有间隙或缝隙;光线通过透镜珠射出时为折射状态,而通过透镜珠之间的间隙或缝隙射出时为直射状态,两组状态的出光角度不相同。因此,只要改变透镜珠与光源21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改变整灯的出光角度。

为了实现透镜珠与光源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本实施例中,透镜1在其边缘还具有一卡扣13,卡扣13向壳体5内延伸并且具有一倒角;壳体5的顶部内周具有转动槽51,转动槽51在部分区间上具有限位槽52,限位槽52 优选为一矩形开口;当透镜1安装于壳体5的顶部表面时候,透镜1安装于壳体5上的转槽上,透镜1的卡扣倒角卡到壳体5的限位槽52当中,当透镜1 进行旋转的时候,卡扣在限位槽52中移动,并被限位槽52的两端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52两端将透镜旋转角度限制在0°-10.6°。

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36°光束角与110°光束角的转换,将透镜单元12 设计为36°透镜珠。当光源21与透镜单元12中心重合适配时候,达到折射配合状态,点亮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36°透镜珠折射作用,整灯的出光光束角为36°。当透镜旋转10.6°时,此时光源21与透镜1处于直射配合状态,点亮光源21,光线通过透镜单元12与透镜单元12之间的间隙射出,此时整灯的光束角为110°。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光源21与透镜1配合方式清楚显示,在图中只以两组光源21与透镜珠为示例,当旋转了10.6°之后,光源21与透镜珠错开,光束透过透镜不发生折射向外侧发出。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透镜珠如果数量不多,在保证透镜珠之间存有间隙的情况下,最优选为一环排列,在透镜珠数量较多的情况,最优是呈同心圆环形排列,每环数量相同,或者是计算圆心旋转角度从外环向中心每环数量递减。当透镜珠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可以对透镜间隙进行表面处理,以减小在110°光束角时光斑产生的影响,实现均匀光斑。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镜单元12的光束角可以常见的10°、36°、40°、 60°,即光束角小于110°的光束角,也可以为大于110°的光束角,使得整灯的光束角为非110°光束角与110°光束角两种,在透镜珠12颗数不多的时候也可采用多角度透镜与旋转透镜方式实现整灯多角度转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